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探访文化名村大岭村显宗祠
族谱网探访文化名村大岭村显宗祠,显宗祠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西,大魁阁塔和龙津桥北侧,前临玉带河,坐东向西
显宗祠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西,大魁阁塔和龙津桥北侧,前临玉带河,坐东向西。该祠是大岭村陈氏九世祖皋夫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距今近500年历史,在清朝乾隆辛酉年(1741年)重修。显宗祠又名“凝德堂”,村民俗称桥头祠,因它位于龙津桥东堍路北,前临玉带河。
特色
石雕上刻西洋童子
据了解,显宗祠建筑面积1632平方米,建筑宽敞,装饰富丽,总体为三进两天井结构,头门四层莲花斗拱。大门左右门墩石雕正面镌有西洋童子,是番禺古建筑所罕见的。原来,在明代村里已有人任礼部主客清吏司郎,返乡时在祠堂外立了“送财洋童子”。这名官员一直主张和外国友好交往,后来也促成更多的后代到海外发展,为大岭村成为著名“侨乡”埋下伏笔。
大门口上牌匾刻着“显宗祠”三个大字,东西两侧有青云巷,东西有钟鼓楼。大天井用白麻石铺砌,两侧有东西连廊。
据大岭村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显宗祠的雕刻有两大特色:一是木雕刻有三鲤(奈)鱼、风鳝、青蟹、麻虾图案,凸现珠三角饮食文化;二是石雕刻有头戴帽、垂卷发、散花领、紧身衣、束马裤、高皮靴、佩长剑、一身外国装束的“西洋童子”。
建筑
祠堂“蚝壳墙”斑驳
显宗祠位于大岭村村落的中心区域。大岭村整体傍水而建,村落的居民有序地排列在菩山脚下和大岭涌之间,基本呈半月形布局。大岭村以一条古街为主轴,旁生里巷,形成“大街——小巷”的两级交通体系,形成“鱼骨状”的街巷格局。整体来说,传统村落肌理清晰,格局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
大岭村是典型的岭南古村落,现保存较完好的岭南风格建筑群约9000平方米。村内有古石桥跨于河上,古塔立于村西南角,具有大规模木雕特色的祠堂,门楼、牌坊、麻石巷、古树、蚝壳墙等在村中比比皆是,这在经济发达的珠区是难得一见的。
显宗祠自然也极具岭南特色,500年过去了,祠堂的“蚝壳墙”墙身已十分斑驳,但蚝壳依然坚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族谱网带您探访不一样姓氏文化名村
记者了解到,在改建之前,这里是一条土垄,虽然有不少树木,但杂草灌木丛生。今年以来,筻里村抓住打造街角小品的机遇,将这里建成了文化长廊。长廊的终端连接的是一座名为“黄婆山”的小山丘。在这里,筻里村将打造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党员园地及村民休闲场所。来到永康市石柱镇筻里村,村口便是新修建完工的文化长廊。200余米长的石头小道,曲径通幽。两旁绿树成荫,抬眼望去,是平坦而美丽的稻田。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长廊里竖起了10个磨盘,上面刻下了梅、胡、王、任、丁等10个姓氏及其来源。“把姓氏展示在文化长廊上,一是为记录村史,二来也能增进村民的团结之情。”筻里村党支部书记梅纯康介绍,筻里村为丘陵地块,有肥沃的土地,一直以来皆以农为生。旧时,该村便是远近闻名的产粮大村。村里多良田,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到此种庄稼讨生计,这也使得筻里村迄今为止汇集了10大姓氏。筻里村现有村民90户共280多人,其中“梅”姓占...
· 族谱网带您探访樟村陆氏宗祠
樟村陆氏宗祠位于戚墅堰区丁堰街道常丰村委樟村,南距大运河和沪宁铁路分别约1000米和500米,北距龙城大道约500米,东距圩墩遗址约2000米。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樟村陆氏宗祠初建年代已不可考,现祠堂是在清同治十年(1871)建造的基础上重建而来。老人们记得祠堂院中曾有一棵参天古银杏树,四五人才能合抱,十几里外就能望见,数龄估计在数百甚至上千年。可惜此树毁于“”时期。据《樟村陆氏宗谱》记载:“昔我樟村陆氏祠宇,巩固甲于一方。竹苞松茂,诚弈弈也。自咸丰庚申(1860)四月,匪徒(太平军)入境,五载蹂躏。尔时近城之区,近塘之地,民房祠庙,尽毁无遗。既平之后,旋里者皆结草为庐,聊蔽风雨”,而后“捐及三年,辛未(1871)之春,鸠工备料,建造祠屋,并列四间,围墙一座,余基俟后补造,不日告成。”百余年后,祠屋墙残垣断,几近倾塌。2004年,族人在续修宗谱...
· 连氏历史文化名村—浙江大舍村
古村龙泉东乡,千年古村。北宋元丰,连姓始迁。耕读传家,文武兼修。人杰地灵,才俊辈出。大舍村位于安仁镇天平山的东南麓,海拔575米,距离安仁中心集镇15公里,辖有石玄根、大兰、大坑、后岭岗等自然村,有11个村民小组,278户1003人口,耕地面积1012亩,山林面积7003亩。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大舍村以连姓居多,尊骊连氏为始祖,郡望上党。北宋元丰年间,原居闽北建宁的始迁祖连武公因避盗欲徙居未果去世后,其夫人李氏率二子昭公、漆公迁徙至此奠居,至今已近千年。大舍村是有名的书香门第村,仁人志士辈出。据《连氏宗谱》记载,自徙居后,四世祖赐公率义兵平盗贼被补授秉义郎,七世祖元公进士及第,八世祖宜之公、九世祖炳公均承其荫为两浙漕贡进士,十世祖基公率义兵平乱保众,十四世祖童公任山西道监察御史,此外良显公、敦敏公皆为教谕,述公明经博学,声献公拔贡庭试第二名任象山教谕...
· 族谱网带您探访进化镇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欢潭村
在城市化乃至全球化浪潮中,乡土不免有些失落。但家谱的故事告诉人们,勤勉、淳朴、善良绘成中国乡村的底色,历经千年绵延不息,最终构成民族的精神特质,需要激发的只是文化和价值观自信。在全球秩序重构的时代,我们相信“乡土的,也是世界的”。60多岁的田关仁至少有一点与众不同,特别着迷于自己的家乡——杭州萧山区进化镇欢潭村,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多年来,田关仁一直难掩心中的好奇:先祖从何而来,他们为何会选中这个有田可耕、有水可渔、有林可樵的富庶地方?这个看似普通的村庄,为什么能走出135位朝廷命官,其中有什么基因和必然吗?他们当年做过什么,为这个世界和后代留下过什么精神财富?在村民的记忆中,村庄的过去早已模糊。除了口耳相传的故事,一切仿佛掩埋在历史尘埃中,无从得知。每当新闻报道一个重大事件或社会问题,哪怕村里发生邻里纠纷,田关仁也禁不住想:如果先祖们活着,他们会怎么处理这些问题?会和一代代示训的“守...
· 族谱网记录:大涌镇安堂村林氏宗祠
在大涌镇安堂村,每年正月初二村民都会喜气洋洋地迎接“文财神”比干,这不仅是为了讨一个好意头,更是为了纪念林氏始祖比干。殷商的忠臣比干,以死谏君而被纣王挖心而死,其夫人逃难至长林石室中产子,随后被周武王赐姓林,林氏家族由此繁衍开来。千百年来的传承发展中,林氏后人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屡屡崭露头角,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唐宋元明,百千进士三鼎甲,公孙父子,十二宰相五封侯。”清康熙大帝曾为林氏家族御题过这样一副对联,毫不吝啬笔墨称赞了林氏书香世家。其中,有一户的九个儿子、一名女婿全部高中,被誉为“九子十登科”,成为林氏享誉海内外的美谈。中山安堂村的林氏家族,便是这“九子”当中的一个分支。发展至今,安堂林氏先后出了林福祥等一批名人,也成为了当地较大的名门望族。迎文财神、敬奉妈祖、挂“九子十登科”图、说话带闽南口音……保持至今的这些行为习惯,仍维系着林氏后人之间的血脉渊源。生于长林山中得族姓周武王灭商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