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被一位退休年近八十老工程师展出的族谱震惊
我们被一位退休年近八十老工程师展出的族谱震惊,“我保存了一套多本几经修撰的汤氏族谱,最久远的那本距今已有百年历史!”本报发起的
“我保存了一套多本几经修撰的汤氏族谱,最久远的那本距今已有百年历史!”本报发起的“寻找奇特姓氏”活动,让74岁的湖南广播电视大学退休工程师汤文祥忍不住晒起自己的宝贝。而在翻阅那些发黄纸页,触摸着一个家族的传承与传奇之余,汤文祥也热衷于钻研姓氏,上百个姓氏起源更被其剪辑成册。
发黄纸页记录汤氏渊源,打开一个精美木盒,一本本发黄的家谱安静地躺在其中。封面上除打眼的“汤氏族谱”外,八修、九修、十修等字样也彰显这套资料几经修撰,历经了时代沉浮。“八修即指第八次编撰的族谱,我们汤氏始祖相传就是商汤王,而长沙汤姓则是从洛阳开始,经历了河北、江西等多个迁徙地后,最后在长沙落叶生根。”汤文祥指着八修族谱中的一段记载告诉记者,该谱问世于清光绪年间,到今天已经上百岁了呢。
而随着一张张发黄纸页翻开, 汤文祥更对自己的家族传承娓娓道来。“族谱从平江汤氏开始记录,一共留下了41代,看,这位名‘作新’的,就是汤氏在平江的第一代先人。”旧时族谱里夫人只有姓而无名,所记载的只有子而无女,此外有功名者被记录的内容相对更翔实……汤文祥一一道来,除此外,汤氏族谱中还留有家训、善行录、孝子录等,目的就是让后辈秉记先人的优良品行并予以传承。而汤文祥本人,更是第十一修族谱的编撰者,精通诗文的他还写下了祖源歌、现代家训等,“希望这些能成为留给后辈的精神财富”。
80岁时想办展晒收藏,而除了族谱外,汤文祥晒出的另一样宝贝,也让记者大开眼界。一本厚厚的剪报册里,从姓氏渊源到奇姓故事包罗万象,其中上百个姓氏的来源更被整齐剪贴一起,无论是曹、孙、丁等常见姓氏,还是扶、堵、宦等奇门异姓,这里都能找到。
“这些都是我平时读书看报时,有意识剪下来整理的,闲暇时翻阅真能感觉到中国姓氏文化的博大精深。”汤文祥笑着说。
汤文祥告诉记者,他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迷上了剪报,如今他的剪报“图书”共分24大类,从政治学习、形势政策到科技知识、生活常识,从养生保健、文化娱乐到天文地理、历史典籍,内容应有尽有。他说,自己最大心愿就是在八十大寿时办场个人展览,将剪报和自己一生中的书信、成绩单等收藏都晒一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退休工程师收藏族谱溯源41代
“我保存了一套多本几经修撰的汤氏族谱,最久远的那本距今已有百年历史!”本报发起的“寻找奇特姓氏”活动,让74岁的湖南广播电视大学退休工程师汤文祥忍不住晒起自己的宝贝。而在翻阅那些发黄纸页,触摸着一个家族的传承与传奇之余,汤文祥也热衷于钻研姓氏,上百个姓氏起源更被其剪辑成册。发黄纸页记录汤氏渊源打开一个精美木盒,一本本发黄的家谱安静地躺在其中。封面上除打眼的“汤氏族谱”外,八修、九修、十修等字样也彰显这套资料几经修撰,历经了时代沉浮。“八修即指第八次编撰的族谱,我们汤氏始祖相传就是商汤王,而长沙汤姓则是从洛阳开始,经历了河北、江西等多个迁徙地后,最后在长沙落叶生根。”汤文祥指着八修族谱中的一段记载告诉记者,该谱问世于清光绪年间,到今天已经上百岁了呢。而随着一张张发黄纸页翻开,汤文祥更对自己的家族传承娓娓道来。“族谱从平江汤氏开始记录,一共留下了41代,看,这位名‘作新’的,就是汤氏在平江的第...
· 七老八十
【成语】七老八十【成语】七老八十【拼音】qīlǎobāshí【解释】七八十岁。形容人年纪大。【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赶得那七老八十的都起身嫁人去了。”
· 一位退休老人让我们认识到,族谱文化的传承的重要性
有人说,家谱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还有人说,凡国必有史,有家必有谱。记载同宗共祖血缘关系的家谱,地位可见一斑。只是,因为家谱多是文言文、繁体字,还没有断句,不少现代人对家谱虽有兴趣,却难以沉下心细读。市区一银行有个工作人员,文化程度不高,但凭着一本《新华字典》和勤学好问,多年来钻研本族家谱,如今,他的付出在村里的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人叫滕荣招。看到家谱里的名人,决心研究滕荣招的老家在婺城区琅琊镇杨塘下村,今年58岁。1975年,滕荣招从琅琊高中毕业,因为爱好文字,他当过金华广播站的通讯员、金华县团委内刊通讯员,还在乡镇企业当过出纳。1999年,他离开农村,到市区一银行工作。2006年,山东滕州市有关部门拍摄纪录片《天下滕姓出滕州》。金华有滕姓分支,且家谱比较完整,摄制组在当年5月来到金华。村里组织一些人接待摄制组,滕荣招是其中一员。那时,滕荣招对村里的历史...
· 族谱——一位退休老人眼里的指路明灯
母亲教导铭记在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贪不占,老实做人。"虽然70岁了,可高兴祥对这些话,记忆很深刻,一辈子都没忘记:"这是我们家的家训,也是让我受益终身的一句话。"回忆起童年时期,高兴祥感慨,在生活最艰苦的时候,父亲在生产队当会计,母亲一人在家种地、照顾他们姐弟四人。生活的重担,并没有压垮瘦弱的母亲。父母二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最困难的时期,饿着肚子供家中的四个孩子上学。外出读书前夕,摇曳的烛光下,母亲握着他的手叮嘱他:"出门在外,老实做人,遇事别计较,吃点亏不要紧,别让别人吃亏。"母亲喟然没念过书,但对于她的教导,高兴祥总是铭记于心,母亲的言语中,透露着高尚的品德,似一盏明灯,指引着他脚踏实地做人做事。"根断了,就找不见、接不上了,家谱是个啥?我觉得,就是给每个人一个位置,在繁衍百年千年的家族史中,给自己留下一个位置...
· 从档案馆展出的《谭氏族谱》让我们更好了解历史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100多年前的“戊戌变法”,谭嗣同一首《狱中题壁》诗,表达了这位“戊戌君子”的视死如归。今年3月10日是谭嗣同诞辰151周年纪念日。昨日,浏阳市档案馆首次对外展示馆藏的一套1914年续修的《谭氏族谱》,再现了谭嗣同百年前“戊戌变法”中的视死如归,是一份珍贵的史料档案。档案史志;父亲谭继洵历官陇鄂政声卓著《谭氏族谱》至今保存完好,共十二卷。“谭氏族谱”四个字遒劲有力,打开古朴厚重的封面,开启的是谭氏族人一场穿越百年之久的述说和对话。记者注意到,《谭氏族谱》卷二中,谭嗣同家族成员有详细介绍,谭嗣同祖父为谭学琴,父亲谭继洵,有两个伯父继升、继墉。谭嗣同则有两个哥哥、三个弟弟。谭嗣同自己的儿子传梓早逝,以哥哥嗣襄之子传炜过继名下,由此传后人。在卷一记载的同邑王猷美撰写、浏阳县知事杨启勋书写的四修序中写道:“浏阳谭氏,其先世崇安侯,渊受茅土之封,靖夹河之难,自时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