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网带您探访文墨相传数百年的 瑞安王氏活字印刷

2016-1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43
转发:0
评论:0
族谱网带您探访文墨相传数百年的瑞安王氏活字印刷,在2016温州国际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瑞安馆的活字印刷衍生品吸引了众多观
 在2016温州国际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瑞安馆的活字印刷衍生品吸引了众多观展者。而在该市高楼镇东源村的王家,活字印刷技艺薪火相传近八百年,在今天仍焕发活力。日前,记者来到这个美丽偏远的村庄,找到王家后裔了解这项古老的技艺。
族谱网带您探访文墨相传数百年的 瑞安王氏活字印刷
  山村深处文墨飘香
清明时节,记者来到高楼镇东源村,这里随处可见活字印刷的踪迹。如今它已是闻名海内外的木活字印刷文化村,掌握木活字印刷技术的师傅有近百人。王家第34代、瑞安市活字印刷协会会长王法炉带记者来到位于该村的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馆,这里规模颇大,原是木活字印刷术第14代传人王超辉的祖宅,2011年被政府修缮扩建,占地1600多平方米。
  公元1298年,王祯“用己意命匠创活字”,刻制木活字30000多个,印制他纂修的《旌德县志》获得成功,还在其《农书》“造活字印书法”中详细介绍了这一技艺,是木活字印刷术最早的记载。根据史料记载,王家木活字印刷术只比王祯迟了20年左右,王家迁入东源村继续传承近三百年十余代,并随联姻关系和带徒逐步授艺于外姓、外村、外县人。 
  边捡字边排版,排好一版,仔细校对,勘误补漏。排版无误后,用薄竹片一行行挤紧版框,即可印刷。刷印前先用棕刷均匀砚墨。覆上宣纸,对准印版四角,由外及里刷印,直至凸起的字体吃墨均匀。揭起宣纸,一张清秀的木活字印刷品就完成了。现在,馆里每天都有东源村的谱师们现场再现原滋原味的木活字印刷,吸引不少游人参观、体验。
  2009年,瑞安市木活字印刷术以“中国活字印刷术”为名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11月15日,中国活字印刷术被列入2010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提升温州的文化地位和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修家谱留住的“世界非遗”
  记者采访当天,来自平阳万全镇的几位老人也找到王法炉向他打听祖上渊源。他们说自己祖上与东源王家是一位,但中间断代了,寻不到根,修族谱遇到阻碍。清明时节的追根溯源仿佛更有深意,王法炉因此向记者讲起王家的往事。
  东源王家用木活字印刷家谱的历史,源自宋末元初,至今已有近800年。相传,当时一个叫王法懋的人飘海过江,从北方来到福建安溪县长泰里隐居,同时也带来了运用木刻活字印刷术修家谱的手艺。明正德年间,王法懋的后裔再由安溪迁入浙江平阳,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王应忠迁入了瑞安东源村,从此王氏一族便世代居住于此,王氏所带来的木活字印刷技艺也在东源村落地生根,并带动这里的人们形成热衷修订家谱的传统。
  “应忠公有6个儿子,一个女儿,当时习俗大儿子必须管家,所以留在平阳翔源,其余迁到东源。初来乍到时家族穷,定居在后山上,后来靠着修家谱和务农发家,置办了宅子。”王法炉说,当时王家五世同堂,以活字印刷为生,后来二房、六房从事为多,王法炉就是六房后代。
  在东源《王氏宗谱》中,邑庠生王宝忠也叙述了这段修建宅院,读书荣名的事迹。王法炉拿出这套有几本厚的宗谱,可以想见当时家族繁荣昌盛的面貌。他说,东源的活字印刷是到了近年才开始印书籍,以前主要用于修族谱,也是靠此“活”下来的。
  作为回溯历史,敬天慕祖,激励后人的重要载体,谱牒文化在瑞安盛行。瑞安家家户户,都有一种缅怀先祖、延续宗脉的移民情结,特别重视宗谱的修订,这便成为支撑木活字印刷技术在瑞安传承至今的最主要原因。据学者考证,从清代乾隆中后期起,浙江普遍使用木活字印刷家谱。现存于世的清代浙江家谱就有6430种,其中木活字本约有5100种。
  现在,王家六房后人约定清明前一天一同为应忠公扫墓,清明当天回翔源扫墓,每年如此,以缅怀先人。
  “几百年技艺不能断了”
  “君王立殿堂,朝辅尽纯良。庶民如律礼,平大净封疆……”这首五言捡字诗是每一位王家后代从小要学背的,只有熟记才能在捡字时得心应手。如今,52岁的王法炉仍能想起小时候背五言、七言捡字诗的场景。
  在他的记忆里,以前放假后最重要的事就是帮家里做活字印刷,打打下手。一帮孩子在王家长辈的组织下背诗,练习印刷各个环节。“王家世代做活字印刷,如果体力允许,做到七八十岁的都有。我父亲虽然年事已高但有时也会帮忙,他们用行动教育晚辈要传承技艺。”王法炉说,长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几百年的技艺不能断了”。家庭的耳濡目染让他理所当然要做活字印刷,没有其他的考虑。
  到了20岁,王法炉可以独当一面,开始承接一些修谱邀约。谱师队伍通常走街串巷,几乎遍及温州城乡,乃至周边地区及外省,可以是夫妻相随,父子搭档,或股份搭班,或请人代工。有时候要全家人外出工作,大户人家的族谱甚至要修一年半载。
  修谱看似简单,实际有很多讲究,有近20道工序。他拿着一本向记者介绍:划支系是宗谱世系图中明晰血缘关系和辈分承递的路线,竖线是直系上下辈递次,横线为同胞平辈,名字上的小红圈则代表一个起始,一目了然。
  敬天慕祖的修谱技术让这项世界级非遗得以存活,而通过活字印刷的族谱,温州及周边地区的家族得以缅怀祖先。族谱连接着古人与今人,以直接的方式传承家族精神。这些宗谱中不仅是血脉的承袭,更是一段段先人故事,家风传承。在这过程中,修谱师们不仅熟识了文墨典故,还在不知不觉中承担了时代记录者的职责。
  在着手印刷之前,修谱师还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如果对方全权委托,我们就要像记者一样采访入谱人丁,即开丁。比如,除了儿子也要记录女儿所嫁的人、地,具体到门牌号;老谱中去世的人,在新谱中要及时记录等。”
  在王法炉看来,虽然现在电脑排印快捷,成品美观,但木活字印刷用最古老的技艺联络着今人和古人的关系,它不能被遗忘。东源村木活字的字体使用的都是明清的官方字体老宋体,繁体字型“横细竖粗”。而因手工操作带来的浓淡变化,同个字印出的不同字迹,都使作品有了某种残缺的艺术美感。
族谱网带您探访文墨相传数百年的 瑞安王氏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文化的新生
  瑞安市首届“木活字印刷术”技艺大赛在瑞安市平阳坑镇东源村举行,吸引了70余名选手参赛,其中年龄最小的为12岁。比赛分为青少年、成人、传承人三个组别,旨在传播非遗文化。随着政府的宣传,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对它产生兴趣。
  现在,瑞安市政府每年都有资金用在木活字的保护和发展上,如举办木活字印刷技艺,整理编辑《瑞安木活字印刷》,用木活字技艺出版一批古籍,选拔木活字印刷技艺传承人,成立活字印刷协会等等,以发展这“活化石”。
  “活字印刷事实上分刻字和印刷,刻字是最难的一道工序,现在好多人也不学刻字了。”王法炉介绍,刻字要选用上好的棠梨木,刻字时先用毛笔将要刻的字反写在字模上,再用刀刻,先横再竖再撇,最后再把空白的边角挖去,一个反写的汉字才凸显于字模上。这次传承人的考核内容为雕刻,接下来还将有排版、印刷、装帧等,通过一轮轮的考核来完整地保留这项技艺。
  在王法炉的工作室里,一本本精装的古籍陈列在册。翻开外壳,书籍排版考究,宣纸十分柔软。但是这么一套两本的《道德经》价格不菲,定价800元,一般作收藏之用。最近,王法炉正着手印刷一份《金刚经》长卷。
   记者从瑞安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了解到,目前东源活字印刷传承人有17位,每位传承人带一至两个徒弟,相比而言这项技艺算后继有人。
      王法炉并非非遗传承人,却多年致力于木活字印刷的保护。走出传统族谱印刷的范围,近年来他致力于开发活字印刷衍生品,希望将这种技艺开拓出新的市场。在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东源的木活字作品还获得了优秀创意衍生品、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示品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藏在唐山档案馆的王氏、刘氏族谱相传数百年
唐山市档案馆现存《王氏家谱》和《刘氏家谱》各一部。《王氏家谱》记载的是滦南县一王姓家族,从王氏始祖王文进至第20世的400多年谱系。王氏家族是名门望族,该王氏始祖王文进是在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从安徽宣城县迁至滦南县居住。第11世王永彪曾任捐职都司之职,其祖父、父亲被封为昭武都尉,其祖母、母亲被封为恭人(四品);第12世王蕴曾任清嘉庆年间国子监学正之职,王蕴的父亲被封为修职郎,其母邵氏和张氏被封为孺人(七品)。王氏宗族多人曾经受到皇帝的封诰。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逐渐演变而来的。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 族谱网探访尹氏祠堂之王英镇尹氏宗祠
风和日丽,白云绿树映着湛蓝的湖水,秀色可餐,今日阳新记者走进了王英镇高山村的尹氏宗祠。眼前雕梁画栋,门楼恢宏,村支书骆名忠介绍说,尹氏宗祠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建国初期淹没在王英水库的浩渺烟波之中,直到2012年新祠重建,香火复旺。穆如清风履霜思亲来到内殿,只见堂前供奉着历代先祖神像灵位,上书四个大字“穆如清风”。骆名忠说,这来自诗经中的“吉甫作颂,穆如清风”,而尹吉甫正是一代西周名臣,尹氏家族德高望重的先祖。公元前828年,周宣王姬靖继位,选贤用能,国家兴旺,周室中兴,尹吉甫文武双全,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得到了周宣王的重用,拜为太师,被赞颂道,“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周宣王初年,北方的猃狁(古代部落)强悍好战,一度进犯至陕西境内的泾水北岸,直逼西周都城镐京,危及国家安全。周宣王于是召集大臣商议,决定派威望卓著的老将尹吉甫出征。尹吉甫欣然受命,带领部队来到泾水,两军刚一交锋,先锋大将子白就连斩...
· 族谱网告诉您,中华姚氏族谱现存各地文献
河北青县姚氏家谱2卷,著者待考,手抄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河北省青县王镇店小交河村。上海南汇周浦姚氏家谱,(民国)姚仁焯修,民国5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杭州大学图书馆。江苏镇江姚氏重修族谱6卷,(清)姚廷甫主修,清道光9年公元1829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江苏毘陵姚氏宗谱30卷,首1卷,(清)姚师傅等重修,清同治11年(公元1872年)明恕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江苏镇江润州姚氏宗谱4卷,(清)姚家楫等修,清嘉庆18年(公元1813年)式好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江苏镇江丹徒姚氏支谱,(清)姚文馥重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燕翼堂手写本1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江苏镇江丹徒姚...
· 族谱网带您去看看,传统活字印刷族谱
在2016温州国际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瑞安馆的活字印刷衍生品吸引了众多观展者。而在该市高楼镇东源村的王家,活字印刷技艺薪火相传近八百年,在今天仍焕发活力。日前,记者来到这个美丽偏远的村庄,找到王家后裔了解这项古老的技艺。山村深处文墨飘香,公元1298年,王祯“用己意命匠创活字”,刻制木活字30000多个,印制他纂修的《旌德县志》获得成功,还在其《农书》“造活字印书法”中详细介绍了这一技艺,是木活字印刷术最早的记载。根据史料记载,王家木活字印刷术只比王祯迟了20年左右,王家迁入东源村继续传承近三百年十余代,并随联姻关系和带徒逐步授艺于外姓、外村、外县人。清明时节,记者来到高楼镇东源村,这里随处可见活字印刷的踪迹。如今它已是闻名海内外的木活字印刷文化村,掌握木活字印刷技术的师傅有近百人。王家第34代、瑞安市活字印刷协会会长王法炉带记者来到位于该村的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馆,这里规模颇大...
· 族谱网带您探访樟村陆氏宗祠
樟村陆氏宗祠位于戚墅堰区丁堰街道常丰村委樟村,南距大运河和沪宁铁路分别约1000米和500米,北距龙城大道约500米,东距圩墩遗址约2000米。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樟村陆氏宗祠初建年代已不可考,现祠堂是在清同治十年(1871)建造的基础上重建而来。老人们记得祠堂院中曾有一棵参天古银杏树,四五人才能合抱,十几里外就能望见,数龄估计在数百甚至上千年。可惜此树毁于“”时期。据《樟村陆氏宗谱》记载:“昔我樟村陆氏祠宇,巩固甲于一方。竹苞松茂,诚弈弈也。自咸丰庚申(1860)四月,匪徒(太平军)入境,五载蹂躏。尔时近城之区,近塘之地,民房祠庙,尽毁无遗。既平之后,旋里者皆结草为庐,聊蔽风雨”,而后“捐及三年,辛未(1871)之春,鸠工备料,建造祠屋,并列四间,围墙一座,余基俟后补造,不日告成。”百余年后,祠屋墙残垣断,几近倾塌。2004年,族人在续修宗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