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广州车陂沙美梁氏宗祠,其历史渊源人后倍感自豪

2017-02-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476
转发:0
评论:0
广州车陂沙美梁氏宗祠,其历史渊源人后倍感自豪,近年来,广东乃至全国各地不时有发现与明代大儒湛若水有关的古迹,这不能不说是由于人

近年来,广东乃至全国各地不时有发现与明代大儒湛若水有关的古迹,这不能不说是由于人们对历史名人、传统文化的重视。湛若水,乃明代理学家、教育家,他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建有书院,加上他曾经担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因而门生遍天下。《明儒学案》中论及湛若水有一句治理学史者耳熟能详的话:“平生足迹所至,必建书院以祀白沙,从游者殆遍天下。”湛若水是个历史上很有影响力的人物,《明史》记载:“时天下言学者,不归王守仁,则归湛若水。”湛、王两家平分天下学术,这是何等的影响力!

广州车陂沙美梁氏宗祠,其历史渊源人后倍感自豪

近日,增城博物馆蔡美新来电告诉我们,广州车陂发现了一个墓碑,碑文是湛若水写的,墓主是“元始祖 考雪松梁太府君”。接到消息后,我们与车陂那边的梁富强取得联系,约定了去实地探访的时间。我又查阅了《泉翁大全集》与一些资料,不过没有找到相关文章。据说墓碑有“吏部尚书”几个字,据记载,湛若水担任吏部尚书期间,是曾请假回乡探亲。

下午两点,在增城市湛甘泉文化促进会湛柱辉会长、湛族同宗联谊会湛伟健常务副理事长的带领下,新塘一行八人分别坐在两辆车出发去车陂。一路顺利,去到相约地点,两位梁老先生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并告诉我们,很高兴新塘朋友的到来。停好车后,梁老先生引领我们到其“梁氏宗祠”。一路上,他们多次表达了对湛若水的景仰,赞颂梁氏五世祖先与湛若水的友情。车陂沙美梁氏宗祠规模挺大,和海珠氏沥滘卫氏大宗祠差不多面积,三进,有侧廊、后面还有花园,是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到了梁氏宗祠门口,梁老先生指着门两边的对联对我们说,这是湛若水写的对联,并作了解释。这幅对联是:道范仰尼山千乘侯封光史册,勋名昭宋代两传宰辅重人寰。上联讲的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的梁鳣,下联讲的是梁氏有两位先贤在宋代当宰相。进入宗祠,梁老先生又指着宗祠中央上方写着“惇裕堂”的牌匾说是湛若水所书。虽然门口的对联、横梁上的牌匾都是后来重制的,也没有相关史料证明湛若水写过这幅对联和牌匾,这也足以让梁氏后人感到自豪。

参观完祠堂又稍作休息后,梁老先生带我们去看墓碑。据梁老先生依其族谱介绍,梁氏的五世祖先是湛若水的同学,年长湛若水十岁,两人曾经在罗浮山读书,湛若水担任南京吏部尚书时曾叫其出仕,要参观的墓是梁氏的始祖。这么说来,湛若水是应邀为梁氏祖先写墓志铭的。不过,据湛若水的著作以及史料看来,梁老先生之说有误,湛若水并没有在罗浮山读书,只有在罗浮山建书院、讲学,而且湛若水担任南京吏部尚书时已经年过七十,不可能叫比自己年长十岁的人出仕。当然,我们尊重主人家,所以也没有争论。

沙美梁氏族谱写着:五世祖考讳填,字伯和,号厅齐,耀公之长子。生于明朝景泰七年丙子三月十一酉时。终于明嘉靖二十二年癸卯八月十四午时。葬于龙阳洞银坑岭,享年八十八。伯和公邑庠生。曾入三科,与湛若水在罗浮山攻书三载。后若水拜相到访,伯和公不愿出仕。湛若水有感于公淡泊名利,意志坚定,遂送两穴山地与公,穴土名知府陇,是发贵地。一穴白云山景泰北丫岭,是丁财地。公自谅文章过人,而未能进步,说什么贵?因此,公仅受白云山景泰北丫岭那穴丁财地。以留存于后世。公此后不试不科,以教习为稳。

广州车陂沙美梁氏宗祠,其历史渊源人后倍感自豪

经过十多分钟车程,我们来到了车陂北路马鞍山,步行了50米, 来到了目的地——“元始祖 考雪松梁太府君墓”。墓碑曾经过清代嘉庆、光绪两次重修,因而上面的刻字比较清晰。据墓志铭记载,墓主生于元朝末年,终于明朝永乐二十二年,那么在嘉靖年间重立墓碑也不一定。奇怪的是,碑文的落款是“赐进士第翰林院编修侍经筵讲官同修国史吏部尚书年家眷侍生湛若水”,这与湛若水写其它文章的落款大相径庭,而且不合乎习惯。一般落款只会写当时的官职加名字,不会把以前担任的官职列举上去,而且明代的北京与南京都有相同朝廷架构,湛若水担任吏部尚书是在南京,所以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南京吏部尚书”。“侍生”是明代官场中后辈对前辈的自称,梁氏的五世祖先并没有出仕,因而也不适当。另外,这个墓志铭是和墓碑碑文一齐写,不是单独的墓志铭,而且没有写作日期,而湛若水写墓志铭一般都会注明日期的。参观完古墓后,湛伟健赠了梁老先生五本关于湛若水的书籍,这五本书也是近年来湛若水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车陂沙美梁宗祠
车陂梁氏有二,其一梁氏祖先祖籍中原,名桂芳,字合璧、号雪松。后迁广东南雄。又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梁雪松再携家人由南雄迁居车陂。传至明朝嘉靖年间,五世祖伯和公学识渊博,却淡泊名利,隐居于乡中执教,后朝廷有令,拆除庙宇,伯和公为保上堂庙宇,求题自考,以作文章展示。朝廷学院大人顿生怜才之心,既于免拆,庙宇得以保全。伯和公也因为其智慧才华保全堂庙,被村民立以恩主排位。自伯和公之后,子孙昌盛至今23代。梁氏宗祠,位于车陂沙美启明大街58号,建于明朝中期。祠堂两廊三厅两天井,广场竖有旗杆夹。祠堂经历过三次重修(建):第一次在清乾隆年间重建。第二次在光绪年间重修。1949年后无偿提供给国家作粮食仓库。1958年曾为公社造纸厂。60年代后为生产队办公地方。第三次重修于2001年,重修后,成为该族老人的活动中心。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车陂梁氏族人都会在梁氏宗祠举办有着500年历史、广东独一无二...
· 车陂梁氏宗祠之东平梁
梁氏始祖字仲齐,号世卿,即周先贤讳鳣号叔鱼千乘侯公之裔。始祖由福建省晋江迁广东南雄,后入驻珠玑巷,至明朝永乐元年癸未(1403年)迁至广州,次年甲申迁居龙溪(现今车陂)。一共有五房:棠溪房,龙溪房,长湴房,凌塘房,寺右房,传至今日已经23代人。梁氏原有世卿梁氏宗祠,位于车陂中部偏南,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于明朝。宗祠于1958年期间被拆除,作为人民公社晒谷场,现己改建为居民住宅。后来梁氏于1998年重建原广源祖,改为梁氏大厅,位于车陂中部(东平里)。
· 车陂苏氏宗祠
车陂苏氏有三,其一祖先为北宋名士苏东坡之后,原籍四川眉山。车陂苏氏始祖为苏绍箕,苏东坡次子苏迨之子,因怕苏轼政敌迫害,苏绍箕出生后随家人迁移至广东南雄珠玑巷。苏绍箕长大成人,为人英伟聪慧,步入仕途后八次升迁,官至太尉。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苏绍箕辞官回南雄珠玑巷,随后南下广州,以苏晴川之名购地置产,为子孙安居之业。至第三代孙苏福胙、苏寿孙,迁居车陂定居,至今27代。建有晴川苏公祠。晴川苏公祠位于车陂祠前大街2号,建于明朝宪宗成化年间。大门贴有对联:“武功伟业参天地,眉山翰墨贯古今。”祠堂结构为三进两廊。祠堂历经了四次修缮:第一次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700年);第二次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第三次是上世纪80年代末,重新收回祠堂后,筹款进行了局部修缮;第四次则在2013年。虽修缮了几次,但苏公祠的总体格局和建筑风格,基本都保持着初建的原貌。
· 车陂马氏宗祠
车陂马氏祖先马悦为浙江临安人,为南宋时期的官宦世族,当时与秦桧为代表的主和派政见不同,请旨离开京城,被皇帝任命为新会知县,马悦遂携家人迁入广东新会,后再迁番禺。到了南宋时十二世祖马胜护从番禺植村迁居车陂定居。此后开枝散叶至今已经18代。(古愚)马氏宗祠,位于车陂双社西南。祠堂三厅两廊两天井,门匾上刻“古愚马公祠”。据《车陂村志》记载,祠堂兴建年代不详;约在130年前因村间械斗被古炮打烂,毁坏后无法修复,只剩下后厅一片瓦面遮着先祖神位。980年左右,原祠堂大部分地基批给社员兴建住宅。后来,重修重阳厅,用于存放划龙舟器具,现归车陂第六经济社管理。
· 车陂黄氏宗祠
黄氏乃华夏古老姓氏之一,随着历代途迁相传,形成诸多著名郡望,如江夏郡、会稽郡、洛阳郡等。车陂黄姓祖先为江夏郡人,于南宋末期迁至广东南雄珠玑巷。几代之后于明朝时期后裔黄桂庭再携家人迁居车陂。至今已历经23代。为纪念先祖,兴建宗祠,取郡望名江夏。黄氏宗祠,位于车陂沙美江夏大街,建于明朝。祠堂坐北朝南,三进两廓两天井。祠堂前有广场,祠堂大门前两侧有鼓台。宗祠门匾上书“黄氏宗祠”,屋檐下有石雕各种图画。黄氏宗祠经历几次重修,最近一次重修为2000年。重修后作为黄氏族人娱乐活动中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