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的发展,电子化族谱已经成为趋势

2016-11-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82
转发:0
评论:0
族谱的发展,电子化族谱已经成为趋势,家谱又称宗谱、族谱或谱牒,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

家谱又称宗谱、族谱或谱牒,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是宗族的生命史。文革毁灭性的破坏、社会革新还有城镇化进程,许多人离开世居生活的祖居地,到适合自己的地方发展,越来越多的村落在变革中消失,2000年全国约有360万个自然村,到2010年,自然村锐减到270万个。每年9万个古村落消失,有些村落没有《村落志》、《民俗志》,是仅存在一代一代人的记忆里,口口相传的。

族谱的发展,电子化族谱已经成为趋势

村落消失,珍贵的历史信息、宗族信息也将随着时间流逝殆尽了。加上外来宗教信仰的渗入,越来越多的人宗族意识模糊。在城镇出生和成长的青年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知道家谱(宗谱),见过宗谱的就更少,有宗族、宗亲观念的人便是难能可贵。

家谱国际创始人余豹先生谈到,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就是:把家谱修到网上;让我们年青一辈上明白家谱的作用和意义,增加心灵归属感。人逢盛世寻故里,改革开放至今大家生活都有明显提高,各地祠堂雨后春笋般建立,研究会、宗亲联谊会遍地开花。许多人问祖寻根代价甚高。姓氏研究会等机构能提供的史料又相当有限。为寻得先祖出处。花费大量金钱与时间,有的还未曾寻得

族谱的发展,电子化族谱已经成为趋势

过去的谱牒文化流传至今,很少有人关注到这个领域,也很少有人发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问题。大家都被互联网这种快餐式的网络流行充斥着,我们的时间都被手机等移动终端占据着,真正的自我在哪里没有人去追问。谱牒文化中大量的传统文化精髓没有被很好流传,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严重缺失。那么如何很好的将家谱文化留存并适应这个时代,家谱国际创始人余豹先生给了很好的答案

余豹先生和晚清史研究学者《百家讲坛》末代皇族主讲人贾英华在拍摄爱新觉罗族谱图片

余豹认为,传统纸质家谱保存、查阅、管理等存在很大局限性,现在年轻一辈能接触到家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家谱数字化、网络化的管理和编修将是未来家谱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即可在网络上直接查阅、保存和管理家谱(如:信息修改、添丁等),又可随时生成纸质家谱,大量减少传统修谱方式的各种繁琐工作。

族谱的发展,电子化族谱已经成为趋势

据悉,家谱国际(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由国内首席谱牒学专家,家族史研究学者领头而建,旗下网聚互联网精英,金融界大拿,高水准营销团队致力于“传统文化+互联网+大数据”的革新事业,在互联网的时代,为你寻根溯源,找到生命的回声。

 

转载请注明来自家谱国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孔子世族谱》将启用数字化系统族谱电子化成为趋势
导语: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从山东曲阜市文物局获悉,世界最长家谱《孔子世家谱》的数字化系统正在校对审核中,修正解决审核发现的1000多个问题信息后,这一录入2000余万字、约200万名孔氏族人的系统有望在近期启用。《孔子世家谱》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的族谱,已作为世界上最长的家谱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特别是2009年新版的《孔子世家谱》,全谱共80册、4.3万页、2000余万字,共录入孔氏族人约200万人。据孔子75代孙、孔府文物档案馆馆长孔祥胜介绍,“孔子世家谱数字化系统是具有家谱续修、家谱查询、家谱校验、家谱审核、地图交互与统计等多功能的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平台。”身兼...
· 族谱网解说,如今为什么要把传统族谱做成电子化族谱
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瑰宝,也是中华传统宗亲文化的重要体现,更是血脉亲情延续的主要载体。族谱不仅能解决人生三大难题,更能起到警示后人、激励后人的作用。而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人心,族谱数字化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甚至有人提出“族谱数字化势在必行”的观点,那么为什么族谱数字化势在必行呢?高效族谱数字化;要说族谱数字化势在必行就不得不提到家谱(族谱)的意义及价值所在。家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自诞生到兴盛都带有很强的政治性,而宋代的家谱主要功能在于德育、教育。进入明代,家谱进入完善期,家谱功能逐渐转化为教育、彰伦理功能,宣扬和实践“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伦理思想;明清讲究以孝治天下,家谱也是注重尊祖、敬宗等德育教化功能。在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不仅是重要的沟通工具,还成为了存放物品的重要载体。家谱的数字化更利于保存、修改(续修)也更为方便。总的来说家谱数字化是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方向,对于家谱文献资源的整...
· 族谱的发展起源历史
《百家论坛》文章《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修谱历史》一文称:家谱是家乘、家牒、族谱、宗谱、大宗谱的总称,又称谱牒。乘:春秋时期晋国的史书名乘,所以后来有人将史籍称为乘。作家谱,袭用“乘”名,称家谱为家乘。牒:造纸术发明之前,要写在竹简上,称为简牌,故称谱书为谱牒。家谱,是以图录传记的方式,记载直系血缘关系及其一家源流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文化典籍。族谱,是以图录传记的方式,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及其一族源流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文化典籍。宗谱,是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在综合各地家谱、族谱,以图录传记的方式,记载一宗源流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氏族历史文化典籍。大宗谱,是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在综合各地家谱、族谱、宗谱,以图录传记的方式,记载一姓源流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氏族历史文化典籍。家谱的发展行成了族谱,族谱的发展又形成了宗谱,宗谱的发展又形成了大宗谱。但无论名称、形式上如何发展变化,其核心内容并没有...
· 中国族谱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1、中国家谱的起源:原始母系氏族社会晚期至夏商;2.中国家谱的诞生:周代;3.中国家谱的勃发:魏晋南北朝;4.中国家谱的兴盛:唐代;5.中国家谱的转型:宋代;6.中国家谱的完善:明代;7.中国家谱的普及:清代及民国时期;8.中国家谱的新修:近50年。下面我就按八个阶段粗线条的给大家讲一下。第一阶段中国家谱的起源。起源在什么地方呢?前面讲过了定义是血缘集团,最原始的人类没有家族观念,不讲究血缘关系,像北京人可能有血缘集团吗?不可能。那个时候能不能产生家谱呢?不可能。因为家谱讲世系,讲同血缘老祖宗传下来。一直到旧石器时代的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当时的人已经感觉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同一个家族,同一个血缘集团,产生交往再组成夫妻,后面的子孙身体不健康、寿命不长。怎么办呢?要区分氏族,祖父是祖父,父亲是父亲,这个辈分也要分清楚。我这个家族跟其他家族也要搞清楚,我这个家族的人只能跟另外氏族的人结婚...
· 古代族谱发展历程,族谱雏形是什么样的?
我国的家﹑族谱(以下简称族谱),作为记载氏族世系的志书,源远流长。从甲骨文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早在4000年前的殷商时期,就有一些人物出生,婚娶的文字记载,那是族谱的雏型。到了周代,国家设立专官负责全国所有贵族族谱的记载与管理,族谱成为统治者推行政治制度的工具。周代的政治制度是世袭制,这是一种以嫡庶关系划分大宗,小宗,从而确立各级贵族子孙世袭封土爵位的制度:王位由嫡长子世袭,他的众子则封为诸侯;诸侯由其嫡长子承继,他的众子则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由其嫡长子顶替,他的众子则封为士。这种世袭制是建立在血缘亲疏远近的基础上的,而族谱作为血缘关系的记载,便成为世袭制的依据和基础。周王朝中央和各诸侯国的史官,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负责记录,整理、保管各贵族的家谱。这些管谱的职员,也一般是世袭担任,为他们提供了熟悉﹑掌握全国各贵族家谱的便利,造就了一批熟练的谐学专家,产生了像《在戴礼记·帝系篇》《世本》《春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