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带您一起探访中华梁姓和梁氏文化起源
族谱网带您一起探访中华梁姓和梁氏文化起源,姓,是表明家族系统的”字”。古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后来统称姓氏。姓氏
姓,是表明家族系统的”字”。古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后来统称姓氏。姓氏和姓氏文化,事关历史政治、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姓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是世界上寻根意识最浓、血缘认同感最强的民族。
关于姓氏和姓氏文化,让我们共同进行探讨和研究,力求有个基本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姓者,生也”。”因生赐姓”。”氏者,旁支别属也”。”胙上名氏”(《中华姓氏通史》)。在古代,”姓”是血缘传承的标志,”氏”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姓”重血统,”氏”重地位。通过了解姓氏,知道根生源出,从而打开心中的大结:”未能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钥”(《中华姓氏通史》)。
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没有明显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亲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都从女旁,如姬、姜、姚、姒、妫、赢等,表示不同的老祖母传承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当我们知道”黄帝轩辕氏,姬姓”,”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就不难明白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炎黄二帝,原来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统氏族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
今天,海内外的华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既是炎黄子孙,那我们就必须弄清楚历史上炎帝、黄帝的来由和产生《百家姓》的起因。
中国历史的划分,宋元明清时代属近古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属中古时期,夏商周秦汉时代属上古时期,”三皇五帝”时代属太古时期,伏羲氏以前属远古时期,再往上溯就是女娲氏,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传说时期了。这些时期太久远太古老了,没有文字记载,只有神话传说。《鉴略妥注》描概远古时期的人类社会为”乾坤初开张,天地人三皇,天皇十二子,地皇十一郎。人皇九兄弟,万八寿最长。”传说人皇时代的人寿命,能活到一万八千岁。那时的人住地窖、栖山洞,既潮湿又不安全,经常遭受洪水困扰和猛兽袭击,于是就爬到树上搭窝盖屋,吃”果、披树《,人类进化到有巢氏时代;接着人类学会钻木取火,又进化到煫人氏时代,有了火,人类告别了长夜的黑暗和冬天的寒冷,进入光明时代,改变了”茹毛饮血”的生活习惯;再下来的历史发展就到了伏羲氏、神农氏和黄帝这”三皇”为代表的太古时期。
伏羲氏(即煫人氏),姓风,字太昊,号火帝,在位115 年。传说这个时候,黄河里出现了一个马首龙身的龙马,全身长满卷毛斑点,形成花纹图案。伏羲氏受到启发,根据龙马身上的图案,划出八卦符号(称先天八卦,今社会上流传使用的是周文王完善的后天八卦)和用绳子编织鱼网。有了八卦,人类学会测方向、观天象;有了网,人类学会捕鱼、捉鸟和狩猎。历史学家称伏羲是"三皇"之首和人类文明历史的奠基人。
神农氏姓姜,号炎帝,他自称太阳神,火德王,建都曲阜。神农氏兴货利、制耒耜、尝百草、做医药、选五谷,教民稼樯、制陶打井,在位140 年,炎帝是农业的始祖,又是药王。
黄帝被尊为”人文始祖”。黄帝姓姬,名轩辕,字有熊氏,土德王,建都涿鹿,在位100年,享寿121 岁。从黄帝开始,中国历史开始用甲子干支纪年,距今已有5000 年了。黄帝手下有六个大臣,各有贡献。创造文字的是仓颉、制造音乐的是伶伦、计算数学的是隶首、制造甲子的是大挠、作医学的是岐伯、发明衣裳的是胡曹。黄帝时代还发明了指南车、历法、舟车、弓箭、宫室等,开辟了文明历史新时代。
中国最古老从女旁的姬、姜、姚、姒、妫、赢六个姓,后来怎样演变发展成为《百家姓》钥根据有关史料记载,随着人口增长,民族壮大,疆土拓展,诸侯分封,社会分工,很多姓氏是以国名、邑名、官名、字号、封号或树木芳草名和动物名颜色名等起姓,形成《百家姓》。
梁姓旦于先秦,源出帝王世家。梁氏远祖是”三皇”之一的黄帝,嫡传继后又是”五帝”之首的少昊氏和”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氏)。首先是出自黄帝之后的姬姓梁氏。《国语。路国记》记载:”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为十二姓。姬、酉、祁、已、滕、箴、任、简、僖、姞、俨、依1 、是也”。姬姓是黄帝的姓氏,只有黄帝的嫡传之子才有资格继承使用这个姓氏。所以黄帝正妻嫘祖所生两个儿子玄器、昌意就成为姬姓的合法继承人。玄器,名青阳,居于江水一带。昌意居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仆为妻,生高阳氏。他生于若水,居于帝近(今河南濮阳东南)。高阳氏之后在商朝末年建立西周,实行分封诸侯,将姬姓子孙分封各地。周平王的儿子姬唐封于南梁(今甘肃陇西一带),其后以梁为姓。邵思《姓解》、《广韵。路国记》都认为梁姓直接由姬姓演变而来,是黄帝的正宗传人。
“五帝”之首的少昊氏,又叫金天氏,据《山海经》等神话传说:少昊氏是东夷部落德高望重的首领,名挚(一作质),他的母亲叫皇娥,父亲是白帝之子。少昊氏能通百鸟之语和辨别百兽之音,能与各种禽兽徒手搏斗和对话,驯服牲畜。今天人们最熟悉的马给人骑、牛会耕田、狗能守夜、鸡会司晨,以及人类饲养的猪、牛、羊、鸡、鸭、鹅等飞禽走兽,就是少昊氏开始驯服的。少昊氏生八子,谓之”八凯”。”八凯”的后嗣又有皋陶,皋陶生伯翳(伯益),伯益佐禹治水驯兽有功,赐姓嬴《中华姓氏通史》。《沈隐侯集。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云:”梁氏出少昊,至伯翳佐禹治水,赐姓嬴。周孝王时封其十六世孙非子于秦。其曾孙秦仲为周宣王侯伯,平王东迁,封秦仲少子康于梁,是为梁伯”。史考佐证:少昊--伯益--非子--秦仲--梁康伯,一脉相承,在秦汉之前的春秋时期已形成梁姓,这是其二。
其三,土生土长的河东梁氏。历史上人们往往把夏阳梁氏与河东梁氏混为一谈,殊不知河东梁氏远远早于夏阳梁氏,这支梁氏由邑名得姓。”晋有梁城、高梁、曲梁之地,此则以邑命氏者也”。(郑樵《通志》)。
其四,少数民族改梁姓。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不知多少次民族融合,如同河汇千溪,海纳百川。梁姓也不例外,同样也容纳了不少少数民族。北魏孝文帝入主中原,大力推行汉化改革,大批鲜卑族人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地处代北的拔列兰氏,在这次汉化中改为梁姓。王圻《读文献通考》认为:”梁氏有二,伯益之后,封于梁,以国为氏。又有拔列兰氏改梁氏,魏姓也。”
其五,复姓梁改单姓梁。秦汉之际,各地有许多复姓梁氏,如梁丘氏、梁由氏、梁余氏、梁垣氏、梁石氏、梁成氏、梁可氏等等,且人口数量不少,他们在历史的演变中慢慢地改复姓梁为单姓梁,与梁氏融为一体。
其六,魏文侯少子毕之后以封国号所在地名改梁姓。”魏”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位于今山西省芮城县,晋献公灭魏后,把它改为毕万的封地。毕万的后代魏斯与韩、赵三家分晋,列为诸侯,定都安邑(今山西运城一带)国号”魏”,为躲避秦国的威胁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至魏文侯少子毕统治时,为秦所灭,其后代以梁为姓,形成开封梁氏。
其七,战火余生的蒙古皇族后裔--汝阳梁氏。在河南汝阳县的陶台堡,生活着一支人数众多的梁姓氏族,并有不少人迁徙外地。当代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梁漱溟就是这支蒙古贵族的后人,其祖先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第五个儿子也先帖木几。这支蒙古贵族改姓梁说法有二:其一,明朝建立之前,大批蒙古贵族北归,这一支蒙古贵族由于拖男带女,扶老携幼,没有跟从元顺帝北归,就在河南汝阳居住下来,因为汝阳地属大梁(开封市),故改姓梁。其二,和克齐之后有封梁王者,明太祖朱元璋遣王袆谕降梁王,随后又将梁王处死,后来梁王后人入明为官,任钱塘尉百户,改汉姓梁,以纪念先祖梁王。
此外,有史可考的还有芜族、满族等少数民族改梁姓。由此可见,梁姓与中华民族其他姓氏一样,由多民族多姓氏的互相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的梁姓大家族,彼此的脉络都流淌着共同的血液。
梁姓是源出西北,成长中原,发展壮大于南方的大姓。梁氏和中华民族一样多灾多难,大起大落。辉煌时立国封侯,落难时国破家亡。在起伏跌宕的历史进程中,梁姓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形成以忠孝为核心内容的梁氏文化。先哲叔鱼公(名梁鳣,字叔鱼,康伯公第九代孙,师从孔子,列七十二贤之一)首倡”忠于事,孝于亲”作为梁氏的祖传家训。继后历代梁氏先哲先贤又率先垂范”始于事亲,终于事君”,发展形成”百行之首,以孝为先,为政清廉,好仁施政,以和为贵。睦邻友助,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梁氏家风。《中华姓氏通志》更把梁氏文化概括为”孝为其色,忠为其香,节为其味,仁为其情,文为其品,义为其趣”。称梁姓族人以”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作为行为规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忠、孝、节、义、仁等方面,做得十分出色,因而使其成为梁姓氏族的特色文化”。
在科学文明的今天,弘扬梁氏文化,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和爱国爱乡精神,提高家族、民族的凝聚力、亲和力和向心力,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怎样发扬光大梁氏文化钥笔者认为:用现代科学知识武装头脑,用传统忠孝文化净化灵魂,用孝悌廉耻道德规范言行,用文明礼义操守点亮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梁姓的起源和文化典故,看梁姓源于哪里?
说起中国的姓氏,大家一张口就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这个百家姓,其实中国的姓氏可不仅仅百家姓这几百个之多,可以说,仅单字姓就有数千之多,再加上多字姓,合起来有着一万多个。而每个姓氏又有着各自的历史典故和文化来源,闲聊之际,总要探讨一下各自的姓氏有哪些历史名人,有哪些诙谐的故事。今天咱们聊聊梁姓的来源典故。梁的分支比较多,有起源于赢氏一说,也有姬氏的典故,还有以职业为姓,以住址为姓,以国家为姓等等。其中后来移居山东的这一支流,就是发源于赢氏。即赢氏后裔中有个特别会养马的人,专门为大王养马,得到了大王的赏地,其后辈有人出征打仗建立战功,被封地建国为梁,其国百姓以国为姓,遂有梁之一姓。后举族搬迁,移居山东,成为当地有名的望族。而姬姓来源则有一些史籍记载,周王有子封于南梁,后被他国所吞,其子孙以国为姓,一直在梁地居住。还有关于其源于少数民族的说法,即少数民族得到皇帝的任用,而后得到皇帝的恩赐,赏...
· 梁姓和梁氏文化探源
姓,是表明家族系统的字。古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后来统称姓氏。姓氏和姓氏文化,事关历史政治、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姓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是世界上寻根意识最浓、血缘认同感最强的民...姓,是表明家族系统的”字”。古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后来统称姓氏。姓氏和姓氏文化,事关历史政治、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姓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是世界上寻根意识最浓、血缘认同感最强的民族。关于姓氏和姓氏文化,让我们共同进行探讨和研究,力求有个基本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姓者,生也”。”因生赐姓”。”氏者,旁支别属也”。”胙上名氏”(《中华姓氏通史》)。在古代,”姓”是血缘传承的标志,”氏”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姓”重血统,”氏”重地位。通过了解姓氏,知道根生源出,从而打开心中的大结:”未能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钥”(《中华姓氏通史》)。...
· 梁氏起源
一、姓氏源流梁氏,是个非常古老的中国姓氏。据史料记载,嬴姓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非子的人,非常善于养马。于是周孝王便让他负责养马,结果养马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周孝王就封秦邑给他,被称为秦嬴。非子的曾...一、姓氏源流梁氏,是个非常古老的中国姓氏。据史料记载,嬴姓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非子的人,非常善于养马。于是周孝王便让他负责养马,结果养马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周孝王就封秦邑给他,被称为秦嬴。非子的曾孙秦仲,是周宣王大夫,奉命征讨西戎,不幸被西戎所杀。后秦仲的五个儿子率兵继续攻打西戎,他们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终于打败西戎,收复了失地。秦仲的小儿子被封在梁,建立了梁国,称梁康伯。梁康伯以后的君主称梁伯。他十分喜欢建造华丽的宫殿,时常大兴土木,人民不堪其苦,纷纷外逃。后来秦穆公灭了梁国,改称梁地为少梁。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部分逃到了晋国,他们以原来的国名为姓,就是梁氏。另外还有以封邑名作姓氏的一支梁氏。春秋时期...
· 粱老楼村梁姓起源
为了粱老楼村梁姓起源问题,以及堂号,班辈为何与周围的省,市,县,镇续不到一起。粱老楼梁家老少几辈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多少有信仰,对祖宗有信念的人,奔波各地,不辞劳苦,自掏费用,从心理上和现实上想搞清楚,梁老楼村粱姓到底起源哪里,究竟与哪一脉梁是一宗。我也深怀着对梁老楼先祖从何而来,为何定居此地的困惑,从年轻的时候起,我便坚定了一个信念,一定要搞清楚老祖宗的来拢去脉。老先人为何自立堂号“信心堂”,为何后代的班辈“存,泰,文,士,广,守,理,正,衔,昌”十个字不与他的祖上统一排列辈份,我苦思冥想:老祖先是一个官场失利的人,古语道“迎时的狸猫猛如虎,落时的凤凰不如鸡”。"穷在闹市无人间,富在深山有远亲”。世态炎凉,老先人是一个有骨气的人,辞官回家,亲戚朋友看不起,干脆一走了之,自立门户。我所思所想,不知近乎实际与否,与后人分享。望我们的后人们继续努力,解开先祖的秘密。粱老楼村粱姓已有二百年左...
· 族谱网告诉您,乔氏起源一共有七种
乔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82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96位。乔姓溯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远古时期为黄帝守灵之后裔,属于以地名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万姓统谱》记载,相传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逝世后葬于桥山(今陕西黄陵),子孙中有留在桥山守陵看山的,于是这些人就以山名为氏,称为桥氏。桥氏改为乔氏,大致是在南北朝的北魏王朝后期。据史籍《新百家姓》记载,东汉时期有太尉桥玄,他的六世孙桥勤在北魏王朝晚期任平原内史。北魏孝武帝元修(公元532~534年在位)因不堪忍受宰相高欢的专权而逃出朝廷,桥勤追随北魏孝武帝一起投奔到宇文泰建立的西魏政权。有一天,宇文泰心血来潮,叫桥勤去掉其姓氏桥的“木”偏旁,变成“乔”字,取“乔”之高远之意。面对强权,桥勤不敢不从,从此改桥氏为乔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乔氏正宗,是为陕西乔氏。该支乔氏与桥氏同宗同源。第二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属于汉化改姓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