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今天我们走访一个历史古祠堂,琅岐南兜唐氏宗祠

2017-01-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692
转发:0
评论:0
今天我们走访一个历史古祠堂,琅岐南兜唐氏宗祠,福州琅岐岛上有个唐氏人家聚居的村庄,名南兜村。村里有座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
福州琅岐岛上有个唐氏人家聚居的村庄,名南兜村。村里有座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的唐氏宗祠,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南兜唐氏尊唐末随王审知入闽的唐绮为开闽始祖,唐绮官封“开国昭义大元帅”,住福州鳌峰坊。第16世唐常成徙居侯官凤岗周宅(今建新镇周宅村)。第20世唐庆又徙侯官七都合林(今闽侯南屿镇垚沙村)。明成化三年(1467年),唐樱由垚沙再徙居琅岐岛今南兜村开基,迄今已542年。
今天我们走访一个历史古祠堂,琅岐南兜唐氏宗祠
  唐氏在南兜开基以来,世代耕读,忠孝传家,簪缨继世,代有闻人。唐氏族人的刚肠侠义、凛然正气更闻名遐迩。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率兵抗倭,曾驻军于唐氏宗祠。唐氏宗亲不仅踊跃捐钱、粮支援戚军抗倭,还与戚军一道并肩作战,留下感人史话。
  解放战争时期,南兜村唐氏宗亲唐方和、唐方居投身革命,在党的领导下,组织琅岐游击队,以唐氏宗祠为红色据点,开展游击斗争,给当地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为福州解放立下功勋,唐氏宗祠也因此留下光辉篇章。
  南兜唐氏宗祠因年久失修,几成废祠。2007年,旅美乡亲唐细俤等发起重建,并带头捐献巨资,海内外唐氏宗亲纷纷响应,共集资380多万元,唐氏宗祠得以重建。2009年6月7日,唐氏宗祠落成剪彩,海内外唐氏宗亲齐聚宗祠,欢庆祖祠重光。当年参加琅岐游击队的革命老人、革命老前辈眷属也应邀出席庆典,为新建的唐氏宗祠增添了一抹革命历史文化的光彩(见图)。
  重建的唐氏宗祠,建筑面积489平方米,宽敞壮丽,富丽堂皇。走进宗祠,匾额、楹联、壁画琳琅满目,四壁生辉,内涵十分丰富。唐氏宗祠文化体现了两方面内容,一是慎终追远,让世代子孙都记住先祖的脉系,记住祖宗的恩泽;二是光宗耀祖,褒扬宗功祖德,让后代为祖辈的功绩而荣耀,树立信心,建功立业。
  以壁雕为例。祠堂正厅两边,镶嵌有薄意青石雕刻8面,都是颂扬先祖功德的历史故事:圣君唐尧、唐尧禅让、桐叶封弟、华封三祝、登第迎亲、良土爱乡、廉政爱民、父子双帅。其中“登第迎亲”说的是闽侯垚沙唐氏族人唐澞,家贫,发奋读书,却多年不第。岳父有悔婚之意,唐澞赋诗明志:“不登科第不成亲”,终金榜题名,授官南京给事中,返乡成亲,成为佳话。
  唐氏宗祠还注意颂扬今人的惠风、德政。以牌匾为例。“爱国侨领”是赞扬旅美侨领为发展家乡教育文化等公益事业,捐资出力。“甘棠惠政”是褒扬宗亲为官廉明有政声。
  在众多楹联中,“父兄革命遗留土屋半间,浩气千秋在;子弟兴家再构祠堂一座,雄风万里扬”引人注目。此联有一故事,说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唐氏宗亲中的革命志士,组织琅岐游击队,扬威闽江口。当年用作革命据点的祠堂和祠堂边的土屋留下千秋浩气。如今,祠堂重建,土屋尚有半间。唐氏宗亲决定在祠堂边建一座“革命历史纪念馆”,连同祠堂、土屋构成向后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琅岐南兜唐氏宗祠
福州琅岐岛上有个唐氏人家聚居的村庄,名南兜村。村里有座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的唐氏宗祠,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南兜唐氏尊唐末随王审知入闽的唐绮为开闽始祖,唐绮官封“开国昭义大元帅”,住福州鳌峰坊。第16世唐常成徙居侯官凤岗周宅(今建新镇周宅村)。第20世唐庆又徙侯官七都合林(今闽侯南屿镇垚沙村)。明成化三年(1467年),唐樱由垚沙再徙居琅岐岛今南兜村开基,迄今已542年。唐氏在南兜开基以来,世代耕读,忠孝传家,簪缨继世,代有闻人。唐氏族人的刚肠侠义、凛然正气更闻名遐迩。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率兵抗倭,曾驻军于唐氏宗祠。唐氏宗亲不仅踊跃捐钱、粮支援戚军抗倭,还与戚军一道并肩作战,留下感人史话。解放战争时期,南兜村唐氏宗亲唐方和、唐方居投身革命,在党的领导下,组织琅岐游击队,以唐氏宗祠为红色据点,开展游击斗争,给当地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为福州解放立下功勋,唐氏宗祠也因此留下光辉篇章...
· 琅岐江氏宗祠
琅岐江氏宗祠位于琅岐岛上岐鳌山北麓。祖籍为济阳考城的江淹是琅岐江氏的先祖。上岐江氏宗祠堂号为“济阳堂”,是为了表明宗族的郡望;又名“梦笔堂”,意在纪念先祖江淹。琅岐文史专家杨东汉老先生介绍说:梦笔堂就是讲江淹。江氏宗祠是比较大的一个,梦笔堂的来历,讲的是江淹的故事,梦笔生花。江氏的堂号,梦笔堂,就是为了纪念先祖江淹。江氏的先祖江淹,宋州济阳考城人。南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南朝时期宋、齐、梁三朝为官,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赠醴陵侯。江淹早年因事触犯主子,被贬为建安吴兴县令,也就是今天的福建浦城县令。相传有一天,他漫步浦城郊外,歇宿在一座小山上。睡梦中,见神人授他一支闪着五彩的神笔,自此文思如涌,成了一代文章魁首,称为“梦笔生花”。中年以后,江淹官运亨通,官运的高峰却是他创作上的低潮,他才思减退,很少有传世之作,所以有“江郎才尽”之说。醴陵侯江淹的牌匾江淹的轶事典故被江氏族人奉为经典,感念于江淹...
· 福州琅岐衙前陈氏宗祠
衙前陈氏宗祠坐落在福州市琅岐区衙前街中心,被福州市郊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祠始建于明代万历元年(1573年),堂号“诗礼堂”。祠堂曾被借作他用,历经沧桑,年久失修。1992年春,成立修祠理事会,集资240万元,本着“修旧如旧”方针进行全面修复,于1995年竣工。修复后的祠堂为三进三厅,两边出游廊,规模宏伟,保持明清年代古建筑风格,建筑面积1173.4平方米。南北两侧建有拱门亭。前厅高悬着“博济为怀”横匾,两边排列四位族人博士匾。二进中厅悬“进士”、“文魁”、“武魁”的横匾,中间悬“诗礼堂”匾额。公婆厅前矗立着一对精美青石雕龙柱,龛内排列900多尊神主牌。全祠有19对石柱、26对木柱,配有30余副楹联,分别由16个省、市书法协会主席、副主席书写的楹联,荟萃了全国书法家的墨宝,为古朴典雅祠堂传统文化增色添辉。
· 南安岑兜洪氏宗祠
南安岑兜洪氏宗祠岑兜洪氏灯号敦煌,属嶝山(瀛嶝)支派。族谱载:始祖宗翰公,讳炳,字文采,系金宁国府太平县(今属安徽)人,生于宋仁宗嘉v己亥年(1059年),哲宗朝举为贤良方正,授浙江龙游令,卒于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娶妻朱氏,生二子:彦升进士及第;彦暹字吉人,谥天相,生于宋神宗元丰已未(1079年),卒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公善谈兵事,授宗湖招讨使,厥后迁居鄱阳(江西)。娶妻孙氏生八子。长子讳皓,字光弼,号师氏,状元及第,建炎三年授通问使。卸令如金,被囚冷山十五年,全节还朝。擢徽猷阁直学士,谥赐忠宣赠魏国公。次子皎字获麟,生于宋哲宗元v庚午(1090年),卒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徽宗政和五年与胞兄皓同榜进士,任福州府丞,奉谏议大夫。时其兄皓公使金被留,又闻河南被金所占,悲痛成疾而卒。其子进、道主丧,府僚士友为坟西山,筑洪山桥,盖洪山亭。三年居丧毕,遵父遗嘱,进公徙居河...
· 走访古祠堂:400年郭氏祠堂古风犹存
撰文/摄影信息时报记者刘诗敏坐落于广州市番禺厦虼宓墓氏祠堂距今有四百多年历史,曾是郭氏族人的祭祀、聚会议事的重要场所,如今已成为村民休闲娱乐之地,仍保留宗族祭祀功能。地址:番禺区厦虼走访对象:厦虼骞氏祠堂祠堂正面,红色对联说明了厦蚬氏源自汾阳。碑记记载:祠堂建于明朝期间多次更名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夏虮甭飞系墓氏祠堂,发现祠堂镶嵌在厦蜓校内,但与校园不相通。在学校现代建筑的映衬下其岭南特色的古代建筑特征更为凸显。郭氏宗祠呈三间两进格局,祠堂主体建筑为硬山顶造型,铺设绿琉璃瓦。祠堂大门外立两石墩,墩上各设一米高石碑,气势雄伟。祠堂头门面阔三间,次间以大理石建包台,深约3.1米,包台设柱廊,柱廊上端采用有地方色彩的“虾公梁”,与精美壁画互相衬托,宁静通透。头面明间设中门,门额上用赤红漆书“郭氏宗祠”,门匾左边刻有“光绪元年仲冬重修”字样。祠庙后堂为光远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祠堂建筑内部以青砖灰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