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 呈坎罗氏宗祠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呈坎罗氏宗祠, 呈坎罗氏有二宗,一世祖罗文昌和罗秋隐俩是堂兄弟,自唐末由江西南昌柏林迁徙至呈坎
呈坎罗氏有二宗,一世祖罗文昌和罗秋隐俩是堂兄弟,自唐末由江西南昌柏林迁徙至呈坎,弟文昌居于前村,为前族始祖,曰前罗;兄秋隐居于后村,为后族始祖,曰后罗。故呈坎有前罗、后罗之谓。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 呈坎罗氏宗祠](http://imgs1.zupu.cn/u/cms/www/201612/20162032cpgx.jpg)
随着前后罗族的兴旺,也就激发起人们对祖先的崇仰,不仅文昌、秋隐两公后裔分别建起前后罗族两座宗祠,而两族下属各支内部和小分支(即房)也纷纷建立起支祠和房祠。
呈坎前后罗族两座宗祠同始建于明代弘治十一年戊午(1498)。鉴因呈坎罗氏在宋代就入仕途,最高官是罗氏八代祖罗汝楫为南宋吏部尚书 ,故为前、后罗氏家庙,前罗族家庙是十九世祖罗弥四和侄罗震孙捐资率族人所建;后罗族家庙是廿世祖罗正祥捐资率族人所建。他们都是富比王侯的大贾。
又如前罗族支祠的舜臣公祠、贞一公祠、贞二公祠、东峰公祠、长、二、三、四房的四个房祠等;后罗族支祠的晓山公祠等主持建造的子孙都是腰缠万贯的富豪;前罗一善支祠(即士文公祠),是廿八世祖清代嘉庆年翰林罗廷梅所建;前罗支祠贞靖罗东舒先生祠(即东舒公祠)后寝是廿一世祖明代嘉靖间富比王侯的罗洁宗首创,停建七十年后,从大堂至棂星门是廿二世祖明代万历间官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诰赠嘉议大夫、户部侍郎罗应鹤主持续建。
仅从上述几例足以说明徽商资本和官宦资本是祠堂建筑的经济基础。呈坎罗族所建祠堂二十余座。从至今保存完整的东舒公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祠是按文庙建筑格局兴建,为一般祠堂所没有的格局,祠内精美雕刻的青石栏板,及后寝11开间、楼下轩制度的木构雕刻和精美的明代江南彩绘等都是稀世珍宝)建筑的情景,可窥见当年呈坎罗氏祠堂及至徽州祠堂建筑的盛况。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 呈坎罗氏宗祠](http://imgs1.zupu.cn/u/cms/www/201612/20162049qypv.jpg)
古祠占地五亩余,分前、中、后三进,五层山墙,层层升高,显得气势宏伟威武。第一进为仪门,仪门内是八丈见方的天井,天井两旁为廊庑,第二进为大厅,前方六根方石柱巍然耸立,石柱之后是二十四根圆木大柱,堂中四根大立柱一人难以合抱。上面檩梁重叠,横直交错,正中的冬瓜梁粗大庄重,现堂上还挂着一块匾额,上书“彝伦攸叙”四字,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书。大厅高大的板门照壁后又是一个天井,其后第三间才是宝纶阁。
皖南呈坎罗氏宗祠,突破了一般祠堂的规制,较一般宗祠前面多一个门套,又称“棂星门”,门套上旧时悬有“贞靖罗东舒先生祠”木牌,用以纪念先祖元初处士罗东舒不肯仕元的骨气,乡人遂又称此祠为“罗氏东舒公祠”。其次将仪门至享堂之间的天井扩充为庭院,庭院两侧设边厅,用以陈列族人业绩。第三,相传主持建此祠的罗应鹤,明万历时任监察御史和大理寺丞,甚得皇帝宠信,经常得到朱批御札,于是便在寝室之上专设一层,用于存放供奉圣旨及其它御赐珍品,故寝室上匾名题为“宝伦阁”。徽州吴士鸿手书的“宝纶阁”匾额。其四,庭院左边园门上题“内侧”二字,另设一小型明堂和厅室,用于置放女性祖宗牌位。罗氏宗祠的建筑格局体现了徽州宗族社会对“忠”、“节”观念的重视,对族人的激励、对女性的尊重。
祠堂是宗族的象征。“追远溯本,莫重于祠”,“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这是古徽州广为流传的民间谚语。历史上,人们认为祠堂为祖宗灵魂的栖息之所。祠堂后寝均都设置有龛座。
如呈坎宗祠的中龛便是祀始祖的神主,侑食于旁者,左为有德祖先,右为有功祖先,支祠类同。如东舒公祠中龛是祀十三世祖罗东舒及其夫人神主,“左右按礼分曹,东西为夹室,东宗饨,西报有功,手付祠之主序列焉”。郑庄在呈坎《罗氏祠堂记》中记载说:“人本乎祖,物本乎天。族之众尝欲为祠堂之创,所以为报本之图也。”又说:“《礼》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严。’由此观之,则一祠之建,非特为报本反始也,崇爱、敬谨、名分咸于此出。”祠堂就是族中祭祀祖先、新年(农历)谒祖、举行庆典、执行族规、嘉奖子孙,宴请功名成就者等诸事举行的重要之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0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凤山许氏宗祠
![](http://imgs1.zupu.cn/u/cms/www/201701/04163227amwg.jpg)
凤山许氏祠堂位于凤里街道五星社区凤山自然村。与全村民宅坐西北朝东南不同,祠堂逆向而建,坐东南朝西北。“相传,早年祠堂右前方数十米处有片巨石,长期湿润渗水,祠堂依风水坐向而建,取"孩儿吸乳"之意。”凤山许氏后人介绍说,祠堂始建年代已失考,1981在许氏宗亲的共同筹划下祠堂进行了重建。记者走进祠堂,厅堂悬挂着“侍御传芳”、“户部主事”、“崇祀名贤”、“文魁”等匾额,昭示着凤山许氏先祖的光辉史记。而其中“崇祀名贤”匾额则缘起于族贤许学宗的一段佳话。许学宗,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举人。先后任舒城(今安徽六安市舒城县)知县,上元(今南京境内)知县,后升任礼部主事、户部主事。据传,许学宗担任舒城县令时,该郡有一员外找上县衙,以500两纹银贿送,要求判决解除其女婚约。许学宗拒贿并追索其因,原来婚约对象不幸遭受火灾,财产焚毁,家道衰落,门户悬殊,员外遂起悔婚之意。当了解到...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株洲罗氏宗祠
![](http://imgs1.zupu.cn/u/cms/www/201612/20163559c3id.jpg)
清代赫赫有名的国学大师、湖湘文化的杰出人物罗典,被称为“株洲第一文化牛人”。如何挖掘这一资源,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一直受到文化界人士的关注。日前,记者了解到,以罗典为核心的“一祠两园”文化景观园区已列入规划,将启动实施。年初“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佘意明提交提案建议,支持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建设以罗典为核心的文化设施,为子孙后代造福。据市文体广新局回复,目前,天元区栗雨街道高塘社区“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已明确提出建设“一祠两园”文化景观园区,总占地面积约210亩。“一祠两园”具体是指:“罗氏宗祠”和以罗典为品牌的“凝园”、以罗瑶(罗典的父亲,因扶贫济困远近闻名)为品牌的“瑶园”。“凝园”主要规划有:罗典纪念堂、国学讲坛、湖湘文化交流传播中心、国学体验教育基地等。市文广体新局正积极争取相关政策等支持,推进“一祠两园”文化景观园区项目建设尽快启动实施。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亨堂村邓氏宗祠祠堂
![](http://imgs1.zupu.cn/u/cms/www/201612/16084333xkid.jpg)
祠堂建立时间:据《亨堂村邓氏宗祠重建序》记载,邓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原祠为土木结构,1996年倒塌,后由港商邓氏兄弟等和村民集资修建。祠堂分两期兴建,共耗资6136389港元,时值黄金2389两。祠堂简史:据《亨堂村邓氏宗祠重建序》记载,邓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原祠为土木结构,1996年倒塌,两位邓氏兄弟港商捐资600万元,其余同村同姓兄弟捐资10多万元,共610多万元,全部投入重建祠堂。这邓氏宗祠,可以说是佛山及周边地区最精美的祠堂,门前两只麒麟,近1人高,重达10多吨,是用福建玉石雕成的;4条通花石雕龙柱,造价亦不菲;所用木料,全部是红木;玉雕、石雕、木雕、陶雕,工艺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按照祠堂旧例,重修祠堂只能在原址,不能随意扩大用地规模。亨塘村邓氏有钱,既然宗祠用地范围要按原址,那就只好在用料和工艺上花钱花功夫了。村里有人在封建朝代考中举人、进士,为了光宗耀祖,留芳百世,按旧例在祠堂门...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漯河张氏宗祠
![](http://imgs1.zupu.cn/u/cms/www/201612/21135908ffyz.jpg)
漯河张氏祠堂位于召陵区老窝镇河状村,距今已经存在了约300年,不仅见证了611年前,明朝永乐年间山西移民迁居河南的历史事件,而且提倡的“世务耕读书香绵延”治家格言影响后人,八世祖张问政一门出了两位进士,被誉为双凤齐飞;九世祖张翔伯出任江南镇江州知县时,清如寒潭明如秋月,当地乡绅敬赠“寒潭秋月”的牌匾。然而,由于年久失修,作为区、市两级文保单位和河南古代暨近代民居民间建筑保护项目,漯河张氏祠堂已经部分坍塌。》现场:近300年张氏祠堂东墙倒塌河状村位于召陵区老窝镇西面,在市区沿沙河东侧河堤,30多分钟也可驱车达到。村民张富村从事一辈子的教育工作,尽管今年已经86多岁了,但老人精神矍铄,热心社会公益活动。“走吧,我带你看看,村里的张家祠堂破旧不堪,西侧的两面墙已经倒塌了!”10月下旬的一天,张富村见到记者后,简单的寒暄后,就快速的转身向村中走去。张家祠堂在村的中北部,破旧的大门前竖立着一块石碑,...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豫章罗氏宗祠
![](http://imgs1.zupu.cn/u/cms/www/201612/20165518c32w.jpg)
豫章堂即豫章罗氏的堂号,豫章罗氏是发源于江西南昌的一个江右民系家族,始祖是西汉时期的大将罗珠。据《江西通志》载:“罗珠汉高祖时跟随灌婴,平定豫章,有功德于民”。罗珠公,字怀汉,仕汉惠帝,先为“治粟内史”,后改为“大农令”,故世称为“大农公”,罗珠与灌婴平定了九江郡。汉景帝时,在南昌一带置豫章郡,建筑城堡,并环城广种豫章树(樟树),其后世子孙遂被称为豫章罗氏。罗氏郡望豫章。宋朝时候,豫章人罗从彦是大儒程颐、程颢的再传弟子。他谨慎地遵守老师的教训,隐居不愿做官,传朱熹的理学,著有《尊尧录》。人们称他“豫章先生”。清朝人廖绍朱在《罗氏族谱序》中云:“罗氏之先系出周之罗国,厥后子孙以国为姓。汉大农令怀汉公(即珠公)肇迁豫章,世为豫章罗氏。”民国学者罗元鲲考证,罗珠“实为罗姓鼻祖,分布天下者皆其后也”,故豫章为罗姓郡望。豫章堂号源此。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