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翻开《泸州大理支系刘氏族谱》居然高祖皇帝详细记录

2017-01-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670
转发:0
评论:0
翻开《泸州大理支系刘氏族谱》居然高祖皇帝详细记录,盛世修志,旺户续谱。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笔者不久前受人之托,执笔为一支泸州刘
盛世修志,旺户续谱。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笔者不久前受人之托,执笔为一支泸州刘氏重修族谱。中国姓氏每一姓的族谱几乎都按支系编修流传,笔者受托的这支《刘氏族谱》,因早前流传下来的族谱损毁太大,无法分清该谱原记为哪一支,笔者根据该族谱目前族人聚居较集中的地点名称,对修后的族谱暂取名为《泸州大理支系刘氏族谱》。该支系现仍健在的长者刘九臬,家居泸州市江阳区,今年90岁高龄,其旧谱本是刘九臬的父亲刘开谱于民国时期的手抄本。
翻开《泸州大理支系刘氏族谱》居然高祖皇帝详细记录
族谱
该谱族人概况:据这本《刘氏族谱》中记载,刘九臬前八代先人刘奇伍的祖父,与明代李时珍是同时代人,且为同乡,即湖北蕲春县。该地盛产艾草,乡人大都能以艾草为原料制作艾条,灸治常见病、多发病。李时珍把艾灸治病完整地记录于其巨著《本草纲目》中。而刘家在用艾条灸法中又有独创,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明末清初,在湖广填川的潮流中,刘奇伍举家顺江而上,落业于重庆壁山,不久,又迁到了艾草资源丰富的泸州天仙洞大理村岩上,置了三处地产,业农为主,并以艾灸医为副业,世代行医,医传幺房,如今已连续传承了八代。长房业农,据其拥有的土地,解放初被评为地主。刘九臬一堂兄解放前官居国民党青年军营长,解放时不愿去台湾,回泸自首,死于狱中。刘九臬排行在九,属幺房,三岁起便随父习字学医,12岁拜纳溪名医杨保衡为师,18岁开始正式行医便小有名气,民国三十三年被泸县警察局聘用,两年后任该局卫生队队长,负责全县医政管理(相当于今天的医药局),不久,泸州解放,成立了公安局,刘九臬被公安局留用,但随后其父病故,为还葬父欠债,便请辞公职,几十年来辗转各地,凭其掌握的灸疗绝技,走方行医。
刘家旧谱原保管在刘九臬在农村的侄儿手中,这本族谱连同糠壳一起装在睡觉的枕头里面,才避免了几次抄家被毁的厄运,族谱在糠壳枕头里面虽然已毁损严重,好在主要内容大多还能辨识,其中:明成化元年(1465年)、明万历年(1605年)的几次增修谱序虽有脱字,但主要内容尚存。
泸州现存和新修的《刘氏族谱》不少,笔者亦见过多本,有代高寺一支系、江西吉安支系,等等。互联网上能搜索到的就更多了,对比来看,这本《刘氏族谱》编写格式虽然大同小异,但该族谱却非常奇特。首先,现存族谱已知大都在几十代,上百代的也很难找了。《泸州大理支系刘氏族谱》代数连续排到167代,这在我国民间家谱中,算是非常难得的。
然而,更难得的是,这本《刘氏族谱》留传下来的内容有许多直接牵涉到了中国朝代的历史。据《史记·太史公自序》,司马迁写《史记》,对年代久远的历史,就是取之于传世的谱牒旧闻,以此为据。这本《刘氏族谱》中记有刘氏先祖和宗祖自刘邦起中国两汉的二十四位皇帝,即汉高祖刘邦过后惠帝刘盈、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昭帝刘弗陵、宣帝刘询、元帝刘奭、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孺子刘婴、更始帝刘玄、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炟、和帝刘肇、殇帝刘隆、安帝刘祜、顺帝刘炳、质帝刘缵、桓帝刘志、灵帝刘宏、少帝刘辩、献帝刘协等。所述及的这些皇帝,不但是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刘氏的直系先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中国历史上都众所周知。可这本《刘氏族谱》记载的内容除与史料有相同之处外,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为此,笔者先怀疑这本《刘氏族谱》涉及到刘邦等人内容也许是抄袭来的,因该谱为手写传抄,内容多为要点,语言简洁,有摘录、残缺、断代,或不完整。可细看下来,有些事实又与史传大不相同,因此又可判定,所据原本又不是简单的抄袭而成。今略举几例于后。
一、这本《刘氏族谱》记载,刘邦生父:刘顯初,祖父:刘荣,曾祖父:刘累。史载就不同。史传中的刘邦生父:刘煓,祖父:刘仁,曾祖父刘清。值得注意的是,这本《刘氏族谱》在其祖父刘荣一项下,记载了一段亮点:即刘邦祖辈三代行善换来一仙人送墓地因而出皇帝的有趣故事,其原文:“刘荣公,原住江南省徐州府沛县移居万洛乡住居,宅坐西向东。婆梁氏,一籍赵氏,二位。三代行善,百万财家,虔心佛施,施了清贫无顾,仍积德不倦。后得仙人使山神引公至江西省赣州府宁都县太华山铜鼓村来龙竹根扫地夜夜月明人形肚脐穴一地,嘱公坐东向西,迨后公卒,葬此,乃出东西汉二十四帝,后汉二帝。”这一故事未见史传。
二、这本《刘氏族谱》在刘邦其父一项下记有:“长子名邦,字季,是为汉高祖。次子刘裕,字季奴,仕晋留宋……,有吕长老者,招赘邦季为婿”。这里的刘邦弟兄与史传不同,但更别致的是这里的“招赘邦季为婿”。史传:吕长老者,即刘邦的老丈人。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氏,名叫吕雉。传说,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见高祖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吕公对刘邦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刘季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你的洒扫妻妾”。吕公的老婆吕媪对吕公大为恼火,说:“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个贵人。沛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吕公说:“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的。”终于把女儿嫁给刘季了。
“招赘邦季为婿”,旧时指男被娶到女家里,即入赘婚姻。古代,男子就婚于女家并成为女方家庭成员的婚姻形式,俗称招婿。原为母系家族婚制,是从妻居、服役婚等古婚遗俗的发展。入赘得以延续的原因,或是女方需要劳动力,需要养老接代;或是男子家贫而无力娶妻,只能以身为质到女家完婚。秦汉时,入赘形式具有“赘婿服役”的性质。宋代以后,入赘变为“赘婿补代”、“赘婿养老”性质,女家没有男性子嗣,招婿上门接续宗祧,补充劳力,并赡养女家老人。赘婚有改为妻姓与不改姓两种形式。“招赘为婿”,我国民间称“倒插门”。查我国历史上倒插门皇帝,仅有金始祖完颜函普。有关史料就曾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函普本来是粟末靺鞨人,最初并非出自于完颜部落,而是从高丽的“新罗旧地”迁回东北靺鞨故地虎水。来到时他已年过花甲。当他到了完颜部落,住了一段时间后,完颜部人杀了其它族的人,因此两族交恶,哄斗不止。完颜部人对函普说只要化解仇杀,就把部族里的一个六十未嫁的贤女嫁给他,并收他作完颜部的人,也就是让他做完颜部落的上门女婿。函普答应下来并解决了争端。然后娶了六十岁的完颜部女,并生了两子一女,终于成为完颜部人。这是我国有史可证的唯一一个倒插门女婿。
有史料称:刘邦年轻时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纯粹就是泼皮无赖一个。这样一个人,如有人愿将“招赘为婿”,刘家认同,当不妄言。但此本《刘氏族谱》要说吕公把女儿嫁给刘季为“招赘邦季为婿”,史料并无记载,且前所未闻。
三、这本《刘氏族谱》在刘邦一项下,记载为:“汉高祖,讳邦,字季,沛人。原居沛县,称为沛公。其人身长6尺,斗胸隆准。”古人认为:从一个人的五官上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贵贱之别。相传尧的眉毛分为八种色彩,舜的眼中有两颗瞳仁。耳朵上有三个耳孔,这是大禹令人称奇之处;胳膊上有四个关节,这是成汤与众不同之处。周文王有像龙颜一样的额头和虎眉一样的眉毛,胸有四个乳头。周公的手掌柔软,可以反掌握住手腕,后来成为振兴周的国相;重耳的肋骨连接在一起,最后成为晋国的君主,称霸天下。孔子的头像“圩”一样呈凹形。这些都是古代圣贤的英姿,超凡脱俗的品相。
刘邦身体奇异,正史、野史皆有记载。《史记·高祖本纪》记载为:“ 高祖为人,隆準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幼学琼林》中记载为“汉高祖斗胸而隆准”即“有像斗一样的胸膛和高高的鼻梁”。唯独“其人身长6尺”却未见任何史料有记载。商代,一尺合今423.75px,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汉时,一尺大约21.35~593.75px。刘邦身高6尺,意味着在1.4米左右。成人这般高,算是很矮了。可“汉高祖奇矮”却无从提及。
四、传统史料说,刘邦的父亲:刘煓,字执嘉,即刘太公,刘邦登基后尊为太上皇,崩于公元前197年。生母:温氏,一说王含始,被追谥为昭灵夫人(昭灵后)。庶母:李氏,太上皇庶妻,封太上皇后,逝于公元前197年;生楚元王刘交。庶母:旧时男子有妻有妾,妻所生的子女称父亲的妾为“庶母”,可这本《刘氏族谱》记载李氏为刘邦生母。
五、这本《刘氏族谱》有一附注:“王莽,即王曼之子,乃元帝后侄,初封新都候(新即今四川新都)...”。王莽,《汉书·王莽传》云:“永始元年,封莽为新都侯,国南阳新野之都乡,千五百户。”即新都侯,其封国在河南新野都乡,这是《汉书》写的再明白不过的事。古代分候,多以地名为候名。如刘邦谋士张良功成后居住在留(今江苏沛县南),刘邦即封其为刘候。这本《刘氏族谱》来一个“新,即今四川新都”,与正史《汉书·王莽传》完全相左。
然而,史学界也有敢于挑战历史的人。2013年,有学者在《煮酒论史·天涯论坛》发帖,就王莽的祖籍质疑《汉书·王莽传》:“永始元年,封王莽为新都侯,国于南阳新野之都乡”,认为:仅凭此说,就认定王莽封地新野难以令人信服。该学者提出了四点质疑理由:1、《汉书·地理志》南阳郡中虽有新野,但并无“都乡”。 把“新都”解读作“新野之都乡”很不靠谱。北宋时期的欧阳修说过“都乡之制,前史不载”,到南北朝时,才出现了江苏秣陵和河南涅阳的两“都乡”;2、王莽的“新都侯”是受其五叔王商捐(分)土而封,王商“成都侯”封地又在哪?《汉书》并没有给出其“成都侯国”的区位地址;3、尽管《汉书》成书与王莽离世时距不远,但书中仍有不少与史实相悖之说;4、《汉书》作者班固冤死狱中时,《汉书》并未脱稿,而是靠其妹子班昭等人为其补撰、统稿才完工,且历经1900余年的抄写、翻刻、解读、添加,其中有误也是情理之中。该学者虽未认为王莽的“新都侯国”就在四川,但他指出了《汉书》的不足。
这本《刘氏族谱》中涉及到汉代皇帝相关内容约近5000言,这里暂且略过。对这本《刘氏族谱》的发现,其内容可信度有多少可以暂且不论,仅就该书的出现,在史学界不但具有极大的资料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泸州曾氏族谱记录曾姓古代曾为御赐
近日,泸州市档案局收到了由泸州曾子文化研究会捐赠的《武城曾氏重修族谱·泸州联谱》,该族谱记载了夏朝以来曾氏家族的发展情况。据了解,该族谱是目前泸州市档案馆收藏的14个姓氏家族族谱中,册数最多、重量最重的族谱。历时4年编成今年63岁的曾德孝是参与该族谱编写的主要成员之一,他认为“中国人应该知道自己的过去,知道自己哪里来的,祖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2009年10月,泸州曾子文化研究会成立,作为编辑族谱的机构。据曾德孝介绍,该研究会是自发的群众组织,构成研究会的均为曾氏人员,目前理事会有正副理事长15余人,理事36人左右。各族人代表负责登记该族人个人信息基础资料,交编辑部整理,统一编辑排版。历时四年半,今年,《武城曾氏重修族谱·泸州联谱》终于尘埃落定。据了解,该族谱全套包括6册书籍,总数达到4256页,重12公斤,内容包括曾氏历史渊源、世代繁衍、迁徙、拓展、祖先画像...
· 汪氏族谱详细记录着汪氏家族的变迁
汪氏起源:鲁成公次子名汪,“封颖川侯,生而有文在手,曰汪,故名”。被视为汪氏始祖。汪氏第31代的文和南渡之后,定居于“歙州遂安”汪氏第36代的道献移居于“徽州府歙邑”其后第41代的叔举又移居“绩溪邑登源”汪氏第44世孙汪华值隋末因保障乡里有功,于唐初被封为越国公,管辖歙、宣、杭、睦、婺、饶六州,食邑三干户,汪华即为新安汪氏始祖。关于徽州汪氏家族本来就居于江南的推测还是可信的。本文对汪氏的考察自汪华始。汪氏家族现存的族谱有二类。其一是统宗谱,这从传说中的始祖开始:依序对主要是由移居而形成的汪氏家族的各个支系作整体的记述。编纂于乾隆年间的《汪氏通宗世谱》是现存于中国、日本的这类族谱中最晚近的一部。其二是分支族谱,以移居于某地的一个汪姓家族新支系列的形成为线索,并追溯其远祖。这类族谱为我们考察分支迁徙的原因、定居后的事迹和活动提供了较详尽的资料。这类族谱直到民国时期仍在不断问世。以下,根据这两类...
· 这个皇帝居然有两项历史记录!
宋元帝刘劭是南朝宋第四位皇帝,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刘劭可不一般。他可是保持着中国历史的两项纪录:出生时父母为正牌皇帝皇后,而后又被立为太子者,刘劭是第一人;杀死亲父抢班夺权,而后又自立为皇帝者,刘劭也是第一人。刘劭(424年—453年),字休远,南北朝时宋文帝刘义隆长子,生母为皇后袁齐妫。关于刘劭出生时间,《宋书·太祖纪》称“元嘉……三年……闰(正)月丙戌,皇子劭生”,其实不然。刘劭应出生于元嘉元年(424年),也就是《宋书·二凶传》所载的“帝即位后生劭”。因为当时宋文帝“犹在谅”,为父守丧期间行床笫之欢而生子,一则传出去极不光彩,二则惧于权臣逼问,“故秘之”。直到元嘉三年(426年)闰正月,宋文帝掌实权后,才宣布了刘劭诞生。据《宋书·二凶传》载,刘劭出生时“体元居正,上甚喜说”,故取名曰p(召刀),寓意高尚和美好。因p字偏旁形似刀,不祥,故其母袁皇后...
· 漆氏族谱东头支系
· 四川泸州谷氏族谱序
闻周礼掌司民登万民之数,男女自生齿以上皆书诸版以藏于天府所以重民命也。而谱之作又何独不然。列则父族,母妻族之分。内则有大宗、继宗、小宗之别。其间之男女犹殽然雜列矣。故谱不作无以辨一姓之昭穆。犹之版不书无知万姓之多寡耳。谷姓始自尚有膺扬之烈封齐至公子尾孙,封夹谷赐姓谷,遂谷以为姓。家又世西有居太守德政杀虎恩信立功有名。谷永立功汉室,百世流芳。谷姓自此闻也。昔之簪缨之朝策名天府者,代有伟人。指不胜屈,由我湖南一派崇上实行,先代多以功名显著。今廷贞公建立一谱迄今百余年,祖妣之生卒讳字聚配之坟茔不可以无稽宜乎谷室腾蛟子毅然独任搜罗之务,遍搜旧谱而增修为之今谱。谷姓自江西瑞州府高安县孔后山雷京滩谷家大坪分支,江西吉安移湖南。弟兄三人谷廷贞聂氏、廷瑞、廷武至万同、万会;时春、茂春、回春;崇科、崇爱、崇清等去江至南暂居衡山,当差衡州。落户常宁,分东南西北四路人丁,地名官仓因杂居各成大业,殊后世济济或移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