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今天我们来说说,宋末名人苏东坡他的眼力

2017-01-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27
转发:0
评论:0
今天我们来说说,宋末名人苏东坡他的眼力,有一次,苏轼与关系还不错的谢景温一起在郊外散步,忽然有一只受伤的小鸟从树上掉了下

有一次,苏轼与关系还不错的谢景温一起在郊外散步,忽然有一只受伤的小鸟从树上掉了下来,谢景温抬脚就把这只小鸟踢到一旁。苏轼看了这个漫不经心的动作,心里凉了半截,他想,这一定是个轻贱生命、损人利已之徒,不可深交。谢景温的妹妹是王安石的弟媳,所以谢景温受到王安石的重用,王安石提拔他任侍御史知杂事一职。

今天我们来说说,宋末名人苏东坡他的眼力

后来,他见苏轼与王安石不和,为讨好王安石,便诬陷苏轼运售私盐,企图将苏轼治罪。早年,有个和苏轼过从甚密的人姓章,两个人几乎无话不谈。章任商州令的时候,苏轼任凤翔府节度使判官。一天,两人在山中游玩,游到仙游潭的时候,前面是悬崖峭壁,只有一座独木桥相通,桥下是万丈深渊。章提出让苏轼过桥,在绝壁上留下墨迹,苏轼不敢。章神色平静轻松走过独木桥,把绳子系在树上,像玩杂技似的在陡峭的石壁上写了“苏轼章某来此”几个字。苏轼不由抚着他的背长叹道:“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章大笑。苏轼认为,人如果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他也不会珍惜别人的生命。后来章当上宰相,大权在握,整治毫不手软,他甚至提出掘开司马光的坟墓,暴骨鞭尸;又因与苏轼政见不同,对苏轼也大下辣手,把苏轼贬到偏远的惠州。苏轼在惠州以苦为乐,写诗日:“为报诗人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诗传到京城,章睡不着觉了,他嫉妒苏轼在逆境中也能这么逍遥,就再贬他到更偏远的儋州(今海南)。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由此可见章之狠。

1085年,苏轼在登州做官的时候 ,有一个主薄,每次报告事情都特别麻烦,苏轼很厌烦他.有一次,主薄又来禀报,苏轼就敷衍他道:“晚上 来吧。”到了晚上,主薄单独来了,苏轼勉强出来见他。苏轼正在看杜甫的诗,就故意问道:“‘江湖多白鸟,天地有青蝇’,这‘白鸟’指什么?是指鸥鹭一类的鸟儿吗?”主薄马上答道:“白鸟,并非指鸥鹭,而是指蚊蚋之类的虫儿,以此暗喻吸人血的赃官。如今世界,君子太少,小人太多啊!”苏轼本来想用“白鸟”来嘲讽主薄说话像蚊蚋那样嗡嗡不止,让人厌烦,哪知主薄不但很有学问,而且他很正直。从此,苏轼对他另眼相看,特别厚待他。苏轼以细节识人,大都无误,这是和他自身的言正身端分不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今天我们说说唐代的茶圣卢氏名人卢仝
今天我们说说唐代的茶圣卢氏名人卢仝说到“茶圣”,可能有的读者会说,知道啊,茶圣陆羽嘛。不错,不过我们今天说是“唐朝茶圣”--卢仝。有人可能会说了,卢仝啊?不认识,不要紧,跟我一起来诵读这首诗: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不错,这首诗叫做《七碗茶》,作者正是卢仝。卢仝生性爽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屡次遭遇厄运,一生穷困潦倒。他写了《直钩吟》一首,借鱼钩之弯曲嘲讽世道貌岸然之弯曲,期盼文王再世,直道之风能在人世间畅行。诗云“初岁学钓鱼,自谓鱼,自谓鱼易得。三十持钓竿,一鱼钓不得。人钩曲,我钩直,哀哉我钩又无食。文王已没不复生,直钩之首何时行?”卢仝晚年生活穷困,却又添丁得子,真是喜忧参半,他写的《示添置丁》一诗,把他异常复杂的心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一番。这篇入木三分、竭思传神的力作,是卢...
· 今天我们说说唐代的茶圣卢氏名人卢仝
说到“茶圣”,可能有的读者会说,知道啊,茶圣陆羽嘛。不错,不过我们今天说是“唐朝茶圣”--卢仝。有人可能会说了,卢仝啊?不认识,不要紧,跟我一起来诵读这首诗: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不错,这首诗叫做《七碗茶》,作者正是卢仝。卢仝生性爽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屡次遭遇厄运,一生穷困潦倒。他写了《直钩吟》一首,借鱼钩之弯曲嘲讽世道貌岸然之弯曲,期盼文王再世,直道之风能在人世间畅行。诗云“初岁学钓鱼,自谓鱼,自谓鱼易得。三十持钓竿,一鱼钓不得。人钩曲,我钩直,哀哉我钩又无食。文王已没不复生,直钩之首何时行?”卢仝晚年生活穷困,却又添丁得子,真是喜忧参半,他写的《示添置丁》一诗,把他异常复杂的心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一番。这篇入木三分、竭思传神的力作,是卢仝妙笔生花、文心雕龙的又一体现。诗...
· 今天我们说说谌氏族谱《派歌》
《派歌》是谱牒文化产物,是族谱的重要内容。安化谌氏谱式仿于宋贤,派歌创自明祖。明永乐丙子,一甲孝廉谌复初讳志善创修安益谌氏族谱,叙述源流,以祖讳歌曰:谌和为始祖,谅接原仕新,仲兮时鼎鼐,均德至斌孙。为续纶序于子孙后代,从本辈开始又讳歌曰:志必希宗受,思忠绍可贞,传家为孝义,殷世莫欺伦。安益谌氏“派歌”由此而始。俗称志善公派歌。明万历庚子益阳文学绍箕公等续修安益谌氏族谱,此时离首届谱已180多年,人丁已衍生七八代,公认为谱要续,派亦需续。并以《小引》公示在续谱牒中明确接续“派歌”之理由,《小引》云:“谌自养元以来,一传再传,其时远矣,析而又析,其势焕矣,所赖有昭穆不紊,尊卑不渝者,惟派定固尔。奈前派已终(因明两谱均不存无睹,康谱登载的明丙申正式派歌只有“志必希宗受,思忠绍可贞”十字,笔者注)后裔瓞出,苟不接续,必至伦乱。伦一乱,可胜言哉。是谱可从可已,唯派不能已。派既当续,谱亦当修。今采20...
· 今天我们来说说,武篆镇上圩村的始名怀宾洲的传说
怀宾洲是武篆镇上圩村旧洲屯的始名。旧洲屯后山脚下有一口泉水,水从一个椭圆形的岩洞里流出来,因为洞口外面有几亩宽的低洼地,泉水流来蓄成一口小清湖,水静幽幽地向南流去。这个椭圆形岩洞洞口不很宽,横直约有两丈余。洞口正中位置水面露出一块钟乳石墩,墩上有一节约人高的钟乳石柱,葫芦形状,仿佛是一个道士坐在石墩上,隔水望去其形态像一个人独坐那里,等候宾客的到来。越看越象,很神奇;若弹动水面,碧波粼粼,水光映射葫芦石人的面部,它好似欲笑欲语向人致意。传说这葫芦石人是一名古僧的化石,很久以前,在昆仓山南端的巴颜客拉山之南,有一座海拔约三千米高的峨眉山。山上有一古刹,是神仙奇人所居之处。有一年,夏秋时节,古刹中有两个道士,腾云驾雾,跨过四川地界,绕过云南来到广西。茫茫云海,他们不知脚下有什么奇迹,拨开云雾一看,皆是博大的绿荫世界。两人商议了一番,师兄吕温对师弟林子说:“师弟,这地方山势迭嶂峪深,难以卜察秘密...
· 今天我们说说广州的一座历史悠久的梁氏祠堂
宗祠是体现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它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在广州,最著名的宗祠是位于中山七路的陈家祠,建于清代,是广东现存祠堂中最富有广东特色的艺术建筑群。在荔枝湾旁,也有一个保存完整的祠堂——梁家祠。它的历史比陈家祠还要久(始建于明代),以梁家祠为基点发展起来的宗族文化也完整沿袭了下来。现在,每天都能在梁家祠里看到泮塘梁氏族人坐在里面喝茶聊天,时而还会在这里开展各种活动。e家君今天就带大家走进梁家祠,听梁家后人介绍最传统的宗族文化。梁绵海是泮塘梁氏第23代传人,被梁氏族人公认为“发言人”。家君见到他时,他正坐在梁家祠内筹备周六的岁末联谊晚宴的相关事宜。同姓族人结伴而居,人数众多,没有规矩不行,尤其是对同宗同祖的认同,在传统民俗文化中,宗族文化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梁氏一族南宋迁来广州泮塘乡衣德堂梁氏一族系于南宋时,从南雄珠矶巷迁来广州,而梁肇基正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