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为您讲述潘氏诗人发祥地,贵州第一书香世家
族谱网为您讲述潘氏诗人发祥地,贵州第一书香世家,贵阳城北曹官寨原名曹官堡,系明洪武4年(1371年)所置之贵州前卫右千户所“四百
贵阳城北曹官寨原名曹官堡,系明洪武4年(1371年)所置之贵州前卫右千户所“四百户”戍守地,首任百户长为曹氏故名。此寨先后隶属新贵县和贵州宣慰司(明代中后叶,贵州曾实行军籍属流官统治,民籍隶宣慰司所辖,出现“土流并治”局面)。清代为贵筑县西下里,据(道光)《贵阳府志》载:“曹官堡,在(贵阳)城西北三十里,……居民八十余户,市鸡场。有老虎山。有大山洞水,马家寺人壅以灌田”。民国20年为贵筑县曹官乡治地今为贵阳市白云区艳山镇曹官村。
明朝初年,潘氏先祖潘兴自武陵(今湖南常德)应“内地实边法”徒黔,落籍贵州前卫之曹官堡。潘氏自潘维岳(字伯瞻)中嘉靖丁酉(1537年)举人,历官云南永平县令、昆阳州守,所至清惠,居乡谨厚。卒之日,家无余赀,鬻产以葬。《云南通志》载:“维岳除永平知县,迁沾益知州,转昆阳知州,所至实惠及民,凡修废举坠,苟有益于民,倾家不计也”。其后裔读书入仕,著有文名。自明末潘润民之后,潘氏祖孙八代以诗世家,二百年风雅不坠,而享誉黔中,其中前五代诗人均居住于曹官,后三代迁居黔西东乡达古寨(今金沙县境)。曹官潘润民一支八代有13位诗人,加上麦项(清镇市境)同宗的一支诗人,祖孙八代共出了17位诗人,有《潘氏八世诗集》存世。
第一代诗人潘润民(1572--1641年),字用霖,号郎陵。明万历31年(1603年)举人第一(解元),35年(1607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礼部主事。历官广东粮道副使、四川布政司参政、广东按察使等职。明天启初年,贵州水西土司安邦彦叛乱,兵围贵阳城十月之久,刚告归回乡的潘润民以千金助饷,并率乡官杨师孔、学官周良翰以及诸生、兵民守城血战,树不世之功。后受诏起用,任河南参政,分守河南道,终职于云南左布政使兼曲靖兵备道。为官刚直清廉,有“潘润民,润民不润已”之誉。润民晚年茹素,自号味淡居士,谓功名富贵、声色货利无所深嗜。卒于任上,享年70岁。其所著诗作,绝大部份毁于“奢(崇明)、安(邦彦)之乱”战火,其子掇拾残稿90首辑为《味淡轩诗集》,清人莫友芝采录其诗70首入《黔诗纪略》。润民生有二人,长子潘驯、次子潘骧。生女一,适贵阳举人许世康。
第二代诗人潘驯、潘骧。潘驯(1610—1681年),字士雅,号韵人。明崇祯12年(1639年)举人,南明永历时孙可望据贵阳,娇诏,授石屏知州、遵义知县,驯不受逃隐山中。清康熙初,出任云南蒙自县令。吴三桂镇守云南,纵兵凌虐土著,逼反土司李日森。土兵攻陷县城,杀清官吏,由于潘驯在任上廉政利民,百姓称为“老佛爷”,是一位好官。李土司帅兵陷城独不害驯,并派兵护守不让自尽。清军收复蒙自后,赦归原籍。清康熙12年(1673年),受贵州巡抚曹升吉之聘,与吴中蕃纂辑《贵州通志》,数月成书30余卷。后病逝于曹官,享年72岁。著有《瘦竹亭》、《出岫草》、《丙辰纪事》诗文集存世。同里诗人程春翔序其《瘦竹亭》诗集曰:“先生生丁多难,百死一生,故其时时所作诗,多悯时伤乱、悲愤凄凉之语”。潘驯娶郧阳知府杨起鳌之女为妻,生子德征。
潘驯《曹官堡山居》诗曰:“山林称小隐,遗事敢差池!向子游输早,渊明归来迟。净锄瓜蔓草,疏插菊花篱。丘壑饶新趣,闲身尽可私。犹喜欢眸豁,闲中阅岁华。入窗峰易瞑,傍屋树多斜。燕拙巢危幕,蜂迷扑画纱。病身甘寂寂,开落任繁花。冥心暂物外,匿影且林中。近水无多碧,幽花别样红。世情看野马,老眼送飞鸿。境地知何似,云埃点太空。韵事何尝废,虽贫境较清。僦居还种竹,有客共班荆。高致贪朝爽,佳游重晚睛。如斯消暇日,或不负浮生。高卧寡尘事,经时只闭门。山居春不暮,岚重昼常昏。元草幽人宅,桃花处士村。但求身可隐,心迹不遑论。”又《自黄平归曹官》诗曰:“久客乍还家,依依惜岁华。恰逢秋近日,犹有晚香花。破屋牵萝补,颓垣引岫遮。此身无复事,酒国是生涯。”再《还曹官》诗曰:“黄叶纷飞秋满庭,幽入此际返柴扃。松惊老大仍含翠,竹报平安不改青。日月暗消双短鬓,乾坤虚泛一浮萍。萝阴深处堪招隐,不向桐江混客星。”
潘骧,字子襄,号谈远。明末贡生,与兄潘驯皆有文名。南明永历时出任云南罗次知县,晋升四川崇庆知州。清兵平定川贵,遁回原籍,守义不复出仕。康熙元年(1662年),其兄驯出仕云南,骧留乡待养老母,其赠诗曰:“知尔因亲屈,怜予送弟行”,“虽然殊出处,面目本来真”。著有《淡远亭诗集》。清代大儒莫友芝辑其诗25首录入《黔诗纪略》之中。潘骧娶杭州府同知刘元翰之女为妻,生子女两人,子德荫。
第三代诗人潘德征(1640--1713年),字道子。清康熙8年(1669年)举人,吴三桂留镇云南,广罗人才,扩充实力,德征知吴有野心,遂不往投。吴三桂叛乱平定后,出任黄平学正,升任罗茨知县、云南武定推官、知府。在任上办事果断,善决狱,凡疑难案子皆明断之。辞官归里,筑室曹官,日与著书课子为乐。著有《玉树亭诗集》(录诗69首)、《玉树亭文集》、《贫居集》行于世。德征子潘快、潘奕承其家学,亦有诗名。
第四代诗人潘快、潘奕。潘快,字无闷,康熙41年(1702年)举人,康熙59年(1720年)应秋闱北上,病逝于都门,著有《留余堂集》存世。快对家政淡然若忘,悉听胞兄奕经营,苦志力学,步前人之志。快子巩也,诗学亦有成就。
潘奕,字允大,国学生,承其家业,耕读传家,平生著作毁于火,其孙宦云南武定,得其《滇游草》一卷。奕为潘氏诗人中的才子,有承先启后之功,其《武侯祠》、《登黔灵山》等诗作,表现了对乡土之热爱。
第五代诗人潘文苞、潘文芮、潘文范。潘文苞,字巩也,无闷之子。受其父刻苦学习的影响,立志读书,终成大器。清乾隆15年(1750年)举人,官福建盐大使,升新城知县,未上任即卒。著有《琢云轩诗集》。其诗清丽奇绝,妙趣横生。有《曹官山居》诗曰:“山田春水足,晨起插新禾。致敬惟妻嗑,相催借鸟歌。漫言耕待聘,且喜政无苛。最是归来晚,柴门月色多”。
潘文芮,字右质,又字彬也,贵阳府优行廪膳生。因家乡曹官境内石人山之故,自号人山主人。清雍正5年徙居黔西翠屏山下,自号翠屏寄客,亦能诗文,著有《翠屏寄客诗文集》。文芮迁居黔西之后,其子潘晓(字东白),著有《断继亭集》一卷。有《过曹官故居感赋》诗云:“去日邻人唤小郎,归来鬓发已苍苍。溪山漫忆樵渔地,院落惊看鹿豕场。累世松竹空蔓草,几家丘墓恋斜阳。儿童认作他乡客,一笑牵衣乡。”潘晓长子潘以征(字静川),著有《宁愚亭诗》一卷,三子以溶(字巨川),著有《思敬堂诗文集》。以溶子潘桐(字云表),著有《艺兰轩诗集》。桐子潘钟峄,著有《客留诗集》一卷。
潘文范,字正也,文芮弟,著有《沙溪集》。
在清道光年间潘元炳、潘元炜所辑存世的《潘氏八世诗集》中,在曹官堡的就有祖孙五代九诗人。清代大儒莫友芝《宋元旧本书经眼录.附录》云:“贵州家世有诗集者,曰越氏、杨氏、吴氏、潘氏……唯潘氏自郎陵《味淡轩》、士雅《瘦竹亭》已足埒越、吴、杨诸家。而观黔西潘生元炳所辑《家集》,始明万历迄国朝道光间,由郎陵而下,凡八世十有三家,为诗若干卷,二百余年,风雅相继不衰。鸣呼!尤可谓极盛者矣!”,“黔中潘氏乃贵州第一世家”。可谓中国文化历史上并不多见而盛极一时的“曹官文化”现象。
清道光以后,由于潘氏读书入仕,后裔分别迁徙他乡,曹官寨附近仅留下“潘家松山”、“潘家大土”等地名遗存及少量立有碑记的古墓之外,已无当地的潘姓老住户居住了。“潘家松山”里的老坟墓,多年不见后人来“标坟挂纸”,坟地荒芜,坟头长满大树杂木。潘家故事寨中无几人知晓,“好古之人”只能在历史文献中寻其蜘蛛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1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族谱网为您讲述,中华蒙氏贵州地区蒙氏流源详考
蒙氏宗族乃中华大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宗族之一。从远古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有史可考的就有三千多年,且宗族中有建树者不鲜。虽历史的原因,使其几经沧桑,大伤元气,然宗族的不畏强暴、强权、险恶环境的精神激励着合族长幼,经奋力搏击,终使宗族后裔遍及大江南北、海内外。为继承先辈遗后,为使宗族世代有谱可依,经居住在贵州省黄平、瓮安二县蒙氏长幼一九八八年二月十八日(清明)合议制定此族谱,以长期后进有源可朔,有谱可循。朔源———源远宗旺蒙氏宗族乃环宇一大支派,在图腾时代就同当时为数不多的宗族并存,且日渐兴旺。在周朝已成一旺族。战国时期,除散居它处的蒙姓外,西北边疆的强秦的主要兵权就掌握在蒙姓手中,他们协助秦穆公成了霸主,驱逐了犬戎等外邦,使秦进一步强大,疆域辽阔,他们鼎力促成、带兵.奋战,使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在祖国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秦统一中国后,戍边的统率三十万军队的统兵大元帅就是就是九州闻名的蒙恬。由于他...
· 族谱网为您讲述,中华杨氏贵州地区辈分详考
贵州岑巩县天马杜麻(弘农堂,祖籍湖南新晃凉伞)杨;贵州纳雍县老凹坝杨氏字辈:“茂正登玉宗,德崇发大;贵州福泉市(祖籍宁波)杨氏字辈:“承忠时光,廷启;安徽泗县石龙岗村上杨庄杨氏字辈:“勺西陪以,修德;安徽霍邱杨氏字辈:“船士成家胜,立志道德明”;安徽寿县九门杨氏字辈:“克开新典则,伦纪允昭明,;安徽合肥杨氏字辈:“有延传继本思祖”;安徽合肥杨氏字辈:“贻荫尚贵州岑巩县天马杜麻(弘农堂,祖籍湖南新晃凉伞)杨氏字辈:“再政通广昌胜秀,中先世以显其名,乃维善体益谋智,继续守城碧永云”。贵州修文(祖籍毕节)杨氏字辈:“载正通光昌应进,朝国廷学仕继登,隆宗大起维仁志,源远洪尘余德珍”。贵州纳雍县老凹坝杨氏字辈:“茂正登玉宗,德崇发大明……”。贵州纳雍县(祖籍江西庐陵县大桥头;始祖杨元史)姑开乡姑开村官寨组杨氏字辈:“朝廷天应开,万世尚金街,元龙超瀚海,云凤战瑶台”。贵州福泉市(祖籍宁波)杨氏字辈:“...
· 族谱网为您讲述,中华范氏重庆贵州地区辈分详考
重庆范氏字辈:“大挺绍术金衡德。”重庆忠县范氏字辈:“世诸荣昌,远振家生,长发吉祥。”重庆黔江范氏字辈:“军友世万代,国正永昌兴,忠孝传家远,诗书继玉坤。”重庆十直范家石坝字辈:“国永金如,文天启应,先正大德,福禄必盛,祖泽承守,寿宇同亨。”重庆开县南门天池范家湾字辈:“世著云昌,承家发国,万里登强。”重庆范氏字辈:“世柱荣昌,运正家孙,长发齐祥。”重庆渝北字辈:“是正日启洪,仁义礼智信,纲常传家声,永行克明德,世时协和金。”重庆渝北字辈:“贤能必大用,汝从应良友,永世正昌,隆承其克守,开国尚文学,立家惟念祖,宏宗元本茂,光达在庭佑。”重庆永川区廴山公支范氏字辈:“宗国登维子玉天,文景兴应泰开联,德厚成运仲三元,福禄昌达太吉有,祖代恩隆源渊猷,贻谋德候同遵守,良相风高传义坊,富贵荣华权享受,廉让澄清继有贤,名望寰宇裕昆后。”重庆江津区廴山公支范氏字辈:“宗国登维子玉天,文景兴应泰开联,肇启...
· 族谱网为您讲述,中华王氏四川贵州地区辈分详考
四川省:四川大竹王氏:嘉锡良士,以奕正万,怀仁履道,立名守善,典敬慎修,秉公度宪,光灿荣华,世代永焕都江堰王氏:入蜀始祖:慎公,字显臣。伟公。灌县(今都江堰市)始迁祖:铭禄公,慎公之子生六子:一房讳之位公,住靑龙场余家庙;二房讳之进公,住筏村场(今新渡口);[5]三房讳之祯公,住太平场香花院;四房讳之宾公,住街子场;五房讳之奇公,住火烧坡;六房讳之贵公,住石羊场皁角庙。字派:长房:成天世启文,明正国朝兴。荣华增福禄,富贵德长淸。二房至六房登天怀德永,普化建邦长。开国经伦伟,荣华世代昌。注:普与甫同。长房:明字派与二房至六房:登字派同辈。锡字派与天字派同辈。贵字派、子字派、文字派、万字派与春字派同辈。四川泸州王氏:海印大又顺,登芝王元文,汝正联心德,天明在朝廷。守永宾奇富,亨安帝宁童,宦亭定广宗,庆宣应宽宏。贵州省:兴义市王家家谱一勤维秉庭,图尤证和平;道德思克富,礼让关定青。贵州省:遵义市...
· 族谱网为您讲述,中华尹氏史第一座丰碑
翻开中华尹氏族史,你就会发现有一座座闪光的丰碑,那就是由历代尹氏精英铸造。早在秦始皇时代(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10年)的尹沛公,身为秦博士,因不满秦暴虐,隐居不仕编谱,上考少吴氏至己身为六十一世(现考为七十三氏),修尹氏家谱,以维子孙.确立了中华尹氏史第一座丰碑.历史在前进,大约又走过了850年,到了唐朝贞观十年(636),太宗诏取天下巨族作氏族志,当时任尚书令的尹建扬编撰尹氏族谱,自少昊至唐凡九十世,唐会昌六年(864).官左仆射的尹受卿,继建扬公之后,续修尹氏族谱,加修至一百零三世,分宗派38支,每支一字,各支藏谱一部,以志久远,这又是两座丰碑.中华尹氏经历了历史的颠簸起伏,跨越了千年时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八十年代,社会充满了生机,盛世修史如火如荼,中华尹氏宗亲总会和尹氏族史研究所应运而生,这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必然,尹氏宗亲的期盼.在此,我们必须怀念感激一位最早谋划编辑《中华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