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好家风,族谱文化传承最具实事的家风
弘扬好家风,族谱文化传承最具实事的家风,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包罗了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
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包罗了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是群众最直观感受的“好家风”培育土壤。通过全镇上下共同努力,13本充满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的家谱陆续出现在了镇文明办。家谱中的家训、治家格言也都一一摘录下来,编入《四团镇好家风作品选集》中,通过《选集》的发行,将“好家风”传播开来。家,是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细胞。长期以来,四团镇始终把“家文化”作为四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但如何深化“家文化”,推动好家风好家训的培育工作,曾一度困扰着我们。一次偶然,得知辖区内有几本老家谱,顿时茅塞顿开。以“家”为起点,以“家谱”为突破口,在寻找中引导更多群众参与,让好家风得以更广泛的传播,让好家训更深入人心。
为更好传播“好家风”,弘扬家谱正能量,我们充分利用道德讲堂等宣传阵地,依托平台效应,吸引大量群众参与,提高家谱知名度和家风传承度。新桥村《殷氏家谱》中的殷氏家庭,虽不显大富大贵,亦无惊天动地,但在平凡之中显真情,专注于家庭和睦的平凡之家让人感受到良好的家风。殷家家主殷仲先与前妻生有2子2女,前妻因病去世后,与续弦生有2子5女,夫妻俩含辛茹苦,把11个子女抚养成人,这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了。当殷家家主前妻留下的两个儿子到了上学年龄,续弦妻子变卖嫁妆供这两个儿子读书。正是这样的家庭,原本同父异母的11个子女非但没有产生隔阂,而是比亲兄弟姐妹还要亲似的共舟共济。每年大年初一,殷家子女都会自觉齐聚父母家,五代同堂,70余人共享团圆。一家人穷并不可怕,只要心齐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这样的家风门风,值得大力弘扬和宣传。
那一瞬突如其来的“穿云箭”
《施氏家谱》,是奉贤区内最古老的家谱,现保存在上海市档案馆中。家谱中不仅详细记载了施氏族人的开枝散叶,亦承载着“祖训”的传播与继承。这是最直观的“家文化”,也是最直接的“好家风”。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启动了“寻找老家谱,传承老家训”的活动,得到了大部分群众的热忱参与,但也有一些家谱保存人顾虑重重。
根据排摸,小荡村内应该有一本《金氏族谱》,但不知道保存人是谁。我们查阅了《四团志》、《四团续志》,得知该家谱应保存在小荡村的一名村民手里。按着志中所写的线索,连忙赶去询问,发现家谱已另由他人保存,几经周折,才找到现保存人金天寿。虽然金天寿户籍在团南村,可人却住在崇明,联系起来颇有不便。村干部几番电话联系,当事人始终不放心就这样把家谱拿出来,怕有所损。好不容易有了金氏家谱的消息,村干部又怎能轻言放弃这一传播家庭正能量的机会?通过多次沟通,得知金天寿清明时节将会回四团扫墓,当即和他相约当面谈。通过交谈,金天寿了解到四团正在开展的“寻找老家谱,传承老家训”活动,得知分享金氏家族的家训家风,有助于推动四团地区的好家风培育工作。他深受感染,最终表示愿意拿出来供我们查阅。但为了不负族人的嘱托,他要亲自将家谱送到镇文明办。在其见证下,我们摘录了家谱中的家训内容,为“找家谱”活动开了一个好头。
家谱承载着一个家庭乃至家族的文化底蕴,良好的家风是社会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之一。通过寻找家谱活动,不仅有效提高了“好家风”培育工作的实践操作性,也激发了广大群众撰写治家格言的热情,吸引着更多的人参与到“晒一晒我的治家格言”、“寻找四团最美家庭”、“好家风好家训成果展示”、“循贤人足迹,育和谐家风”等活动中来。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显国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家”起步。 四团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山举办族谱展宣扬传承好家风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逐渐演变而来的。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唐山市档案馆现存《王氏家谱》和《刘氏家谱》各一部。《王氏家谱》记载的是滦南县一王姓家族,从王氏始祖王文进至第20世的400多年谱系。王氏家族是名门望族,该王氏始祖王文进是在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从安徽宣城县迁至滦南县居住。第11世王永彪曾任捐职都司之职,其祖父、父亲被封为昭武都尉,其祖母、母亲被封为恭人(四品);第12世...
·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南谷家风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南谷家风10多年来南方各省自成立了邹应龙研究会以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得到各地宗贤与族外知名人士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所取得的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研究邹应龙历史、组建邹应龙研究会并非应龙系统那一个支派独有的专利机构,而是没有房姓界限的民间组织,它的一贯宗旨是宣扬在中华邹姓千支万派的家族中,南宋邹应龙宗系,成了人们特别关注的目标,近几年常常可以在网上或某些刊物中见到一些探讨、议论南宋状元邹应龙及其家族的文章、资料。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惜有少数作者,仅凭直觉,主观臆断,作出一些欠说服力的推论,产生了不少副面影响,这与增进宗情族谊,构建和谐社会,是毫无俾益的,综观这类文章作者的观点,主要是走入了如下几个误区。首先,是过份相信“老谱”,发现讹误,也不让人更正。例如:许多省市的邹氏老族谱,特别是江西赣南地区及周围几十个县的历届谱牒中,都载有唐代天宝年间,24岁状元邹应龙的资料,出生月日...
· 征集特色族谱助力弘扬家风
族谱,在记录家族谱系的同时,还附带讲述了先人的家风和美德事迹。这种以谱系为载体的家谱既能教育后代,也能传承优良家风。近日,龙海市政协文史委员方港水到龙海市图书馆查询有关族谱里的家规家训,得到了该馆热情周到的查询服务。据了解,方委员此次查询的目的是了解和传承家风家训。族谱,在记录家族谱系的同时,还附带讲述了先人的家风和美德事迹。这种以谱系为载体的家谱既能教育后代,也能传承优良家风。为充分发掘族谱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效益,保护民间传统文化,助力家风家训传承,龙海市依托市图书馆深入开展地方特色资料征集工作,将族谱征集列为图书馆特色馆藏的重点工作,鼓励市民将各时期的族谱捐赠给市图书馆。目前,该馆已征集和接收了100多本族谱入馆。这些宝贵的族谱资料,对优化图书馆藏结构,增强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将有利于充分挖掘龙海人家庭文化传承,讲述龙海人家风家教,为龙海文明城市建设营造良好...
· 族谱,家风传承的历史文化意义
谚语有云:“乱世砸锅造枪炮,盛世修谱建史庙。”自古以来,太平盛世,家兴族旺,就要追根溯源,续修族谱,家谱上面的每一个名字,让我们看到了普通百姓的家族变迁。在沉寂了近半个世纪后,重修家谱成为热门话题。了解更多:家谱-百姓通谱网从偏僻乡村到城市,从古老的印刷作坊到现代化的互联网站,都有不同姓氏、不同时代的家谱被分类整理。如今,很多人有了经济实力,具备了修家谱的条件。而随着生活的富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我是谁?我从哪儿来?”这些问题,希望找到自己的根脉。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学的三大支柱。中国家谱源远流长,追其端绪,较方志、正史更为久远。在中国的历史上,家谱是家族最主要的文献。过去,每一个家族都有家谱,人们有很强的寻根意识,都很在意老祖宗是什么人,怎么传下来的。家谱看似一个家族的历史,实际涉及历史、人口、经济、人类、遗传等多学科,它是人们的情感精神寄托,...
· 续修族谱传承好家风,郑氏宗亲迎来续修族谱的颁谱大会
在这里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你曾祖父曾祖母叫什么名字吗?也许大家知道自己祖父祖母的名字,但对于曾祖父曾祖母或者再高一辈长辈的姓名,就全然不知了。著名作家毕淑敏就在一篇文章中说到,“如果将来找不到家谱,面向茫茫虚空,我再也无法得知有关他们的线索了。”由此可见,一个家族之有谱,犹如国家有史、州县有志,对于家庭血脉的传承和延续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续修族谱、凝聚家族力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日,在台头镇,上百名郑氏族人就相聚在一起,举行了续修族谱颁谱仪式。郑氏家族续修族谱颁谱仪式在这个宽敞的车间内举行,在现场,上百幅记录着家族血脉传承的族谱挂轴在车间北侧一字排开,引起了前来参加颁谱仪式的郑氏族人的关注。郑氏族谱续编工作历时近一年的时间,于2016年底完成。主持修谱工作的郑振国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发展,台头镇郑氏族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为进一步挖掘郑氏家族史料,理清家族血脉关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