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明末忠臣,杨氏家族之杨惟洪

2017-02-1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347
转发:0
评论:0
明末忠臣,杨氏家族之杨惟洪,杨氏家族因杨氏一家为明杨景芳之后,而杨堤村就是以杨景芳堤而名,故放在漷县人内。杨

杨氏家族 因杨氏一家为明杨景芳之后,而杨堤村就是以杨景芳堤而名,故放在漷县人内。杨惟清,字子廉,号明野。明代漷县人。其父杨锡,有大德,善于教育子女。其少年时期就学习钻研儒家的古代典籍和史书,学问渊博。万历元年(1573)中举,授任山西省太谷知县。在任间,廉洁奉公,爱抚百姓,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家居时十分谨慎。对于大犯重犯,也不设囚栏。乡下有无辜被法办的人,其都努力去洗刷冤屈。曾借钱给人,人不能还,其就焚烧借券,舍而不要。有子8人,都能刻苦学习。其第二子杨若桐,天启元年因受皇恩而成为贡生,授任江南省睢宁知县,洁己爱民,治绩最为显著,将要晋升,不久乞求归乡。崇祯十七年(1644),通州城被李自成义军攻破,其被擒未降而死。杨惟清孙子杨士炌、杨士烒,都是进士。

明末忠臣,杨氏家族之杨惟洪

  杨惟洪 字子宽,号襟野,杨惟清叔伯兄弟。也曾学习科考书籍,但其父要其佐理家政,便停学治家。然而看见杨惟清中举,感慨对人说:人贵自立,我为什么这样自弃!于是在治理家业之余,奋志苦功科考学业,不论严寒酷暑,昼夜不怠,终于在万历十年考中举人。但因过于劳累,积劳成疾而逝。后赠官礼部祠祭司员外郎。

  其子杨若梓,字原育,号芘寰。幼年就具有孝悌品质,刚几岁父亲即死去,伺候母亲张氏以孝顺最为明显而著称。又聪颖好学,于万历四十一年考取进士,授任河南省信阳知州。在任间,清正廉洁,爱护百姓。禁绝向农民征收附加税粮或税银,宁可自己减除额外收入。治理诉讼务必平允,判决如神,不借用属吏的手替写官府的文书。著有《申阳末议》一书,都实为官吏治事的措施。开始,其才上任执政,有个监察州县的地方长官洪某,有轻视之意,更换官服穿便装,扎在人群里去观察杨若梓如何审判官司。官府守门人将此事秘密告诉之,其审讯自如。洪某见此情景认为其有才能,凡辖区内一些难判的诉讼就都交给其去判理。遇到旱情,其走到寺庙里,跪在烈日之下,雨就下起来,并且说雨没下足,就这样跪下去。那位洪某知道后赶到庙里,生将其拽起来,大家都感到其爱民之诚。平日里,其提倡和勉励勤于农业劳动,兴办学校教育,培养不少人才。考核其政绩甚为突出,朝廷提拔其任礼部祠祭司员外郎,专管仪礼之事。刚调上来任职,正赶上明神宗、光宗相继去世,明熹宗即位登基称帝,国家丧、吉大礼连接而到,其谨慎料理,没有一点缺失和粗略。明光宗即位时,按例对守卫北京和北边的军队都当给赏,唯独没打算赏给通州五卫,其据理力请,才按例赏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佳木斯杨氏周年庆侧记之共走“杨”关道
传统文化的复兴,宗亲文化也强势回归。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血脉相承用爱心凝聚力量,在大时代的引领下,鼎力互助公益先行共谋发展,谱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篇章。它就是佳木斯杨氏宗亲联谊支会。2016年7月13日,佳木斯杨氏宗亲联谊支会迎来了一周年庆典。华灯初上,佳木斯8090音乐厅里欢快的音乐,喜庆的主题色,忙碌的笑脸将会场打造成节日盛典。大爱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杨氏宗亲汇聚一堂,也见证这血脉相传的定数。当日,黑龙江省分会代表与宗亲会二百多同仁现场欢度庆典。中华杨氏联谊总会杨立龙、音乐奇才公益达人渐冻人杨学峰、主持人杨光等纷纷发来视频同贺。人头攒动中一个忙碌的身影进入了记者的视线,他就是佳木斯杨氏宗亲联谊支会的创建者佳木斯兄弟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文杰。谈起杨氏起源,杨会长侃侃而谈:“在古时,‘杨’字同‘阳’,本意有播散的意思。‘把爱播散,让生命充满阳光。’也许是祖先对姓氏最好的解读。成立一周...
· 杨氏授姓始祖杨佰侨
杨氏授姓始祖杨佰侨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Z的封地。晋武公(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Z字叔向又称叔Z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为氏称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 杨姓迁变、杨氏南迁、杨姓郡望堂号、杨姓名人,帝王将相光耀杨门
一、杨姓迁变杨氏早期默默无闻,但是人丁兴旺,居住在陕西华阴县东南一带,后来逐渐向外迁徙,居住在以华阴为中心的潼关、灵宝、洛阳等地,形成一个大的杨氏家族,称弘农杨氏。杨姓在陕西的繁衍昌盛,使陕西成为杨姓的第二个姓源之地。杨氏后来的播迁,先只是限于黄河流域至长江以北诸地,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爆发后,才渐有杨氏南迁江南之记载。杨氏南迁,先后到达今湖南、湖北、浙江、江西、贵州和福建等省。经过几代的沿袭,到宋朝时,福建已成为杨氏的一个播迁中心。据《杨氏家谱序文》称,杨姓人家大都定居于漳州。福建漳州的杨巷于明朝永乐十八年率先入台开基,把杨姓带人了台湾。广东的杨姓也相继入台垦殖。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不断有杨氏来台定居。杨氏这个古老的姓氏兴盛于各地,几乎代代都有名人,战国初期就有杨朱,先秦古书称他为杨子。东汉杨震,字伯起,人称“关西孔子杨伯起”,他任东莱郡太守时,留下了“四知”佳话。文学家杨修,好学能文...
· 洪之杰
洪之杰,清朝官员,曾任江苏巡抚。
· 杨姓源渊-------漳浦佛昙杨氏大祖
杨姓源渊-------漳浦佛昙杨氏大祖中华杨氏网2009年10月30日佚名在闽南沿海,有一颗璀璨的侨乡明珠——漳浦佛昙镇。佛昙,古称佛潭,俗称浮南桥。佛昙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是闽南闻名的千年文明古镇。佛潭地名由来很久,根据漳浦县志记载,开漳圣王陈元光有首诗,篇名叫“晓发佛潭桥”。由此可见在唐初佛潭与佛潭桥就颇有名气了。为何叫佛潭呢?因为先锋村东北的山上有块大石头,形状如佛头,山下西侧有个潭,潭里的水清澈如镜。每当旭日东升,山上的佛头被日光一照,倒像就映入潭中,惟妙惟肖,令人神往。于是,人们便把这个地方叫作佛潭。以后,佛潭的内涵扩大,逐步成为这一带的总地名。佛潭境内,有一条鸿儒江,长93.2公里,江水浩浩荡荡奔流,注入佛昙海湾内。在入海口不远处,建有一座桥梁,据说早期以浮木作桥,两头以铁链固定,随潮汐涨落。这桥就叫佛潭桥,许多人便把佛潭桥当作佛潭的代称。又因方言谐音的关系,佛潭桥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