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网向您解析,漳州卢氏始祖如金公源流

2017-01-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48
转发:0
评论:0
族谱网向您解析,漳州卢氏始祖如金公源流,在漳州卢氏大宗祠“显承堂”落成庆典前一天,来自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卢氏委员会班子
在漳州卢氏大宗祠“显承堂”落成庆典前一天,来自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卢氏委员会班子部分成员,江西麻田宗泰公守祖宗亲,广东潮州及陆丰、浙江温州平阳及苍南、龙岩永定龙潭及坎市、龙岩漳平霭平山以及漳州各县市卢氏宗亲共一百余人,在漳州市南靖县万嘉豪大酒店举行漳州卢氏始祖如金公源流研讨会。会议主要探讨了如金公与宗泰公关系的问题。会上有观点认为漳州卢桥头现存《范阳卢氏宗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综合的,如金公与宗泰公年龄相差27岁,是同时代人,宗泰公不可能是如金公的七世孙等。对以上这些问题今天做以下说明,希望能够答疑解惑,以正视听。
族谱网向您解析,漳州卢氏始祖如金公源流
一、关于宗泰公与如金公相差27岁,不可能是七世孙的问题
    1、根据江西麻田族谱描述,宗泰公的记录是:卢彻,字宗泰、名大郎,唐高宗上元元年甲戌(674)正月十五日辰时生,至开元丁丑(737)十月十七日子时殁,享年64岁,唐授同平章总诸军事,自唐开元癸丑由常州游于虔州(今赣州市)虔化县(今宁都县)青音里韶溪,见山水之胜,遂卜居焉。吾宗本于初祖宗泰,自唐开元癸丑偕其子公明、公达、公显,由幽州游于吴之豫章,至于虔化县清音韶坊,见其山水之胜,遂卜居焉。尝谓诸子曰:“幽州祖坟犹存,燕府银龟山下,旗鼓几案排列,左右前后,汝宜识之”。又派自范阳以迁常州,凡一十有三世矣。今至于此韶坊,四山环顾,龙虎盘旋,宜所居也。兄弟三人当燕居之时,各谋所居,遂有所择,乃言所别。盖以手足情深,不觉泪下。后人号其山为啼岭,至今名之。《麻田卢氏初修族谱》卢氏初修族谱引·宋雍熙乙酉年(985),孟坚公所书。
再来看看宗泰公五世孙卢光稠公的记录情况,卢光稠(840—911),讳定国,字茂唏,一字茂熙,出生于虔州(今赣州)虔化县清音里(今宁都县麻田)卢氏望族,汉代涿州著名大儒北中郎将卢植的裔孙,是唐朝末年赣南农民起义的领袖,世称卢王。他在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拥兵起义,并很快占据虔州,自任刺史,从此开始了他在虔州26年的统治生涯,成为赣州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首领。同时也是历史上一名治理开发赣南成绩卓著的功臣,也是赣南客家民系的早期杰出英雄人物。这段记录来自权威文史资料,年考行事异常详实,亦当不会出错。
从上面两段文字我们看到以下几个时间点:
1.宗泰公生于674年。
2.五世孙光稠公生于840年。
3.江西麻田系族谱成书于七世孙孟坚公之手,为宋雍熙二年985年。
4.麻田修谱从宗泰公713年去到麻田定居开始,至第一次修谱相隔272年。
根据以上几个时间点,可以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宗泰公与五世孙光稠公相差166年,一代历时33.2岁
2.七世孙孟坚公985年修谱,假定修谱时孟坚公40岁,那么与宗泰公七代相
差271年,一代历时38.7年
3.宗泰公去麻田时是713年,挂平章总诸军事之职以游山玩水的方式到麻田,
时年39岁,带三个儿子皆成人,因三个儿子遵从父亲宗泰公燕居决定,让三个儿子分居三地,三兄弟不忍兄弟离别之苦而痛哭流涕,因而留下地名啼岭,今天还有这个地名。
每代历时33.2岁,显然与唐朝传代世系年纪不符,若是真的用33.2岁传一代,那么宗泰公39岁到麻田也不会有三个能遵照父亲之命去做燕居动作的成人儿子,这明显前后矛盾。目前从福建、广东、广西各地宗亲对宗泰公身世的描述还是相当混乱,所以麻田谱对宗泰公生辰时间的确定是很不靠谱的事。
2、漳州留存的光绪贰年的手抄宗谱《范阳卢氏宗谱》记录情况:
如金公生贞观二十二年戊申七月初六日(公元648年),光稠公生于840年,依漳州谱载,光稠公为如金公第11世孙,相隔192年。我们比对当时李唐皇帝传代情况,从李世民贞观二十二年(648年)起,至840年即李昂开成五年止,李唐有十六个皇帝继位,其中不算武则天,单就李氏子孙从李世民算起至李昂,共传12个皇帝,在位的这12个皇帝都是成年人。12个皇帝当中,李治是第九子,李旦是第八子,李隆基是第三子,李亨是第三子,李恒是第三子,李昂是第二子,占到了一半不是长子长孙继位。从这个传代情况来佐证漳州的手抄谱还是很合理的。
3、再看唐朝一些文字资料对于唐朝婚娶的一些记录情况:
唐玄宗开元令:男十五,女十三婚。古时一些文学作品也对这个问题有一些文学描述,如:南朝梁武帝《河中水之歌》:“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婚为卢郎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唐李白《长干行》:“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二、漳州光绪贰年的手抄谱《范阳卢氏宗谱》不足为据的问题
   有研究人员提出说:
    1、漳州墨溪范阳卢氏宗谱道光二十五年乙已年夏月版,实为一九八七年
十一月一日漳州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对各县卢氏族谱的综合版。
    2. 天宝墨溪是如金公孙大伦公开基地,早于其它卢氏居漳,影响很大,使得漳州地区宗泰公后裔的世秩源流都是双祖并列,影响了各支系寻根谒祖。
    从以上这两个论断,可以看出说出这话的研究者并没有深入了解研究透
漳州这本老谱的历史由来,以及对族谱内容的合理性所在视而不见。研究者认为这个谱是漳州地方志委员会1987年7月并全市谱,导致宗泰公世系被并入如金公世系。其历史原貌是这样的:《范阳卢氏宗谱》成谱时间在族谱里记录两个人及两个时间,一是道光二十五年南靖县金山沧里人(即现在金山都美村)卢焕章,二是光绪贰年南靖县金山考亭卢弼成(这两个人都是永定支系后裔)。这两个人两个时间族谱里记录详实,卢焕章首先续修了漳州这套宗谱,在光绪贰年的时候,金山考亭支系的卢弼成重抄并且将金山考亭世系并入宗谱后面,所以形成两人两个时间的记录,实际上谱里都把这个情况在修谱时写清楚了。漳州地方志委员会当初拿去这个老谱,是因为发现这个谱从详细度到文学价值,文史价值各个角度看,这个老谱并列漳州四大经典家谱之列,所以他们进行复印并且写了个序。就这么简单的问题因为研究者不深入了解说出这么肤浅的话实在不该。
    再来针对说漳州宗泰公后裔因为卢桥头宗祠最早,影响最大,所以全部
把自己族谱做双规处理。看到这样的结论简直可以用一派胡言来定性。那是
往范阳这个堂号上泼脏水,也同时是往如金公与宗泰公各自的脸上打了一耳
光。从历史上看,龙岩永定卢氏支系迁居漳州各地经历了宋元明等三个朝代,
分布的各个县相隔也遥远,同时迁居祖的房考及代系也差距非常大。这是如
何做到如专家所说的把族谱商量好的同时靠向别祖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永定迁往漳州这几个迁居年代及支系情况:
    1.漳平支系(跟青阳一脉相承)迁居时间是1237年从永定坎市四目坑去
的,留有卢经奏章。而这份明末清初的卢经奏章非常明确的指出开基祖是如金公,同时也认定宗泰公为如金公后裔。
    2.平和小坪支系,小坪开基祖很多脉,最早是笃荣带义字号族谱携子仲委
去小坪,这批人去的是19世笃荣,20世仲委、仲望,21世伯谷、伯昭、伯
显、伯岗共七人,为宋朝迁居祖,另永定25世旻达公为小坪另一迁居祖,应
为元朝迁居至小坪(旻达为县尹曾孙,东洋孙子)。
    3.29世乾灵公迁居金山考亭为旻达公四世孙,明朝初年去的。清光绪考
亭四房奉旨回墨溪祭祖,族谱里有祭文为证。同时墨溪交给漳州市地方志委
员会的老谱最后版本就是考亭卢弼成于大清光绪贰年丙子夏月重录,谱里有
名字落款。
    4.金山沧里支系(即现在都美村)是二十一世天爵公的第十子復崖迁居
去的,为元朝末年,其子敏轩讳奋中,记录是明洪武丁卯举人,迁居苏州。
沧里支系卢焕章在道光二十五年乙已夏月编录墨溪族谱,同时墨溪道光年间
重修祖祠也是沧里人来建的,祠堂内现在还有四根两对的梁柱,有联有落款。
  以上这些迁居支系分属永定不同房,不同迁居朝代,分布漳州不同的县,
    请问专家如何协商并谱?证据来自何处?
  再来看看漳州老谱里留存的祭文,若是说这个是并谱,那么并的应该是
    世代名字吧,那么祭文应不会再去编写吧,来看看祭文里面的人物:
    1.唐宰相卢杞称如金公为四世叔祖。
    2.卢子仪漳州谱载:宋庆历元年真赐、真传、真金、真麟、真然、真定、
真杰、真能、真奇、子仪、子通、子经、子禄、子俭、子受、子法并家人卢
乌脩等四十余人为戮仇敌,违国法事题解京师,发边充徙,庆历二年契丹入
寇奉旨调用亲征子仪等从万户侯柳其春随驾有功,治平元年天下安息稽功义
勇擢用……后面还很长这里不全录,这里要提醒的是庆历二年历史上发生了
一场有名的战争:定川之战。这里可以显示族谱记录异常准确与详实。
    3.明按察使司岐疑长泰县人,祭祖时为贵州按察使。
    4.卢维祯明朝漳浦人士,历遍吏部四司,工部左右侍郎,户部左侍郎,因
与与当权者不合,卢维祯数次上疏,归家,祭祖时官衔为少司徒。
以上卢子仪、卢岐嶷、卢维祯包括青阳的卢经都是漳州卢氏先人中的杰出代表,从他们身上体现了刚正不阿、不畏权势、不虚与委蛇的从政与做人的品格。这样的品格那是我们范阳人能够经两千多年风雨而让世人赞叹与敬佩的精神基础,这是融入我们血液当中的基本品格。所以说,突然看到漳州卢氏先人因为某一势利强大,所有宗泰公支系全部投降,这样的论断实难让人信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卢氏源流话族谱
据史书记载,我卢氏之来源,是出自姜姓齐国。自西周初太公望,因太公望为周朝开国功臣,被封于齐国,是我国春秋时代一个重要诸侯国,在地理上有着良好自然条件,“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自开国以来,又十分注意发展经济,在政治文化上,既不像鲁国拘束于彻底之宗法制,又不像秦、楚早期那样“以夷狄自居”,而是顺应其民心胸阔达而又深沈多智之天性和原有文化,有条件地推行宗法制和集权制双结合,所以到齐桓公时,齐国终于成为大国争覇斗争中第一个覇主,一个名副其实之泱泱大国。(按由周初太公建国起至公元前三七九年齐康公身死国灭,总计近千年悠长历史。)太公第十一代孙高傒,在周朝身历数朝元老,世袭上卿之职,是齐国重臣,素有才望,人共信服。因拥立齐桓公而受封于卢邑(今山东省长清县),卢氏由此发祥。据记载:齐太公第八代孙子是文公吕赤,有子名高,公子高之孙子吕傒,以王父字为氏,故姓高,称高傒,字敬仲,号祖望,(约于...
· 族谱网资深修谱师教您“如何通过互联网修族谱”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复苏,全国各地的修谱风潮开始悄然兴起,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利用“互联网”修家谱屡见不鲜,族谱网就是这样一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将修谱续谱落到实处的平台。古人云:“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根。”我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互联网家谱的出现得以让传统纸质家谱有了更好的传承机会;得以让子孙后代用现代科学技术方式来传承传统文化;得以让久违的亲情在互联网上重新连接。如何利用互联网修谱?互联网族谱相比传统族谱又有何优势?2月18日20:00,族谱网资深修谱师夏侯捷在直播间邀您一起学习——“如何通过互联网修族谱”。▲扫码进入直播间关于族谱网族谱网定位打造人类族谱大数据,记录百姓家族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宗族传承档案馆)。目前公司已经推出族谱网、族谱APP、族谱软件、祭拜网等产品,分别获得相关发明...
· 族谱网教您如何修家谱——家谱编修篇
家谱编修【之一】——序言盛世修谱,家谱族谱作为与国家史志、地方史志并称为重要历史载体,编修的意义极为重大:一、寻根、留本。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从哪里来。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上几十年,但总要静静地离开人世,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死了,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在世上,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那不是枉活一生,白活一世,换言而之,你的孩子也就是失去了根本。过去和现在,有很多人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打碑,一者表示后人的孝心,二者是不忘先人,但它又能保藏多外?世代变迁,人为的损坏,年代长久日月的风化,也就失去了树碑的作用。而几千年谱书之风,代代相传”从远古至历朝历代,乃至到今天,先祖的名字流传至今,着不是修谱的作用吗...
· 族谱网:家谱、宗谱中的始祖类型解析
在翻阅厚重的家谱、族谱时,我们不难发现,关于始祖的介绍总是占据重要的篇幅。这些始祖,不仅代表着家族的起源,更承载着家族的历史与文化。姓氏始祖有很多类型,比如:人文始祖、得姓始祖、始迁祖等。一、人文始祖:是指开拓人文文化、对中华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比较著名的人文始祖有: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等。二、血缘始祖:他们是家族中血缘关系最为久远的祖先,是家族血脉的源头。比如姬姓,其起源可追溯至黄帝,黄帝就是姬姓及其分支姓氏共同的血缘始祖。三、得姓始祖:得姓始祖是指某个姓氏的起源和创始人。他们或因封地、官职、居住地等原因而获得某个姓氏,是第一个以该姓氏相称的人。四、开代始祖:指的是家谱中有明确世系记载的最早祖先,开代始祖一般和得姓始祖为同一人,也有不是同一人的情况存在。五、始迁祖:因战乱、瘟疫、饥荒等原因,很多姓氏族人会离开祖居地。那么,带领本族人迁徙至新的安居地的祖先就是这个姓...
· 族谱网为您讲述中华姓氏始祖之张姓始祖挥公
他自幼聪颖非凡,夜观天象,从弧矢星受到启发,发明了弓箭。弓箭的出现,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发明创造。弓箭用于射猎,既减少了野兽伤害,猎物又空前增多,解决了部族缺衣乞食。用于战争,打败了与颛顼争帝的共工部落,使帝颛顼统治的疆域空前扩大。为嘉其功,颛顼封他为弓正宫,亦称弓长,并以职为姓,赐姓张,从此,中华有了张姓,挥公便是中华张姓始祖。张姓始祖,号天禄,青阳之子,与颛顼同为黄帝之嫡孙,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对当时社会贡献很大,所以帝颛顼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也称弓长(掌管弓箭的官职)。后又取弓长之意,赐挥姓张。张挥公仙逝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因此说中华张姓始祖为挥公,张姓祖根在濮阳。挥公一生辅佐颛顼。帝丘是挥公的生长地、受封地、得姓地。1998年春,濮阳县人民政府根据广大人民的意愿,重修挥公陵墓。张挥公园坐落于濮阳县城东关,金堤以北、南环路以南,占地1000余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