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无为县建国乡伍氏祠堂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无为县建国乡伍氏祠堂, 安徽无为伍氏始迁祖是寿久公(一世祖).公自元末从赣乐平县迁至皖无为西乡考涧脑(
安徽无为伍氏始迁祖是寿久公(一世祖).公自元末从赣乐平县迁至皖无为西乡考涧脑(考涧脑派伍氏),生有十子.考涧脑有山少田,二世祖真二公伯仲等人又移至现在的建国乡伍家坛(明洪武年间).后才建宗祠,号"椒邑堂",取春秋时期得姓始祖伍参封地之意.随着后人陆陟他乡,分支众多,又立数十分堂号,如"官人堂"\"追远堂"\"忠孝堂"等.这些分堂号都附属总堂号"椒邑堂"子孙皆是考涧脑派伍氏的后代,辈份字号皆由"椒邑堂"派定.现这支伍氏已世逾二十五代之多了,遍布我国的大江南北,新的宗祠"椒邑堂"亦在旧址上于2006年建成了.前二十四代辈份字号是:寿、真、贵、彦,友、子、思、廷、大。应、一、时、光、国,洪、汝、效、守、常,绍、先、开、懋、业。民国二十五年四修谱时,辈份已派定至五十九代。
皆位于现花桥境内,故可断言考涧即花桥。
又问曰:考涧之名缘何而得,又因何而湮没无闻?
余不能答,找来县志翻阅,多无所获。也曾试图查阅资料,苦无具体文献。故一直难以释怀。
一日,偶读《诗经》,见《国风·卫风·考槃》一文曰: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寤寐言,永矢弗谖。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寤寐歌,永矢弗过。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寤寐宿,永矢弗告。
读罢若有所悟,考涧者,莫非取“考槃在涧”一句之首尾二字,而合称之乎?
查看该诗释义,曾有人说此诗是隐逸诗之宗,描写了一位遗世独立的隐士形象。
再次查阅方志,嘉庆版《无为州志》卷二《舆地志*山川》第九页载:毛公山,距城西六十里,山之西属庐江县,东属州,见《江南通志》,汉毛义隐此,有毛公读书洞,石凳、石窗犹存,又北半里许为莲花洞,下垂巧侔追逐,世以洞中石壁书刻毛诗,因谓为毛苌读书处,非。
《舆地志*山川》第十四页:毛公洞,在毛公山下南界庐江,西属州境,抱白阳谷据虎陵,有三坞六岛环二十里,胜甲西南诸峰,汉安阳令毛义读书处,中有石莲花,仙人掌。
光绪年间《江南通志》卷八《山川*庐州府》第三十二页载:毛公山,在无为州西六十里,山阳有毛公洞,石壁尽刻毛诗,不知何代遗迹也?
综合起来,可以理解取考涧地名可能与当地曾出隐士毛义有关,此地风景优美,适合隐士隐居于此。按毛义生活年代为东汉末年(约180——200年),据此推算距今约有二千年历史。
再让我们来看看原考涧现称花桥的地理位置:
南毗周家大山,北邻毛公山,西侧为一条长约一公里山岗,连接周家大山与毛公山,东临花桥河(为永安河源头之一),可以说是三面靠山,一面临水之佳地。南面约三公里处为古临湖县所在地:临壁村,西南约三公里处为唐代古刹双泉寺,天井山,西侧约三公里处为古泊湖(现围偃为泊湖农场),西北约三公里处为都督山西九华庙,属地内汇聚数条溪涧,有溪则有坝,现在能叫得上名字的尚有大坝、王家坝,诸条溪流皆汇聚于花桥河,沿永安河辗转流向长江。考涧之称,可谓名至实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新乡贺氏祠堂
《冬官纪事》是明朝万历年间故宫建筑文献。记载的是获嘉县人贺盛瑞在万历24(1596)年,任工部营缮司郎中时,主持修缮故宫中圪清、坤宁两宫的详细经过。此书由贺盛瑞之子贺仲轼撰写,内容概含两宫建筑工程浩繁;采料、用料独特;宫庭中的政治斗争;奸商偷税、漏税;官商之间行贿受贿等事实,是第一手原始材料。该书是手抄孤本,版式、文风极具明末特色,是难得的善本珍贵文献,为故宫建筑史增添了新篇章。《冬官纪事》于1995年面世。1996年在《中国档案报》、《新乡日报》再次详细介绍之;2000年《中国档案报》上又刊登了《冬官纪事》考述一文,分别从书名、作者、成书过程等逐一进行考证。之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方裕谨先生、《新民晚报》社记者王立宇女士以及故宫博物院等纷纷来函来电关注之。一时《冬官纪事》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本文,对《冬官纪事》在民间传抄、珍藏过程中很多鲜为人知的事实进行追踪考述如下:(一)《冬官纪事...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海珠区同福中路伍氏祠堂
位于海珠区同福中路的伍氏宗祠成为了广州首批历史建筑推荐名单中最古老的历史建筑。得知这个消息后,伍氏后人伍立桥长吁了一口气。两年前,当记者结识伍立桥时,伍家祠道仅仅作为同福中路内街一条小巷的路名而被附近居民熟识,甚少人知道这里是曾经叱咤风云的“世界首富”伍秉鉴的后花园。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到了现代,除了一块标有“伍家祠道”的路牌能证明其存在,甚少人深究它的身世,除了伍立桥——这位自称伍氏后人的花甲老人,多年研究伍家花园历史。他找到伍氏族谱,走访住在伍家祠道的前辈,发现了尚存的“小姐楼”、“八角井”、“师姑庵”等建筑。他希望这些遗迹能够得到好好保存。他的行动引起了媒体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去年年底,伍家祠道一堵清代红砂岩围墙因海珠区少年宫装修需要而遭到破坏。广州市规划局邀请十几位专家学者为红砂岩墙“把脉”以后,认为红砂岩墙以及伍家祠附近部分老建筑应该纳入保护范围。今年2月份,伍家宗祠被正式挂牌保护...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顺德周氏祠堂
路州原名叫“鹭洲”,相传在工业化之前,这片土地是小绿洲,有枝繁叶茂的小树林,清澈见底的河流,经常有白鹭来栖息。后来,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绿洲消失了,白鹭也搬家了。人们为了使用方便,也把“鹭洲”改成了“路州”。自公元962年开村,路州有着优厚的文化历史,据统计,村内有十多棵古树,这些古树不仅具有绿化价值,而且是有生命力的“绿色古董”,他们历经数百年甚至更多的沧桑,仍枝繁叶茂,长盛不衰,往往伴有优美的传说和奇妙的故事,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记者来到张氏大宗祠,就在张氏大宗祠门前就傲然挺立着一棵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树。据在大树下乘凉的老人介绍,在1962年的时候,这里发生了一起很严重的大水灾,房屋倒塌,家禽淹死,人员伤亡惨重,唯独这棵大树以顽强的生命力屹立不倒。当记者问起有关于老树的历史故事的时候,老人们畅所欲言,纷纷陶醉在自己的回忆当中,在这里承载着的是他们一段段难以磨灭的童年...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蓬安成氏祠堂
我族籍尚谷郡。公元前841年,周武王灭商紂建立周王朝,武王分封兄弟文王太姒第五子淑武产生成姓均是同根生。唐末,士族忘其家谱族谱失传数百年终断。元朝时期我支成常始祖仕楚湖南,历经十七代未间断。十七代仕芳祖之子圣科号君爱,为子孙谋久远计安全,大清康熙乙末冬(公元1715年)从湖南永州府祁阳县永昌乡43都弃楚入川落户于南充市蓬安县龙云镇银凤山村,置买田宅而居至今300余年(传至14代)世代繁衍生息,能人辈出,人口接近10000人,先祖名目散失较多,保留神位极少。国体变更祠堂毁坏,为继承先祖遗志,华扬中国传统教育美德承先启后,既往开来,我支族亲迫切要求,修建我支祠堂,解决我支每年清明祭祖扫墓带来诸多困难。经我支宗亲会磋商,本着复修原貌,择址重建,计划占地面积一亩,房屋建筑面积800平方米预计耗资150万。我支族居贫困山区,薄弱经济无能为力,心有余而力不足,望我成氏各宗亲会,共同携手并肩合作,献爱心...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阳新县王英镇伍氏祠堂
伍氏宗祠位于湖北省阳新县王英镇大田村,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始建于1654年,距今有360年的历史,虽然历经三个半世纪,宗祠依然保存完好,并展示出独具魅力的宗祠文化。阳新古祠群居多,而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当属伍家祠。伍家祠,迎面是三开间的门楼,门楣上书“伍氏宗祠”的匾额,门楼类似寺庙的前殿。这种布局,在阳新众多的宗祠中堪称独一无二。门楼在时被建成生产队的仓库,木石雕刻或毁或散。1999年重修时,部分文物寻回。穿过门楼便是一块战地数亩的庭院。院中原貌正在恢复之中,祠堂的主体建筑―正屋就座落在庭院之北,三开间,阔24米;一进三重,深50米;有布瓦、青砖墙、石门框、木梁柱、花斗拱,古朴典雅,是明清时代鄂南赣北一带典型的民间建筑。前堂高大宽敞,天花彩绘,是族人集会之地。中间是过厅,过厅与前堂之间,雕花隔扇,工艺精巧。再往后就是后堂,后堂正北是供奉祖先牌位之处,香炉、供桌、祭台俱是精美的石雕工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