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说说广州的一座历史悠久的梁氏祠堂
宗祠是体现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它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在广州,最著名的宗祠是位于中山七路的陈家祠,建于清代,是广东现存祠堂中最富有广东特色的艺术建筑群。
在荔枝湾旁,也有一个保存完整的祠堂——梁家祠。它的历史比陈家祠还要久(始建于明代),以梁家祠为基点发展起来的宗族文化也完整沿袭了下来。现在,每天都能在梁家祠里看到泮塘梁氏族人坐在里面喝茶聊天,时而还会在这里开展各种活动。
e家君今天就带大家走进梁家祠,听梁家后人介绍最传统的宗族文化。梁绵海是泮塘梁氏第23代传人,被梁氏族人公认为“发言人”。家君见到他时,他正坐在梁家祠内筹备周六的岁末联谊晚宴的相关事宜。同姓族人结伴而居,人数众多,没有规矩不行,尤其是对同宗同祖的认同,在传统民俗文化中,宗族文化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梁氏一族南宋迁来广州
泮塘乡衣德堂梁氏一族系于南宋时,从南雄珠矶巷迁来广州,而梁肇基正是带领子孙来到泮塘定居的人。梁家祠是泮塘梁氏族人的家祠。泮塘村曾经有7个祠堂,包括刘家祠、李家祠等,而梁氏族人的家祠有两个。但因历史变迁、城市改造等,泮塘村留存下来的,仅有这一个祠堂,弥足珍贵。
祭拜祖先
梁绵海介绍说,对族人来说,祭祖是特别值得重视的一件事情。按照传统习俗,应该是在每年的清明节,或者是重阳节举行大型祭祖活动。
不过,梁家祠在解放后,一直由政府管理,先后被用来作为小学、幼儿园、社区居委会等等,直到2010年亚运会之前,政府才将梁家祠的使用权归还给梁氏族人。没有宗祠作为据点,此前的祭祖活动一直不成规模。
直到今年重阳过后,族人下定决心要恢复最传统的祭祖仪式。今年10月6日那天,有500多名族人回到梁家祠,举办了66年以来首次祠堂祭祖活动。梁绵海介绍说,还有特意从美国赶回来的后人。
祠堂内有喝茶的器具,梁氏族人有空就会过来喝茶聊天。
取名按族谱
按照传统的习俗,取名必须要按照族谱或者家谱中的字辈来。梁氏也有很严格的族谱字辈,从继开始,接下来一直是衍、绵、延、远、大、斯……总共有22个字辈,取完一轮要重新从第一个字辈开始取。
现在,泮塘衣德堂梁氏已经传到了27代族人,也就是斯字辈。而继字辈的后人只剩下一位老人,已经年近90高龄。
有很多已经在外发展的后人,名字早已不再按族谱来取了,但今年的祭祖活动,许多后人又按照族谱重新改了名。
排位有辈分
既然名字都是按照字辈来取的,在梁氏后人的心里,也很讲究辈分的问题。不过,既然是按照辈分来,就一定会出现年纪长的人辈分小,年纪小的人辈分大的问题。梁绵海说,他们为了以示尊重,辈分的问题大家心里清楚就行,在外人面前,还是会按照年纪的大小来互相尊称。“我的辈分就比他大,但是我还是叫他阿哥。”他指着旁边一桌的阿叔说。
衣德堂现状,经过了一次翻修。
龙船舞狮几百年
梁家祠门后挂着舞狮头。
梁家祠还是仁威龙船会和联衣堂的主要根据地。仁威龙船会,顾名思义,是一只龙船队;而联衣堂则是一只舞狮的队伍。这两只队伍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发起人是泮塘村的“首二三约”,以梁家人居多。这两只队伍每年都会参加大大小小的活动,在周边都很有名气。马上要过年了,联衣堂会变得十分忙碌。
现状:没有族长,全靠热心和自愿
20年前梁氏宗族曾办过一次祭祖活动,梁绵海的父亲曾亲历亲为的操办过,而现在,梁绵海从参与者,也变成了组织者。不管是祭祖活动,或是其他各项的活动,虽然都有组织者,但全都是大家自愿的。活动经费也是各家出资,不会要求多少。
外墙贴着2015年重阳节收支结余情况、梁氏宗亲资助的明细、衣德堂祭祖的收支等。
虽然梁家祠是梁氏族人的宗祠,但梁氏族人一直热衷于团结泮塘村各家人的友谊。这不,本周六晚上将在这举办解放后以来第一次岁末联谊晚宴,虽然主办人还是梁氏后人,但泮塘村民,甚至是只要是对传统宗祠文化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参加。据悉,这次晚宴将会是传统的“祠堂饭”,将请专人在祠堂内现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