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网带您去看看,传统活字印刷族谱

2016-11-1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76
转发:0
评论:0
族谱网带您去看看,传统活字印刷族谱,在2016温州国际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瑞安馆的活字印刷衍生品吸引了众多观展
在2016温州国际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瑞安馆的活字印刷衍生品吸引了众多观展者。而在该市高楼镇东源村的王家,活字印刷技艺薪火相传近八百年,在今天仍焕发活力。日前,记者来到这个美丽偏远的村庄,找到王家后裔了解这项古老的技艺。
族谱网带您去看看,传统活字印刷族谱
山村深处文墨飘香,公元1298年,王祯“用己意命匠创活字”,刻制木活字30000多个,印制他纂修的《旌德县志》获得成功,还在其《农书》“造活字印书法”中详细介绍了这一技艺,是木活字印刷术最早的记载。根据史料记载,王家木活字印刷术只比王祯迟了20年左右,王家迁入东源村继续传承近三百年十余代,并随联姻关系和带徒逐步授艺于外姓、外村、外县人。
        清明时节,记者来到高楼镇东源村,这里随处可见活字印刷的踪迹。如今它已是闻名海内外的木活字印刷文化村,掌握木活字印刷技术的师傅有近百人。王家第34代、瑞安市活字印刷协会会长王法炉带记者来到位于该村的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馆,这里规模颇大,原是木活字印刷术第14代传人王超辉的祖宅,2011年被政府修缮扩建,占地1600多平方米。
        边捡字边排版,排好一版,仔细校对,勘误补漏。排版无误后,用薄竹片一行行挤紧版框,即可印刷。刷印前先用棕刷均匀砚墨。覆上宣纸,对准印版四角,由外及里刷印,直至凸起的字体吃墨均匀。揭起宣纸,一张清秀的木活字印刷品就完成了。现在,馆里每天都有东源村的谱师们现场再现原滋原味的木活字印刷,吸引不少游人参观、体验。
       2009年,瑞安市木活字印刷术以“中国活字印刷术”为名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11月15日,中国活字印刷术被列入2010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提升温州的文化地位和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修家谱留住的“世界非遗”
        记者采访当天,来自平阳万全镇的几位老人也找到王法炉向他打听祖上渊源。他们说自己祖上与东源王家是一位,但中间断代了,寻不到根,修族谱遇到阻碍。清明时节的追根溯源仿佛更有深意,王法炉因此向记者讲起王家的往事。
        东源王家用木活字印刷家谱的历史,源自宋末元初,至今已有近800年。相传,当时一个叫王法懋的人飘海过江,从北方来到福建安溪县长泰里隐居,同时也带来了运用木刻活字印刷术修家谱的手艺。明正德年间,王法懋的后裔再由安溪迁入浙江平阳,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 王应忠迁入了瑞安东源村,从此王氏一族便世代居住于此,王氏所带来的木活字印刷技艺也在东源村落地生根,并带动这里的人们形成热衷修订家谱的传统。
     “应忠公有6个儿子,一个女儿,当时习俗大儿子必须管家,所以留在平阳翔源,其余迁到东源。初来乍到时家族穷,定居在后山上,后来靠着修家谱和务农发家,置办了宅子。”王法炉说,当时王家五世同堂,以活字印刷为生,后来二房、六房从事为多,王法炉就是六房后代。
       在东源《王氏宗谱》中,邑庠生王宝忠也叙述了这段修建宅院,读书荣名的事迹。王法炉拿出这套有几本厚的宗谱,可以想见当时家族繁荣昌盛的面貌。他说,东源的活字印刷是到了近年才开始印书籍,以前主要用于修族谱,也是靠此“活”下来的。
        作为回溯历史,敬天慕祖,激励后人的重要载体,谱牒文化在瑞安盛行。瑞安家家户户,都有一种缅怀先祖、延续宗脉的移民情结,特别重视宗谱的修订,这便成为支撑木活字印刷技术在瑞安传承至今的最主要原因。据学者考证,从清代乾隆中后期起,浙江普遍使用木活字印刷家谱。现存于世的清代浙江家谱就有6430种,其中木活字本约有5100种。
       现在,王家六房后人约定清明前一天一同为应忠公扫墓,清明当天回翔源扫墓,每年如此,以缅怀先人。
“几百年技艺不能断了”
       “君王立殿堂,朝辅尽纯良。庶民如律礼,平大净封疆……”这首五言捡字诗是每一位王家后代从小要学背的,只有熟记才能在捡字时得心应手。如今,52岁的王法炉仍能想起小时候背五言、七言捡字诗的场景。
       在他的记忆里,以前放假后最重要的事就是帮家里做活字印刷,打打下手。一帮孩子在王家长辈的组织下背诗,练习印刷各个环节。“王家世代做活字印刷,如果体力允许,做到七八十岁的都有。我父亲虽然年事已高但有时也会帮忙,他们用行动教育晚辈要传承技艺。”王法炉说,长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几百年的技艺不能断了”。家庭的耳濡目染让他理所当然要做活字印刷,没有其他的考虑。
       到了20岁,王法炉可以独当一面,开始承接一些修谱邀约。谱师队伍通常走街串巷,几乎遍及温州城乡,乃至周边地区及外省,可以是夫妻相随,父子搭档,或股份搭班,或请人代工。有时候要全家人外出工作,大户人家的族谱甚至要修一年半载。
族谱网带您去看看,传统活字印刷族谱
       修谱看似简单,实际有很多讲究,有近20道工序。他拿着一本向记者介绍:划支系是宗谱世系图中明晰血缘关系和辈分承递的路线,竖线是直系上下辈递次,横线为同胞平辈,名字上的小红圈则代表一个起始,一目了然。
        敬天慕祖的修谱技术让这项世界级非遗得以存活,而通过活字印刷的族谱,温州及周边地区的家族得以缅怀祖先。族谱连接着古人与今人,以直接的方式传承家族精神。这些宗谱中不仅是血脉的承袭,更是一段段先人故事,家风传承。在这过程中,修谱师们不仅熟识了文墨典故,还在不知不觉中承担了时代记录者的职责。
       在着手印刷之前,修谱师还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如果对方全权委托,我们就要像记者一样采访入谱人丁,即开丁。比如,除了儿子也要记录女儿所嫁的人、地,具体到门牌号;老谱中去世的人,在新谱中要及时记录等。”
       在王法炉看来,虽然现在电脑排印快捷,成品美观,但木活字印刷用最古老的技艺联络着今人和古人的关系,它不能被遗忘。东源村木活字的字体使用的都是明清的官方字体老宋体,繁体字型“横细竖粗”。而因手工操作带来的浓淡变化,同个字印出的不同字迹,都使作品有了某种残缺的艺术美感。
活字印刷文化的新生
       瑞安市首届“木活字印刷术”技艺大赛在瑞安市平阳坑镇东源村举行,吸引了70余名选手参赛,其中年龄最小的为12岁。比赛分为青少年、成人、传承人三个组别,旨在传播非遗文化。随着政府的宣传,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对它产生兴趣。
        现在,瑞安市政府每年都有资金用在木活字的保护和发展上,如举办木活字印刷技艺,整理编辑《瑞安木活字印刷》,用木活字技艺出版一批古籍,选拔木活字印刷技艺传承人,成立活字印刷协会等等,以发展这“活化石”。
       “活字印刷事实上分刻字和印刷,刻字是最难的一道工序,现在好多人也不学刻字了。”王法炉介绍,刻字要选用上好的棠梨木,刻字时先用毛笔将要刻的字反写在字模上,再用刀刻,先横再竖再撇,最后再把空白的边角挖去,一个反写的汉字才凸显于字模上。这次传承人的考核内容为雕刻,接下来还将有排版、印刷、装帧等,通过一轮轮的考核来完整地保留这项技艺。
       在王法炉的工作室里,一本本精装的古籍陈列在册。翻开外壳,书籍排版考究,宣纸十分柔软。但是这么一套两本的《道德经》价格不菲,定价800元,一般作收藏之用。最近,王法炉正着手印刷一份《金刚经》长卷。
       王法炉并非非遗传承人,却多年致力于木活字印刷的保护。走出传统族谱印刷的范围,近年来他致力于开发活字印刷衍生品,希望将这种技艺开拓出新的市场。在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东源的木活字作品还获得了优秀创意衍生品、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示品称号。
        记者从瑞安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了解到,目前东源活字印刷传承人有17位,每位传承人带一至两个徒弟,相比而言这项技艺算后继有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族谱网带您去看看仿造大清皇宫的家庙
这么平整漂亮的红砂岩墙面,还以为是新修建的。没想到是清代修建的,至今还保护这么好。”广东省民协副主席、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晓春教授说的建筑物,是博罗县龙华镇鹤溪村的愈南公家庙。该庙是朝廷诰命而建,仿照皇宫模样,为正方形建筑物,已有100多年历史。龙华镇鹤溪村有近600年历史,现存古民居建筑300多处。为了能更好地保护古村,鹤溪村申报“广东省古村落”。刘晓春教授带着专家考察组一行人近日专程前来考察。建村历史村民先祖明代从南雄珠玑巷迁来,现存古宅300多处据南雄珠玑巷《姓氏解密寻踪》记载,鹤溪村的关氏族人,是明代从南雄珠玑巷迁来这里繁衍生息,至今近600年历史。鹤溪村位于沙河畔上,整座古村落坐北朝南,背山面水。民居建筑依地势而建,层层递进,错落有致,为阶梯式布局。这里的古房屋都是砖瓦房结构,有很明显的明清时期广府古民居建筑风格。古村的房屋大多建于清代,不少以花岗岩做墙基,...
· 今天族谱网带您去认识传统皮影艺术
本课程以皮影艺术课程教学实践研究为课题,让甘肃陇东皮影艺术走进校园,走进美术课堂,通过邀请皮影艺人现场表演、举办讲座,皮影图片、实物欣赏等,让学生掌握陇东皮影艺术表现内容、色彩、形式上的特色,引导学生设计、制作皮影作品,创作皮影剧本,掌握初步的皮影艺术表演能力。“刚开始孩子们全靠兴趣,现在的孩子,没有接触过传统秦腔或梆子戏这种地方戏,所以每天上课的时候会无形中让他们去听一点儿,通过这种耳濡目染的方式慢慢来学习认识皮影艺术。”王玉勤说。张婧仪说:“我觉得民间艺人非常厉害,对这些制作皮影的老艺人怀有一种敬意。现在传统工艺好多都失传了,所以我们应该去多了解,把这些非常美好的东西传承下去。”走进一间50平米左右的教室,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皮影,桌子上摆放着制作皮影的材料、工具,中间有一个简易的舞台,白色幕布后面,三五个学生拿着自己制作的皮影,正在演绎现代皮影戏“足球小将”。兰州市七里河区安西路小学...
· 族谱网带您去看看有意思的水族“额节”
10月6日,扬家风·庆丰收,2016水族“额节”暨黎明关民族文化旅游节在黎明关水族乡永康风情园内隆重举行。县政协主席董豫黔、县纪委书记梁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付洪以及县部门有关领导出席活动现场。县政协主席董豫黔宣布活动开幕,乡党委书记韦忠泽致开幕词。首先,祭师穿着祭服,祭台摆放鱼、瓜、糯米等祭品,口中念着祭文,开始了“鱼瓜祭祖”。相传,水族年终(农历9月)时,为庆祝丰收,家家户户都开塘捕捞活鱼、摘瓜豆、蒸糯米饭、酿造甜酒等。在即将开席之时,寨上德高望重的族长看到牛圈顶上有一个大南瓜,便上去采摘,不幸从圈顶坠落不治身亡。好端端一个喜庆之日却变成了丧事日,沉痛之下,当晚的庆丰宴席全寨谁都不吃,做好的鲜鱼、瓜豆、糯食、甜酒等素食做食品均拿来祭供族长。第二天埋葬族长后,全寨才吃荤庆祝丰收。因为族长遇难之日是酉日,此后这一支水族在每年水族历年终即农历9月的酉日均举行祭祖和庆祝丰收的活动...
· 看看国外族谱网站推广"云族谱"意义重大
尽管东西方文化存在明显差异,但记录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家谱”,却在两个文化体系内有着同样重要的传承作用。我国自先秦时代就已开始系统地编修家谱,而《圣经》中更是对耶稣的谱系做了详细记载。最近几年,编修家谱的活动在我国一些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再度蔚然成风,近百年来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口大迁徙没有改变华夏儿女的赤子之心和宗族观念,生活在天南海北的人们以编修家谱的形式弘扬家风家训,抒发家国情怀,就连曾出任泰国总理的他信、英拉兄妹也先后返回广东梅州寻根问祖。目前,我国民间的家谱档案收集与利用主要以家族为单位,以纸质印刷品为载体。这种以家族、亲族为界限的编修方式客观造成了“各自为战”的态势,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显得效率低下,同时还割裂了各家族间横向的、动态的关系。在这一点上,国外一些家谱网站的做法十分值得我们借鉴。数据资料完备网站使用方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各类家谱网站200多个,但是这...
· 族谱网解说,如今为什么要把传统族谱做成电子化族谱
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瑰宝,也是中华传统宗亲文化的重要体现,更是血脉亲情延续的主要载体。族谱不仅能解决人生三大难题,更能起到警示后人、激励后人的作用。而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人心,族谱数字化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甚至有人提出“族谱数字化势在必行”的观点,那么为什么族谱数字化势在必行呢?高效族谱数字化;要说族谱数字化势在必行就不得不提到家谱(族谱)的意义及价值所在。家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自诞生到兴盛都带有很强的政治性,而宋代的家谱主要功能在于德育、教育。进入明代,家谱进入完善期,家谱功能逐渐转化为教育、彰伦理功能,宣扬和实践“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伦理思想;明清讲究以孝治天下,家谱也是注重尊祖、敬宗等德育教化功能。在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不仅是重要的沟通工具,还成为了存放物品的重要载体。家谱的数字化更利于保存、修改(续修)也更为方便。总的来说家谱数字化是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方向,对于家谱文献资源的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