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一部族谱流传千年,记载这一个家族的点点滴滴

2017-01-1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40
转发:0
评论:0
一部族谱流传千年,记载这一个家族的点点滴滴,日常接交中,如果碰到同姓的人,习惯彼此探究一下:是不是一个祠堂的人?是哪个辈份的
日常接交中,如果碰到同姓的人,习惯彼此探究一下:是不是一个祠堂的人?是哪个辈份的人?直到如今,续谱依然受到重视。族谱是后人寻根溯源、了解祖先的工具。通过族谱,可以辨别宗族成员间血缘的疏密、长幼的秩序,从而促进宗族间的凝聚力。安乡县安障乡沙湖口村发现了一套少见的完整家谱——《李氏族谱》。对安乡人口变迁及社会型态的变化研究,具有典型意义。
一部族谱流传千年,记载这一个家族的点点滴滴
发现的《李氏族谱》共21本,其中6本是专门记载仲温支15-33世的卷本。该支15世至19世的人名录,缺少生卒年月。从20世开始,便有了出生明代天顺四年(1460年)及月、日、时的具体记载。以25年为一世周期,5世即125年,把15世温公确定为元代至元一年(1335年),到民国24年(1935年)续序族谱。600年间,李氏繁衍到33世,即18代,5700人。
谱载,李姓老祖原居江西,明代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朱祁镇改元天顺)前迁居湖南石门、武陵,16世就有亡人葬在安乡蔡家溪(现安障乡一个湖泊名称)一带,20世到30世很多亡人葬在安乡西部的汇口、白螺湾、珊珀湖,北部的焦圻、官垱,东部的子龙庵、白粉咀,南部的陈家嘴等地,证明李姓人当时在安乡已经有较宽的地理分布和一定的人口规模,这也是今天李姓遍及安乡各乡镇的原因。
从《李氏族谱》中我们看到以父权至上的观念。两代人的家庭家长是父亲,三代以上同堂的家族家长是祖父曾祖父。家族对婚姻、家庭、生育有明显的制约与促进。《李氏族谱》载,娶进媳妇2015个,与138个姓氏发生联姻关系。地域广,亲源宽,对人口数量质量提高,对经济文化交流有积极意义。但也暴露出了很多社会病态。首先是一夫多妻与近亲结婚。妇女只准嫁一夫,而男子准许娶多妻。《李氏族谱》上2166个男性派号人口,结婚的只有1896个,剩下的270个,除50个婚前夭折,约220个没有结婚。而结婚的男子中有52个是有二至三个妻子。其中虽有丧偶,离婚再娶的,但大部分是纳妾。在老式婚姻中,老表开亲较为普遍,亲上加亲的后果是导致人口质量下降。
其次是男尊女卑与嗣子为后的陋习。从《李氏族谱》上的性别比推算,18代有2850名女性嫁进李家,无一女性在谱上留名。2015个媳妇除石首王尚书之诰妹等娘家有显赫背景的略有几笔外,其余只有一个姓氏。宗法家族制度无法掩盖同族人中的贫富分化,也平衡不了家庭人口多寡荣枯。穷无妻室的光棍和有女无子的夫妻,不少人到了晚年,为继承香火养老送终,只好嗣子为后。
从《李氏族谱》中我们也看到族人对祖坟也极为重视。《李氏族谱》18世有个名容字美的亡人,原葬一小山岗,后挖坟改葬,理由是“因家运失利,议迁葬。发棺,公面如生,平瑞气蔼,后卜斯兆,子孙亦极繁荣。”这个事例说明先人对祖坟的迷信寄托之深,死者生前希望死后有子孙化纸供奉,子孙希望靠祖坟发旺,则是所有人的愿望。
时代不同,李姓人口发展过程也几起几落,老人许银姑1920年嫁到李家,婚后20多年,生了10个孩子,但战争、灾荒、疾病相继夺走了她的丈夫和9个未成年的孩子。1946年至1976年间,这个家庭的人口却猛增了1.9倍,如今已经发展到26户。  
李姓民国24年的族谱,对往后的20辈子孙派序,作了这样的安排:“振贤才绍泽  弘修永贻芳 积庆原佑善 垂裕祚延长”。在安乡,笔者有不少李姓绍、泽、修甚至永字辈的朋友,他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华家族谱的流传芳史【一】
一:现代家谱文化的缔造者和传播者之一客观、真实的记录家的历史。二:根系百家:中华溯姓,古渊远源;肇自虞夏,史传有根;家之有谱,犹国有史;端本寻源,尊宗敬祖;世系辈份,脉序无误;盛世修谱,启后光前;敦亲睦族,报本崇先;功在当代,利千百年。三:家谱--蓄养中国精神的根本:在中华民族灿若银河的文化宝库中,国史、方志和谱牒独放异彩。她们相互交融又自成系统,相互辉映又各具特色,其规模之宏大、内容之精深、作用之显著,没有任何国家和民族可以与之相比拟。对如此悠久的文化现象,我们既有承传中华文明的义务,也有弘扬和发展其文化深意的历史责任。但是,由于战乱、灾害和人为的破坏,方志和谱牒损失惨重,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和文明社会的创建中,作为具有历史意义、文化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精华重要表现形式的家谱,其收集、编修和使用正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华人区内展开,这是对中华文化的回归和认同。在国家统一、社会进步、文化生活以及经济...
· 中华家族谱的流传芳史【二】
三千多年来,我国家谱的内容、体例和功能,经历了不断丰富逐步发展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先秦:家谱萌芽。甲骨、金文中已有家族世系的记载,已具备了家谱的基本要素,但较简单。周代的《世本》,记载了远古黄帝至春秋时期诸侯大夫的氏姓、世系、迁居、名号等,是中国家谱的开山之作。汉代魏晋南北朝:家谱兴盛,已出现谱牒之名。尤在南北朝,门阀势力极度膨胀,官之升迁,只辨姓氏高下,不考人才优劣,于是“有司选举,必稽谱牒”。国家设谱局,出现审查机构,并出现谱学专家。唐代:家谱发展,修谱继续为官府垄断。唐太宗李世民,为了打击门阀势力,提高李氏皇族地位,专门组织官员编纂《氏族志》,计293姓,1651家,分成9等,李氏一等,外戚二等,原来显赫的家族,列为三等。武则天掌权时,又组织人编《姓氏录》,将武姓列为一等,再次打击旧有的士族势力。宋代:转折时期。家谱功能由“别选举,定婚姻,明贵贱”的社会政治功能,变为“尊...
· 族谱网为您讲述一部传承近千年从未中断过的族谱
该地为其孙张师揆所购置,是当地现存的较为完好的元代墓葬,至今约有600年历史。张氏族人已向省市文博部门提出申请,希望将其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张英佐,字相国,据《张氏族谱》、《道光府志》记载,此公曾任万宁教谕,元至大、皇庆、延祐年间(1308-1320)升任琼州府教授。任内恪尽职守,崇文重教,不忘汉习,颇有政声。娶妻柳氏、杨氏,育有五男:士珩、士瑄、士瑢、士瑜、士玘。卒后,公婆同葬云龙昌莫地。从琼岛各地相约而来的一支张姓子孙,聚首海口市云龙镇陶公山,一起祭扫他们的迁琼二世祖考妣张英佐、柳氏、杨氏墓。初始,人们个个神情凝重、困惑,因为祖坟曾一度遭受人为破坏,墓碑被窃,愧对先人;庆幸的是,他们的孝祖敬宗之心,终于感化了肇事者,促其将原碑归还。张英佐是南宋琼山县令张有文的长子,由于张有文的坟墓已经迁移,张英佐的坟墓成了这个宗族最早的古墓;而从张氏族人祭祖之事,则牵出了这个家族800多年来的孝友遗风和...
· 一部记载着历史变迁的周氏族谱
记者经过了4公里长的乡村道路后,来到东兴区双才镇柳冲村,见到了村民周吉章。周吉章从塑料袋中小心地拿出了一摞泛黄的旧书,在发黄的封面上,贴有写着《周氏族谱》的纸条。《周氏族谱》一共8卷,用小楷、行书字体抄写在宣纸上。族谱是清朝光绪丁未年重刊的,记录着周姓家族几百年的繁衍兴衰,也记录了当地的历史、景观,实录了碑刻坊联。这套续增族谱沿用了以前的原序。“吾家袓籍湖广麻城人也”,明洪武初由楚入蜀,“卜居资东茨芭坳周家冲”。其后周氏袓先回到原籍“报垦于资”。一家几兄弟率族人来到资州后,分别垦荒于资东杨家坝、宋家湾,后宝山、佘家冲和杨家坝、栗子湾。其后成为当地的望族,先后培养出举人、贵州道监察御史等高官。族谱上还记载着几百年前的碑文坊联。在入蜀祖先周应新的碑文中记载着,在明洪武年由湖广麻城入蜀,居资县东茨芭坳周家冲。坊联如“祖德坊”:“自楚来资翼子贻孙昭世德,此地多遥山近水;教耕课读象贤绳武迪前光,何时...
· 一部记载着莫氏家族数百年历史的元代莫氏老族谱
海南莫氏族谱记载:元代谱系毁于火灾,到明嘉靖年间创修族谱时通过扶乩定下一世为恭万公,自赵宋由闽来琼以十世千户官镇守西南境即定安,选址莫村。2013年世界莫氏宗亲会议与吴川族谱对接才知道莫士纯是唐朝状元莫宣卿的后裔,始由闽省丶官居谏议,被谪吴川居石堑。士纯公生三子长和丶次鄂丶三浩,浩公出生宋朝理中三十六年庚申丶中拔魁,任琼州府教授,后入琼籍卜居定安莫村等的真实史料。定安莫氏明清二代人才辈出,中进士三人,中举人二十一人,还有一大批的五贡生丶廪生丶增生及国学士等,官居教谕丶知县丶知州至直棣顺天东路同知,大名府知府,获理大顺广兵备道,官至四品。一九九二年海南莫氏第八届续修族谱由本人主持,共有三十六卷四十四册,内记述有祭世袭千户始祖及左昭,右穆图。有合族祠,七世大丶小宗祠,莫村有文精公祠丶戬仍公祠,排坡村有士贞公祠,南山村有谩公祠及士义公祠,山椒村有宽公祠。后发展到全岛各村庄四十多间支祖祠。定安仅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