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网为您讲述陆氏名人之陆凯

2016-10-1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62
转发:0
评论:0
族谱网为您讲述陆氏名人之陆凯,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吴国后期重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吴国后期重臣,陆逊之侄、陆抗族兄。
   陆凯于黄武(222年—229年)年间曾任永兴和诸暨县长,任内颇有治绩。后转拜建武都尉,又迁儋耳太守,与聂友率军讨伐朱崖和儋耳,战后迁建武校尉。五凤二年(255年),率军讨斩零陵山贼陈毖,以功拜巴丘督、偏将军,封都乡侯。不久,迁任武昌右部督,随军至寿春。后拜荡魏将军,又迁绥远将军。
   孙休继位,拜征北将军、假节、领豫州牧。孙皓即位,迁任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又领荆州牧,进封嘉兴侯。宝鼎元年(266年),迁左丞相。以正直及屡次劝谏孙皓而闻名。建衡元年(269年)去世。
族谱网为您讲述陆氏名人之陆凯
人物生平
手不释卷
   陆凯字敬风,籍贯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出身于江东名门吴郡陆氏,是丞相陆逊的侄子。在黄武年间曾担任过永兴县长和诸暨县长,所在之处都有治绩。
   后转拜为建武都尉,并统兵。陆凯虽身任武职,但仍手不离书,尤其喜爱《太玄经》,论评推衍该书的含意,用蓍草卜筮便见应验。
崭露头角
   三国志11的陆凯公元242年(赤乌五年),陆凯任儋耳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战后因功转拜建武校尉。
   公元255年(五凤二年),又率军在零陵讨伐山贼陈毖,成功将陈毖斩杀,因功任巴丘督、偏将军,封爵都乡侯。
   同年,又转为武昌右部督,当时寿春正发生毌丘俭、文钦的判乱,吴国亦派兵前往援助,陆凯随军出征。后改拜为荡魏将军、绥远将军。
位列宰辅
   公元258年(永安元年),会稽王孙亮被废,由孙休继位。陆凯改拜为征北将军,假节,遥领豫州牧。
   公元264年(元兴元年),吴景帝孙休病死,由孙皓继位,陆凯又改拜为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军事,领荆州牧,进封嘉兴侯。
   公元266年(甘露二年),孙皓派大鸿胪张俨和五官中郎将丁忠至西晋都城洛阳为司马昭吊丧。张俨在归途中病逝,而丁忠回来后则向孙皓建议应趁西晋没有防备而袭取弋阳,但陆凯劝阻,认为西晋力量强大,灭蜀后向吴国求和只是了储备力量,而这样袭取弋阳郡不见得有什么利益。孙皓听从陆凯的建议,并与西晋断交。 
   同年,吴国改元为宝鼎,陆凯迁任左丞相。
屡谏孙皓
   孙皓不喜欢别人看自己,朝臣觐见时,没有人敢抬头。陆凯劝谏道:“君臣之间没有不相识的道理,如果发生不测,大家就不知道该如何寻找您了。”于是孙皓才允许陆凯可以抬头看自己。
   孙皓迁都武昌时,扬州地区百姓对逆流供应武昌用度深感痛苦,而且当时政事颇多失误,百姓贫穷匮乏。陆凯於是上奏要孙皓不应迁都,亦要当一个体恤平民生活的贤君,认为这样做不但可以令人民生活改善,亦可增强国力。最终孙皓还都建业。 
   而殿上列将何定是佞臣,但深得孙皓宠信,陆凯却当面斥责他说:“你看前前后后奉侍君主不忠诚,倾覆混乱国政的人,有哪一个能善终天年的?你为什么专门干那些佞媚奸邪的坏事,堵塞君主的视听?应当自我勉励改正。不然的话,会看到你有无法预料的灾祸!”何定因而痛恨陆凯,想去中伤他。但陆凯却不以为意,用心公事,上疏指示都不作修饰,由心中表现出他的忠诚和恳切。
临终进言
   公元269年(建衡元年),陆凯病重,孙皓派中书令董朝问陆凯有什么遗言要交待,陆凯上言说:“何定不可以重用,应让他担任京城以外的职务,不应把朝廷大事委托他。奚熙是个小官,却在浦里建起自己的田园,想恢复严密的旧规模,也不可信任。姚信、楼玄、贺邵、张悌、郭逴、薛莹、滕修以及臣的族弟陆喜、陆抗,他们或者清白忠诚勤奋,或者资质才智丰茂超人,都是国家的栋梁,朝廷的贤良辅臣,希望陛下对他们着重留神和考虑,向他们询问时务,使他们各尽忠诚,补正陛下出现的一些过失。”不久,陆凯即病逝,享年七十二岁。
   孙皓对于陆凯多次直言劝谏甚至违逆旨意其实十分不满,加上何定的多次恶意中伤,就对他更为愤恨。但陆凯始终是重臣,难以用法律去惩罚他,而其族弟陆抗当时亦是大将,所以惟有容忍。
   公元274年(凤凰三年),陆抗去世。次年,陆凯一家便都被孙皓迁往建安。
历史评价
   陆机《辨亡论》:“大司马陆公(陆抗)以文武熙朝,左丞相陆凯以謇谔尽规。”
   陈寿《三国志》:“潘濬公清割断,陆凯忠壮质直,皆节概梗梗,有大丈夫格业。”
   蔡东藩《两晋演义》:“惟前时吴尚有人,内得陆凯之为相,外得陆抗之为将。”
 
轶事典故
 
陆凯贵盛
   孙皓有一次问陆凯说:“你的宗族有几人在朝任职呢?”陆凯回答道:“两个丞相﹑五人封侯﹑十多位将军。”孙皓说:“真是兴盛啊!”陆凯说:“君主贤明,臣下尽忠,这是国家兴盛的象征;父母慈爱,儿女孝顺,这是家庭兴盛的象征。现在政务荒废,百姓困苦,臣唯恐国家灭亡,还敢说什么兴盛啊!”
 
家族成员
族父
陆逊,官至丞相,封江陵侯,卒追谥曰昭。
弟弟
陆胤,官至虎林督,封都亭侯。
族弟
陆抗,官至大司马,袭爵江陵侯。
陆喜,官至选曹尚书,入晋拜散骑常侍。
陆祎,官至太子中庶子。
个人作品
   据《全三国文》载,陆凯著有《吴先贤传》四卷、《太玄经注》十三卷、文集五卷。
   《全三国文》还收录有《上表言宜优恤功臣後》、《上表谏吴主皓》、《重表谏起宫》、《疏悼王蕃》、《上疏谏吴主皓》、《上疏谏吴主皓不遵先帝二十事》、《奏重备西陵》、《奏事》、《吴先贤传赞》(内容已佚失)、《扬州别驾从事戴矫》、《奋武将军顾承》、《上虞令史胄》。
史籍记载
   《三国志·吴书·潘濬陆凯传第十六》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陆凯于第一百二十回出场。孙皓继位,以陆凯、万彧为左右丞相。当时孙皓在武昌奢侈无度,使得财政困难,百姓困苦。陆凯上疏劝谏,孙皓不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族谱网为您讲述陆氏名人之陆云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官员、文学家,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陆云少聪颖,六岁即能文,被荐举时才十六岁。太康十年(289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访得太常张华,得到张华赏识,并介绍给刘道真,日后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后陆云任吴王司马晏的郎中令,直言敢谏,经常批评吴王弊政,颇受司马晏礼遇,先后曾任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清河内史等职。陆机死于“八王之乱”而被夷三族后,陆云也为之牵连入狱。尽管许多人上疏司马颖请求不要株连陆云,但他最终还是遇害了。时年四十二岁,无子,生有二女。由门生故吏迎葬于清河。人物生平少年英才陆云六岁就能写文章,性格清正,很有才思文理。少时与哥哥陆机齐名,虽然文章不如陆机,但持论超过陆机,人称“双陆”...
· 族谱网为您讲述陆氏名人之陆机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年),陆机兄弟来到洛阳,受太常张华赏识,此后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曾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与弟陆云俱为西晋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人物生平荆衡杞梓陆机出身名门士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其父陆抗亦为孙吴大司马,陆机为陆抗第四子。他身长七尺,声如洪钟。年少时有奇才,文章盖世,倾心儒家学术,非礼不动。公元274年,陆抗逝世,陆机与其兄陆晏、陆景、陆...
· 族谱网为您讲述陆氏名人之陆康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官员,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康是吴郡陆氏子弟,忠于东汉朝廷,有相当显著的政绩。人物生平所在称之,陆康年轻时就有义烈之名。最早先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然后出任高成县令(在今河北省盐山县一带)。由于高成县地处偏远,当地治安很乱,每户人家都备有弓弩,而每次县令一到,首先就征发民力修建城墙。陆康到任后,将这些人遣散,百姓大悦,又以树立恩信为方法,连盗贼都逐渐被收服了。州郡上表彰他的功绩,于光和元年(178年)升任武陵太守,后来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都得到称赞。劝谏灵帝之后,汉灵帝为了要铸造铜人,大幅加征税收,百姓贫苦。陆康上表劝谏,被宦官误谗为诽谤圣明的大不敬,幸而御史刘岱仔细研究了表文后,上奏解释,才只以罢官返乡论处。不过之后,朝廷又重新征召了陆康,担任议郎。此时庐江郡出现盗贼黄穰等人,连结江夏等地的势力,多达十余万,攻陷了四个县。朝...
· 族谱网为您讲述陆氏名人之陆抗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陆逊次子,孙策外孙。年二十丧父,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终年49岁。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死后不久吴国为晋所灭。人物生平清白忠勤陆逊于赤乌八年(245年)二月含恨而亡时,陆抗时年20岁,被孙权拜为建武校尉,领陆逊部众五千人。陆抗葬父,还都谢恩时,孙权拿出以前杨竺告发其父的所谓20条罪状,与陆抗核实。陆抗逐条对答,为父辩白。孙权听了陆抗之言,才消除了对陆逊的猜疑。赤乌九年(246年),孙权迁陆抗为立节中郎将,与诸葛恪互换防区,屯守柴桑。陆抗临走时,其驻地完好无损,诸葛恪到后,俨然若新。而诸...
· 族谱网为您讲述陆氏名人之陆陇其
陆陇其(1630年—1692年),原名龙其,因避讳改名陇其,谱名世穮,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学者称其为当湖先生,清代理学家。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官江南嘉定、直隶灵寿知县、四川道监察御史等,时称循吏。其离任时,只有图书几卷及妻子的织机一部学术专宗朱熹,排斥陆王,被清廷誉为“本朝理学儒臣第一”,与陆世仪并称“二陆”。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去世。乾隆元年(1736年),追谥为清献,加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从祀孔庙。著有《困勉录》、《读书志疑》、《三鱼堂文集》等。人物生平教化百姓陆陇早年因生活所迫,以坐馆人家为生计。二十七岁时,应试补本邑弟子员。康熙九年(1670年)中二甲进士。康熙十四年(1675年)四月授嘉定(今属上海)知县,到任后,即抑制豪强,整顿胥役,深受乡民爱戴。嘉定是个大县,赋税征收多而民间习俗又追求铺张浪费。陆陇其简朴节俭,努力以德教化百姓。遇到父亲告儿子,便含着泪进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