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网带您了解最全面的姓氏祠堂之博潭村王氏宗祠

2016-1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78
转发:0
评论:0
族谱网带您了解最全面的姓氏祠堂之博潭村王氏宗祠,博潭村王氏渡琼始祖王宗达公,祖籍江苏太仓州人,原迁居福建莆田县,为宋解元,任闽省

博潭村王氏渡琼始祖王宗达公,祖籍江苏太仓州人,原迁居福建莆田县,为宋解元,任闽省莆田县防总。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被改调琼防二府管军事务,携三子问渡来琼。两年后,宋失其政,为分散生存,宗达公和长子朝铣以官家潜居澄迈沟前;次子光祖潜居乐会(今海南琼海市)新寨;三子子瑞潜居定安(今海南定安县)南狗。当今,其王氏子孙分居海南澄迈县、琼海市、定安县等地,繁衍发展。其中,长子朝铣传至今日已阅世732年,后裔分居海南6个市县,总人口1万余人。

族谱网带您了解最全面的姓氏祠堂之博潭村王氏宗祠

中文名 王氏宗祠 始建时间 元朝 始    祖 王宗达公 祖    籍 江苏太仓州

博潭村王氏大宗祠,始建于元朝,毁于元朝兵乱。明崇祯四年(1631年),王可良四十而无子,慷慨捐金十两入祖建祠;王宾贺也将历年铢累寸积六丁铢,捐入祖建祠。崇祯十五年(1642年),建王氏大宗祠于南墩村。崇祯十七年(1644年),战火硝烟,明朝被推翻,地方紊乱,盗贼蜂起,祖屋连遭蹂烂,碎瓦毁垣,宗祠成了废墟。至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王煦、王朝瑛两公倡议邀集宗亲再建祖祠,并与王文彪公、王春和公诸兄弟,不辞劳苦,沿村串户,奔走集资,积腋成裘。嘉庆七年(1802年),博潭村王元仑公献出奄前地基一块,约有3.5亩,于嘉庆八年(1803年),在博潭村建起一间五帖的“王氏大宗祠。”

至道光五年(1825年),王元清公和王试公邀集王氏宗亲捐建一间五帖王汉统公支祠于始祖祠之下,与始祖祠一连晋之奉祀。博潭村有两口自然水塘,一东一西,王氏宗祠位于东塘北堤,面临水塘,碧波倒影,风景壮观,尽收眼眸。不久,王试公、王如天公抽祖祭五百余千,加建东西二廊及围墙。

族谱网带您了解最全面的姓氏祠堂之博潭村王氏宗祠

光绪十八年(1892年),王生安公牵头抽祖祭,将王氏宗祠升高尺余,起高脊,标蛟头,障中堂之房,规模壮观矣。

1989年,博潭村王庆彪为首发动全族宗亲再次集资,重修王氏宗祠。现宗祠为前后两间,占地面积1100余平方米,后间是大宗祠(济美堂),前间是统公支祠。大宗祠建筑面积143平方米,一间三格,八柱15桁。堂厅和侧房各15陇瓦,走廊有四支石檐柱。宗祠前有东西两厢,建筑面积各50余平方米。中庭面积96平方米,形成四合院的格局。统公支祠建筑面积129平方米,一间三格,10柱13桁。堂厅15陇瓦,两房各14陇瓦。两间祠堂屋脊筑饰双龙戏珠,层檐装琉璃瓦,大门墙前贴瓷砖,庭院、走廊、室内铺上水泥,室内墙上粉刷白色涂料,木柱上涂红漆。宗祠庭院槟榔林立,花木点缀,环境优美。宗祠前面建大祠门一座,设正门和左右两间小屋共长10.19米,宽4.53米,面积46.2平方米,组成一体的壮丽宗祠大门。其中正门面积16.7平方米。正门高至顶峰6.18米,顶峰塑造一个葫芦宝,葫芦下刻“王氏宗祠”四个正楷大字。门墙两边用瓷砖刻上,国民党陆军少将王家槐撰写的对联“澄海腾蛟,迈山起凤”,内门上边用木刻王家槐题的“孝廉家风”四个隶体字。宗祠正堂中央神坛上摆着重刻的上宗下祖神牌,供全族子孙奉祀。神前正中挂着海南清朝探花张岳崧题写“永缵前微”和派诗的匾额,下挂楹联,琳琅满目,气势雄伟。宗祠大门前的水塘中,建一座三米高的腾跃双鲤鱼雕塑,意在鲤鱼跳龙门。象征和盼望英才辈出,丕振宗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族谱网带您了解最全面的姓氏祠堂之宏潭胡氏宗祠
胡氏宗祠,位于安徽省绩溪县瀛洲乡大坑口村,大坑口古称龙川。龙川胡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议决族内大事的场所。胡氏宗词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祠内装饰以各类木雕为主,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之称。龙川也是原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的祖居地。建筑形式祠堂的建筑形式大都是三进式。前进为小厅;中进为大厅;后进为香坛,是供奉祖宗神位的地方,进与进之间有天井,天井两边有走廊,祠堂大门建有五凤楼,门亭石柱,门前是院落,主要有特色的胡氏祠堂有:六甲祠胡氏宗祠。三进式,建筑面积大,内部雕刻甚多,门前有一对大石狮,据传这祠族后人胡督军(名字不详),曾任云南督军。解放后至七十年代,宏潭大队址设在此祠堂内,八十年代初拆除。砖瓦用于建宏潭电影院(宏潭村村活动室后),遗址在胡小生住房处。远益堂胡氏支祠,此祠面积不大,内有砖雕,第二道门上墨书“中宪大夫”四个大字。...
· 族谱网带您了解最全面的姓氏祠堂之潞城王氏宗祠
潞城王氏宗祠,位于戚墅堰区潞城镇大树下村。王氏宗祠座北朝南,中进始建于明,清道光乙酉年(公元1825年)和戊申年(公元1848年)先后扩建前后二进,最终形成一宅三进九间,东侧有走廊连接,并有前后两个天井的建筑规模。后天井中原植有两棵白皮细叶黄物,粗可合抱,已有500年历史,曾被列为常州古树名木,惜后来保养不善,近已不存,王氏又在天井种了两棵生机勃勃的瓜子黄杨。中文名王氏宗祠王氏宗祠在历史上曾多次修缮,2004年王氏后人集资20多万修缮了祠堂和家谱,国庆节在祠堂里隆重举行了发谱仪式。王氏宗祠第一进有一对清朝的门墩石;第二进为享堂大厅,树上悬挂了“三槐堂”、“槐荫满庭”等匾额,还有许多抱柱对联;第三进供奉祖先牌位。潞城王氏宗祠古朴精致,端庄严整,封火墙和门楼都有特色,是常州祠堂中保持常州风格和原貌较好的祠堂之一。王氏祠堂已成为大树下村的文化中心和老年人颐养天年之地。王氏族人非常重视绿化,祠堂前...
· 族谱网带您了解最全面的姓氏祠堂之底角王氏宗祠
底角王氏宗祠,又名贤良宗祠,位于浙江衢州东案乡底角村内,清代建筑。坐落在东案乡底角村内,与世美坊仅隔数米,坐东朝西,共三进,占地面积852平方米。前进后檐屋面翼角起翘,上下层屋面出檐偕有牛腿承托。中进五间,通面阔21米,进深15米。明间九架前后重廊,五架梁断面冬瓜状,上用斗拱二攒承托三架梁,单步梁饰鸱鱼状。中后两进明间有通廊,廊上饰八角形藻并。柱础有鼓形和四方棱形二式,鼓形柱础最大直径在肩部,下垫覆盆,正门前两侧置旗杆石三对和石狮一对。硬山顶。该建筑主要特色:一是规模较大;二是梁柱用材粗壮;三是木雕精细;四是保存较完整。2001年4月20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7日,底角王氏宗祠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族谱网带您了解最全面的姓氏祠堂之茅田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亦称茅田王氏宗祠,位于湖北省通山县洪港镇茅田村(原名:双河),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中国祠堂建筑,属于中国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毁于,于2007年重建,占地面积达1800余平方米。曾被有关专家誉为鄂南第一祠。王氏宗祠先后经历了明、清、民国、当代四朝,车田、大田、茅田三地。明朝建在车田畈,每年春秋祭期,恭行祭祀典礼。明清易代,戎马生郊,战乱不断,车田宗祠毁于兵燹,竟成丘墟,不可复识茅田王氏,发迹于轩辕,受姓于太原,是名副其实的炎黄子孙。秦汉以来,先祖中忠孝、节义、良善的名人,不可胜数。在秦朝,名将王离公为秦大将军,封武城侯,生长子元公、次子威公。元公初为临淄令,后为避秦乱,迁琅琊,后徙临沂,为“琅琊王氏”始祖。威公后归太原广武,为“太原王氏”始祖。晋代王览护兄,争酖舍生,感母悔悟,九代公卿,名列“二十四悌”。唐朝,偞之公迁江西德安县之锹溪,其孙瓘文公为德安锹溪王氏之祖。北宋枢密副使...
· 族谱网带您了解最全面的姓氏祠堂之渔溪王氏宗祠
衡阳王氏宗祠,亦称渔溪王氏宗祠,位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云集区栗江镇大渔村(栗江镇东北方向7公里),为衡阳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始建于北宋嘉裕六年(1061),王万庄在此买田安家,并建了祠堂,时称崇本堂,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元代毁于战乱;明永乐十二年(1414)重建,易名王氏宗祠。清康熙至光绪年间先后六次维修和扩建,建筑面积达1950平方米。民国29年(1940)再次修聋后改称王家祠堂。1988年8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衡阳王氏宗祠位于衡南县栗江镇大渔村,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是湖南省保护规模最大、最完整、最具南方典型、最有艺术价值的明代风格古建筑。衡阳王氏宗祠在明永乐时进行过大修,清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又多次维修,御赐“楚南第一家”,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衡州知府史中奉旨改为“衡阳第一家”。王氏宗祠柱梁结构制作规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