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为什么永济桥又叫娘娘桥,背后有个十分动人的故事

2017-01-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185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永济桥又叫娘娘桥,背后有个十分动人的故事,话说明隆庆末年,磁河岸边有一姓郝的人家,郝公两口早丧,只留下几子郝春,儿媳刘氏,
话说明隆庆末年,磁河岸边有一姓郝的人家,郝公两口早丧,只留下几子郝春,儿媳刘氏,还有六岁的小女郝芳。芳芳幼年丧父母,只好跟随哥嫂渡日。大哥郝春自幼不爱读书,喜欢种田,练就一身好力气,为人忠厚老实。嫂子刘氏却为人奸诈,好吃懒做,心毒手辣。郝芳年岁虽小,但她勤快好学,性情刚强不阿。 眼看芳芳一年比一年大了,刘氏为了享受,经常让芳芳干些推碾推磨大人干的话,自己却躺在家里不干,动不动就是对芳芳打骂,芳芳人大有了心眼儿,看出嫂子嫌弃自己,却暗地里盘算着自己谋生的路子。她八岁那年,看到财主家 的孩子们读书,就趁嫂子不在时跑到躁堂的窗跟下偷听,天 长日久,被嫂子发现,又是一顿好打。芳芳实在不能忍受嫂子的虐待,就在那年冬天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含泪踏雪奔 ;走他乡,过上了讨饭的生活。 
为什么永济桥又叫娘娘桥,背后有个十分动人的故事
一次,孤苦伶仃的小芳芳讨饭来到京城,她头插草棍,跪在大街之上,自买自身。说来也巧,定国公徐达之后徐颜昭私访路过,他看到这位小姑娘虽然面黄饥瘦,但从她的眉宇间却流露出精玲的气质,不由失声说道: “此乃非凡人也!’于是,就让手下人将芳芳带回家去,收为义女。 
芳芳来到徐府,与徐家姐妹同吃同住,一起习文练武。郝芳自幼聪明过人,没几天功夫便能与姐妹一起读书识字,而且练武也肯下功夫。很使徐家爱见。转眼已过三载,正直徐颜昭庆寿之时,徐家大厅之前有两只乌鸦在树上戏耍。徐颜昭认为不吉利,让人射之。小芳芳从侍卫手里取过弓箭,搭弓一箭,两只乌鸦双双坠地,不由博得众人喝彩。徐颜昭见此欢喜不已,急忙唤芳芳来至跟前。连声夸道: “我儿箭法甚好I甚好1”芳芳急忙上前跪地回答: “女儿无材,尚需父亲大人指教。”徐颜昭听了此言,忙转向众人说道: “我儿如此过谦,定能出落头地,老朽真乃洪福不浅也I”这时,一位前来拜寿的大臣对徐颜昭说道: “闻听徐公之女箭法甚绝,真乃百闻不如一见也,今众臣聚齐一块儿,何不让芳芳再表演几箭,以助徐公之雅兴耶。”徐颜昭听了,忙令家人取过金钱一枚,吊在百步以外,令芳芳箭射金钱。芳芳不慌不忙,持弓上步,箭响离弦,不偏不倚,正中金钱眼中。此刻又是满堂赞许。从此,芳芳的百步穿阳箭就在京城出了名。 
第二年春天,宫内又要选宫女,徐颜昭看芳芳也有几分姿色,便将芳芳送进宫去当了秀女,抱看太子朱翊(即后来 的万历皇帝)。 
就在太子四岁那年,老皇驾崩,太师李良与西宫娘娘李颜妃夺权篡位,以设宴为名将文武百官骗进宫去,企图改朝换代,将文武百官封于冷宫,治于死地。正在大家干瞪眼无办法的时候,芳芳对徐颜昭说: “爹爹何不修书一封,告知边关大将回来救驾?” 
徐颜昭摇摇头说: “修书容易,送信难呀!” 
芳芳说: “这有何难,待小女用箭射到午门之上,请守门大将赵哲送走不就完了。’ 
一席话提醒了徐颜昭,急忙取笔修书,让芳芳用箭射到午门上,芳芳深知这一箭关系到文武百官的性命,大明的江山。定住神,稳住气,拉弓搭箭,不偏不倚正中午门的一根柱子上。守门大将赵哲将信取下看后,速送边关众大将,请大家回京讨贼救驾,这才使太子及众大臣得救。 
李良篡位破产,神宗朱翊登基继位,立年号为万历。众人臣纷纷奏本为郝芳请功。万历皇帝准本而封,将郝芳封为 “敬侍夫人”,其兄郝春诏宣上朝,封为锦衣卫:“武略大将军”。 
万历十二年春,郝芳省亲探家,众乡亲都来庆贺。芳芳笑着答谢并问大家有什么要求。乡亲们提出了在村北磁河上架桥一事,芳芳满口答应。回朝以后,芳芳将门己多年积下来的银两拿出来,命内侍工臣在家乡的磁河上督建了一座大石桥,以解除故里父老乡亲来回趟水渡河之苦。石桥从而得名“永济桥”。多年来,人们为纪念修桥人,又称此桥为“娘娘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郝氏女与永济桥
郝氏女与永济桥作者:郝圣先浏览次数:2928发表于:2009/5/1923:18[大中小]话说明隆庆末年,磁河岸边有一姓郝的人家,郝公两口早丧,只留下几子郝春,儿媳刘氏,还有六岁的小女郝芳。芳芳幼年丧父母,只好跟随哥嫂渡日。大哥郝春自幼不爱读书,喜欢种田,练就一身好力气,为人忠厚老实。嫂子刘氏却为人奸诈,好吃懒做,心毒手辣。郝芳年岁虽小,但她勤快好学,性情刚强不阿。眼看芳芳一年比一年大了,刘氏为了享受,经常让芳芳干些推碾推磨大人干的话,自己却躺在家里不干,动不动就是对芳芳打骂,芳芳人大有了心眼儿,看出嫂子嫌弃自己,却暗地里盘算着自己谋生的路子。她八岁那年,看到财主家的孩子们读书,就趁嫂子不在时跑到躁堂的窗跟下偷听,天长日久,被嫂子发现,又是一顿好打。芳芳实在不能忍受嫂子的虐待,就在那年冬天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含泪踏雪奔;走他乡,过上了讨饭的生活。一次,孤苦伶仃的小芳芳讨饭来到京城,她头插草...
· 张溪金桥娘娘庙
简要介绍:安徽东至张溪有座金桥娘娘庙,纪念供奉的是独资捐身建造金桥的佘母金氏。安徽东至张溪有座金桥娘娘庙,纪念供奉的是独资捐身建造金桥的佘母金氏。进入老街土圩子虽有三条通道,其中东北、东南可通过碉堡的城门直接入街,唯独西南方向佘村口的碉堡,外面是条壕沟,要通过搭设的活动跳板出入。给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很大麻烦。明永乐年间,一贯乐善好施吃斋信佛的佘氏三世祖伯祥公遗孀金葵娘见状,决定在此建一座单拱石桥以方便人们出入。可当石桥快完工时,工匠迟迟不给石桥封顶,金妇人一问才知道,古人建桥均要有一活人灵魂鉴入桥内,方可封顶桥身无虞,万年不朽。妇人一听原委,索性将好事做到底,遂与工匠商定好石桥封顶的日期、时辰,在家沐浴数日,届时被工匠鉴入桥内。人们为了纪念她,将这座石拱桥取名为“金桥”,并在桥边建一座金桥娘娘庙。每逢初一、十五周边的群众都要到庙中焚香祭祀,缅怀她的功德。金桥,始建于1421年,在明清...
· 郑板桥的故事,郑板桥轶事
郑板桥的故事,郑板桥轶事
· 郑板桥的故事:郑板桥轶事
郑板桥送贼诗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因为无名无势,尽管字画很好,也卖不出好价钱。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一天,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郑板桥想:一定是小偷光临了,我家有什么值得你拿呢?便高声吟起诗来: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小偷听了,转身就溜。郑板桥又念了两句诗送行: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小偷慌忙越墙逃走,不小心把几块墙砖碰落地上,郑板桥家的黄狗直叫着追住小偷就咬。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还把跌倒的小偷扶起来,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个揖,又吟送了两句诗: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郑板桥吟蟹诗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有一天差役传报,说是知府大人路过潍县,郑板桥却没有出城迎接。原来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买官的钱,就足够抬一轿子,肚里却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瞧不起他。知府大人来到县衙门后堂,对郑板桥不出城...
· 王妈妈桥的故事
1111明光桥头镇东二里有个村子叫蒲子岗,在蒲子岗东头有座桥叫"王妈妈桥"。开始只是座无名木桥,后来桥坏了,桥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捐资在原地建造了一座单孔石桥。石桥建成后,村民为纪念原来在桥头摆茶摊的王妈妈,就将此桥起名叫"王妈妈桥"。至今古桥迹尚在。1111相传,很久以前蒲子岗东头住着一户人家,就老夫妇俩人,老汉姓王,人称王大爷,老伴人称王妈妈,老俩口都是六十大几的人,膝下无一男半女。蒲子岗边有一条小溪隔住了两岸去路,夏季往来人们脱鞋卷裤涉水而过,春寒秋冬,需绕很远的路。王老汉夫妇看在眼里,决定把多年积蓄拿出在门前溪面较窄的地方修一座桥。王老汉每天从山脚背石头,垒桥基,整整一个秋冬桥基砌好了。王老汉又跑遍周围的村子,花钱买大碗口粗细的槐树,一共买了四十八棵,请来了几个木匠,连砍带刨干了三天,座宽一丈二,长四丈的三墩木桥架起来了。王老汉又担土铺路干了一个多月,木桥可以通车了。桥架了,路通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