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富阳大源蒋氏宗祠
宗祠堂始建于康熙36年(公元1697年)。
经历两百多年后,蒋氏人口增加了不少。为了祭祀祖先,全村人“合力而经之营之”造了祠堂。据族谱记载:“东之凤眉屹立而端坐;西之亭山虎踞而龙蹯;虎首潭回绕于其南;龙门山环抱于其北;更有珠山为其案,虎山为其御,而祠基独盘居其中。故说者,皆以为地之灵,而予独以为人之杰也……”可见祠堂地点的选择大有讲究。
过了五十年,到乾隆12年,这时候,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蒋家有钱的人多了,祠堂破旧简陋且太小,祭祖时人多了就站不下。于是合族商量扩大规模重新建造。一位阿太自告奋勇,将其地献出来作祠堂用地。祠堂造好了,又有一位阿太说,内部装修归我出钱。这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新祠堂顺利落成。
一晃又过去了一百多年,祠堂是木结构,时间长了,漏雨霉烂加上虫蛀,变得破烂不堪。当时的族长叫蒋树奎,他召集各房开会,提出重新造祠堂的建议。大家一致支持,决定在原来的地基上重新翻造。各房有的捐木材、石料,有的出钱,请来了最好的东阳木雕师傅。
那时,国势已经衰弱,老百姓也很穷,于是决定从后往前造,先造供奉祖宗牌位的后堂,再造中堂。一直造到光绪8年,中堂完工,但钱已经花光了,没有力量再修前厅戏台。快过年了,东阳木雕师傅要回家,催讨工钱。木雕师傅催得急,族长树奎太公是个很有责任心,又很要面子的人,他一时拿不出钱,无奈之下竟悬梁自尽。
又过了十多年,到了1897年,有族人提出,我们蒋家半拉子祠堂被外人笑话,真是脸上无光,大家拼一拼,一定要把前厅、戏台修好,提议得到全族人赞同。蒋家人再次请来最好的东阳师傅,于是“秉公课派,命男出钱、女供饭;富者捐金、贫者助力……四历寒暑相继成此” 。
就这样,从最早建造宗祠,到重新改建后殿、中堂,再到台榭翼廊全部落成,蒋家祠堂经历了清朝八代皇帝,跨越200多年。族人蒋维源在清光绪三年所作的《改建台榭并翼廊记》中感叹道:“恢宏旧制,尽心竭力,固见创业之难。敬始慎终,须知守成之不易。愿吾昆季勿是以台之筑为无足轻重。”
大源一带有句歇后语:蒋家门口修祠堂——可以观德。意思是,在这个漫长的修祠堂的过程中,显示出了蒋家人的优良品德。蒋家的族规是:“孝父母、敬长上、友兄弟、立教养、守法度、奖贤能、惩顽恶、戒争斗”。那时,蒋家已经七世同堂,是一个和谐的大家族。
从蒋家祠堂的前厅戏台竣工之年算起到2009年,又一百年过去了。虽然1990年曾局部维修过一次,毕竟天长日久,蒋家祠堂的梁柱等木构件被潮湿、虫害侵蚀,有了坍塌的危险。蒋家村村委会把修缮祠堂列为2009年的重要工作。2009年10月18日,蒋家村召开宗祠修葺捐助大会。村里的人来了,在外工作的蒋家族人也纷纷赶了回来,还请来蒋金乐介绍祠堂的历史。近几十年割断了历史,关于祠堂,许多年轻人,即便是蒋家人,也有许多不知道的事。金乐讲了一件族谱上没有记载的事。抗战时,荷枪实弹的日本鬼子到了蒋家祠堂大门口,朝里指手画脚。中国翻译告诉他们这是蒋家祠堂。日本鬼子便呜哩哇啦嗷叫起来。翻译解释说,这里不是蒋介石的祖宗。日本鬼子又是呜哩哇啦一阵嗷叫,拖来几捆干柴点起火来。鬼子兵点着了火走了。躲在祠堂里的一位女阿太马上冲出来,奋不顾身地扑火,把火扑灭了。祠堂逃过了被烧毁的一劫。
三百年来祖先一代接一代地建造宗祠、保护宗祠,不惜献出生命啊!金乐越讲越激动,感慨地说,让我们为祖辈鼓一次掌吧!蒋家后人一定继承祖先的精神!
鸦雀无声的会场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到会的蒋家人个个慷慨解囊,多则数万少则几百元。三百多年历史的蒋家祠堂再次拉开修缮帷幕。
祠堂学校
祠堂戏台两边是厢房,厢房有楼上楼下,前进班在左厢房楼下,先锋班在右厢房楼下。厢房是教室,天井、戏台便是小学生的活动场所,下了课,金乐就在戏台上蹦来蹦去,与男同学摔跤做游戏。
金乐好奇心特重,在祠堂里读书,经常盯着那些木雕发呆,但看不懂雕的是啥名堂。金乐的父亲也在祠堂里读过书,肚皮里有很多故事,有空了,便一个一个讲给儿子听。他告诉金乐,后堂是供祖宗牌位的地方,雕的是二十四孝;中堂雕的大多是《三国演义》、《封神榜》里的故事,讲述的是做人做事要忠诚友善仁义。
祠堂学校虽然又老又土,却是许多人的启蒙之地,他们从这里起步,走向外面的大世界。其中有一位蒋家村人,金乐在祠堂厢房楼上读三年级时,他坐在厢房的楼下读一年级。他的笔名叫麦家。麦家在接受凤凰网许戈辉采访时讲到他在蒋家祠堂读书的情景:祠堂的厢房教室没有窗户,冬天拉起了一块布帘挡风挡雨,有一次,雪花飘过来,飘进了我的脖子里……
金乐以为,古董兮兮的祠堂学校里有一股“气”,一股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底气。所以,金乐对祠堂有特殊感情;所以,他关注祠堂。
前年,金乐的一位朋友在萧山收购了一块“善盖一乡”老匾额,经考证,这块匾额是富阳大源蒋家祠堂的,它是如何流失到外地,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被保存?不清楚。金乐得到消息后马上与朋友联系,商谈价钱,并通知蒋家村的村干部。去年年底,“善盖一乡”匾额回到了蒋家祠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