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今天,我们一起去拜访,广东越秀区赵宗祠

2017-01-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980
转发:0
评论:0
今天,我们一起去拜访,广东越秀区赵宗祠,广东赵氏族谱版本虽多,所记载的先人均追溯到赵匡胤、赵匡义、赵匡美三兄弟;而早在公
广东赵氏族谱版本虽多,所记载的先人均追溯到赵匡胤、赵匡义、赵匡美三兄弟;而早在公元前204年秦军副帅赵佗就在广州建立了南越国
  宗祠自述
  “百家姓”编于宋朝,皇帝的姓氏是国姓,当然放在第一。“百家姓”的第一句:赵钱孙李,“赵”指“权”,“钱”指“金钱”。世间万事权和钱的问题是首要问题。
  广东赵氏族谱版本虽多,所记载的先人均一致追溯到赵匡胤、赵匡义、赵匡美三兄弟。据考证,赵氏入粤源流有三派,而我所在的增城市中新镇高车村之本地赵氏,是三派之一的魏王派。
  高车村是赵姓单姓村,现有村民600多人,分为本地赵和客家赵两支,本地赵约占三分之二。本村人称客家赵为“二房”(太宗为二子),本地赵为“三房”(魏王为三子),彼此关系融洽。
  我始建于清,后有维修。坐西朝东,五间三进,总面阔17.5米,总进深31.9米,建筑占地558.25平方米。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绿灰筒瓦。青砖、土坯砖砌墙(俗称“金包银”),红砂岩石脚,青砖铺地。在我的左侧隔青云巷有一间附属建筑。按其布局当为祠的书房厅,其木雕、灰塑皆较精致,因年久失修损毁严重。
今天,我们一起去拜访,广东越秀区赵宗祠
  来高车村看我的人,经常会被带到另一个赵氏祠堂。它不是我,真正的名字是:高车香火祠堂。虽然香火祠堂的模样和我颇为相似,但功能却是不同。“香火祠堂”顾名思义是摆放神台香案的地方,那里除了祭祀高车赵氏历代祖先灵位外,更主要的是摆放本村年过50岁过世的男子牌位。
  对来高车看我的看客,我非常不吝啬介绍另一处文物建筑给您。那就是:高车十二角炮楼。这是一座始建于明代的防御性建筑。进深三间12.2米,楼高4层14.22米。由于在炮楼的四角处左右各凸起一块东西面宽0.56米、长4.56米,南北面宽0.56米、长2.84米的长方形建筑,使炮楼变成12个角。故名“十二角炮楼”。
  在炮楼的12面墙上,第一层设有直径0.025米的圆形射击孔,第二、第三层设长条形内宽外窄的内“八”字状射击孔,第四层设红砂岩石边框的方形窗。楼内各层各门铺木楼板,楼板保存较好,现仍可使用。如有机会来炮楼,你还会见到一份珍贵的礼物:一卷画着本村开村祖先画像的画轴,画像清晰可见,画卷用锦帛制成。因距离现在100多年,画布已变得有些脆弱。
  该炮楼是增城在广州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以来,发现众多炮楼之中保存最完整、最具特色的炮楼,尤其是该炮楼附近尚保存有较多完整的古民居、祠堂等。为后人研究古代防御建筑提供了实物依据。
  烈女悲苦一生
  换来名垂县志
  历史上,高车村本地赵姓引人注目的一个原因,是村中频频出烈女。
  过去高车村口面南处,竖立着一座高大的牌坊,路人远远地就能见到它。据赵伟忠回忆说:“牌坊是砖石结构,前面有一块‘圣旨’石,两字一上一下,它的下方是一块横刻的‘节孝流芳’石。牌坊后面,有一块‘恩荣’石和‘彤管清操’石,摆放的方式和前面一样。”
  对这座牌坊具体表彰的是谁,因时间的阻隔,村人也说不清楚了。但在诸多烈女当中,最具影响力的有两人:一是赵黄氏,一是赵单氏。
  “旌表”是封建社会中,政府为表扬那些遵守封建礼教的人,允许为其立牌坊或挂匾,这会让当事者或周边众人认为是无上的荣光。赵黄氏和赵单氏均属“旌表”之列。据《增城县志》“卷5·名胜·坊表”记载,这座“节孝流芳”牌坊为赵光枫妻、赵德显母单氏建。
  赵伟忠先生说,赵光蕙中进士后,向皇帝请求为表彰母亲自22岁就守寡而立的牌坊。从县志看,“节孝流芳”石明确是表彰赵光枫之妻赵单氏的。而县志在“烈女”里用了一段文字记录了赵黄氏,并说“邑令”为她上报,请上级部门批准立牌坊。如此,“彤管清操”石表彰的就应是赵彝周之妻赵黄氏了。
  “彤管”一词,出自“诗经·邶风·静女”,后人以“彤管”象征对爱情的赤诚之心。“清操”为清高的操守或高洁的节操之意。根据赵黄氏的言行,很适宜用“彤管清操”来评价她。
  然而,牌坊在中被拆毁,现在“节孝流芳”石已找不到,“圣旨”石、“恩荣”石和“彤管清操”石都堆放在过去叫官厅的地方。
  记者了解到,县志在“烈女”中还记录了高车9个早寡守节的女人,她们都是二十几岁寡,守节二十几年、三十几年、四十几年不等,最长的是“赵赖氏,赵亚养妻,二十岁寡,守节五十年”。这些可怜的女人,用她们痛苦、悲惨的一生,换来了名垂县志。
  同宗同城
  越秀区赵家祠
  有12米高奎楼
  二云赵公祠:位于增城中新镇五联高车村,始建于明,历代有维修。祠阔五间深三进,祠前广场建一幅弓形照壁墙。
  赵氏宗祠:白云区棠景街京溪村,有完整的三进院落,最早于明朝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毁坏,2000年赵氏族人出资重修。2013年8月,“赵氏宗祠睦邻坊”成立,祠堂变为街坊的草根文化会所。
  平所书院(赵家祠):位于越秀区大小马站79号,今仅存右侧的书偏和奎楼。它由浮石村先贤赵恒伯(号平所)在清嘉庆年间兴建,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庭园南面为高12米的奎楼,上刻“文阁”二字,是大小马站、流水井书院群中最华美的奎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今天我们去拜访的是一座藏在巴山深处的姚氏宗祠
“侯大户之子,年轻无知,对母不孝,还不悔改……”解放前,姚氏族长姚有常带领姚氏宗祠二百多人到当地的侯大户家,“教育”侯家不懂事的儿子。当时侯家是第二大富户,还办有民团,操兵,很有权势。侯之子读过书,乃高学历,却对母亲不孝,此事引起乡邻众怒,姚氏宗祠便亲自出面,侯之子不得不备席认错,并保证今后不再犯。自此,姚氏宗祠确立了威震四方、绝对权威的地位。虽然这只是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但是姚氏后人姚华向记者讲述时,依旧保持着他年少听父辈讲述时的那股子兴奋。近日,记者走进“姚氏宗祠”,探索这座古老而神秘的精美建筑里隐藏的故事。姚氏宗祠的由来姚氏宗祠藏在宣汉县毛坝镇冒尖村,远离城镇。深山之中,陡坡之上,周围绵延着青山,倘若无人带路,要想找到藏在山中的姚氏祠堂着实要花很大的功夫。不过,这也许正是姚氏宗祠能较为完整保存下来的原因之一。受宣汉县文管所委托看护姚氏宗祠的原毛坝镇小学教师姚华介绍,冒尖村1987年以...
· 今天带着大家一起去拜访,一代“谋圣”太公庙
近日,我们和王振中先生等人便早早起床,向太公泉镇进发,去探访姜太公遗迹。此时,虽然已有赶早的人家开始忙碌,但太公泉镇基本还沉睡着,为了不打扰人家,我们决定自己去寻访。街上几无行人,雨后的街道上,处处散发着浓浓的湿润,空气里带着农作物甜丝丝的气息。在这样的氛围里的探访,倒是别有一番滋味。我们很快就到达了姜太公庙。是什么样的庙啊?它就位于一个比普通农家院子大一些的院落内,一个门洞就是它的大门,缓步入内,首先撞进眼帘的,是一个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用几片灰瓦覆盖着的碑,凑近了才瞧得清楚,上面写着“姜太公故居”字样。碑的西北角便是太公庙。因为小,它不起眼地隐在树里。它就一单间的门楼,很寒碜地立在那里,它让人想起“尘封的历史”。见我们到来,里边的一个住户禁不住说:“庙本来要建很大的,朝廷拨来建庙的钱被建庙的人卷款逃了,没钱,就建成了这样子。”实际上,按照地方史志记载,这个位于太公河北岸的庙,曾经很有规模...
· 今天去拜访的是美丽古村落婺城区莘畈乡盛氏宗祠
婺城区莘畈乡学岭头村,是一个位于大山深处,人所罕至的美丽古村落。经济条件虽然不是非常优越,但是整个村庄的气氛却仍旧给人一种惬意的感觉。当我们看到我们所要寻找的“盛氏宗祠”时,不禁让我们想到这个村落当年曾经有过的的英姿风范。盛氏祠堂在当时又被村民们称作“家庙”,甚至一些老人们到现在也还是喜欢这么亲切地称呼着它。宗祠的正墙上面有一块的青石板,应该算是一块石牌坊,自右而左横雕着“盛氏宗祠”四个醒目的大字。村民们说,在以前的时候,盛氏宗祠是村中最最豪华的,房子虽不大,宽不过8米,进深也不过20余米,但是它整体的结构舒展大方,给人很舒适,很有一种安详的感觉。百年祠堂,虽然破旧,却仍然显得厚重而深沉。太阳照在院里的一棵古柏上,透过稀疏的枝叶,撒下斑斑驳驳的光线。我的双脚轻轻地踩着绿苔丛生的方砖,慢慢地移动脚步,目光在四处探寻,没想到,走进盛氏宗祠,心灵会在此找到片刻的宁静,仿佛一切都静止了一般。据村民...
· 今天我们去拜访一座很独特古寨,陆河县水唇镇墩塘村墩仔寨
陆河县水唇镇墩塘村墩仔寨,古称吉康都仑岭乡墩仔寨。是建在一个一万多平方的大石头上,古寨建筑面积有5400多平方米,是座典型的客家围笼古寨,建寨至今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古寨的建筑结构是按客家民居的独特风格,集实住性、科学性、民俗性、艺术性于一体而建造。古寨气派豪华,端庄古朴,堪称建筑史的经典之作。那里有四百多年前余一宇公遇仙人的传说;有天下独一无二的天然生成的石门槛;龟形构建的寨仔;神泉龙井有五奇;仙人踏石、举人石、秀才石,龟背石、龟尾石等闻名遐迩,风光旖旎的古迹。还有货郎得富贵,大仙送白银,明师荐宝地,长孙中举三奇遇,台湾后裔寻根等故事。古寨钟灵毓秀,英才辈出,有一百三十五位举人秀才及九品官以上人物。墩仔寨现住人口有3000多人,都是从围笼屋里面移出。改革开放以来,土木瓦房改建水泥楼房。自清代乾隆至今,迁出外地约有50000多人,人称“秧苗地”,迁出外地才会有发展。全寨共有耕地800多亩...
· 今天我们带您走进象山陆氏宗祠
陆家陆氏宗祠位于象山县丹东街道陆家村闲乐亭东侧,据建筑的时代风格判断为清代建筑。祠堂坐北朝南,平面布局由门楼、戏台、穿堂、正殿及两厢楼组成。门楼七开间,明间梁架六架置前卷棚廊用三柱,明次间辟为大门,尽间六柱六檩,穿斗式结构。戏台顶与穿堂相连,五架抬梁用二柱。正殿五开间,明间梁架五架抬梁带前后双步廊用五柱,次间五柱九檩,梢间八柱九檩。厢楼三开间,五架梁结构。厢楼与正殿之间建有偏门。屋顶均硬山造,两坡面,小青瓦盖顶。天井、檐廊地面以石块铺设。陆氏宗祠整体保存较好,格局规整,正殿用材较大,牛腿、月梁灯雕刻甚为精美,体现了当时民间的建筑及雕刻工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