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里记录着上杭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2016-10-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102
转发:0
评论:0
族谱里记录着上杭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族谱,由于它记载着本宗族的世系源流、郡望堂号、繁衍播迁、人口兴替、人物故事、风土

族谱,由于它记载着本宗族的世系源流、郡望堂号、繁衍播迁、人口兴替、人物故事、风土人情等宗族史和地方史的资料,因而和国家编的正史、省地县编的地方史一起,成为中国社会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文化生活的提高,特别是海外侨胞、台港澳同胞纷纷回乡探亲祭祖,形成了一股寻根热。在一片寻根热中,上杭“瓦子街”,成了外迁乡亲寻找的“主角”,也成了上杭城乡普遍关注的问题。

族谱里记录着上杭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族谱,唤起了上杭人民的“瓦子街”记忆

外迁乡亲根据他们的族谱记载,或者上祖口口相传的遗言,纷纷来人、来电、来函,要上杭有关方面帮助他们寻找祖居地——瓦子街、瓦子巷、瓦子坪、瓦子堡、瓦子乡,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段历史却被遗忘了。查遍上杭现存史书,包括清康熙年间、乾隆年间、同治年间、民国丘荷公主编和1993年新编的六部《上杭县志》和上杭地名办于1980年编的《上杭县地名录》,均找不到“瓦子街”等相关地名的记载,而要求寻找者都言之凿凿。如:

1998年前后,广东韶关始兴县一位曾任副县长的刘姓退休干部等一行四人,来上杭找到上杭《刘氏族谱》主编刘文汉,说他们祖传的族谱记载,上祖是从上杭的瓦子街搬去的,住家附近有棵大榕树。刘文汉还回忆说,在1987年间,从广东韶关和广西来的张姓、陈姓、冯姓乡亲,要他帮助寻找瓦子街,都说是根据族谱记载,上祖是从上杭瓦子街搬去的。

广东清远的一位蓝姓乡亲,随带手抄本的《蓝氏族谱》来上杭寻找“瓦子巷”。他找到上杭蓝氏文化研究会负责人、县政协常委蓝赞玉,翻开族谱求助。谱载:“始祖千十一郎由闽上杭瓦子巷迁去……”。

广东南雄《龚氏族谱》记载,宋代,龚夔原住上杭瓦子街,因赴英德吊父丧,无力归闽而居南雄居仁街。

四川仪陇县档案馆藏《朱德家谱》作了这样的记载,仪陇县朱氏,于明代由上杭紫金山笋竹坝瓦子街迁往广东韶关乳源县开基,清乾隆四十五年,朱德元帅的上祖从乳源迁往广安州龙台寺李家岩,不久再迁仪陇县马鞍场。朱德元帅是仪陇朱氏的第八代。

客家学研究的奠基人罗香林先生在《客家研究导论》中引用了始兴县卢煌等修的《范阳卢氏五修族谱》的史料,使我们知道了上杭还存在“瓦子乡”。《范阳卢氏五修族谱》载:“益公(延昌八世孙)与县伊公(孟坚八世孙)筮出闽省,令莆田,考满次永定属上杭大塘垇瓦子乡而居”。

广东省翁源县的姓氏族谱,提出了更多有关上杭瓦子街、瓦子巷的信息。翁源黄塘《黄氏族谱》记载,一百二十一世黄道,生三子,长子黄淮的曾孙志德,名谷山,住上杭瓦子巷。其长子黄仁携谷山骸骨迁广东翁源县黄塘。翁源新江镇郭从仕根据族谱资料,写了《上杭瓦子街今何在?》一文,寄给上杭郭氏研究会,要求乡亲协助寻找祖居地。文中说:新江镇荷坪《郭氏族谱》记载:“郭氏原系福建汀州府上杭来苏里第一图官籍,于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因本处地方扰攘,有一世祖千九郎同兄千七郎、千八郎兄弟三人来翁……”。世代口口相传来自瓦子街(巷)。又说,在王姓亲戚处作客,发现翁源《王氏宗谱》载:“王姓始祖于明正统三年自福建上杭县紫金山下瓦子街珠玑巷迁出,后徙翁源”。郭文还说,在粤北的翁源县,李、王、张、郭、钟等姓聚居地老人,都说他们的老祖宗来自上杭瓦子街(有的说瓦子巷)。新中国成立后新编的《翁源县志》收有姓氏源流,从“翁源县部分姓氏源流考略表”(社表22)中有如下记载:这份表共列从上杭迁去的有11个姓氏,其中有吴、黄、张、王、杨、温、丘、林等8个姓氏,明确记载迁出地点是上杭瓦子街、瓦子巷或瓦子堡。

笔者早年收到一份由中华丘氏联谊总会主编的《中华丘氏族谱研究总会会刊》(第三期),载有二份“寻根觅宗协查表”。表中,居住在广东省乳源县宋田村、庙背村、大塘村、新塘村、濂江市下六环和广西省陆川覃村6处的丘姓乡亲,均言上祖来自上杭瓦子街、瓦子巷。

据笔者手头资料,从上杭瓦子街、瓦子巷、瓦子坪、瓦子堡、瓦子乡(为叙述方便,以下统称瓦子街)迁出的姓氏,计有王、冯、卢、丘、汤、刘、朱、沈、李、杨、吴、何、张、陈、郑、林、周、罗、钟、郭、梁、黄、龚、温、彭、傅、蓝等到27个姓氏。在一个县的一个地方,有这么多姓氏外迁,是令人感到惊奇的。这是上杭乃至整个客家民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罕见现象,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我们把这一现象,姑且称为上杭“瓦子街”移民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族谱记录: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九泥村
九泥村属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肖家村镇。全村400多户,1500多人,族姓邓。据族谱记载,九泥村始祖为明代名将邓志良之四子邓景能。明初,湘南匪患猖獗,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邓志良率千余人南下征剿。洪武己已年(1389年)出征,历时十余载平定匪患。志良公诰封为荣禄大夫,镇守湘南。湘南地域辽阔,山高路险,交通不便。志良公便派四子分别驻守四地,良公居中统一指挥。长子景文驻守黄洞(今常宁境内);次子景通驻守辛乐、麻江(今零陵境内);三子景善驻守鲁塘(今宁远境内);四子景能驻守九泥坝(今祁阳县九泥村)。由此可见,九泥村始祖为景能公,建村已经600多年历史。九泥村现存明清古建筑60余栋,大小房屋300余间。整个院落浑然一体,户户相连。为一正三横结构,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院落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占地40余亩,有正堂屋6间,横堂屋12间,8个游庭。邓氏宗祠居族谱记载,邓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毁于火患,后于...
· 陈到:一个被历史遗忘的名将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上被遗忘的名将陈到,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陈到,出生死亡均历史不详,豫州汝南人,在刘备担任豫州刺史时投奔刘备,在蜀汉的历史上,其实陈到的名次经常仅低于蜀汉名将赵云,与赵云一同因为忠勇而闻名,并统率白毦兵。建兴年间,陈到担任护军、征西将军,被封为亭侯。特别是他训练及统帅的白毦兵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精锐部队,与曹魏的虎豹骑、陷阵营等有的一比。陈到,字叔至,生卒年不详,豫州汝南(今河南驻马店平舆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刘备帐下白毦兵统领,名位常亚于赵云,以忠勇著称。蜀汉建兴年间,任征西将军、永安都督,封亭侯。在任期间去世。在三国时期众多蜀国将领中,陈到的武力应该也是名列前茅的,与赵云的武力相差不远。陈到的武力非常强大,曾经与朱恒、朱然两位武将对战,以一敌二,陈到也不曾落下风,其中朱恒、朱然两人的武力也非常强大,从中可见陈到的武艺高强。尽管在《三国演义》中并没...
· 族谱网记录关姓族谱,关姓的历史流源
据考关姓起源有三:一是《姓源》及《通志氏族略》的记载,为夏朝末年大臣关龙逢之后。龙逢封于关(今河北栾城)。夏桀无道,龙逢数谏不听,反遭杀戮,其子孙便以关作了姓氏。二是《风俗通》记载,关为关令尹喜之后。老子出函谷关,传《道德经》于关令尹喜。一说“关令尹”为职官名。三是清代满族瓜尔佳氏改为汉字单姓关氏,为满洲八大姓之一。秦汉时期,关这一古老的姓氏在山西旧居地继续繁衍,如汉末三国时期的关羽,便是山西省解县人;另一方面,他们又在甘肃开创了新的天地,所以有不少关姓人家承袭着“陇西”的堂名。关氏源自关龙逢,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不是关龙逢,而是豢龙逢。所谓“豢龙”氏应是叙安之子董父,“畜龙以事帝舜,赐氏曰豢龙”。如果果真如此,那关姓的历史就有可能更悠久了。学者考证说,古代守关的“关令尹”的后人就有以此职之名而姓了关。所谓关令尹,依照〈国语〉的记载,其主掌是“敌国兵至,关尹以告”。这一支关氏主要繁衍于今山东...
· 从族谱里寻找历史的宝藏
对于古代的历史,一般公认的要么是正史记载,而不起眼的老百姓的家谱族谱,其价值还可以挖掘出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很多的历史在家谱里得到了印证或改变。“中国的每个家庭都有谱,这可以说是历史上的瑰宝。未来,将有一个大型的国家图书馆,可以收集世界各地的家谱,并对学者进行不同的研究。这是一项不朽的事业。”清朝著名的学者梁启超就曾经称赞家谱的历史价值。可以说家谱记录了一个家庭的荣辱兴衰,视角相对狭窄。在内容上,会有一定的夸张或粉饰。但是细细研究沈姓,韩姓任意姓的家谱,你就能在浩瀚的族谱中有所收获。不同于正统的史书和地方志的视角,家谱的记载更加的详细,对于历史来说是一种补充。在家谱里,不仅仅记录了家族成员的名字,也记载了其参与的历史事件,相关的历史、民俗,人员等领域都有一定的记载。很多不起眼的家谱有着非常多的历史数据。几十年来,许多历史谜团都从家谱中找到了答案。家谱里名不见经传的沈姓,韩姓小人物,从他们的视...
· 不被吕布所信任且被历史遗忘的名将是谁?
陷阵营是东汉末期一支独特的部队,人数不多,但作战极为勇猛,它的指挥官是吕布手下的大将高顺。人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吕布没有帅才,对高顺不能很好使用,但深知陷阵营的战斗力,故此“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网络配图高顺是一个很注重个人修养的人。他很有威仪,治军也很严格。高顺不饮酒,这在当时对于一个武将是很难得的。他也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同为吕布部将的侯成,有一次丢失了战马,后来找回。众将带了礼品去恭贺他,侯成用自己酿的酒招待众将。宴饮之前,侯成先给吕布送了些酒肉过去。吕布大怒,因为吕布曾在军中下过禁酒令。侯成非常害怕,赶紧回去把酒倒掉,并把众将送的礼物都退了回去。高顺也是一个忠臣。他死心塌地的跟随吕布,虽然他知道吕布不会成就大事。高顺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