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今天我们说说姓氏文化名城江西省府南昌

2016-11-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46
转发:0
评论:0
今天我们说说姓氏文化名城江西省府南昌,南昌的建设,绵延不断的姓氏文化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代表
南昌的建设,绵延不断的姓氏文化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代表着这座2200多年历史文化名城的乡土情怀和根源归属。在解读南昌姓氏文化中,我们了解了一代代祖先的迁徙史,领略了岁月沧桑的社会风情、时代风云。
南昌的变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那街、那园、那楼、那路……不时会让人们生发“陌生”的感觉。在这张“陌生”的大网里,姓氏却是“老南昌”永远熟悉亲切的字眼。
今天我们说说姓氏文化名城江西省府南昌
吴氏:六成吴姓人是长沙王后裔
吴姓开姓3300多年,是百家姓中较早的姓氏。江西吴氏文史研究会秘书长吴良生告诉记者,“吴”字的本义是大声说话。而“吴”字定义为姓,源于吴泰伯(商末西歧部落领袖古公亶父长子)在荆蛮地区自号“句吴”立国起始。武王定周后分封天下,遂赐吴地人以国为姓。据目前的吴氏宗谱显示,海内外吴氏子孙皆吴泰伯、吴仲雍苗裔,吴氏均源于吴泰伯。
吴氏发源地在江苏无锡,吴泰伯后裔返流入赣落居最早的记载,是吴王夫差的儿子吴友、吴鸿带子孙逃难到江西。
吴芮是从吴友、吴鸿传下来的江西最早的一支吴氏。吴芮被称为华南吴姓始祖,他是秦汉交替时期的百越领袖。南昌城赣江岸边的滕王阁四楼,有一幅巨大的江西历史文化名人壁画,在这些杰出人物中,出生于余干五彩山的吴芮居第一。他是第一个响应秦末农民起义的秦吏,项羽分封诸侯,吴芮被封为衡阳王;汉朝建立,改封为长沙王,卒于公元前201年,谥“文王”。江西吴氏有60%以上是吴芮的后裔,他的后代在湖广和中原地区形成了吴姓的重要望族。江西吴氏从唐朝末期到北宋初期慢慢确立下来,现有六大支(吴芮家族除外)。其中搬来南昌较早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吴逊,以进贤为中心,向外扩大家族辐射到整个南昌和周边的县区。现有资料显示,南昌市最负盛名的吴氏人物当推北宋的吴居厚。
梅姓:梅福是南昌梅氏开姓始祖
梅姓,源自梅伯——上古商朝时一位被封于梅邑的王族,其子孙即以封地为姓,世代姓梅。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江西梅福文化研究会会长梅联华告诉记者,早期的梅姓,主要活跃于古时的河南汝南一带,西汉末年逐步南迁到现在九江一带。西汉末年,任豫章郡南昌县尉梅福辞官隐居在南昌,梅氏家族也在此繁衍、分布。梅福可以说是南昌梅氏的开姓始祖,古时滕王阁建筑群内还曾有为梅福建的梅仙亭,现今南昌青云谱依然存有梅福遗迹,旧称梅仙祠。
梅姓在南昌的分布是以梅福隐居之所青云谱定山梅村为基点,省内外之梅姓皆定山分派(俗称塹巷——梅家巷)向外辐射分布。后其28世后裔迁霞山繁衍,形成霞山梅村,45世后裔入赘朱姑桥繁衍成为现在的朱姑桥梅村,现南昌梅氏依然主要聚居在这“梅氏三村”中。江西的梅氏后人极为团结,为继承和发扬梅氏,不仅成立有江西梅福文化研究会,还在2014年创办了《江西梅氏》的报刊,实时发布梅氏家族会议、活动内容和江西梅氏的起源历史、名人等信息。
梅氏在历史上出现过众多历史名人,如宋朝的梅询、梅尧臣,明清时期的梅鼎祚、梅文鼎,近代的梅贻琦、梅汝璈等等。他们光辉的前贤榜不仅为梅氏后人,还为所有中国人树立了丰碑。
吴居厚,字敦老,进贤人,进士出身,官至尚书右丞,枢密院副使。因支持王安石变法,大力推行官营政策,为朝廷收取巨额盐铁税,被神宗嘉誉其“于职分之外,恤及他路,非才智有余不能”。宋朝时期,吴姓大约有17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2%,为宋朝第八大姓。吴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吴姓总人口的13%。
陈姓:天下第一家“义门陈”
义门陈氏,亦称为江右陈氏、江州陈氏,义门陈是被史学家称为“世界奇观”的天下第一家。因其构建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古代和谐家庭社会典范而备受推崇。唐宋时期这个家族创造了15代、3900余口、历时332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饮和谐相处的人间奇迹。这使得义门陈受到唐宋两朝九位帝王的旌表,唐僖宗李儇御笔亲赐“义门陈氏”匾额。义门陈氏以其勤劳智慧的义聚实践,成为封建家庭和谐、忠义的典范而名动天下。
江西省谱牒研究会义门陈文史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陈峰介绍,据《德安县志》记载,江州义门陈是南朝陈武帝陈霸先的后人。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时任江州牧的陈旺,由庐山龙潭窝迁至九江郡蒲塘场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成为江州义门陈的开庄始祖。公元832年,陈旺因官置产、造屋兴家于江州德安县常乐里,陈旺及其子孙以孝道治家,撰家法、立家范、置田产、办书院……建立了一个具有高度文明和谐的大家庭。宋丞相吕端欣然赋诗“八百头牛耕日月,三千灯火读文章;永清潭底观鱼变,东佳岗上听莺吭。”来描述义门陈这个“耕读之家”的和谐氛围和自然生态。大批文人墨客如苏东坡、欧阳修、晏殊、寇准、文彦博、吕蒙正、陆游、朱熹等,更是挥毫吟咏,留下了浩如烟海的锦绣诗篇,有史书和文献记载的就达三百余篇。
公元1062年,朝廷对田庄达三百余处的义门陈大家族实施大分析(分家),将3900余人分为291庄,分迁全国72个州郡,144个县。公元1063年3月,义门陈人向外迁移,这支迁徙队伍绵延几十里,持续几个月,从此,一家繁衍成万户,万户皆为新义门。目前在江西境内还居住着石塘庄、南桥庄、果石庄、黄安庄、赤土官庄等义门陈家族。
胡姓:华林胡为江西胡姓主流
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胡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若干支流,如华林胡、明经胡、龙川胡、安定胡、晋陵胡等。目前在江西的胡氏有华林胡和明经胡,其中,以华林胡氏为江西境内胡氏主流。
江西省谱牒研究会副会长胡向萍介绍,在东晋王朝式微之际,多方疆臣趁机割据,更有甚者窥测帝位使得中原一带战乱不休。时任相国军事的胡藩随刘裕征讨有功,获封阳山县男,据《甘竹胡氏十修族谱》记载:“(胡)藩字道序,号永维,事南朝宋三世。高祖时参相国军事,平乱有功,封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赐土豫章之西,爱新吴华林山水之美,遂就地居家。胡氏名华林世家,盖由于此。”因此,胡藩也被作为华林胡的始祖而备受尊重。
时至唐末黄巢起义,天下大乱,原为唐朝国子监博士、迁侍御史、胡藩第二十四世孙胡城,隐居始祖胡藩封赐地华林山,并在此定居繁衍,成为后世尊奉的华林胡氏一世祖。胡城回到华林山隐居后,以修身研学为务,创建家塾,他的五个儿子“皆文学、登科第、荣被簪笏”,人称五骏。五子以学而出仕,蔚为华林胡氏五宗。后世的华林胡氏对教育极为重视。胡藩第二十八世孙、胡珰第四代孙胡仲尧在浮云宫旧址创办华林书院,书院不仅收授家族的子弟,也接收慕名而来求学的学生。值得一提的是,华林书院还是历史上中国首创的收授女学生的书院,开创了中国教育的先河。
今天我们说说姓氏文化名城江西省府南昌
在后世,胡氏继华林书院后,还创办了郁竹书院、南垣书院、东坪书院、九贤书院、文陶书院、华厦书院等七所书院。
万姓:三国时期进入江西
万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据江西省谱牒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万卿告诉记者,研究发现,万氏最早在三国时期就进入了江西,据《豫章万氏大成谱》记载,三国时建中元年万弘由河南沔池迁南昌尉,受魏晋南朝以来重谱牒风气的影响,江西万氏各地支族,随其所迁,历朝历代都保存有记载宗支繁衍、分徙、族人科举等内容的簿记册,以作为修谱时的底本。万氏族谱从魏晋开始,基本没有间断,将连绵一千多年间的族人家族较为完整保留了下来。据记载,唐五代,是北方万氏南迁的重要时期,今日江西万氏的主要支派都在此时入赣,且谱载仍是山东兖州市嵫阳县高桥梧村里30世世昌所生四子之后。
宋代江西省万氏宗族昌盛起来,豫章万氏为纪念其先祖孟子高弟万章公而在豫章郡治南昌创建万公祠,万公祠又名万子祠,位于中山路与象山路交叉口东北角,朱熹受门生西山嵩冈万士秀嘱托,观万氏谱,作《豫章杏花村万公祠大成序》,万公祠历宋元明清迭毁迭修。万子祠主要功能是为豫章万氏纪念先祖提供活动场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今天我们说说谌氏族谱《派歌》
《派歌》是谱牒文化产物,是族谱的重要内容。安化谌氏谱式仿于宋贤,派歌创自明祖。明永乐丙子,一甲孝廉谌复初讳志善创修安益谌氏族谱,叙述源流,以祖讳歌曰:谌和为始祖,谅接原仕新,仲兮时鼎鼐,均德至斌孙。为续纶序于子孙后代,从本辈开始又讳歌曰:志必希宗受,思忠绍可贞,传家为孝义,殷世莫欺伦。安益谌氏“派歌”由此而始。俗称志善公派歌。明万历庚子益阳文学绍箕公等续修安益谌氏族谱,此时离首届谱已180多年,人丁已衍生七八代,公认为谱要续,派亦需续。并以《小引》公示在续谱牒中明确接续“派歌”之理由,《小引》云:“谌自养元以来,一传再传,其时远矣,析而又析,其势焕矣,所赖有昭穆不紊,尊卑不渝者,惟派定固尔。奈前派已终(因明两谱均不存无睹,康谱登载的明丙申正式派歌只有“志必希宗受,思忠绍可贞”十字,笔者注)后裔瓞出,苟不接续,必至伦乱。伦一乱,可胜言哉。是谱可从可已,唯派不能已。派既当续,谱亦当修。今采20...
· 今天我们来说说,宋末名人苏东坡他的眼力
有一次,苏轼与关系还不错的谢景温一起在郊外散步,忽然有一只受伤的小鸟从树上掉了下来,谢景温抬脚就把这只小鸟踢到一旁。苏轼看了这个漫不经心的动作,心里凉了半截,他想,这一定是个轻贱生命、损人利已之徒,不可深交。谢景温的妹妹是王安石的弟媳,所以谢景温受到王安石的重用,王安石提拔他任侍御史知杂事一职。后来,他见苏轼与王安石不和,为讨好王安石,便诬陷苏轼运售私盐,企图将苏轼治罪。早年,有个和苏轼过从甚密的人姓章,两个人几乎无话不谈。章任商州令的时候,苏轼任凤翔府节度使判官。一天,两人在山中游玩,游到仙游潭的时候,前面是悬崖峭壁,只有一座独木桥相通,桥下是万丈深渊。章提出让苏轼过桥,在绝壁上留下墨迹,苏轼不敢。章神色平静轻松走过独木桥,把绳子系在树上,像玩杂技似的在陡峭的石壁上写了“苏轼章某来此”几个字。苏轼不由抚着他的背长叹道:“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章大笑。苏轼认为,人如果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他也...
· 今天我们说说平和县九峰望族,崇福堂曾氏祠堂
九峰的大族有曾、朱二姓,我们实地考察的是曾氏家庙。曾氏家庙位于平和县九峰镇平和二中大门左侧,建于清代明万历元年(1573)。家庙占地面积380平方,坐东向西,由前门、拱形走廊、正堂组成。正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歇山顶。梁架间施斗拱。木构架和斗拱雕有150多组雕刻。前中门悬山顶。大门两侧窗棂以“卍”字缕空青石雕图饰。门前一组青石瑞兽抱鼓。曾氏的血缘祖是上古治水的夏禹帝,姒姓,传至他的曾孙少康。帝业中兴,封次子曲烈于鄫(今山东苍山县),曲烈便成了鄫氏始祖。曲烈子孙在鄫相袭了二千年,直到春秋时期鲁襄公六年(—567),鄫为莒所灭,太子鄫巫逃到鲁国,做了鲁国仕卿,他把姓“鄫”去邑为“曾”,从此就成了曾姓。这是曾氏得姓之始,后裔尊曾巫为第一始祖。曾巫生二子,长夭,次夫。夫生阜,阜生点(箴),点为孔门高弟子。点生参,亦师从孔子,得儒学真传,世称曾子。被后世尊为宗圣。曾氏族谱均以他为首派(...
· 今天我们说说唐代的茶圣卢氏名人卢仝
今天我们说说唐代的茶圣卢氏名人卢仝说到“茶圣”,可能有的读者会说,知道啊,茶圣陆羽嘛。不错,不过我们今天说是“唐朝茶圣”--卢仝。有人可能会说了,卢仝啊?不认识,不要紧,跟我一起来诵读这首诗: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不错,这首诗叫做《七碗茶》,作者正是卢仝。卢仝生性爽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屡次遭遇厄运,一生穷困潦倒。他写了《直钩吟》一首,借鱼钩之弯曲嘲讽世道貌岸然之弯曲,期盼文王再世,直道之风能在人世间畅行。诗云“初岁学钓鱼,自谓鱼,自谓鱼易得。三十持钓竿,一鱼钓不得。人钩曲,我钩直,哀哉我钩又无食。文王已没不复生,直钩之首何时行?”卢仝晚年生活穷困,却又添丁得子,真是喜忧参半,他写的《示添置丁》一诗,把他异常复杂的心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一番。这篇入木三分、竭思传神的力作,是卢...
· 今天我们说说唐代的茶圣卢氏名人卢仝
说到“茶圣”,可能有的读者会说,知道啊,茶圣陆羽嘛。不错,不过我们今天说是“唐朝茶圣”--卢仝。有人可能会说了,卢仝啊?不认识,不要紧,跟我一起来诵读这首诗: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不错,这首诗叫做《七碗茶》,作者正是卢仝。卢仝生性爽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屡次遭遇厄运,一生穷困潦倒。他写了《直钩吟》一首,借鱼钩之弯曲嘲讽世道貌岸然之弯曲,期盼文王再世,直道之风能在人世间畅行。诗云“初岁学钓鱼,自谓鱼,自谓鱼易得。三十持钓竿,一鱼钓不得。人钩曲,我钩直,哀哉我钩又无食。文王已没不复生,直钩之首何时行?”卢仝晚年生活穷困,却又添丁得子,真是喜忧参半,他写的《示添置丁》一诗,把他异常复杂的心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一番。这篇入木三分、竭思传神的力作,是卢仝妙笔生花、文心雕龙的又一体现。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