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一本老族谱,讲述一段尘封的盘古村历史

2016-11-0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49
转发:0
评论:0
一本老族谱,讲述一段尘封的盘古村历史,松滋市杨林市镇盘古村,原称苏家坪村,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后裔定居于此。目前,整个杨林
松滋市市镇盘古村,原称苏家坪村,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后裔定居于此。目前,整个市镇的苏轼后人已达一千多人,为了弘扬苏轼文化,当地村民苏振元作为苏轼后裔代表自掏腰包,特在村头立了一块高6米的村训碑,用来激励子孙。11月27日,举行了村训碑揭幕式。
族谱里的秘密
一本老族谱,讲述一段尘封的盘古村历史
江汉平原冬意正浓。沿松滋境内的红东线省道前行,连绵起伏的山野一片萧索。不知名的路口一拐,一块刻着“苏家坪”的石碑就立在盘古村村口,路过的人都会不自觉地瞄上几眼。
1月10日下午,一群初中生放学后经过石碑,13岁的苏伟颇有些自豪地驻足念起背后的《水调歌头》,“我还学过老祖宗苏轼的《赤壁怀古》呢。”
50岁的苏振元提起这块石碑颇为自得,这块石头是他专门从四川眉山买来的,高6米,重30吨,看起来像支毛笔。有人问花了多少钱?他脸上浮起生意人的惯常笑容,“这是精神财富,不能用钱来衡量。”
半年以前,苏振元并不知道自己是苏轼后人。他在荆州做了多年建筑生意,还在松滋开了一家宾馆,闲暇时和朋友聊天聚会,日子很惬意。
一年前,老家苏家坪所在的盘古山村搞新农村建设,村干部请他这样的能人给出出主意。“也算是美化环境吧。”他想在村头立块写着地名的石碑。
问题来了,碑上总要讲讲地名由来吧,全村大部分人都姓苏,有没有什么讲究?可是,翻遍松滋公开资料,苏家坪普通如斯,没有任何古老传说,也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有人给苏振元指路:找找家谱之类的东西。
有人从家中翻出了几本写着“苏氏族谱”的刻本,里面的“苏轼”二字惊呆了大家的眼睛。根据字辈排行,村里上千人都是苏轼后人,苏家坪大有名堂。
600多年风雨路
族谱是村民苏传国拿出来的,文革时其母亲将之藏在天花板夹层得以留存。族谱上面写着“眉山南昌荆南苏氏世系考”,苏家坪这一支正是属于荆南源流。
苏轼出生地是四川眉山,根据族谱中的记载,公元1084年,苏轼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担任县衙,也就是现在的鄱阳湖以东,逐渐延伸出了南昌一脉。640年前为避战祸,苏氏家族大举西迁,公安、石首、监利等地均有人前往。苏轼第七世孙苏荣成、苏志成两兄弟来到松滋,在苏家坪建了上、下祠堂,自此苏姓在这里繁衍生息。
95岁的苏以开是苏家坪年龄最大的人。1月10日,记者来到他家,其小女儿苏传芝大声喊“家谱”,听力下降的他神情有片刻茫然,随后慢慢回屋,从床头抽屉暗格中拿出夹板捆扎好的5本族谱。这一举动令大家吃惊,苏家坪人90年前修订族谱时,印了12套,每套8册,之前找遍全村,只有苏传国手中的5册残本,没想到老人家中也有。“前后搬了四次家,我见过这些书,不知道是家谱。”苏传芝恍然大悟。泛黄的族谱已有些残缺,字体仍然清晰,民国十一年的刻本保持着旧时的书写习惯,自右向左,从上至下,每一代的联姻关系及子孙繁衍,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一本老族谱,讲述一段尘封的盘古村历史
村碑刻上苏体字
算起来,苏振元正是苏轼的第二十五世孙。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知道自己是大文豪苏东坡的后人,整个苏家坪沸腾了。每个苏姓人陡然感觉脸上有光,这里的山水似乎都有了一丝文化气息。
这块立在村头的石碑也不能马虎了事了,苏振元决定在上面刻苏轼的字。可是翻遍所有的字帖,“坪”字始终没有,听说成都有个三苏祠,就想过去碰碰运气。
辗转寻找,苏振元联系上了四川苏氏宗亲会的副秘书长苏喜亮,他是苏氏的第三十六世孙,三苏祠内的书法作品不少出自他手,骨劲韵胜、轻快柔韧,他的苏体字正是苏轼的笔法。
听说了苏家坪的故事后,苏喜亮决定为这块村碑挥毫。苏振元在湖北和四川两地跑了多趟,村碑上的字终于全部落实,正面大书“苏家坪”三字,背面是苏轼有名的《水调歌头》,侧面则刻着村史由来。
如同一个身份认证,苏家坪从此打上了苏轼的烙印。在苏氏宗亲会,苏家坪这一支荆南源流认祖归宗,不仅被邀请参加宗亲联谊会,还与东坡文化国际促进会联系紧密。
苏家坪的寻常岁月
58岁的苏传国在市镇当老师,从小在苏家坪长大,对村里两座祠堂印象深刻,可惜文革时被毁。他还记得上祠堂的族长叫苏振坤,下祠堂的族长叫苏中藩,由于他爱读书,族长们给他讲了一些先祖的故事。
最有名的是孔瞻公,叫苏泗,从苏家坪起家,官至四品蓝翎,他乐善好施,1879年长江溃口,孔瞻公不仅捐出部分家产,还组织12人到松滋腳市筑堤防险。他修建的住所老屋场,占地约100多亩,有东、西花厅,中间还有抱厅,两边都是五进的房子。苏传国小时候曾在那里放过风筝,如今老屋场已不在。
除此之外,丹臣公、晓峰公、?先公等从苏家坪走出的进士,也让这块土地变得文雅。
不过,这些故事已经鲜有人知,村里人还是习惯寻常生活。和江汉平原上的普通小村庄一样,苏家坪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平静如常,以水稻为主要种植作物,沿着丘陵地势散落居于村内,摩托车是方便的交通工具,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家里留下老人小孩。
村支书苏运贵介绍,苏家坪现有300多户苏轼后人,约有千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山村家园馆:一本家族谱 一段寻根史
低塘街道历山村家园馆坐落在该村文化公园东南角,今年1月初建成向村民开放。家园馆占地80多平方米,分“古色、红色、特色”三大板块,馆内收藏物品60余件,如民国时期的纸币、一整套木匠工具、承载家族史的家谱、手工编织的草帽等。馆内展出的一本张氏家谱显得与众不同。从时间上来看,这本张氏家谱成书年代比馆内其他家谱要早得多,修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距今已有160多年。另外,其他家谱都以复印品形式展出,而它却是不折不扣的原件。要说它的来历,还得从村文化员张川说起。28岁小伙6年前开始找家谱28岁的张川从2008年开始,一直致力于寻找家谱。“小时候我在外婆家,他们家族有陈氏家谱,我就好奇,我们张家有没有张氏家谱呢?”张川说,“后来去问了爷爷,只知道我们有个张氏宗祠,对于家族的历史,我也只知道高祖父、曾祖父的名字而已。”2008年,正在上大二的他在余姚本地一网络论坛上发了寻访家谱的帖子,想“碰碰运气”...
· 回顾一段历史勾起一段往事讲述霍家村那些历史事件
《龙口市村庄志》记载:明永乐初年,霍恭、霍宝兄弟迁到黄县,建立霍家村,繁衍至今,人丁兴旺。村里流传一些霍氏族人的故事。神人霍珻;相传,霍氏八世祖霍珻(字荆山)有着显赫的功名和神奇的往事。《霍氏族谱》记载:霍珻“赐八品农官,顶戴荣身”。他为人正直,性格憨厚,力大过人,是把种庄稼的好手。年少时,雨后村西大沟里蛙声一片,他随手拿起瓦片,写上咒语,扔入沟里,青蛙不再鸣叫。霍珻在旧村香椿阁耕作休息时,在地上磕烟袋觉得声音异常,便拨土查看,发现地里埋藏着一坛金子和一坛银子。沉思良久,遂念叨:“是我的财宝跟我走,不是我的我不留!”回家后,他将此事告诉妻子,受到妻子的埋怨,便到自家菜园挽水浇荞麦,以消气解闷。午夜时分,一沟地没浇到头,便席地而坐叹息不已。突然,他发现水流到水道边一簇玉簪处不见了,便喊来妻子,一起用铁锹挖出两坛财宝,就是白天发现的那两坛子金银。他用这些财宝操持家业,并给七个儿子置办了七套碾盘...
· 一本泛黄的老族谱,记录着于家堡的变迁
家住于家堡新城家园的于永礼老人日前给本报打来热线电话,称她手中保留着一本于氏家谱。据于永礼老人称,于家堡就是因为于氏家族首先定居而得名。昨日,记者和滨海文化搜集人李学韩一道,聆听了老人族谱的故事,探寻了于家堡从明永乐时期的渔民村落、到清代军事要地、再到如今金融中心的演变历程。昨天上午,记者和李学韩在于家堡还迁房新城家园小区见到了于永礼老人。由于经历的年代久远,厚厚的家谱扉页已经发黄,记录着从明初来塘沽地域先祖到十五辈各代的名字。记者看到,家谱的首页是先祖于英、于潮的名字。李学韩告诉记者,根据他查找史料考证,最早在于家堡定居的正式于英、于潮两兄弟。“明初,两兄弟从山东省文登县大水泊逃荒来到这。由于这里临海打渔方便,就在此定居。”于家堡因此成了塘沽最早的居民点之一。此后于氏人口不断增多,成了这里的大户,于家堡因此得名。此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于家堡也成了外国人登陆、易货的重要地点。20世纪初...
· 解密族谱尘封的档案
我国的谱牒文化,起源于殷商时期,盛修于宋、明时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三大支柱之一,是最基层、最广泛,内容最丰富又自发形成的地方文化。因此,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谱牒。然而时至今日,随着时光的消逝及诸多主客观因素,社会上保存的宗谱却越来越少。所以这笔文化遗产尤显得珍贵。⑴桐江姚氏宗谱:桐江姚氏家族始自北宋湖州刺史姚晓,字世安,为本族始祖,后世子孙分别迁往德青石桥(瑶琳姚村)、中杭埠、污泥口、九里洲(梅蓉)等地。桐江姚氏后裔居住分布:桐君在坊(城关)、中杭埠、高山、污泥口(姚家)、高仓、乔林头、石柱里、高畈(上姚家、下姚家)、浮桥埠、高岭、岩桥、长山头、(常山头)、梅蓉、江南镇寺基上、古城庄、会山、横山埠、雅泉、满林、板桥、严坞、大坞里、平西、青源、凤川镇华林、柴川、旧县、西武山、慕水岭、横山徐家埠、麻栗山、汪家山、宁家庄、上仓(胜峰姚家边)。⑵《分阳严氏宗谱》,又名《天水严氏族谱》、《分阳天水郡...
· 埋在地上的殷墟王朝揭开一段尘封千年的历史!
一条不起眼的河流,发源于太行山东麓,一路向东,流淌160多公里后,注入黄河的支流卫河。它的名字叫洹河。几千年前,洹河的水一定更加清澈和丰沛,洹河冲积出的这片平原曾经十分肥沃,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网络配图现在这里属于河南省的安阳。安阳西边耸立着太行山,地势从西向东逐渐平缓下来,东部的这片平原就是传说中商王朝的国都所在地。史书记载,公元前十四世纪末,商代的第20位国王盘庚带领他的人民,从山东的曲阜一带,来到洹河边,决定留在这里,建设新的国都,名字叫殷。说起殷墟,还要从1899年开始说起,当时有位金石学家,名字叫做王懿荣,他在中药龙骨中发现了一段奇怪的符号,随后寻根究底,终于在找到这段文字的出处,河南安阳一小屯村。经过多年的考究和资料的认证,终于确定奇怪符号其实是古老的文字,它来自于遥远的商场,一个已经被覆灭的王朝,而殷墟从此大白于天下。说起殷墟,那就不得不提及这个不怎么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