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南庄镇罗南隆庆村陈氏宗祠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南庄镇罗南隆庆村陈氏宗祠,隆庆陈氏宗祠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隆庆村。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20
隆庆陈氏宗祠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隆庆村。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2003年重修。采用中轴线对称三间三进四合院式平面布局,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素胎瓦当,滴水剪边。座北向南略偏西,三间面阔13.38米,进深37.32米,面积499平方米。头门前廊三步梁木雕戏曲人物故事,青砖墙花岗岩石脚、次间虾弓梁、石狮柁峰、雀替,花岗岩檐柱,墀头砖雕。仪门设挡中。天井两侧卷棚顶廊,木雕博古梁架。中堂“聚德堂”,次间挂“文魁”、“武魁”匾额,花岗岩金柱,挂木刻对联。后堂无檐柱,檐口及后墙青砖砌柱,承托11架梁。祠堂内外墙楣彩绘壁画装饰。祠前地堂宽广,左右各树立桅杆夹一对。现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历经2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然保存完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很多祠堂被拆掉了,这间祠堂被当作是政府蚕种繁殖场,陈家祠才幸免被拆毁。
陈家祠堂门口的“陈氏宗祠”几个大字是清朝知名书法家陈白沙题的。文革期间,一些养蚕工人见这两块牌匾很平整,遂取下,翻其背面当作繁殖场饭堂摆菜的餐台,也许是机缘巧合,没想到无意中却将这两块牌匾完整地逃过了劫难。1978年,罗南村从蚕种繁殖场手中收回祠堂时,才发现这两块不同寻常的餐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螺洲镇店前村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中国祠堂建筑,位于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为清代刑部尚书陈若霖出资倡建。该祠坐北朝南,依中轴线渐次排列有照璧、牌楼、天井、大殿、花园及大戏台等建筑,大殿前有回廊,两侧有厢房。其整体结构保存较为完整,具有浓郁的福州地方特色,1992年11月被列为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螺江陈氏最早是陈广在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从新宁(今长乐玉溪)迁来,“吾螺之分支于陈店而上溯玉溪”(陈宝深语)。至于其远祖世系,则无从稽考,便独树一帜,取居住地名而称“螺江陈氏”。以陈广为开基祖。广号巨源,明赠征仕郎。传孙五人:曙、暄、映、晔、暎,是为恭、从、明、聪、睿五房之祖。再传而长房又衍为三派,合之为七房。后代子孙以此七房为祖,繁衍生息。“江山代有才人出”,仅从明朝至清末,就出了二十一个进士,一百零八个举人,可谓人才济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清代后期陈承裘父子四进士,陈宝深兄弟...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汤西镇新湖村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汤西镇新湖村下坝,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陈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为三进四横布局,砖木结构建筑,解放后扩建了二横和三栋后楼,硬山顶,坐西南向东北,共有54个房间,面积5000平方米。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陈氏宗祠在平面布局、结构艺术上,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的,注重各个建筑物之问的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展现了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的理性精神。然而,其空间布局虽讲究严谨均衡,但又求灵活舒畅。宗祠门坪前有一口半月形池塘,大门匾额石刻有“陈氏宗祠民国壬申二十一吉旦徽五书”,匾额后写有“光前裕后”四字,大门墙两侧以水泥、沙石塑有麒麟、人物、花鸟等图案。中堂由四条石柱支撑七步架梁,为抬梁式结构,横梁镶嵌...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航埠镇万川村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位于柯城区航埠镇万川村中心,始建年代不详,清嘉靖初叶重建,咸丰年间被焚,民国四年再度重建。2012年,该宗祠评为市级文保单位。该宗祠坐北朝南,面宽18米,进深26.7米,占地481平方米,门面为八字型牌坊式,小额枋单额枋设青砖浮雕二十四孝故事,左右有“纲常”“纪论”文匾,次间柱设有“渔樵耕读”人物浮雕,正楼左右为人物雕刻,中间浮雕为两狮子。走进陈氏宗祠,四合院式结构,倍感温馨。陈氏宗祠前后两进,左右设厢廊,厢廊为两层三开间。第一进门厅五开间,明间设戏台,用五柱。顶部施藻井,硬山顶。第二进正厅五开间,明次间为抬梁结构,用四柱,五架梁前用船篷压顶,后为单部架,稍间设中柱,分心向外用五柱,穿斗式结构。据了解,该建筑格局规整,保存较好,做工考究,用材粗大,雕刻精美,具有较高的历史、科研价值。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亨堂村邓氏宗祠祠堂
祠堂建立时间:据《亨堂村邓氏宗祠重建序》记载,邓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原祠为土木结构,1996年倒塌,后由港商邓氏兄弟等和村民集资修建。祠堂分两期兴建,共耗资6136389港元,时值黄金2389两。祠堂简史:据《亨堂村邓氏宗祠重建序》记载,邓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原祠为土木结构,1996年倒塌,两位邓氏兄弟港商捐资600万元,其余同村同姓兄弟捐资10多万元,共610多万元,全部投入重建祠堂。这邓氏宗祠,可以说是佛山及周边地区最精美的祠堂,门前两只麒麟,近1人高,重达10多吨,是用福建玉石雕成的;4条通花石雕龙柱,造价亦不菲;所用木料,全部是红木;玉雕、石雕、木雕、陶雕,工艺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按照祠堂旧例,重修祠堂只能在原址,不能随意扩大用地规模。亨塘村邓氏有钱,既然宗祠用地范围要按原址,那就只好在用料和工艺上花钱花功夫了。村里有人在封建朝代考中举人、进士,为了光宗耀祖,留芳百世,按旧例在祠堂门...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太古闫村成氏成氏宗祠
成氏祠堂原建于闫村东门内路北,分为各族。到大清咸丰五年,各族商议合并重建五股祠堂,分为仁、义、礼、智、信五股,正式开工修建成氏祠堂。北房、东房、西房各三间,南房门面五间,后院有北瓦房五间,成氏祠堂建成后宏伟壮观。祠堂还有土地七十亩,镇上市房一座,收入可观。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祭祖,雇来吹鼓手,戏班子热闹一天。到了大年初一,成氏所有男性到祠堂祭祖,喝羊汤吃烙饼,有专人负责给新添男丁按字辈起名。当时每股有家谱一本,祖图五块。那是成氏人口二百四十人,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八点四。后因战乱运动导致祖图全部失落。一九八五年二月,成氏祠堂后院的五间瓦房被卖给个人,三间西房也因失火被毁,破砖垃圾茅草满院。一九九七年,当时成氏人口已达到八百九十二人。成氏家族为了不让祖宗留下的有一百六十年历史的祠堂再遭破坏,响应党中央宗教信仰自由,保护古庙建筑的号召,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决定重修祠堂。成氏家族每股选派代表一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