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介廉明誉京门的,太平良相王氏宋代名人王旦
清介廉明誉京门的,太平良相王氏宋代名人王旦,王旦(957~1017),字子明,北宋大名莘县(今山东省莘县)人。父亲王祜,在宋
王旦(957~1017),字子明,北宋大名莘县(今山东省莘县)人。父亲王祜,在宋太祖、太宗两朝以“文章、清节兼著”,官至兵部侍郎,早年曾在庭院手植三棵槐树,寄怀子孙位登三公。王旦为太宗朝进士及第,此后历任平江知县、著作佐郎、郑州通判、中书舍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一生为官近四十年,其中任宰相就达十二年之久。为官清廉,不贪、不骄、不奢。居政期间,朝政清明,百姓安居,国家太平,史称“太平良相”。
王旦因生于夜里子时,近于清早,故得名“旦”,字“子明”。据说,王旦小时候长得很丑,歪脸歪鼻子,喉咙上长着一个凸块,走起路来还气喘吁吁的。但他自幼聪慧过人,且沉默好学,文才出众,因此很得父亲王祜的器重。王祜常常端详着儿子的小脸,得意地说:“此儿当至公相。”后来华山老道陈抟一见到王旦,也居然惊呼“二十年的太平良相”,并指着小王旦的歪鼻子说:“今日拜相,明日鼻正。”王旦后来真的做了真宗朝宰相,至于他的鼻子是不是在拜相后自动正了过来,就无可考证了。此话只做笑谈,想必是王旦身居高位后,有人为了夸赞王旦为相的顺乎天意、合乎民心,才有此附会。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二十四岁的王旦进士及第。这一榜,因日后出了王旦、李沆、寇准、向敏中四个宰相和一大批名臣,而被人称作“龙虎榜”。金榜题名后,王旦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起初,他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知岳州府平江县(今湖南省平江县)。平江对他的到来,也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平江县衙中原来经常闹鬼,不得安宁。然而,王旦到任前一夜,有衙役听到群鬼惊呼:“宰相要来了,我们快避开这儿吧!”鬼怪从此绝迹。此段在《宋史》中有记载,大概是在极言王旦的正直方正,人神共敬,虽属无稽之谈,但从中也可略见人们对王旦的尊崇之情。
王旦素有才气,步入仕途以后,能勤政爱民,因此,在平江仅三年光景,就将这一南方小县治理得政通人和。王旦的上司、两湖转运使赵昌言,威望并重,向来以严苛闻名。一次从平江路过,发现这里与邻近各县相比,别有一番气象,于是将王旦大大地褒扬一番,后来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平江任满后,王旦升任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银场监理。期间,他因表现不俗,得到潭州知府何承矩的赏识和器重,认为王旦有经世之才,前程不可限量,不久便推荐他入朝做了著作佐郎,参与大型类书《文苑英华》的编修。
做官,就要做事。为政一时,就要造福一方。端拱年间(988~989),王旦升殿中丞、通判郑州(今河南省郑州市)。到任不久,他就发现当地每逢灾荒,富豪就会乘机哄抬粮价,农民被迫卖地买粮,生活困苦。王旦对此深以为忧,经过一番细致考虑,他上书朝廷,建言在全国建常平仓,粮价低时储粮备荒,粮价高时平价放粮,一来可以平抑市场粮价,二来可以防止富豪囤积居奇盘剥百姓。此举利国利民,官民无不欢欣。虽然王旦此次任职只有月余,但郑州百姓一牢牢记住了这个能为民解忧的父母官。
早在首任平江之时,王旦就以显赫的政绩,向人们展露出非凡的政治才华和不可估量的政治潜力,深得两湖转运使赵昌言赏识。后来在潭州,又得知府何承矩的器重。再后来,王旦又以自己的才干赢得了时任左司谏的王禹偁的青睐。王禹偁“遇事感言,喜好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经他举荐,王旦于淳化初年(990)升任转运使,第二年又奉诏入京做了右正言、知制诰,专门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令。
从中进士到此时,王旦的官职虽在一路高升,可勤政的作风却丝毫没有改变。由于他思维缜密,办事稳重,又有远见卓识,入京后依然是政声卓著,深得朝中公卿大臣赞赏。钱若水、李沆、苏易简诸人均在当朝以知人善任著称,他们无不跷指盛赞王旦乃“远大之器”,把他看成是未来宰相的当然人选。太宗赵匡义对王旦也是极为信任,此后经几次升迁,就把他调为兵部郎中。
至道三年(997),太宗病逝,真宗即位。这个年轻的皇帝对王旦更是格外看重,四年之中不断为他加官进爵,直至参政知事。景德二年(1005),王旦升为尚书左丞,一年后,又升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宰相生涯,成为宋代历史上官宦中的佼佼者。
在宋代宰相之中,王旦堪称最优秀者之一。他居宰相位十余年,恰处太平之世,以“守成持重”为治国之道,虽有非凡之才,却不骄不躁,待人平和。为人极具忠义道德,胸怀豁达,有谤不计。
王旦与寇准同年登科,寇准“少年英迈”,十九岁中进士,太宗时即为二府大臣,时人称其为“奇才”。正因为这样,寇准便不免有些骄傲和自负,并不把“同年”王旦放在眼里。王旦任宰相时,寇准曾几次在皇上面前说起王旦的短处,然而王旦却假装不知,还每每极力称赞寇准的长处。真宗不解,一天笑问王旦缘由。只听王旦答道:“臣身居相位这么多年,为政失误一定少不了。寇准毫不隐瞒地把这些报告给皇上,说明他性格忠直,这也正是我长久以来敬重他的地方。”
王旦在中书省时,曾有文书送寇准所在的枢密院,偶尔不合诏令格式,寇准便上奏皇上,使王旦和中书省的堂吏受到责罚。时隔不久,枢密院有事送中书,也恰巧不合诏令格式,堂吏以为报复的机会到了,心中窃喜,立刻把公文呈给王旦。王旦却只是命人送还枢密院,并不上奏,这件事使寇准深感惭愧,一次他见了王旦说:“王同年,你怎么有这么大的度量呢?”王旦笑而不答。
后来,寇准罢枢密使职位时,还曾私下里求王旦举荐他为宰相。寇准一心只想熟人好办事,再说自己确实又不差。然而不料却吃了闭门羹:“国家将相重任,也是可以私自相求的吗!”寇准讨了个没趣,心中很不痛快,无奈也就放弃了为相的念头。可一天朝中忽然传来喜报,封他做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寇准感激涕零,连忙入朝拜谢皇帝说:“若非承蒙陛下知遇,臣哪有今日。”皇上哈哈大笑几声,便将王旦屡屡称赞寇准之才,一再举荐寇准之事告诉了他。寇准听了感慨万千,自愧德量远远不及王旦。后来寇准总算不负王旦所望,成了有宋一代知名的贤相。
寇准以外,王旦一生荐人无数,所荐之人又几乎皆为良才。据说,仅是他罢相前夕向真宗推荐的十人中,除了李及、凌策外,其他都在真宗、仁宗两朝做过宰相。而凌、李二人“亦为名臣”。因为心底无私,不求回报,所以王旦荐才从不向当事人透露,“凡所荐,皆人未尝知”。王旦去世以后,史官撰修《真宗实录》,内廷保存的很多奏章底稿公布于众,这时朝中许多大臣才知道自己乃由王旦举荐。
常言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又说“朝中有人好做官”,然而,王旦一生荐官虽多,却没见为自家子弟谋过私利。有官不做,主动避嫌的事倒是有几桩。一次是淳化四年(993),王旦被加官吏部流内铨,恰逢岳父赵昌言任参知政事(副相),翁婿为直属上下级。王旦为了避嫌,坚辞不受,后来改为了礼部郎中。另一次是王旦擢任宰相后,为了避嫌,几次劝弟弟王旭放弃升任要职的机会。还有一次,发生在王旦的女婿苏耆问王旦:“此人如何?”王旦不置可否,结果苏耆落选。后来,知枢密院事陈尧叟埋怨他说:“只要你一句话,苏耆就能入选,为什么闭口不言?”王旦说:“国家以才选士,自有一定的标准,我身为宰相,岂能自荐亲属?”一句话,顿时令陈尧叟无言以对,自愧不如。
王旦性情温和,一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所以无论对人对事,总能容人所不能容,遭人误解,甚至被人有意为难,也不曾动怒计较。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一旦碰上奸邪小人或越轨行为,却会寸步不让。当时与王旦同朝的王钦若,在外侮面前一味逃避,在皇帝面前竭力邀宠,对忠良之臣百般诋毁,是个世所公认的奸诈之辈,史称北宋朝中有“五鬼”,这个王钦若就是“五鬼”之首。大中祥符元年(1005),宋真宗就是在王钦若一班人的怂恿下,封禅泰山,历时四十七天,耗资八百余万,铸成劳民伤财之大错。
王旦一生自认无愧,惟对未能成功劝阻真宗封禅一事耿耿于怀,深以为憾。因此封禅过后,王旦决意尽自己一切所能,阻止王钦若势力的进一步膨胀。王钦若本一奸邪小人,却一度得到真宗的厚爱。真宗几次打算起用王钦若为宰相,王旦都以“没有南方人为相的先例”为辞,屡加阻拦。这样,王旦在朝时,王钦若一直没能得到重用。王旦去世后,王钦若拜了相,仍然对王旦恨恨不已。说:“因为王旦的缘故,竟使我晚做了十年的宰相。”
王旦以济世之略,经国之才,得真宗信任,对他几乎言听计从。其他大臣有所奏请,真宗总是先要征求一下王旦的意见。王旦平时少言寡语,朝中议事时,不论群臣如何争论,总在一旁闷坐不语。而每当群臣争议不下时,却总要由王旦一语定音。天禧元年(1017)王旦病重,真宗每天数次派人问候,为他配药赐饭,后来又亲临床前探视,并赐金五千两。王旦向来视钱财为身外之物,此时更是不肯收纳,便命人将钱送还宫中。钱财送还宫中,真宗也是执意不收,又命人抬回。不料,刚到门口,王旦已咽下最后一口气。
王旦为官,百姓拥护,朝廷满意,属下悦服。等他去世,真宗废朝三日,亲临哭吊,赠太师、尚书令、魏国公,加谥“文正”。谥之美者,极于“文正”,尽北宋一朝一百六十余年,得此美谥者,也不过四人(另外三人是王曾、范仲淹、司马光)。王旦以其一生作为,换来了生前身后不可尽数的荣耀。他的子、侄、弟、外孙、门客、侍从等,在他死后,也都被加恩授官。就连他早已过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也都跟着受了封。
王旦一生勤政爱民,为官清廉,即便后来位居宰辅,成了皇上的宠臣,也还是紧收宦囊,不谋私,不受贿,对上门求官者,一概闭门不纳。常人说起将相之家,总是“豪门深宅”、“侍者如云”、“锦衣玉食”,哪知王旦官居一品,生活起居却是简单朴素,不求奢华。真宗出入王旦家,房子不过是“避风雨之处”,没必要讲究,又以“这是先辈旧居,不忍拆除”为由,坚辞不受。王旦家中的被服用具也务求实用,不尚华丽。椅子上的毡垫旧了,家人怕招人笑话,想用绸布包起来,王旦坚决不许,说“垫乃坐物,不为看”。弟弟王旭打算给他买条玉带,也婉言谢绝,说:“身上捆条玉带,自己负重,而使观者称好,有什么意思呢!”王旦一生,不以有涯之生逐无欲之堤,体现出道德上的自我完善。
王旦终生不置田产,他常说:“子孙当自立,何需置田宅!”在他的严格训导之下,王氏后代多英才俊秀,其后辈子侄经科举入仕者众多,仅《宋史》有传者,就有十一人。在王旦清正节俭家风的影响下,他们几乎都能做到勤勉自律,且以廉洁之名闻于当世。
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王旦一生为官以廉洁为本,治家以勤俭当先,因此扬名京门,誉满当朝。皇上信赖他,称他为“致太平者”,天下百姓敬重他,称他为“一代良相”。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对王旦其人,至此已不必多言,久居相位十二年的事实和“太平良相”的不二史论,已是对他的最佳赞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宋代良相王刚中
王刚中(1103—1165年),(一作纲中),字时亨,宋代乐平履恒里燕窝村人(今江西省乐平市礼林镇府前村)。王仲舒之后裔。南宋绍兴十五年赴京应考,提出革除时弊的对策,深得宋高宗器重,被点为进士第二名(榜眼)。入仕后,正值金宋交兵之时,面对主战、主和两派严重对立的现实,他选择了“主战”,坚决抗金,时时不忘收复中原。
· 王旦
生平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及第(苏易简榜),时年二十三。旋以大理寺评事来到湖南平江任县令。在平江县,民间久有传闻,官吏办公的住所有怪物作祟,闹得人夜不安宁,胆怯者不敢居住。王旦上任入住的前夜,有守卫官署的门吏听到群鬼长啸大呼:“宰相公要来了,我们快逃命”。自此以后,闹鬼之事绝迹。传闻虽有些荒诞,但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王旦的尊崇之情。还有一传说,暑天青黄不接时,王旦到乡下访贫,在大树下休息,地上的蚂蚁会离他席坐的地方数尺,并不侵袭。见者甚感奇异,皆言贵人之福也。在平江任职四年,年龄虽少,但才识过人,他推行惠民政策,以道德标准教化士民,民服其教,百姓安居乐业。转运使赵昌言假道平江,很欣赏王旦的施政方略,对其政绩大加褒奖,认定他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青年才俊,仅凭一面之交,就将女儿许配给他,这足以证明王旦确实有非凡的才华。由于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王旦的仕途从此一马平川。雍熙元年(984年)王旦带...
· 王又旦
参考书目康熙三十三年《潜江县志·知县宦迹传》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七十五‧儒林郎户科给事中郃阳王君墓志铭
· 王旦
王旦(957~1017)北宋名相。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王旦自幼好学,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淳化二年(991年),任右正言、知制诰,并被封为礼部郎中、兵部郎中。至道三年(997年),真宗即位,4年之中连续晋升,初为中书舍人,后为参知政事。景德二年(1005年),加封为尚书左丞。次年,升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王旦为相10余年,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朝中大部分官员都是他推荐提拔的,但从未推荐自己的亲属做官。景德三年(1006年),除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天禧元年(1017年)九月,王旦病逝,册封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仁宗即位后,为其立碑,并亲笔御书“全德元老之碑”。其后,欧阳修奉旨为其撰写碑文,苏轼为王氏宗祠撰写了《三槐堂铭》。有文集20卷,已佚。《宋史》卷二八二有传。王旦。幼沉默好学。父祐曰。此儿当至公相。初知平江县。其廨传有...
· 杨秀清:太平天国东王
太平天国叱咤一时,但终归是毁于无知肤浅,太平天国除了领袖人物洪秀全之外,还有许多头面人物。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太平天国中的东王杨秀清杨秀清(1823—1856)桂平人。家极贫寒,幼丧父母,烧炭为生。阅历广,足智多谋。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加入拜上帝会,热心会务。二十八年冬冯云山入狱,洪秀全离开广西,拜上帝会濒于瓦解。次年假托天父下凡附身,向会众传达天父教导,稳住2000多会众,又设法营救冯云山脱险,使拜上帝会危而复安。其取得代天父传言的地位,与洪秀全、冯云山等结为异姓兄弟,称天父第四子。三十年十二月(1851.1)金田起义后,主持天国军务,分男行女行,按《太平军目》编立军伍,制定营规,严格施行。曾5次代天父传言,鼓舞士气,增强战斗力,打败清军的围追堵截。太平军宣传画咸丰元年(1851)被封为左辅正军师、东王,领中军主将,获权节制诸王。组织永安突围,率部打败乌兰泰军,杀四总兵,直指桂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