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失误一个人花甲老人历经20余年终于修成越氏族谱
一次失误一个人花甲老人历经20余年终于修成越氏族谱,越步生今年67岁了,作为村里的“越氏通”,越步生被称为嘉禾街新村“族长”,这个称
越步生今年67岁了,作为村里的“越氏通”,越步生被称为嘉禾街新村“族长”,这个称谓并非因为越步生年纪大、资历深,而是源于他对越姓的深入研究。他说,催促他重修族谱的“导火线”是20多年前的一件事,当时,他去税务所、银行办理有关业务时,出现工作人员“越”“赵”分不清楚的情况。
“当时工作人员打单子把我名字变成了赵步生,我和他们说是越,他们还不相信,我觉得,再不做这个事情,越氏会越来越鲜为人知。”越步生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开始了越氏族谱重修、越氏历史的撰写工作。
在最新的百家姓排名中,越姓排在500名之后,而全中国越姓人数仅有10多万人。嘉禾街新村是广东唯一的越姓聚居地。据新村村志记载,新村可以追溯到明朝孝宗皇帝弘治八年,该村越氏始祖元杰从南雄珠玑巷迁徙到新村定居。
因为越姓较为少见,记载其发展历史的史料也很少,有越氏后人说:“别说外人了,连后人都不清楚自己姓氏的来源与历史。”越步生说,看到越来越多的越氏后人对家族历史不了解时,他更加坚定了重修越氏族谱、编撰越氏历史书籍的想法。
寻根
足迹踏遍国内外
历廿年重修族谱
重修越氏族谱、撰写越氏历史几乎占据了越步生工作之余的全部生活。
万事开头难。1989年开始着手重修越姓族谱时,几乎是从零开始,越步生手中只有一张100多年前的越氏旧族谱,以及几本姓氏书籍零散记载越氏的情况。当时,他根据村里老一辈的口述整理材料、走访联络族人,甚至还踏上先祖生活过的地方寻根问祖,就这样开始重修族谱工作。
“其实就是土办法,刚开始就一户户去问,很多年轻人不懂情况,还得跑多几次。”越步生拿着那份旧族谱复印件挨家挨户问,问完便一一记录,单单是一户人家的家族情况,越步生就得反复跑几趟,反复核对。
据新村社区居委会介绍,目前新村有居民1000多人,大部分都姓越,也即是该村始祖越氏元杰的后人。几百年来,越氏后人除了在新村落地生根外,也有不少人外出谋生发展,足迹遍布东南亚及中国台湾等地。
对于有些全家搬迁出省、出国的情况,越步生除了一个个打电话去核实家族情况外,还自己出资到马来西亚、美国等地走访调查,实地查证。越步生说,当时远在国外的族人都非常支持他的工作,这也更坚定了他重修族谱的决心。
在越步生的一本笔记本里,整整齐齐写了600多位越氏族人的联系方式。花了近20年重修族谱,让越步生感动的是,以前联系不上的族人联系上了,逢年过节大家都会打电话、发信息彼此送去祝福和问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七旬杨氏老人,历时六年终于修成近600年的族谱
近日,济南市史志办公室举办了首届“史志公开周”,向外界公开了历年所修志书成果与保存的志书珍本,《济南市志》正在修订。在民间,也有普通市民在修家谱时立志家谱研究,编写出家谱工具书,成立了家谱学会。城史:正在编写《济南市志》《济南金石志》年内出版古代的县官上任有三件事:收税、断案和修志。在开放周活动现场,展出了保存状态尚好的济南古代的志书,如记录历城历史的《历乘》等。另外,道光年间的《济南府志》是济南历史上最完备的一部地方志书,但古代志书没有句读,十分难懂。为此,修志的工作人员重新校点了六函(每函八册)的《济南府志》。“修志是个坐冷板凳的活,要耐得住寂寞。”济南市史志办的郭建群说,在根据古代志书编写现代本时,古籍常有残破不全的现象,“有次排版时,发现有100多张残缺页,只能跑到全国各个图书馆去凑,根据各个善本互补,凑齐后再写。”而且负责做地方志的只有三四个工作人员,工作量相当大。除了《济南府志...
· 四位花甲老人为陆氏族谱潜心编修
最近,我区4位花甲老人潜心编修陆氏宗谱,目前已调查整理出崧厦镇陆家村陆姓1700多人,内容包括陆家村“陆”姓的起源、发展,历代陆姓名人的介绍以及陆家村的发展史等。今年上半年刚退休的陆树洪是编修陆氏宗谱的发起人。他说:“‘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是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体现。据史料载,我国殷商时代就有家谱刻辞,周朝就有管家谱的史官,汉晋以下谱系之学更加兴盛。但早期仅是王公贵族才有谱,后世才普及民间。”为了编修陆氏宗谱,陆树洪已酝酿了10多年,今年终于付诸行动。陆树洪告诉记者,10多年前,他有幸得到了一本1926年出版的上虞燕埠陆氏宗谱,共6册,那是上虞陆家历史上第二部宗谱,里头对历史沿革、世系繁衍、居住迁徙、人口流动、族产名绩、科举仕宦、传记艺文、族规家法等,都有详尽的记载。由于老的宗谱编修年代是80多年前,因而过去的这些年里陆家村的发展变迁和整个陆氏家族的变化等在上一版本的宗谱里没有记载。“为...
· 六旬老人历时20年重修越氏族谱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珍惜、重视亲情和族情的传统,而族谱则是怀念祖先、激励后人的桥梁和载体。虽然彼此或不曾相识,或天各一方,但因为有着共同的祖先,大家会顿时亲切起来。嘉禾街新村是广东唯一的越姓聚居地,当地一位67岁老人越步生,花了近20年时间,深入研究越姓的渊源,并重修了越氏族谱,就是要为越姓寻根溯源,把珍贵的亲情联系起来,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在最新的百家姓排名中,越姓排在500名之后,而全中国越姓人数仅有10多万人。嘉禾街新村是广东唯一的越姓聚居地。据新村村志记载,新村可以追溯到明朝孝宗皇帝弘治八年,该村越氏始祖元杰从南雄珠玑巷迁徙到新村定居。因为越姓比较鲜为人知,记载其发展历史的史料也较少,有越氏后人说:“别说外人了,连后人都不清楚自己姓氏的来源与历史。”越氏历史空白这一现状,或将被新村67岁的居民越步生改写。作为村里的“越氏通”,越步生被称为新村族长,这个称谓并非因为越步生年纪大、资历深...
· 六旬老人历时20年重修越氏族谱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珍惜、重视亲情和族情的传统,而族谱则是怀念祖先、激励后人的桥梁和载体。虽然彼此或不曾相识,或天各一方,但因为有着共同的祖先,大家会顿时亲切起来。嘉禾街新村是广东唯一的越姓聚居地,当地一位67岁老人越步生,花了近20年时间,深入研究越姓的渊源,并重修了越氏族谱,就是要为越姓寻根溯源,把珍贵的亲情联系起来,增强家族的凝聚力。依靠最原始的手写,越步生已完成8本《徜徉在神秘的越氏丛林》书稿的撰写。谭札烽摄办证时“越”被写成“赵”老人萌生重修族谱决心在最新的百家姓排名中,越姓排在500名之后,而全中国越姓人数仅有10多万人。嘉禾街新村是广东唯一的越姓聚居地。据新村村志记载,新村可以追溯到明朝孝宗皇帝弘治八年,该村越氏始祖元杰从南雄珠玑巷迁徙到新村定居。因为越姓比较鲜为人知,记载其发展历史的史料也较少,有越氏后人说:“别说外人了,连后人都不清楚自己姓氏的来源与历史。”越氏历史空白这...
· 花甲老人写出百万字家谱
“隐士”简介主角:徐高义秘诀:7年奔波+两年创作结晶:《中华徐氏通谱》人到花甲之龄,大都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在扬州,有一位68岁的徐姓老者,用7年时间走遍祖国各地,探寻“徐氏”根源。再用了两年时间,写出了一部百万字的《中华徐氏通谱》。源于一“念”冲动初见徐老,一个清瘦而精神矍铄的老人,黑黑的肤色是多年奔波岁月烙在他身上的符号。刚刚坐定,徐老就开始谈起了这部心血之作——《中华徐氏通谱》。退休前在冶金机械厂从事机械工作的他,当时压根也没想到自己会与文字结缘。退休后,他喜欢到图书馆里坐坐,看看书报,逐渐地,他对姓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看来,姓氏文化代表着另一种通史,从家谱中可以透露出很多正史中没有的故事传说。而图书馆里并没有相关徐姓的家谱,他萌生了自己去探寻徐氏家谱的念头。为了这个“念头”,他踏上了徐氏家谱的找寻之路。走遍大半个中国徐老说,他先后来到上海图书馆、北京国家图书馆和山西太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