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空闲拜访闻名已久的,中山员峰卢氏祖祠
难得空闲拜访闻名已久的,中山员峰卢氏祖祠,中山员峰卢氏祖祠(卢氏宗祠)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古称香山县)石岐区(铁城)员峰乡(
中山员峰卢氏祖祠(卢氏宗祠)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古称香山县)石岐区(铁城)员峰乡(圆山)。始建于清代乾隆二十四年,原为员峰卢氏六世祖丽源公之祠。在同治三年,因丽源公于圆山五堡新建祠宇迁出,于是重修该祠并改为卢氏祖祠。始供奉员峰卢氏一世祖(始祖)继昌公及其陈氏、郑氏两位夫人的神位。
该祠堂在清末民初进行过一次维修。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山沦陷时,曾被日军占据作马厩。1946年进行修建。解放后,员峰大队视作集体财产。曾经被员峰大队第六、第十三生产队分别用作农具仓库。后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又分别用作大队福利会老人活动中心、电工组仓库。期间,拆掉了中门,封盖了祠堂天井,地面铺设了绿色水磨砖,在祠堂后座分间了木板房,加装了木楼,楼上后墙开凿了窗口,前座大门左侧加建了厕所,并安装了防盗网,抽风扇等。后来,又转予第十三生产队作货仓出租,直至2009年5月上旬租约期满,应卢氏族群要求收回。
然而,几十年来,员峰卢氏祖祠屡遭改建、破坏,已面目全非。卢氏族人目睹甚感遗憾。祠堂收回后,员峰卢氏族人踊跃捐资出力进行修缮。并于同年6月8日(农历己丑年五月十六日)重光。
现员峰卢氏祖祠已焕然一新,恢复了祠堂面貌。大门门眉上“卢氏祖祠”红木深棕色底贴金隶书牌匾,映衬着棕色金边红木花板门檐及绿色陶瓷瓦当,耀眼夺目,深棕色大门上两位彩色门神威严肃目。
祠堂内青砖墙,红街砖地,白瓦棕梁,四周墙角上书画依旧。两边的青砖墙上分别悬挂着“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红木贴金对联。护着中门的两条带趸座花岗岩石柱含闭着中门作屏障,两扇中门上分别书写着“奋发”、“图强”篆体金字。棕色描金线屏风上的篆书“源远流长”红木贴金牌匾,分隔开前座与天井。推开中门,只见一座描绘着“宝相花万寿纹”金色图案的仿古屏风分隔开天井与内堂。天井右侧青砖墙上镶嵌着黑色岩石刻录着贴金字的碑记,碑文为:“中山员峰卢氏祖祠碑记 员峰卢氏祖祠位于中山石岐员峰乡,始建于清代乾隆二十四年,原为员峰卢氏六世祖丽源公之祠。同治三年,因丽源公于圆山五堡新建祠宇迁出,遂重修该祠并改其额曰卢氏祖祠。始供奉员峰卢氏一世祖继昌公及其陈氏、郑氏两位夫人之神位。清末民初曾作修缮。中山沦陷时,曾被日军占据作马厩。民国三十五年乃为修建。解放后,员峰大队视作集体财产,曾被第六、第十三生产队及大队电工组分别用作仓库以及福利会老人活动中心,后转予第十三生产队作货仓出租。期间,内堂遭改建,面目全非。至本年五月上旬租约期满,应员峰卢氏族群要求收回。之后,卢氏族人踊跃捐资出力修缮,同年六月八日岁次己丑年五月十六日重光。今已焕然一新,恢复祠堂面貌。 二零零九年六月八日岁次己丑年五月十六日谨记”。
天井背面墙上的一排“千秋窗”透射着阳光,照着屏风内堂正中悬挂的“昌盛堂”红木朱漆贴金楷书牌匾,正中咖啡色神龛上方居中位镶有金色“宝镜”,红木长型神台柜上的神坛正中,供奉着员峰卢氏一世祖(始祖)继昌公及其陈氏、郑氏两位夫人的神位,神位由红木刻制成佛青底“万寿纹”边贴金神主牌, 居中处刻着:“显一世祖 考 讳世宝 字继昌 号述之卢公 妣 陈氏 郑氏安人 神位”金字,与前面的红木翘首型香案中的三足双龙纹香炉相配,显得十分庄严。
神龛两边青砖墙上,分别悬挂着“继先贤信义齐家堪育嗣,昌后世鸿图创业好光宗”红木贴金篆体对联;字派排列红木贴金牌,上面刻录有:“中华民国三十六年 增订字派 始履萃中和继芳应位育圣贤万世存斯道为之鹄文章乃国华诗礼是家福守义与怀仁子孙受百禄 二十一世孙子骏恭录”金字;“江门(新会)潮连芦鞭卢氏宗祠属庙派生图谱中山(香山)员峰录”红木大镜架;“继昌公彩色画像”,画像上方还书有:“明盐大使香山县员峰乡始迁祖十三世继昌公遗像”,下方书有:“公讳世宝。字继昌。号述之。明盐大使。乃尚武公之五子也。自七世霞山公。由潮连迁居香山龙塘坊。旋迁上栅乡。明季。公复由上栅转迁圆山乡。是为员峰卢氏始迁祖。家传谱自有传。”等注录。整座祠堂内外格局基本完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鹤峰、秭归卢氏
鹤峰、秭归卢氏武燕卢叙鹤峰县燕子坪卢氏宗族,早年来处巴东苦竹溪,属于燕子坪右后的大山岭。后此山岭叫卢家岭。一百多年来繁衍五代,散居岩湾,蔡坡,朝阳坪一带地方。溯本求源,一百多年前,燕子坪卢氏进山祖公卢武魁,卢武榜兄弟二人,从巴东苦竹溪逃荒至鹤峰燕子坪后山不毛此地,引火为营,茅庐草舍,火种刀耕,艰苦为生,自强不息。其后此山岭启名卢家岭。武魁、武榜兄弟应是鹤峰燕子坪的卢氏进山祖公。1962年前后,在岭下,水潭子发现一断墓碑,碑文不全,但巴东苦竹溪明显易见,残缺碑文里还记有,武兄弟中先一人婚后生二子,不幸夭亡,后一人叔嫂配再生子三人,即卢裔福,卢裔寿……传至今世约百多人,和巴东县苦竹溪早已失掉联系。卢氏子孙,承继先志,忠厚处世,耕读为本,友爱为荣,立于自强。传其淑女,学而有智,勤俭为富,敬人敬夫,做贤妻良母,严教子孙,人亦称其贤德。其男女勤耕苦读,将才智贡献于社会,以贤德光耀于后人。亦为族旨。近...
· 中山的“陈家祠”
陈氏宗族若说翠亨有名人故地之盛誉,崖口有飘色绝技之民俗风韵,则茶东有陈氏宗祠之建筑奇观——该宗祠建筑群被称为中山的“陈家祠”,记载了陈氏人在此开村、繁衍和发展的轨迹。从茶东走出去的陈氏后人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创办名震中外之上海“精武会”的陈公哲,他除了被称“精武”侠士外,同时还是发明家、作家、考古学者、书法家,茶东陈氏历来重文尚武,而陈公哲无疑成为最典型的代表之一。经过历史沉淀,2008年市政府投入1400多万元对陈氏宗祠进行全面修缮。如今,整葺一新的陈氏宗祠群正待重新开放的一刻。宗祠也有“十八般武艺”从车水马龙的岭南路拐进去,村口建于清朝的“茶东公园”及“文笔妙华亭”,历史悠远,民风亘古。如今尘埃远去,历史沉浮也只待我们这些后人缅怀回味。村口牌坊左转,不远便是陈氏宗祠群。依序望去,里仁祖家祠、陈氏宗祠、贡三陈公祠以及净溪陈公祠4座祠堂连座排开,连贯的建筑风格一气呵成。为更好地保护这一历...
· 黎氏宗祠:闻名遐迩的名将专祠
黎氏宗祠位于南村镇板桥村。该祠堂始建于明朝末年,清代重修,存清代建筑风格。是爱国诗人、抗清名将黎遂球(1602~1646)的专祠。1989年12月,板桥黎氏宗祠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黎氏宗祠”。板桥黎氏宗祠坐西北向东南,三间四进,总面阔24.4米,总进深62.3米,占地面积1520.12平方米。该祠堂为硬山顶,灰塑龙船脊,镬耳封火山墙,碌灰筒瓦,青砖墙,头门凹门斗状,前为斑岩石墙基,头门后为红砂岩基础。大门木门夹,上悬挂木匾,阳刻“北正名宗”四字。仪门为三间四柱三楼石牌坊,四柱均有抱鼓石夹撑,楼檐有叠涩砖牙,硬山顶,龙船灰脊,两侧还有砖砌拱门,镶有石刻门额,仪门明间正面石额刻“忠孝廉节”,背面石额刻“汗青留照”,有“乾隆丙戌年重修”款字样。祠堂装饰丰富、精彩,梁架、柁橔、雀替雕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后寝斑岩石神台古朴精细,上为木神龛,为三间四柱三楼牌坊式。板桥黎氏宗祠年代...
· 拜访吕祖庙记
拜访吕祖庙田启礼我曾多次到过睢县,但去吕祖庙的机会不多。今年初夏时节,随市炎黄文化文物古迹考察团再次来到睢县,特意拜访了吕祖庙。吕祖庙位于睢县县城内的袁山路中段,据说是袁可立为感恩“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造的,故名“吕祖庙”,又称袁家山、“小蓬莱”。始建于明朝天启二年,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来到袁山路,远远望去,一处大规模的古建筑群便映入眼帘,这便是吕祖庙。细观之,整个建筑群像一艘战船,紧挨山门的大殿为船首;大殿后端的通道与之相连的深洞像船舱;最后面的八仙亭则像桅杆,亭下洞内供奉着吕洞宾的塑像。山的周围过去有湖水环绕,意味大海,从远处看,恰似一艘战船荡漾在海中。整个建筑布局匠心独运,建筑风格新颖别致,实为全国罕见。古老的吕祖庙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静候在那里,向我们这些“拜访者”述说那风雨如磐的沧桑岁月。说到修建吕祖庙,就应先从明代兵部尚书袁可立说起。据史书载,袁可立,字礼卿,号节寰,...
· 中山冯氏宗祠
简要介绍:冯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清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冯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翠亨村冯姓人家的祠堂在清代后期曾作为翠亨村村塾使用,主要招收农家子弟学习四书五经,进行启蒙教育。冯氏宗祠位于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东部,是孙中山幼年读书处。建于清代前期,坐西朝东,占地118平方米,砖木结构。冯氏宗祠,为硬山式砖木穿斗抬梁混合结构,抬梁为瓜柱形穿斗。二进四间并辟有厨房建筑布局,二进前置有天井。2000年11月29日,中山市人民政府把冯氏宗祠确定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