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网带您走进姓氏祠堂之成都武侯祠

2016-1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75
转发:0
评论:0
族谱网带您走进姓氏祠堂之成都武侯祠,史上的7座武侯祠 今天的成都武侯祠,原本不是武侯祠,而是清初在刘备庙遗址上重建的
史上的7座武侯祠  今天的成都武侯祠,原本不是武侯祠,而是清初在刘备庙遗址上重建的奉祀刘备和诸葛亮君臣的祠庙。对此,已有人著文阐明。那么,成都历史上的武侯祠在哪里,其兴废又如何呢?  成都最早的武侯祠在古代少城内  诸葛亮于公元234年病逝后,开始成都没有建祠祭祀。当时朝廷认为:“若尽顺民心,则渎而无典;建之京师,又逼宗庙。”就是说,在成都建祠,不合礼制。一段时间里,百姓便“因时节私祭于道陌之上”。  成都有武侯祠是在诸葛亮死后70年。据宋人祝穆的《方舆胜览》载:“孔明初亡,百姓遇节朔,各私祭于道上……李雄称王,始为庙于
族谱网带您走进姓氏祠堂之成都武侯祠
少城,桓温伐蜀,夷少城,犹存孔明庙。”李雄于西晋永安元年(304年)称王。少城为秦时张仪筑,其范围约在今长顺街至东城根街,红光路与桂花巷之间。由于无资料,此祠的规模不得而知。桓温伐蜀在东晋永和三年(347年)。祠宇当在此后荒废。  刘备墓侧的武侯祠  今天的武侯祠,实为君臣合庙。在唐宋时代,刘备和诸葛亮却各有祠庙,并列于刘备墓旁。宋人任渊在绍兴三十年(1160年)撰的《重修庙记》中说:“成都之南三里许,邱阜岿然曰惠陵者,实昭烈弓剑所藏之地。有庙在其东所,从来远矣,大殿南向,昭烈弁冕临之。东夹室以附后主。而西偏少南又有别庙,忠武侯在焉。老柏参天,气象甚古,诗人尝为赋之。”任渊的记载指出:在刘备墓东侧,即今天祠庙的位置上,有刘备庙、后主祠、武侯祠,三者约呈“品”字形相毗邻。此武侯祠始建于何时,无资料可考。可能建于南北朝。
族谱网带您走进姓氏祠堂之成都武侯祠
 位于刘备墓侧的武侯祠在唐宋时,是成都的一大名胜,前来拜谒的文人雅士络绎不绝,有的立石为记,有的吟诗抒怀。提到诗人的吟唱,人们自然会想到杜甫于上元元年(760年)春来此踏访时写下的《蜀相》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在成都堪称妇孺皆知。此外,岑参的《先生武侯祠庙》、李商隐的《武侯古柏》、陆游的《谒汉昭烈惠陵及诸葛公祠宇》等诗,也不失为凭吊感怀之佳作。这些诗歌和祠内的碑记,不仅讴歌了诸葛亮,而且也勾画出了当时祠堂的概况。武侯祠“宇第雄观”,与刘备陵庙相接,内奉诸葛亮像,蜀人四时祭祀,祠内香火兴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族谱网带您走进姓氏祠堂之淮土梨树张氏祠堂
2016年10月5日,淮土镇梨树张氏宗亲代表和社会各界代表三百余人齐聚一堂,庆祝梨树张氏宗祠落成。梨树张氏宗祠始建于1453年,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迁建于现处,老祠堂为土木结构,历经170多年,因陈旧和风雨侵蚀,于2014年倒塌。为弘扬宗族文化,感恩先祖恩德,梨树张姓子嗣于2014年筹资重建。现祠堂在老祠堂基础上进行设计,坐北朝南,占地650平方米,总造价约120万元。新祠采用砖混结构,徽派古瓦盖顶,大理石门框及地面铺设,大门前八角柱用大理石包柱,雕龙画栋,气势雄伟。梨树张氏宗祠宗亲张旺日:我们梨树张氏宗祠今天终于落成了,这是我们梨树张氏宗亲大力支持与帮助把这个事情做好了。新祠落成后,希望我们的宗亲们能够兴旺发达、万事如意,也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
· 族谱网带您走进姓氏祠堂之安远伍氏宗祠
伍氏宗祠重建序言芦江水长有共源,笔山树大有其根,溯我伍氏宗祠,历史悠久,早在伍坊村中建有四座祖祠,属古典标致建筑,历尽几百年风雨沧桑,依然雄伟壮观,矗立于村中。此乃风雨宝地,是我族人敬宗谒祖、联宗睦族、奉先思孝的驻足之处。但在横行干扰时期,因当时形势所逼,祖祠被政府强行拆除,促使我祖千年基业毁于一旦,我族蒙遭重大损失,迫于无奈。当今盛世,斗转星移,国泰民安,家昌族旺,百业俱兴,为弘扬祖德,显我族威,耀我笔嶽,重建宗祠乃族人之所向,众望之所归。在全族远近宗亲的精诚团结下,得族众之倡议,全体宗亲之支持,集众之心,齐众之力,众志成城,当机立断。吉择二零一四年冬月良辰吉日开工奠基。全族上下团结一致,勤于奔波,苦于劳碌,发扬大公无私的精神。克服在建中的种种困难,出谋划策,慷慨集资,踊跃捐助,承蒙合族宗亲及友好人士的大力支持,工程施工进展顺利。历时两年,耗资逾百万,终以大业告竣,迎来辉煌今朝。当今新祠...
· 族谱网带您走进姓氏祠堂之丹山镇黄氏宗祠
在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只要问起桥沟村五龙井的黄氏宗祠,没有人不知道的。最近几年,慕名前往黄氏宗祠拜谒的外地人络绎不绝,这座具有150年历史、外观保存尚好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新时期被赋予新的“慈孝文化”、弘扬优秀“家风家训”的历史使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黄氏宗祠理事会会长黄廷杰说,2002年春节正月初六,黄氏宗祠召开了第一届新春祭祖会。此后,每年春节期间的正月初六,都是黄氏宗祠的祭祖大会,摆起具有四川特色的坝坝宴,宾主尽兴而归。这座黄氏宗祠是怎么建起来的?有着怎样的历史?当地黄氏族人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古宗祠,藏着资阳黄氏迁徙密码2016年2月13日(正月初六)上午,黄氏祠堂前新修的坝子里停满了来自省内外的小车。祠堂里,从天井到两侧厢房,坐满了数百名黄氏族人和各地来宾,黄廷杰正在主持黄氏宗祠新春祭祖大会。他主持这个大会已经有15年了。黄氏宗祠距丹山镇约1.5公里,整个宗祠是规整的正方形,...
· 族谱网告诉您姓氏祠堂与家庙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祠堂原本是族人聚会、议事、处理族内纠纷等宗族活动的场所;家庙是供奉祖宗、先辈神像、灵位,供族人祭祀、朝拜、思念的场所。上古时代,宗庙为天子专有,士大夫不能建宗庙。汉朝以前,有官爵者才能建立家庙,作为祭祀祖先的场所,但那时叫宗庙或者祖庙。唐朝始创私庙,以祭祀先祖。宋代朱熹提倡建立家族祠堂改为家庙。《宋史·礼志十二》:“庆历元年,南郊赦书,应中外文武官并许依旧式立家庙。”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二:“文潞公作家庙,求得唐杜岐公旧址。”各族百姓为了祭祀先祖,常建有“家庙”。联系:后来很多地方逐渐合二为一了,兼具双重功能,但有的地方宗祠与家庙仍然是分开建造的,保持着原有的结构与功用。宗祠(zōngcí),又称宗庙、祖祠、祖厝、祠堂。它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民间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莆田刺...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顺德周氏祠堂
路州原名叫“鹭洲”,相传在工业化之前,这片土地是小绿洲,有枝繁叶茂的小树林,清澈见底的河流,经常有白鹭来栖息。后来,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绿洲消失了,白鹭也搬家了。人们为了使用方便,也把“鹭洲”改成了“路州”。自公元962年开村,路州有着优厚的文化历史,据统计,村内有十多棵古树,这些古树不仅具有绿化价值,而且是有生命力的“绿色古董”,他们历经数百年甚至更多的沧桑,仍枝繁叶茂,长盛不衰,往往伴有优美的传说和奇妙的故事,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记者来到张氏大宗祠,就在张氏大宗祠门前就傲然挺立着一棵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树。据在大树下乘凉的老人介绍,在1962年的时候,这里发生了一起很严重的大水灾,房屋倒塌,家禽淹死,人员伤亡惨重,唯独这棵大树以顽强的生命力屹立不倒。当记者问起有关于老树的历史故事的时候,老人们畅所欲言,纷纷陶醉在自己的回忆当中,在这里承载着的是他们一段段难以磨灭的童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