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昌邑城里南隅姜氏祠堂

2016-12-1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93
转发:0
评论:0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昌邑城里南隅姜氏祠堂,姜氏祠堂坐落于山东昌邑城里南隅十字街南巷一号,解放路中段路西。现有正厅五间,东西
姜氏祠堂坐落于山东昌邑城里南隅十字街南巷一号,解放路中段路西。现有正厅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南大门一间及东西耳房各两间。西院北屋五间,南屋五间连大门一间。占地面积约九百平方米。祠堂建筑全部为砖木结构,青瓦覆顶,脊饰吻兽。正厅前出廊檐,明柱六支,每柱头梁端篆刻自东向西分别为“福、营、邱、分、派、寿”六字。大门十柱落地,门枕为精雕石鼓。一九八六年确立为昌邑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九年政府拨款,将其修缮一新,署文物管理所。二零零七年举行七修《昌邑姜氏族谱》的发行仪式。升级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昌邑城里南隅姜氏祠堂
据史书记载,“姜氏受姓于姜水,著于营丘,大于齐之桓景,而后繁衍于滨海诸郡”。昌邑一派则于宋末靖康年间(1127-1128)由宁海彤岭(金朝宁海州彤岭,现山东省乳山市徐家镇峒岭村)迁来,始祖为喜公,传六世后无考,又有喜公后裔文庆公,于元代自黄县迁来,定为一世祖。经六百余年繁衍,现已成为昌邑望族。姜氏名人辈出,远者史书有载,此不再赘,近者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五世祖瑄公、嘉靖年间(1522-1566)八世祖民望公均为御医。六世祖镗公官为南直隶凤阳府通判。自清康熙始,更显赫一朝,十一世士祯公,后入旗籍改李姓,官至江西、广东巡抚,为清初肱股大臣、封疆大吏。其子煦公任苏州织造三十二年,长期兼视两淮盐漕御史,后进阶户部右侍郎、大理寺卿。其侄焯公累升徐州知州,另一侄煌公在刑部为官,曾出资兴筑潍河堤防,至今受益。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昌邑城里南隅姜氏祠堂
尊宗敬祖,必建祠堂,此前昌邑姜氏各村各自修祠,规模卑小,不便祭奠。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昌邑姜姓阖族议定,在城里购地一段,建先祠一处。由衷四、云衢二公率先捐资,共集钱五百二十缗。先建正厅五间,东西厢各三间,并于厅西新营北屋五间,南偏九间,大门一间及四周墙垣。道光八年,可法公又出私田数亩,用每年所收田租之息作为祠堂修葺管理及祭祀之费。民国八年至十一年(1919-1921),续涛公率县内二十六村并族人六十三人,共集资一万余千钱(每千钱当银元一元),对祠堂进行重修。姜泊庄其璐公一人捐资五千元,占全部捐资的一半,至今为人称颂。新中国成立后,将祠堂收归国有,不再祭祀。改门换窗,作政府机关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祠堂正厅前墙前移,门窗全换,东西两厢及南耳房门窗或改或另开,部分墙体断裂,西院北屋已塌,院内草木榛榛,凉风凄凄,鼠窜狼嚎,悲凉至极。有误入《聊斋》鬼处狐域之感。尽管仅存断壁残垣,此处总还是县内仅存的一所古建筑。族人龙启君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积极向政府申请保护,并得到批准,拨款十万元,由县文物管理所负责进行维修,恢复原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顺德周氏祠堂
路州原名叫“鹭洲”,相传在工业化之前,这片土地是小绿洲,有枝繁叶茂的小树林,清澈见底的河流,经常有白鹭来栖息。后来,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绿洲消失了,白鹭也搬家了。人们为了使用方便,也把“鹭洲”改成了“路州”。自公元962年开村,路州有着优厚的文化历史,据统计,村内有十多棵古树,这些古树不仅具有绿化价值,而且是有生命力的“绿色古董”,他们历经数百年甚至更多的沧桑,仍枝繁叶茂,长盛不衰,往往伴有优美的传说和奇妙的故事,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记者来到张氏大宗祠,就在张氏大宗祠门前就傲然挺立着一棵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树。据在大树下乘凉的老人介绍,在1962年的时候,这里发生了一起很严重的大水灾,房屋倒塌,家禽淹死,人员伤亡惨重,唯独这棵大树以顽强的生命力屹立不倒。当记者问起有关于老树的历史故事的时候,老人们畅所欲言,纷纷陶醉在自己的回忆当中,在这里承载着的是他们一段段难以磨灭的童年...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蓬安成氏祠堂
我族籍尚谷郡。公元前841年,周武王灭商紂建立周王朝,武王分封兄弟文王太姒第五子淑武产生成姓均是同根生。唐末,士族忘其家谱族谱失传数百年终断。元朝时期我支成常始祖仕楚湖南,历经十七代未间断。十七代仕芳祖之子圣科号君爱,为子孙谋久远计安全,大清康熙乙末冬(公元1715年)从湖南永州府祁阳县永昌乡43都弃楚入川落户于南充市蓬安县龙云镇银凤山村,置买田宅而居至今300余年(传至14代)世代繁衍生息,能人辈出,人口接近10000人,先祖名目散失较多,保留神位极少。国体变更祠堂毁坏,为继承先祖遗志,华扬中国传统教育美德承先启后,既往开来,我支族亲迫切要求,修建我支祠堂,解决我支每年清明祭祖扫墓带来诸多困难。经我支宗亲会磋商,本着复修原貌,择址重建,计划占地面积一亩,房屋建筑面积800平方米预计耗资150万。我支族居贫困山区,薄弱经济无能为力,心有余而力不足,望我成氏各宗亲会,共同携手并肩合作,献爱心...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新乡贺氏祠堂
《冬官纪事》是明朝万历年间故宫建筑文献。记载的是获嘉县人贺盛瑞在万历24(1596)年,任工部营缮司郎中时,主持修缮故宫中圪清、坤宁两宫的详细经过。此书由贺盛瑞之子贺仲轼撰写,内容概含两宫建筑工程浩繁;采料、用料独特;宫庭中的政治斗争;奸商偷税、漏税;官商之间行贿受贿等事实,是第一手原始材料。该书是手抄孤本,版式、文风极具明末特色,是难得的善本珍贵文献,为故宫建筑史增添了新篇章。《冬官纪事》于1995年面世。1996年在《中国档案报》、《新乡日报》再次详细介绍之;2000年《中国档案报》上又刊登了《冬官纪事》考述一文,分别从书名、作者、成书过程等逐一进行考证。之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方裕谨先生、《新民晚报》社记者王立宇女士以及故宫博物院等纷纷来函来电关注之。一时《冬官纪事》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本文,对《冬官纪事》在民间传抄、珍藏过程中很多鲜为人知的事实进行追踪考述如下:(一)《冬官纪事...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绩溪县周氏祠堂
安徽省文物局官方网站公开资料显示,周氏祠堂(又名敬爱堂)始建于清道光戊申年(1848年)七月戊子日。这是一座廊院式祠堂,也是一座最能体现徽州文化特色的大型建筑。祠堂长37.5米,宽17.2米,共有木柱76根,每根木柱上都刻有对联,建筑面积1145平方米,房屋坐北朝南,分为前、中、后三进。该祠堂是在清朝“神童”周赟祖父辈们手中建造的。周赟7岁能诗,9岁作《六声图》,12岁考中秀才,时称“神童”。他首创的《六声韵学》得到清廷兵部尚书曾国藩赏识,奏请清廷授以二品教官。该建筑是目前宁国市境内规模最大的清代古建筑,于2004年10月被列入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徽州历来重视祠堂和祭祀。因为这是“慎终追远”,不忘“木本水源”的具体表现。隶属古徽州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绩溪,古民居、古祠堂随处可见。坐落在绩溪县城曹家井39号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氏宗祠,以它独特的魁力吸引着八方来客。周氏宗祠建于明嘉靖年间...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新集中镇李氏祠堂
在前往颍上县新集镇的路上,新集镇商业社区书记席栋才向颍州晚报记者讲述了祠堂的历史:这座李家祠堂是清光绪十八年一位李姓财主为其先人所建,历时三年才建成。“当时祠堂规模宏大,十分壮观。”谈起祠堂的现状,老席停顿良久才说了一句:“毁坏严重。”古宗祠屋顶坍塌来到新集镇,翻过坝子,眼前都是低矮的瓦房,这里是新集镇的老街。老街道路狭窄,两侧生有杂草,显得很萧条。“原本这是新集镇最繁华的地方,后来居民基本都迁到了别处,现在只有70多户人居住,大多是老人。”老席指着路边的石块说,老街随处都是这种石块,是遗留下的东西。在不远处,有一个大院子,里面就是祠堂。颍州晚报记者看到,祠堂只剩下一座大殿,主体木质结构还保存完好,但整座建筑的颜色不均,好几块玻璃破碎。屋檐两边柱子及屋檐上雕刻的龙头鱼尾图案仍可以看见。进入大殿内,只见屋顶破了几个大洞,上面用遮雨布盖着,地上散落了一堆碎瓦片,还堆放着树枝。“这里原来可不是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