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修家谱、正家风、传家训
鞍山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修家谱、正家风、传家训,一页家谱,记录一段家族故事;一本家谱,串起几百上千年家国兴衰…… 司马迁《史
一页家谱,记录一段家族故事;一本家谱,串起几百上千年家国兴衰……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记:“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这里是说,秦汉之前三代(夏、商、周)的考证大都来源于“谱牒”。由此可见“谱牒”对于一个家族乃至民族、国家的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鞍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一直致力于
,并将此当成倾心奉献的事业不断努力,为此奔波……他们便是鞍山市谱牒文化研究会的一班人。
10日上午,穿过喧闹的胜利北路,记者走进了立山区双山街道双益社区。二楼一间小屋前,门口挂着一块极其低调的牌子——鞍山市谱牒文化研究会。推开门,一缕阳光正照射进来,狭长屋子的一面墙是整齐的书架,上面摆放着家谱书籍。细问起来,这些足有300多本。随手翻开一本,闻着纸香,看着文字,仿佛看到当年的家族故事。
这数百本家谱,都是鞍山市谱牒文化研究会的会员们编纂、搜集、指导修订的。
不忘初心
当天,正在研究会坐镇的是许平江、钟连良、刘洪儒、胡振瑞四位老人。他们均是鞍山市谱牒文化研究会的创始人。说起创立研究会的初衷,并不复杂,因为几位老人都想为家族做点实事,要续写家谱,让后代知道家族的历史,于是便一头扎进了家谱的世界里。没想到一发不可收。
1998年,刚赋闲在家的侯鹏霄(研究会的又一位创始人)想续写家谱。当年网络不普及,查找信息很难。无处下手的侯鹏霄只好到鞍山市图书馆寻找家族留下的历史线索。在市图书馆,侯鹏霄偶遇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许平江。当时,已经退休的许平江也在忙着续写家谱。
而许老续家谱有其特殊的背景。在许家原来的家谱中记载着,许家原姓“撒哈拉”,是蒙古族姓,“撒哈拉”在蒙语中被解释为“大胡子”。后来,清朝建立后,要求满蒙旗人改汉姓,“撒哈拉”一族便改姓为“许”,取胡须的“须”字的谐音。许平江的祖太爷曾做过翰林,幼承庭训,家境殷实,早年间就有传承家谱的祖训。到了许平江一代,退休后,他接过了这个修谱重任,不仅走访各地,探寻许家的历史,还帮很多其他姓氏的家族修谱。
无论是侯鹏霄,还是许平江,在修谱之中都意识到,修家谱不仅是个人的事,更值得探讨、深挖。于是2001年,侯鹏霄、许平江等人开始了谱牒文化研究会的筹备工作。终于在2004年,鞍山市谱牒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民间谱牒文化研究会。
成立之初,老人们便将首个研究目标定在了要搞明白到底哪是“小云南”的问题上。
许平江告诉记者,在询问祖籍的时候,许多鞍山人都说自己是“小云南”的。可细问起来,对“小云南”却各有说法。有人说,“小云南”是山西运城洪洞县附近,有人说“小云南”是云南贵州交界的一处地方。为了弄清“祖先到底从哪儿来”这一问题,几位老人研究了大量论文、多方查找史学资料,还多次自费亲赴山东、云南、贵州等地做实地探访。几经周折,4年后,他们终于达成了共识。最终认定“小云南”是云南省祥云县(包括县内的云南驿),当地又称“云南县”。因为云南省被习惯称为“大云南”,“云南县”便被当地人俗称“小云南”。后来云南县的百姓大批迁入山东,闯关东时期这些人的后代又来到东北,两次迁徙,才有了口口相传的祖辈来自“小云南”的说法。
执著上路
“小云南”的研究,让鞍山市谱牒文化研究会在全国谱牒文化研究中“一战成名”。可之后的研究之路,却并不像几位老人当初想的那样简单和容易。
年轻一代对于家谱不明白、不重视,很多年轻人甚至早已忘了自己的“五服”之亲到底有谁。在研究会的探访中,老人们发现因为不重视家谱,家族、亲戚之间少于联系或互不相识,使得家族内部通婚的大有人在。有一次,许平江做家谱修订时,在走访中就发现,一个家族出现了姑姑跟侄儿、堂兄妹彼此结婚的事。而因为没有家谱,他们根本不知道彼此是本家亲戚。这样的情况常发生的话,往小了说,属于近亲结婚,往重了说,对后代的生长都是很多不利的因素。
为让更多人了解家谱的重要性,几位老人自掏腰包宣传家谱知识,让人们重视修谱工作。他们多次进社区、进学校、进公园,给老百姓普及家谱知识,还设立接待日,每周两次,轮番值班,接待那些或是想续写家谱而不知如何下手,或是对谱牒文化感兴趣、想研究的爱好者。
但研究会仅仅是个民间组织,没有经费来源。为此,几位老人把很大一部分退休金奉献出来。许平江甚至还卖了自家的一处房子。就这样才凑齐了谱牒文化研究会每年注册、进社区宣传的费用,使之得以发展、延续。
在不懈的研究下,老人们不仅成为本氏族史的学者、本氏族史的主修,更能指导其他修谱人成功修谱。他们对谱牒的体例内容、纲目设计、编纂方法与技巧、版式的设计、图片的使用、文字的修改校对、记述的语言等,都有独到的实践经验,还撰写出大量的修谱文章,并出版了《谱牒文化丛书》等多部著作。其中,出版的《家谱序文汇编》收录了鞍山市53个姓氏家谱中共172篇序言,对启发后人修行品德,追宗念祖,激励后代成长,弘扬民族精神意义深远。
海城望台镇古树子村的农民何传生,原本不懂何谓修谱、如何编修,在研究会的帮助下,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不但修出了《何氏家谱》,还带动和指导了村内四个姓氏家族编纂出版了家谱。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坚持,现在鞍山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从当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有会员130多人,遍布海内外。在他们的努力下,全市现已新修谱书百余部,丰富了我市的谱牒文化。研究会甚至还在沈阳成立了活动站,在那里,年龄最大的会员已经95岁,最小的会员才16岁。
市谱牒文化研究会的会长钟连良说:“毛主席曾说过,祖都不敬,何谈爱国。家谱、方志、国史是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年轻一代如果连祖宗是谁都不知道,那还何谈继承优秀传统和文化?只有让年轻人了解家谱、传承家谱,有助于了解民族、国家的历史,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和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5 分,共有 1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80岁韩姓老人续写家谱,让家风家训传后人
续写家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这段时间河津市城区街道高家湾村80岁的韩向荣老人一直为续写家谱做努力,希望可以通过家谱传承家风,传承文化。见到韩向荣老人时,他正坐在桌前忙着进行家族人员梳理。谈及当初决心续写族谱的原因,韩向荣表示,自己偶然间从老辈人手中得到了几张旧家谱,纸质受损、记录也不详细,他便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后人弥补这一空缺。由于没有经验、对家族的历史也不完全清楚,韩向荣便展开了一系列的学习,追溯了解历史、学习其他姓氏族谱的写法、格式,在摸索中一步步尝试编写。经过韩向荣的努力,现在他已经把家谱从第九代续写到了第十五代,家谱初稿也算完成,另外他还根据历史自己编写出家族附录,记录韩姓家族发展变迁及家族名人,希望能够为后人树立榜样。
· 修亓氏族谱,弘扬家风家训
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亓家美德,亓氏族谱第八次续修颁谱仪式在高庄街道羊庄村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8个分会代表和莱芜邻村亓氏宗亲欢聚一堂,共同祭祖和颁谱。“本次续修经过5年的艰苦工作,今天终于大功告成。第八次续修的族谱记载了700多年来的人文纪实,包含了历代先祖的续谱和事迹、当代的名人名事和亓氏家族迁移活动。法有制,家有谱,续谱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是记住我们家风家训的优良表现,也是教育后代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亓氏后人亓飞说。
· 巫氏文化--家风家训
在连平县巫氏家族,以“重人伦、端士习、昭雍睦”等十则训戒为主的家训箴言,从宋朝留传至今。这些家训箴言是巫氏先祖传承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一代又一代地教育着巫氏子孙。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连平巫氏以巫罗俊为始祖,最早是从兴宁迁移到连平,到现在大约有380多年。经过繁衍,目前连平县有巫姓人口3000多人,分布于忠信、内莞等地。在忠信黄岭巫氏宗祠,先祖遗下的训戒十则镌刻在墙壁上,庄重肃穆,巫氏以“敦孝弟以重人伦,训子孙以端士习,积蒸尝以隆追报,笃宗族以昭雍睦、劝农桑以资衣食、务节俭以备凶荒、善处事以息争讼、广积德以贻子孙、周婚丧以济缓急、恤孤寡以免饥寒”等十则遗训为家训,又以戒懒、戒赌、戒偷、戒嫖等十则遗戒为族人行为准则,每年在祭祖的时候,巫氏长辈都要向后代子孙传教家训族规。所谓敦孝弟以重人伦,是指要求子女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重视搞好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关系;积蒸尝以隆追报,是教育子女要将上代遗留下...
· 什么是家规、家训、家风、家谱?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导下,每个家庭在不违背国家法律、道德、文化的前提下制定现代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良好家风;借助互联网家谱为工具传承家文化(家规、家训、家风),延续家兴业旺,普泽后世;实现幸福家庭的四大目标:和谐、文明、健康、富有。家规: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家庭的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在古代,家人违背家规就要像国民触犯法律一样受到处罚。家训: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
· 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举办首届了凡修谱传家学
家族是一棵生命大树,老人是根,老人根深,儿孙业茂。养老是老人的大事,也是家族兴盛的大事,更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大事。养老,不是养狗养猫,养花养鸟,也不仅只有养生或长寿,养老贵在传家。人的生命是在家族传承中孕育的,传家是生命的第一道义,更是养老的根本使命。在传家中养老,在养老中传家。传家,传什么?传家风、家规、家训、家谱。赵钱孙李,周吴陈王,百姓传家,千秋基业,万世兴盛。本会与著名心理学专家、好心情中国文化讲堂创办人智然老师的倡导,于2014年12月11日至14日(四天),在无锡了凡书院举办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首届了凡修谱传家,智然老师,岳祖瑞副会长等分别授课。50多名学员来自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湖北、河南、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北京、辽宁、吉林、内蒙和上海等15省市的养老院、社区养老机构,老干部局,老年大学姓氏文化研究机构、宗亲组织、企业领导人和有志于修谱传家人士。通过培训学员们基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