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同胞的纽带漳州林姓的主要祠堂之一海云家庙
海峡两岸同胞的纽带漳州林姓的主要祠堂之一海云家庙, 海云家庙亦称乌石大厅,位于漳浦县浯江村。海云家庙是漳州林姓的主要祠堂之一,由林
海云家庙亦称乌石大厅,位于漳浦县浯江村。海云家庙是漳州林姓的主要祠堂之一,由林普玄等创建于明正统十三年(1447年),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林震重修,万历八年十月二十四日,由雷州通判林楚、礼部尚书林士章等主持在原地重建,形成现在的规模。清康熙间,内阁中书林琛再修,此后历代多次维修。据了解,海云家庙的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居于闽南地区祠堂建筑前列。2010年,海云家庙入选福建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漳浦林姓主要有二个来源,一支称路下林,为南宋林昌的后代。另一支称乌石林,其始祖林安于南宋间由长乐迁居漳浦,后代繁衍聚居于海云山麓浯江溪畔。乌石林姓分衍四宗,四座宗祠均称为“海云家庙”,以乌石宗的海云家庙为大。明代嘉靖到清嘉庆之间,乌石林姓极为兴旺,先后出现了11名进士,25名举人,40多名贡生,科举仕宦共80余人。有“三凤齐鸣”,“五桂联芳”的佳话,其中著名的有嘉靖探花林士章、广西按察使林功懋、承天府知府林士宏等。
海云家庙座西北向东南,占地达5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整个建筑沿中轴线依次大埕、门厅、前堂、天井庑廊、正堂、天井庑廊、后堂,建筑规格极高。家庙面阔五间,设大门及左右偏门,墙斗作高浮雕麒麟图,明次间墙面采用木棂窗。方石柱,台梁倒悬吊莲,青石高浮雕门鼓。主殿为祭祀祖先的神龛,堂上悬“探花及弟”“进士”“旌表贞义”等匾额。左次间置明万历间南京礼部尚书林士章坐像。宗祠建筑上的梁、枋、斗、拱镂花木雕精美,梁枋上明清时代的彩画形像生动,石、木结构大量使用各种雕刻形式。家庙屋面作悬山顶,稍间低于明间和次间,形成了耳房的形式,丰富了屋面的线条。
历史上乌石林姓也有不少人东渡台湾,分衍至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凤山、宜兰、彰化、南投、基隆、云林等地。如崇祯年间的林泗、郑成功时期的林超,康熙年间的林委、林云、林振等,雍正年间的林协、林捷、林良三兄弟,乾隆年间的林笃、林道等。目前,乌石林氏在台裔孙已有上万之众。1988年,台中龙井乡林氏宗亲携《西河青龙族谱》到海云家庙拜祖,两相校对后,确认乌石为台中龙井林氏祖地。从此,两岸宗亲往来频繁。台湾宗亲热心发展祖地教育、文化事业,多次组团回乡竭祖。海云家庙成为敦亲睦族、维系两岸林氏血缘的重要纽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林良
林良(1436年-1487年),字以善,中国明朝宫廷画家,广东南海人。继承南宋院画传统,以水墨花果翎毛见长,着色简淡;尤其放笔作水墨禽鸟、树石,遒劲如草书,而神采飞动,属于较豪放的画风。秋鹰画鹰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族谱一个牵连海峡两岸同胞的重要纽带
中国台湾地区2000多万汉族同胞,80%多祖籍福建,仅此一点,就表明了闽台的特殊关系。在闽台诸多难以割断的纽带中,家族文化是最为坚韧的一条,历史或现实都是如此。家族文化是家族关系及由此产生的体制、行为和观念,是家族强大凝聚力的底蕴,它使家族裔孙即使天各一方也仍有密切关联。闽地是中国家族文化最兴盛的一个地区,家族文化丰富的内涵和多彩的外观,随着历史上大批闽人渡台而播迁台岛,对闽台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闽南家族文化是联结两岸的无形纽带闽地族人最早迁移台湾地区,现有记载是在北宋末南宋初。大量迁移始于明末。明末郑芝龙据台时期,清初郑成功复台后郑氏政权时期,清统一台湾后康、雍、乾、嘉时期,是三个最重要时段。大批族人渡台甚至在台繁衍子孙后,两岸宗亲关系并没有终结。因为,始终有条无形而力量强大的纽带,跨越宽阔海峡,把两岸宗亲意识、情感、行为继续紧密联结。这条无形纽带,就是家族文化。闽南家族文化至少涵括以下...
· 乌石林氏海云家庙
乌石林氏海云家庙漳浦,乌石林氏,林士章云家庙,又称“乌石大厅”,堂号“世德堂”,是乌石林氏乌石宗祖祠。明正统十三年(1447年),乌石七世祖林普玄率侄柔兴创建,初具五间三进的规模;正德十五年(1520年),普玄第五子林震(乌石六房公)率子侄辈重修;万历八年(1580年),普玄的曾孙林一阳(先期择地)、林成纲及柔兴的曾孙林楚、林士章等主持,在原址上重新构筑,即为现在宏敞雄伟的建制,是闽南一个大的家庙。乌石大厅坐西朝东,前对丹山印石峰,近处梅岭为笔架山;巍峨的海云山屹立在西北方;左傍紫薇山(龙山);右列天马山、伏虎山、塔山;后靠御屏紫帽石,透过倒亭隙,遥倚平和县矾山;浯江自西北而来,沿龟林山、紫薇山绕到正东,从东南方向直奔浮头湾,汇入东海。乌石大厅是五开间三进的土木建筑,宽24米,长50米,面积1200平方米。左、右、后三面土墙,里面全部用雕屏和柱子支撑横梁斗拱构成。前面石雕麒麟墙肚,刻花屏窗...
· 三支林姓是当今林姓的主要血统
林姓由三年多年前的忠臣比干开基,在得姓伊始便使其姓族带上鲜明的忠臣之家或忠臣之后的特色。这一特色经林姓历代先贤的提倡和身体力行,得以长期保持和继承下来,并进一步发展为忠孝传家的传统家风。另外,林姓还重视家族教育、尊祖敬宗、敦亲睦族等美德。1、忠孝传家:孝子林攒的故事,在福建莆田一带家喻户晓。2、重视教育:许多林姓家族中,不仅把忠、孝作为传统家风,而且还十分重视对宗族子弟的教育,使之从小即具备报效国家或承传家业的良好素质。在历朝历代的科举考试中都能榜上有名,甚而给人留下了"没有林姓人便无法发榜"的印象。3、尊祖敬宗:海外林姓近年到大陆的寻根活动,其寻根的地点除了祖居地外,又以到始祖比干墓地、闽林始祖林禄墓地、莆田九牧祠、湄洲妈祖庙等地的人为最多。林坚子孙在博陵一带发展繁衍。至林载时,子孙也在这一广大范围中生活,甚至迁徙、移居。西周末年,林苌、林材等人迁徙而来到东周国都秦汉时代,在鲁国林雍后人...
· 家庙和祠堂
家庙是一个姓氏家族为祖先建立的庙堂,并在庙中供奉神位等。许慎《说文解字》说:“庙,尊先祖貌也。尊其先祖而以为是。仪貌也。祭法注云:庙之言貌也。宗庙者,先祖之尊貌也。古者庙以祀祖先,凡神不为庙也,为神立庙始于三代以后。”由此可见,“庙”,在三代时已有。《礼记·王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文献通考·宗庙十四》:“仁年因郊祀,赦听武官依旧式立家庙。”范仲淹《岳阳楼记》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名句。在这里,“庙堂”是古代帝王祭祀和商议决定军政大事的地方。《淮南子·兵略》说:“故运筹于庙堂之上,决胜于千里之外。”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庙堂”是决定朝庭军政大事的地方。上古时代,宗庙为天子专有,士大夫不能建宗庙。汉朝以前,有官爵者才能建立家庙,作为祭祀祖先的场所,但那时叫宗庙或者祖庙。唐朝始创私庙,以祭祀...
· 漳州林氏宗祠,又称比干庙
漳州林氏宗祠,又称比干庙,是一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拜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漳州芗城区振成巷内,由漳州各县林氏先人捐资共建,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南临洋老巷,北接振成巷,系漳州七县林姓氏族合建的林氏宗祖,供奉林氏始祖比干,乃漳邑林氏祭祖之所,漳州林氏还以此年作接待本宗族赴考往来生员用。宗祠前后进已废,现存中进四方正殿,面积430平方米,坐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红色筒瓦,下檐不围合,并留有回廊的痕迹,可见原规模甚大。据悉,其红瓦重檐歇山顶,粗大紧凑的梁架斗拱,上、下真昂宋、元时期的建筑特征,精致的镂雕木作,融早期南北派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古代家族建筑,在我国已为数不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