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老人历时十余载撰写出邢氏家谱
太原老人历时十余载撰写出邢氏家谱, 邢守平今年84岁,原平人,抗日战争期间担任过村游击队通讯员。1947年在晋
邢守平今年84岁,原平人,抗日战争期间担任过村游击队通讯员。1947年在晋察冀边区参加工作,1951年调七四三厂工作至离休。邢守平说,他从2003年开始着手收集整理有关定襄县湖村邢氏原平支系的资料,并赴北京、内蒙古、河南、河北拜访离开原平的邢氏族人,撰写了20多万字的资料,于2007年编订了《定襄县湖村邢氏原平支系(西南贾、原平镇)家谱》续修本。但有几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后来几年中继续查找,直到2010年在山东找到邢玠(明朝兵部尚书)的后人,从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邢玠生平纪略》中找到邢玠的资料,经过研究,增补了《和平盛世,传递祖宗精神》等内容。
《定襄县湖村邢氏原平支系(西南贾、原平镇)家谱》续修本为16 开本,共220页。家谱中记载了邢氏的起源、定襄县湖村邢氏原平支系的迁徙过程、世系图表和家训家教等。家谱中既有对祖先的缅怀与尊敬,又有对今人的教育,还有对后辈的勉励。其中《家训家教》中有《追远诗》《醒世诗》《劝孝诗》《训子歌》《戒酒酔》《传家十法》《传家十诫》《传家十宜》和《传家十要》等,所占篇幅很大,都是教导族人“勤学不断求上进,胸有才华天地宽。”、“立志、正心、修身、持家。”、“忠厚、和悦、积德、节俭、宽怀、谦让”等谆谆教诲和循循善诱的内容。
太原市档案局征集处一位林姓处长说,家谱作为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件的特殊形式,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发展、成长起来的。它不仅起到尊祖敬宗的作用,还可起到传承文明,传播文化,规范行为,教育后代,构建和睦,稳定社会,促进发展的作用。
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现在,各市档案局均收藏有价值的家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花甲老人写出百万字家谱
“隐士”简介主角:徐高义秘诀:7年奔波+两年创作结晶:《中华徐氏通谱》人到花甲之龄,大都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在扬州,有一位68岁的徐姓老者,用7年时间走遍祖国各地,探寻“徐氏”根源。再用了两年时间,写出了一部百万字的《中华徐氏通谱》。源于一“念”冲动初见徐老,一个清瘦而精神矍铄的老人,黑黑的肤色是多年奔波岁月烙在他身上的符号。刚刚坐定,徐老就开始谈起了这部心血之作——《中华徐氏通谱》。退休前在冶金机械厂从事机械工作的他,当时压根也没想到自己会与文字结缘。退休后,他喜欢到图书馆里坐坐,看看书报,逐渐地,他对姓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看来,姓氏文化代表着另一种通史,从家谱中可以透露出很多正史中没有的故事传说。而图书馆里并没有相关徐姓的家谱,他萌生了自己去探寻徐氏家谱的念头。为了这个“念头”,他踏上了徐氏家谱的找寻之路。走遍大半个中国徐老说,他先后来到上海图书馆、北京国家图书馆和山西太原...
· 历时十年的《中国家谱资料选编》
历时十年的《中国家谱资料选编》□陈建华中国家谱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先秦,经过漫长的发展,至清代达到了鼎盛,在安徽、浙江、江苏、湖南等地,几乎村村修谱、姓姓有谱。这一最具有平民基础的历史文献,其数量之多、影响之广,为其他史籍所不能比拟,与正史、方志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学大厦的三大支柱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家牒、世谱等等,是记载同宗共祖血亲群体世系、人物、规章和事迹等情况的历史书籍。它的价值,历来为史家所认同。清人章学诚说:“夫家有谱,州县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将谱牒与正史、方志相提并论。梁启超的论述则更为具体,认为族姓之谱“实重要史料之一。例如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近代,潘光旦、罗香林等学者付之实践,在研究、利用家谱资料上多有建树。家谱的价...
· 八旬老人撰写家谱传承家风
我的父亲高之良今年87岁,虽说是位老干部,可退休后,向来严谨认真的他,也渐渐展现出“爱玩”的一面。尤其是前几年,他心血来潮,还写出了一本家谱。父亲是颍东区新华办事处任海村人,家里世代务农。幸运的是,家里虽然困难,但父亲上了小学。1957年,父亲担任老阜阳县城关镇党委副书记,后来又在潘寨公社、农林局、畜牧局等单位工作。1995年退休。退休后,父亲一下子变得很失落。于是,我们兄弟姐妹6人约定,每天一人到父亲家陪他,直到现在。做饭洗衣,收拾家务,从来不让父亲操心。忙碌了一辈子的父亲,很快找到了退休后的快乐,养花、喂鸟。如今,我们几人也都退休了,有了更多时间陪他,每天固定陪父亲打一个小时麻将,陪他说话、解闷。父亲还有个心结,就是对家族的记忆,只能追溯到爷爷那辈,再往上去,基本是一片空白。这让父亲做出了个决定:写份家谱,让家族的记忆从此传承下去。从2000年初,父亲开始着手准备写家谱。写家谱不是件容...
· 花甲老人为姓氏文化的传承潜心修族谱十余载
据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直播山东》报道,王洪业做过电影放映员、文化站长、史志办公室主任。说起编修家谱的历史,老人笑着说,这源于自家堂哥的一个嘱托。他说:“90年代末,本家一个老哥哥跟我说,希望我能把我们的族谱续修下去。”在农村有一个习俗,每到过年,家人会把书写好的祖宗排序族谱挂起来以示怀念,这叫“家谱”。自己的根到底在哪里?自己的老祖宗是什么人?近年来,随着寻根热兴起,民间修谱师应运而生。平度市民王洪业潜心研究家谱15年,义务编写整理了8部家谱姓氏续谱。编家谱看似简单,其实费神费力。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搜集、整理。除了挨家挨户问,还得处处留心,有时还得去翻老户口簿,外地的还得打电话询问。王洪业告诉记者:“如果是在民国以前,每隔60来年就要修一次家谱,找到他们的家谱,大部分人不会看。”就这样,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王氏家谱续了下来,被全村人传看。自此,王洪业走上了一条为各姓氏宗族编修家谱的...
· 重修族谱,悄悄的在兰州受到重视,老人寻根十余载
兰拖厂退休职工张天东显得格外忙碌。几乎每天奔波在市区各处。“经过几年不断打听,我已经得知兰州市区有十几个编纂家谱的好家,刚好利用这一段时间到这些好家家里走走,一来切磋一下编纂家谱的经验。二来近期我申请的《兰临刷》文化商标已获得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商标注册证,我想借这个东风成立兰州《兰临刷》家谱研究会,让兰州家谱研究再上一个台阶。”56岁的张天东从小喜欢书法和摄影艺术,后这些爱好在工厂不景气时段,成了他养家糊口的技艺。近几年他又步入家谱编纂行业,不仅完成自己家族的编纂,还帮助十几个家族完成了家谱编纂。张天东在编纂家谱的同时,还注意搜集家谱和了解兰州编纂家谱的好家。他仔细研究过不少家谱,发现每个家谱都有各自的编纂特点。而各家对家谱人物编纂也看法不一。比如,对家族人物报了功报不报过?“这几年兰州家谱编纂逐渐兴起,我把成立《兰临刷》家谱研究会的想法告诉这些编纂家谱好家后,得到他们的一致赞同。预计春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