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网带您走进,建成于明永乐年间的潮州鹤陇苏氏大宗祠

2017-01-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152
转发:1
评论:0
族谱网带您走进,建成于明永乐年间的潮州鹤陇苏氏大宗祠,宗祠名称大宗祠(堂号著存堂),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祠址属灵蛇宝地,
宗祠名称大宗祠(堂号著存堂),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祠址属灵蛇宝地,与龟地祖墓龟蛇际会,分金座西朝东,为三大门三阶进,逐进升高,两进之间有天井的格局。硬山顶屋脊上,饰以嵌瓷吉祥图案。楹柱、抬梁与穿斗为木石结构。“三五木瓜”式屋架上各穿插件均饰以精细的浮雕或镂雕,宗祠正门门楣上方刻有“大宗祠”三个大字。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宗祠内分南、北、中三龛,中龛供奉苏氏鹤陇(古称和俗名为后陇)衍派开族伟祖孟容公及鲁詹公、资始公等先贤之牌位。
  族谱网带您走进,建成于明永乐年间的潮州鹤陇苏氏大宗祠
  大宗祠建成至今近六百年,建筑物自然风化,年久失修。尤其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宗祠备受摧残,尤以木雕为甚。祠内神龛、先祖牌位、题字牌匾等珍贵物品被当做“四旧”扫荡殆尽,宗祠面貌皆非。宗祠前方的玉带溪也因积淤而断流,灵蛇困死,宝地受损。 
  2002年9月21日(阴历八月十五日)重修大宗祠理事会主持重修大宗祠。大宗祠经两期工程重修,基本达到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原则。重修后的大宗祠祥光灵显,再现昔日辉煌。重修大宗祠捐资芳名录已立碑于宗祠内,让后代子孙永记其修祠善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州鹤陇苏氏大宗祠
鹤陇自然村位于粤东莲花山余脉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区西边十二公里处,古俗称后陇。是昔年潮州府海阳县〈今潮安区)大和都治所在地。仅以解放前为例,潮安县归仁都、大和都一度合并为大和乡,乡公所就设在后陇。当时后陇管辖包括今潮安区凤塘、古巷两个镇近百个村。后来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鹤陇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辖区除后陇外,还包括其他杂姓乡村20多个。古时为十三姓氏聚居,苏姓为其中之一。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成为潮州府辖地最大的苏氏聚居地,该自然村分为东和、西和、盛户、新和及和安5个行政村。当代后陇苏姓约二万人,刘、邢二姓总共约八九百人。后陇苏氏“大宗祠”、“小宗祠”及“巨川公祠”,形成三壁联祠堂,其中以“大宗祠”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历史最久。大宗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为三山门三进二天井式,坐西朝东。深44米,宽16.1米。牌匾“大宗祠”三字,为明代海阳知县钱梦松所写,不加姓氏,可见当年家族在当地之显。潮州精美木雕装饰...
· 走进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大宗祠——况氏宗祠
座落于上高县锦江镇大塘村中心的况氏宗祠,谱称大宗祠,俗称官厅。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为前后三重进砖木结构建筑物,占地面积700多平米,因年久失修,于2011年拆毁,现在的宗祠是在原基址上重建而成。根据新宗祠工程负责人介绍,大塘新的况氏宗祠,是在原宗祠的旧址规模上,左右各加宽了一米,达到16米的开间和46米的进深,总建筑面积为800多平方米,内部构造及相关设计完全依照老宗祠的模样进行建设。有所不同的是,新宗祠采用了砖混结构建筑形式,外形古朴典雅,颇具江南建筑传统风格。2013年10月1日至3日,在重庆市涪陵区大梁山瑞禧山庄隆重召开的中华况氏联谊大会上,提出要把大塘村况氏祠堂升格为“中华况氏祠堂”,供奉况氏始祖烈公雕像和历代况氏世祖先贤灵位、灵牌,供中华况氏后人祭祀。并要在本祠堂内设立介绍况氏历史发展的展览牌,方便况氏后裔参观、了解况姓的历史发展历程。于是,上高大塘况氏宗祠在全体中华况氏儿女的心...
· 福州十邑名祠之一始建于大明永乐年间苍霞何氏宗祠
公元一??年左右,庐江何济从河南徙居浙江钱塘英山。何济后裔何丑又迁江苏江宁凌羊寨。其后裔又迁福建绥安(今漳浦县)。再由何一郎、何二郎两兄弟徒居江西抚州府临川县河坊。据《始祖?公传》记载:“始祖讳?行四号金兰,生于江右临川县金兰洋也。祖有胆略,长习弓马。元末群雄并起,闻太祖高皇帝起兵于濠。遂逐队从戎。祖质虽勇敢,而性最仁厚,自从戎之日,誓不妄杀,不奸淫,不焚劫,一一为戎,故身履危途而坦吉如意。至成祖永乐二年,分封锡土。祖棣延平街,而食土田。嗣同王丈辈,移屯于二十一都苍霞坪。弘治年间,复卜宅于二十一都苍霞境宗祠,是卜厝而处,舆古之相土而迁者,殆有合焉。其地乃以苍霞为名,盖亦不忘始基之意也。”这段记载说明,明朝永乐二年(公元一四?四年)何?(号金兰)从江西临川迁福建永泰苍霞,是为苍霞何氏的开基始祖。苍霞何氏六世祖何文代共有兄弟三十六位,其中二十四位兄弟仍留居苍霞繁衍生息。至今发祥二十四代,二千多...
· 族谱网带您走进姓氏祠堂之安远伍氏宗祠
伍氏宗祠重建序言芦江水长有共源,笔山树大有其根,溯我伍氏宗祠,历史悠久,早在伍坊村中建有四座祖祠,属古典标致建筑,历尽几百年风雨沧桑,依然雄伟壮观,矗立于村中。此乃风雨宝地,是我族人敬宗谒祖、联宗睦族、奉先思孝的驻足之处。但在横行干扰时期,因当时形势所逼,祖祠被政府强行拆除,促使我祖千年基业毁于一旦,我族蒙遭重大损失,迫于无奈。当今盛世,斗转星移,国泰民安,家昌族旺,百业俱兴,为弘扬祖德,显我族威,耀我笔嶽,重建宗祠乃族人之所向,众望之所归。在全族远近宗亲的精诚团结下,得族众之倡议,全体宗亲之支持,集众之心,齐众之力,众志成城,当机立断。吉择二零一四年冬月良辰吉日开工奠基。全族上下团结一致,勤于奔波,苦于劳碌,发扬大公无私的精神。克服在建中的种种困难,出谋划策,慷慨集资,踊跃捐助,承蒙合族宗亲及友好人士的大力支持,工程施工进展顺利。历时两年,耗资逾百万,终以大业告竣,迎来辉煌今朝。当今新祠...
· 族谱网带您走进姓氏祠堂之丹山镇黄氏宗祠
在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只要问起桥沟村五龙井的黄氏宗祠,没有人不知道的。最近几年,慕名前往黄氏宗祠拜谒的外地人络绎不绝,这座具有150年历史、外观保存尚好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新时期被赋予新的“慈孝文化”、弘扬优秀“家风家训”的历史使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黄氏宗祠理事会会长黄廷杰说,2002年春节正月初六,黄氏宗祠召开了第一届新春祭祖会。此后,每年春节期间的正月初六,都是黄氏宗祠的祭祖大会,摆起具有四川特色的坝坝宴,宾主尽兴而归。这座黄氏宗祠是怎么建起来的?有着怎样的历史?当地黄氏族人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古宗祠,藏着资阳黄氏迁徙密码2016年2月13日(正月初六)上午,黄氏祠堂前新修的坝子里停满了来自省内外的小车。祠堂里,从天井到两侧厢房,坐满了数百名黄氏族人和各地来宾,黄廷杰正在主持黄氏宗祠新春祭祖大会。他主持这个大会已经有15年了。黄氏宗祠距丹山镇约1.5公里,整个宗祠是规整的正方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