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为您解密,河婆蔡氏历次修谱演变
族谱网为您解密,河婆蔡氏历次修谱演变,河婆蔡氏于明成化十三年丁酉岁(公元1477年)从梅州石窟都迁入揭西河婆定居,至今
河婆蔡氏于明成化十三年丁酉岁(公元1477年)从梅州石窟都迁入揭西河婆定居,至今已有537年历史。期间族人出先后7次修编族谱,演变较大,主要发生在源流世系上,即将绵基公以上世系首次接入清流黑之公之下;第二次接入福粤公十四世孙潮海公之下;第三次接入福粤公十世孙寿公之下;第四次改变以上3次接法,让绵基公以上世系空白。4次演变,诚然是因时势复杂,世系断接比比皆是,非裔孙不智不仁,乃其孝念心切,图光宗耀祖之因,但在本应严肃对待的祖先源流世系问题上却不免显得轻率。
首次修谱于明嘉靖、隆庆年间(公元1552~1572年),其内容有:(1)始祖绵基公总系图和分系图及其祖宗遗传;(2)谱载宗规成约,收入蔡氏族规13条;(3)收载同源公之首设辈序;(4)记录河婆蔡氏创建蔡氏大宗祠。此次修谱时间不确切,编者不到位,谱序或纪言全无,我认为,此只是族中长老议事的纪要,称不上修谱。
第二次修谱始于清顺治十七年庚子岁(公元1660年)。此次修谱由七世貂公写《家谱纪言》,八世石如公写《蔡氏族谱记》,修谱共编十二卷,第一卷为总图,其余十一卷为分支世系图。修谱延至清康熙十七年戊午岁(公元1678年),补充了由八世樟公、球公、十世正蕡公参定的《本宗名次引》和《绵基公裔孙辈序》。我认为,此次修谱符合族谱编制规格,有“纪言”和“谱记”,说明了源流;有总图和分支图,有辈序注明,为今后修谱奠定了基础。但是,将貂公《家谱纪言》和石如公《蔡氏族谱记》对照,除源流说明来自清流之外,对本支谁是石窟都始居祖则各有异言,例如貂公说:“迨始世祖八郎,偕诸昆季移潮后,分散而居”,石如公说:“吾之祖黑之公……徙之潮北梅州之陬石窟都”,对绵基公是否有兄弟亦各有差别。再说,黑之公名字号谥、葬墓地一无所知,清流以前本支漠然无声、继入梅州之初本支又漠然无闻等等,使其源流说明变为“模糊信息”,令人不易取信。在分支世系中,如第三卷鸣野公分支的东湖公之下从八世起没有编入族谱,也令人遗憾。
第三次修谱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庚寅岁(公元1770年),由十一世宗镇公主编,采纳前谱内容,增加了《程同二公合传记》和《续修族谱新引》,将程同二公的仁爱相依、大智无私的风范传留裔孙。看分支世系的收集情况,仍然是局限在河婆附近一带族裔资料,而对明末外迁的约六代裔孙,人口相当于总数约三分之一,依旧隔离在族谱外,不能体现族人的凝聚力。
第四次修谱于清嘉庆元年丙辰岁(公元1796年),由十二世彝璠公、雍玉公遍行远访,收集东莞各乡族裔资料,凡幼子童孙,罔不备载,提高了族人的凝聚力,提高了族望。此次修谱,增加了彝璠公写的《家谱世系引》及十三世纪淮(号清波)公写的《蔡氏字辈议》。由于此次修谱的内容详实、综合性大,成为族内传播最广、保存最久的样本。
第五次修谱于清光绪九年癸未岁(公元1883年),因长乐(五华)河口合族祭翠仔登潭李太墓打官司,重新修谱,将绵基公接到福粤公十四世孙潮海公之下。由于绵基公生于公元1382年,潮海公(生龄未详)之五世祖伯信公生于1350年,推算得知绵在公比潮海公年龄大得多,所以此次修谱为心知肚明的人为造作。此次修谱的时间,河婆方面认定是在清光绪九年癸未岁(公元1883年)。我不认同,据我收存的上海图书馆资料——《河南始祖蔡氏开派各省通谱》,由秘书公源公六世孙肇春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监编的,谱中有我官仓蔡氏定陞、渐逵(绵基公十六世孙)谨辑上报的世系图,示明绵基公接潮海公。按此推理,绵基公接潮海公及长乐河口合族祭翠仔登潭李太墓打官司之事,应改为时间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之前。
第六次修谱于公元1991年,《河谱》说:“编辑人员收集大量古谱资料作参考,从寿公、绵基公年龄等方面进行参考,认为是符合客观现实的。因此,把绵基公世系接回旧谱所载的福粤公十世孙伯礼公(寿公)生绵基、绵运、宗恒、宗勋的寿公世系。”我认为,河婆编谱人员所说的“古谱”或“旧谱”是何时何处何人所编之谱?没有指引清楚,令人心玄。我对绵基公与寿公在年龄和身世相符状况,把其世系相接有所理解,但是,缺欠确实证据,我又不敢冒然认同,留下今后再考证处置罢了。
第七次修谱于公元2013年。此次修谱在动员和采访上做了大量工作,收集史料之多是史无可比。编入资料共78卷,分3册合3151页,记26世衍传、人口近19万,遍及世界各地。经慎重考证,从尊重事实、务实求真衡量,搁置了绵基公以上世系的续接为暂时免不得的办法。
综上所述,修谱的目的是理顺源流,澄清昭穆,认识历史,弘扬祖德,勉励后人。族人的愿望:寻根问祖,上接度公。当今考史方兴未艾,人文信息不断涌现,频频出现奇迹,例如:过去中国被论定为“贫油国”,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注重研究构造体系对矿产分布的控制,为大庆等中国东部油田的发现作出重大贡献。《河谱》说:“违反历史基本常识的事我们绝对不能再做了。”窃以为此言不妥,若姓蔡人寻根问祖却找到姜太公,当然是违反历史基本常识的事,而我蔡人源起度公,象电厂和灯泡有必然联系,电路故障,失了光辉,由持证电工去查,将其修复即可。俗语说:“好事不怕多为”,因噎废食,智者不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1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族谱网资深修谱师教您“如何通过互联网修族谱”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复苏,全国各地的修谱风潮开始悄然兴起,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利用“互联网”修家谱屡见不鲜,族谱网就是这样一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将修谱续谱落到实处的平台。古人云:“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根。”我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互联网家谱的出现得以让传统纸质家谱有了更好的传承机会;得以让子孙后代用现代科学技术方式来传承传统文化;得以让久违的亲情在互联网上重新连接。如何利用互联网修谱?互联网族谱相比传统族谱又有何优势?2月18日20:00,族谱网资深修谱师夏侯捷在直播间邀您一起学习——“如何通过互联网修族谱”。▲扫码进入直播间关于族谱网族谱网定位打造人类族谱大数据,记录百姓家族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宗族传承档案馆)。目前公司已经推出族谱网、族谱APP、族谱软件、祭拜网等产品,分别获得相关发明...
· 孟氏历次修谱
孟氏历次修谱孟氏历次修谱情况:元朝:至元元年(1264年),孟子五十一代孙孟祗祖续修家谱。泰定年间(1324年),五十二代孟惟恭将“孟氏宗支图”刻于碑上,藏于孔庙。明朝:弘治年间(1488年),五十七代孟元详细考证了孟氏历代世系,也刻石立于孟庙。万历年间(1573年),六十代孟承相曾续修族谱。天启二年《1622年),六十二代孟闻钲组织孟氏族人共同捐资续修族谱,刊印后分发各户,以便于日后“认祖归宗”。清朝: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孟子六十五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衍泰修编了一部较为完整的族谱,分送族众。康熙六十一年(172Z年)秋,孟子六十五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衍泰重校《三迁志》。道光四年(1824年),六十九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继(山亠日)主持续修族谱。道光十五年(1835年)七十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广均主持纂修《重纂三迁志》。同治四年(1865年),七十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
· 族谱网告诉您修族谱七个重要的基本内容
家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延续血脉亲情的重要载体,是孝道文化的重要体现,是以特殊的形式记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有着重要价值及意义(点击可阅读原文)。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家谱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虽然家谱内容的侧重随着时代的变迁有所不同,但以下七个内容不容忽视:01▲姓氏源流姓氏源流是同姓一族的得姓来源与变迁,国人姓氏渊源大多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难以考究。而中国姓氏经历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因此,一个家族的家谱中首先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姓氏源流,要为后人呈现家族得姓来源,或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02▲郡望堂号堂号,是指一个姓氏之内一族或一房的名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家谱中堂号的存在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
· 从族谱上了解洞霞尹氏历次修谱内容
据考;1、《洞霞尹氏三修族谱》及《洞霞尹氏家谱》二部族谱,分别是由海峡两岸尹氏族人所编修的家谱,谱籍地同为湖南邵阳,都奉元朝末年嘉志公为始迁祖。他们所依据的版本同样都是清咸丰辛酉年的二修族谱。《洞霞尹氏家谱》早于民国四年在原籍地修成,这是第六代世实公大房子孙的支谱;而《洞霞尹氏三修族谱》则于一九六一年间,才由迁居台湾的尹氏第十九代仲容公编印的,这是属于第六代世实公二房子孙的支谱。这两部同属三修的尹氏家谱,他们的血缘与地缘关系非常接近,当初却因族大人多而无法合修族谱,最后不得已才各自编辑三修家谱,但两家族完成修谱时间,竟然相差有半个世纪之久。2、《洞霞尹氏家谱》中标榜着「工部第」之名号,这是因为在尹氏上代祖先中,曾经有二位分别在唐朝及明朝时候,官居工部尚书之要职。另外依据《洞霞尹氏三修族谱》内容记载,尹仲容先生也经历过经济部长一职,现代的经济部长约等于古代的工部尚书。邵东地灵人杰,而尹氏族人...
· 山东滕州段氏历次修谱简况
山东滕州段氏历次修谱简况核心提示:山东滕州市,“古滕段氏”一支,始祖段日新,字浴德,山西晋城人士,据《滕县志》载,元至正五年(公元一三四五年),始祖“正装出发离晋阳,风尘仆仆过太行”,奉旨赴滕州任知州。时滕州辖滕县、沛县、邹县和陶阳镇。适逢天灾黄泛、饥疫瘟疫,民不聊生。浴德公为政清廉,心系于民,体察民情,赈灾抚慰,受万民爱戴。后官毕退居林下,淡然自得,卜小坞而居(今滕州西部大坞镇小坞村)。近七百年来,古滕段氏族人,尊承祖训,弘扬家风,辛勤耕读,艰苦创业,枝繁叶茂,人丁兴旺,今传二十七世,裔胄遍及海内外,堪称名门望族,在古滕大地,谈及小坞段者无人不晓。论及谱牒家乘,可谓昭穆有序,世系清晰。先前,先祖们多以刻石记世,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七世祖景先公倡导族众三十七人成立林社,同心协力,以石为据,追本清源,树碑立传,系统刻石记世,此为一修谱。清顺治十八年(公元一六六一年),九世祖邦池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