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怀远县邵楼吴家家谱源流分支迁徙情况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在其家乡临濠设立中都,临濠府改名中立府。洪武七年(l374年),割临淮县地立凤阳县, 府迁于风阳,遂改府名为风阳。风阳府辖毫州、颖州、太和、颖上、霍邱、寿州、 怀远、蒙城、宿州、灵璧、天长、盱眙、泗州、虹县、五河、定远、凤阳和临淮等18个州县,是一个跨淮河两岸, 占地广大的行政区。 淮河两岸是元末农民战争的首义之区。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 一群裹着红头巾的农民率先在颖州揭竿,中原大地卷入长达十几年的战乱当中。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返回故里, 曾感概地说:“兵兴以来,人民死亡或流徙他都,不得以归乡里,骨肉离散,生业荡尽。”至洪武改元,凤阳已是“十年之间,耕桑之地变为草莽,“长准以北鞠为茂草”。洪武十一年(1378 年),凤阳县的“土著旧民仅有3324户,不过16620人。偌大一个颖州,洪武十四年(1391年)仅有土著l700户,折算约合8500人。整个凤阳府,人口不超过13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为5人。在这种情况下, 明政府组织了对凤阳府的移民。
最先迁入凤阳的是张士诚的支持者和方国珍的旧部。吴元年(1367年)九月,“克平江(今苏州),执张士诚。十月乙已,徙苏州富民实濠州,这是朱元璋对张士诚支持者的惩罚。同年十一月,朱元璋攻下庆元(今宁波),十二月 ,“徙方氏官属刘庸等二百余人居濠州。这两次移动均处于统一战争的非常时期,是朱元璋军事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移民的规模不可能很大,却拉开了日后大规模移民风阳的序幕。 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上谕中书省臣日:'苏、松、嘉、湖、杭五郡,地狭民众,细民无田以耕,往往逐末利而食不给。临濠,朕故乡也,田多未辟,土有遗利,宜令五郡民无田产者往临濠开种.就以所种田为己业 '于是徙者凡四千余户",约合2万余人。显然,战争结束以后,朱元璋开始实施一般经济意义上的移民垦荒运动,也就是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的狭乡迁宽乡 。 仅2万余移民散布在空旷的淮河平原不可能解决地荒人稀的状况,于是,洪武七年(1374年) ,朱元璋策划了一次更大规模的移民。朱元璋对太师李善长说:“临濠吾乡里,兵革之后,人烟稀少,田土荒芜。天下无田耕种村民尽多,于富庶处起取数十万,散于濠州乡村居住,给予耕牛、谷种,使之开星成田,永为己业,数年之后,岂不富庶。于是,徙江南民十四万实中都。
以善长同列候吴良,周德兴督之”。 《明史 食货志》也记载了这次移民。 从朱元璋的“于富庶处起取数十万,散于濠州乡村居住,给予耕牛、谷种,使之开星成田,永为己业,数年之后,岂不富庶。于是,徙江南民十四万实中都”这一说词,不得不让人想到当时徽州的北岸村。北岸村基本上以姓吴的为主,在吴姓未迁北岸之前,先居有朱、贺二姓,后逐渐败落,现只仅存一家贺姓,近年四兄弟分家算是四户,朱姓 (原来的)就没有了。吴泰伯是吴姓的一世始祖,居住在江苏华西村一带,古公檀父是泰伯的父亲,共有仲雍 、季历 、泰伯兄弟三人,因父亲喜欢三弟的儿子姬昌 ,他生的聪明异常,智力超人,为达到父亲的愿望,带同二弟出走荆蛮,在长江三角洲一带开辟300里处女地建立勾吴,由于泰伯的三让和开拓,才使三弟季历的儿子姬昌(周文王 )开创了八百年的周朝江山,传至十九代的季扎 ,他是历史上至德第二人,孔子篆其墓于乎有吴延陵季子之墓。北岸吴姓隶属于延陵世系,按全国吴姓迁徙概况分为“文、武、德、功、忠、孝、信、义、侦、祥、和、顺十二宗派 。北岸是吴猛的后裔,属侦字宗派,到唐代六十一世祖吴少微成了新安吴好的左台大宗派,之后有分为莲塘派、金竺派、域门派、石岭派、丰溪派五大派。莲塘派又分为靖、竦、翊三大支,北岸属于莲塘派靖公支。具体到北岸的吴姓,六十一世少微公十传孙靖公于公元955年由休宁凤湖街迁至歙西富饶,又八传孙景于公元1174-1189年间由富饶迁歙南大佛市(原谱记载,今之大阜),详细地址在桥头对河店忤,景之子僖时又迁至小阜西岸,僖之孙赵于宋理宗宝裕年间,公元1253-1258年由小阜迁至北岸,因此八十世祖僖是北岸吴姓的支祖,八十二世赵公是北岸支的始迁祖,九十一世祖祖寿,是北岸吴姓发展的关键人物。洪武年间 ,众举富户赴南京应天府填实京师,永乐二年,本县奉例保充北京宛平县德胜关惜新司第五厢富户,长生有二女、三子,庆宗添福友德,成了后来北岸吴姓宗族的三大派。庆宗又生四子,茂、芳、兰、萱成了后来的四大分,添福又生了三子蕴、羲、葇。友德又生三子萼、萌、兹(长子迁白杨 ,三子无后人记载)总的统称八大分。传至一百开始议排辈份 ,轮排行共二十字“天大迁中文,士绍汞承清,正元光采奕,品玉景昌登”。 万历间凤阳知县袁文新所述, 来自江南的十几万移民并不是全部定居于凤阳一县的。实际上,这些移民定居于凤阳及其周围各县, 由此而构成一个庞大的江南移民社会。这些县份是指风阳、临淮、怀远、定远、五河五州县.实际的移民分布不会这么均匀,有些县会多一些,有些县会少一些。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我支系始迁祖来源徽州北岸村可能性比较大。由于年代久远 ,手头资料有限,且中间有断代,一时难以衔接,还需后续贤才能士加以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