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记载着历史变迁的周氏族谱
记者经过了4公里长的乡村道路后,来到东兴区双才镇柳冲村,见到了村民周吉章。周吉章从塑料袋中小心地拿出了一摞泛黄的旧书,在发黄的封面上,贴有写着《周氏族谱》的纸条。《周氏族谱》一共8卷,用小楷、行书字体抄写在宣纸上。族谱是清朝光绪丁未年重刊的,记录着周姓家族几百年的繁衍兴衰,也记录了当地的历史、景观,实录了碑刻坊联。
这套续增族谱沿用了以前的原序。“吾家袓籍湖广麻城人也”,明洪武初由楚入蜀,“卜居资东茨芭坳周家冲”。其后周氏袓先回到原籍“报垦于资”。一家几兄弟率族人来到资州后,分别垦荒于资东杨家坝、宋家湾,后宝山、佘家冲和杨家坝、栗子湾。其后成为当地的望族,先后培养出举人、贵州道监察御史等高官。
族谱上还记载着几百年前的碑文坊联。在入蜀祖先周应新的碑文中记载着,在明洪武年由湖广麻城入蜀,居资县东茨芭坳周家冲。坊联如“祖德坊”:“自楚来资翼子贻孙昭世德,此地多遥山近水;教耕课读象贤绳武迪前光,何时无明月清风。”,“忠孝莫非皆至性,经纶无处不良知。”有的碑文中记载了修坟建碑的过程,有的记载了修建宗祠墓地花费一百二十六串多钱,此后如有修棺及再葬者照现费本利扣明付出以充祠祭。有的碑文记载了“禁约”,不许乱伐风木,不许侵占界址,不许践踏坟茔,不许窍卖阴地。犯一禁罚银二两责打二十以警愚顽。族谱还记载着,成都北大街总祠是汉州、资州等十三县周氏族人共建的,门外有铺面,入门左右两个独院,有佃户八十余户。
《周氏族谱》记载周氏入蜀已经五百三十九年,有一分宗在清朝中二百六十余年期间,族中无一人构衅赴讯庭,远近传为美谈。“家训条禁”分为祭祀、公产、榷算、责任、剖理、厉禁、公益。不孝父母、犯上虐下、公财私侵、骨肉成仇,一经评理,责不曲宥。父兄均有教导子弟之责,女子幼当读书,使明理率教,去依赖性质,娴熟女工,禁痼緾足诸恶习。
《周氏族谱》记载了从明洪武元年起,到清宣统三年,共550年四川、资州的历史变迁。汉武帝建元六年,犍为郡领县十二,其中资中县就统辖后来的内江、荣昌、安岳、乐至、威远等地。到了晋朝,“以僚故多荒废”。历后汉、晋、宋、齐,或为资阳县戌,而无州郡所理,自西魏克其地,始于此置资州。
崇祯十三年,罗汝才寇夔州,九月,张献忠陷剑州、绵州,杨嗣昌会诸将剿贼。贼走内江,大兵追之。献忠东窜陷泸州,官军逆击,贼反走入巴州。十四年,献忠自巴州至开县,大兵追于黄凌城,贼走出夔州。十七年正月,献忠自荆州复趋蜀,陷夔州。秦良玉驰援败归,遂陷重庆,杀瑞王,至成都蜀王合府死。至是蜀中郡县俱没,贼大肆杀掠,几无孑遗。
《周氏族谱》还记载了当地的山川地理名胜。“月仙洞”在州西一百里,洞内宽大,岩畔有圆石如满月。“都溪”在州西二十里,源出龙家坝,东流二十里,至唐明渡入资江,亦称之大濛溪。“石宝山”在州东五十里,连峰绝岭,腰间圆石大十围,形圆如宝莲。“龙山寺”在州东六十里,石峰山峦重叠形似卧莲,宋成熙五年建。“宁国寺”在州北十里栖神山,汉建安五年建。“明心寺”在州东三十里,旧名卧龙山,明成宏年间建。“碾盘寺”在州南六十里,即古永福寺,明嘉靖七年县令吴宗尧建。
65岁的周吉章轻拿轻放一本本族谱:“我这套‘来凤堂’的族谱,是在父亲当家时传给我的。为了保存好这套有103年历史的族谱,我在塑料袋里放了叶子烟秆,细心地换了装订线,躲过了破四旧等运动,一般都不拿给外人看,才保存到现在。除了损坏的几页,还很完整呢。”
周吉章说,两套族谱中有一套保存在“来凤场”的“大石缸”油房中。因为油房很容易发生火灾,在两次火灾中,族人都是先抢救族谱后抢救财产,直到第三次失火,族谱还是被烧毁了。
“来凤场”在东兴区与资中县交界的地方,周吉章还回到那里去过。小时候,他还看到过在“打鼓山”有一座四柱三门的牌坊,还有一座戏台,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座戏台要比别的地方的戏台少两根台柱子。听老人讲,所以叫做“来凤场”,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这里曾经飞来过一只凤凰,周氏后人认为这是吉祥之地,就安扎了下来。现在那里就是来凤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