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网带您走进,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中山苏氏祖祠

2017-01-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07
转发:0
评论:0
族谱网带您走进,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中山苏氏祖祠,苏氏祖祠位于鳌山村岗东片兴东上街65号。该祖祠始建于清代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苏氏祖祠位于鳌山村岗东片兴东上街65号。该祖祠始建于清代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仲冬吉旦,总面积200多平方米。建有正副两门,正门对联“赤壁秋容新绿野,眉山春色灿朱霞”阴刻隶书而成。
族谱网带您走进,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中山苏氏祖祠
副门的对联是“季子威名今犹在,眉山气象与时新”之门联,寓意该村苏氏是苏轼之子孙后代。该祖祠为砖木混合结构,硬山式顶,三进三间建筑布局,建筑面积80平方米。置有耳房及厢廓,台梁穿斗架构。在苏氏祖祠的门楣上标画有一条青龙抱球的彩画,画上的左上方写有“教子朝天”四个字,相传是乾隆皇赐于苏智政的(苏智政是清乾隆年间的礼赠登仕郎,官拜二品),标榜其“教子朝天”之功绩。檐下砖雕、墙画、书法工艺,祠内有墙画书法,二进间供奉先祖灵位。苏轼及其后代对原来四川的老家“眉山”都有深厚的感情,所以在各地纪念先祖的祠堂楹联都出现有“眉山”二字,这是一个特有的标记。苏氏祖祠祠堂的楹联及门联都明显反映出其历代后人对先祖及原故乡深深的怀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族谱网带您走进姓氏祠堂之安远伍氏宗祠
伍氏宗祠重建序言芦江水长有共源,笔山树大有其根,溯我伍氏宗祠,历史悠久,早在伍坊村中建有四座祖祠,属古典标致建筑,历尽几百年风雨沧桑,依然雄伟壮观,矗立于村中。此乃风雨宝地,是我族人敬宗谒祖、联宗睦族、奉先思孝的驻足之处。但在横行干扰时期,因当时形势所逼,祖祠被政府强行拆除,促使我祖千年基业毁于一旦,我族蒙遭重大损失,迫于无奈。当今盛世,斗转星移,国泰民安,家昌族旺,百业俱兴,为弘扬祖德,显我族威,耀我笔嶽,重建宗祠乃族人之所向,众望之所归。在全族远近宗亲的精诚团结下,得族众之倡议,全体宗亲之支持,集众之心,齐众之力,众志成城,当机立断。吉择二零一四年冬月良辰吉日开工奠基。全族上下团结一致,勤于奔波,苦于劳碌,发扬大公无私的精神。克服在建中的种种困难,出谋划策,慷慨集资,踊跃捐助,承蒙合族宗亲及友好人士的大力支持,工程施工进展顺利。历时两年,耗资逾百万,终以大业告竣,迎来辉煌今朝。当今新祠...
· 艾氏编修族谱,续接二百多年的家史传承
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家承的编修历史悠久。我在寻根中得知,湖北监利艾氏族谱自1812年(清朝嘉庆十七年)第8修版,到2008年第11修版面世,历经200多年的4个版本,都没有找到我的始祖艾在位一脉的踪迹。可以说,我们漂泊在外几百年,没有找到“家”,是一族没有“谱”的艾氏儿女。我觉得我是家族中的文化人,有创作整理和调研挖掘能力,下决心完成家谱编修,完善我们的家族档案,力争续接入监利艾氏始祖乃至起源祖的世系麾下,容汇到全国的艾氏大谱中,使其成为民族的记忆,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献的一页。2015年年底,我回湖北恩施州采访,顺道到建始县城看望我的恩师张必清。座谈中提到修谱一事,张老师拿出他历经3年所修的待印版让我学习,两件事让我受到震动。一是他在自己的《人生述评》中把我学习成才成为作家,视为他育人骄傲的成果;一是他打破修谱立传只重官员富商的惯例,给家族中每一位平...
· 族谱网带您走进,至今已有463年历史的东莞南城苏氏宗祠
宗祠位于东莞南城区胜和蚝岗。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至今已有463年历史,宗祠占地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851平方米,其规模为南城宗祠之冠。坐西向东,为三开间三进硬山顶建筑,第一进两侧有厢房,第三进后面建有后楼。宗祠梁架木雕,工艺精良;陶瓷脊饰,造型优美。二红磁盘石柱、墙裙与青砖墙体有机结合,古朴宏伟与精致典雅交相辉映。整座祠堂庄严肃穆,气势非凡。是苏氏先祖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此宗祠自创始至今已经历两次重修,第二次重修是在清光绪三年,至今已有128年。由于年久失修,加上自然风化,现宗祠大部分建筑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2003年在省市及南城区有关领导、省市文物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蚝岗的苏氏后人集资对宗祠进行了第三次重修,使苏氏宗祠重新焕发昔日之风采。并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丰富苏氏宗祠的文化内涵,南城区还决定在苏氏宗祠内开设蚝岗民俗文物馆,陈列展览250件明清、民国时期的陶瓷、...
· 族谱网带您走进姓氏祠堂之成都武侯祠
史上的7座武侯祠今天的成都武侯祠,原本不是武侯祠,而是清初在刘备庙遗址上重建的奉祀刘备和诸葛亮君臣的祠庙。对此,已有人著文阐明。那么,成都历史上的武侯祠在哪里,其兴废又如何呢?成都最早的武侯祠在古代少城内诸葛亮于公元234年病逝后,开始成都没有建祠祭祀。当时朝廷认为:“若尽顺民心,则渎而无典;建之京师,又逼宗庙。”就是说,在成都建祠,不合礼制。一段时间里,百姓便“因时节私祭于道陌之上”。成都有武侯祠是在诸葛亮死后70年。据宋人祝穆的《方舆胜览》载:“孔明初亡,百姓遇节朔,各私祭于道上……李雄称王,始为庙于少城,桓温伐蜀,夷少城,犹存孔明庙。”李雄于西晋永安元年(304年)称王。少城为秦时张仪筑,其范围约在今长顺街至东城根街,红光路与桂花巷之间。由于无资料,此祠的规模不得而知。桓温伐蜀在东晋永和三年(347年)。祠宇当在此后荒废。刘备墓侧的武侯祠今天的武侯祠,实为君臣合庙。在唐宋时代,刘备和...
· 200多年历史大井汤氏藴祖祠
汤氏藴祖祠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区鮀莲街道大井居委井祥街39号,始建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1940年被日本倭寇烧毁,于1948年重建。占地面积约795.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54.35平方米,通面阔19.5米、通进深23.3米,坐西北向东南,系抬梁式硬山顶金式瓦木结构、二井一天井格局。大井汤氏始祖梅叟公生子直简,直简生四子,思成堂为第四房蕴创公之子孙建。它见证了大井汤氏开居大井村的发展历史,对研究当地经济文化、人文地理等有很大的历史价值。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