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中华万氏本次修谱谱名征集意见
昨天,在“中华万氏联合发展武汉群”,有几位宗亲对修纂我族谱牒,是用“统谱”还是“通谱”这个词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实,这个问题争论很久了,常常在网上出现,有时甚至发生不快的争执。我个人觉得,大家有必要统一认识。
据谱学常识,所谓统谱,原指同一祠堂即同一血缘各分支总括统系合修宗谱。久日久之,这个词就被泛化了,外延扩大了,发展到后来人们即把不是同一血缘的不同宗支合修谱,或修纂大成谱均称之为“统谱”。所以,现在只要谈修谱,不论是同一宗支或不同宗支在一起合修都习惯称之为“统谱”。这个“统”被赋予了“统一”的定义。严格讲,这种说法是不太缜密的!如前所述,只有同一宗支才能统宗统系,即统一字辈排行;不是同一宗支是不能统宗统系统一辈伦的。这也是一条最基本的常识,可惜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地方却违背了这一规律,盲目地把不同宗支归统在一起,甚至统接世系,统一辈伦。这虽然于眼前看似很团结,很壮观,但于后世却是遗害非浅。
纵观各族历代谱牒,由于记载的不同,有通谱、统宗世谱与宗谱、房谱和支谱等说法。通常将从开宗立姓之始祖记起的族谱,称之为通谱或统宗世谱;将从始迁祖记起的族谱称之为宗谱或房谱、支谱。由此可见,传统的谱牒定义“通”和“统”二者既有区别亦无大的区别。但就宏观和字义而言,“通”字比“统”字更准确一些。比如,连贯叙述我国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就叫《中国通史》,它用的是“通”字而不是“统”字。因为史说我族受姓始祖就有两位:一位是芮伯万,一位是毕万,而追奉毕万的族谱占全国的绝大多数,从目前所发现的谱料看,只有极少数认为受姓始祖是芮伯万。其实,我族来源还有多种,我曾把它概括为“24411”,即2个受姓始祖,4个外姓改萬姓,4个外族改姓萬,1个以地名,1个以官名为萬姓的。其实还远远不止这些,还有许多少数民族民族改姓萬的,还有许多外姓顶继姓萬的,比如生姓萬死姓陈,生姓萬死姓杨,生姓萬死姓刘,等等,不一而足。因此,这种多源性从某种意义讲,我们彼此之间有的就不是同一血缘,而不同血缘的不同宗支是不能盲目地统在一起的。当然,由于历史文化的断层,谱牒的断代,我族各宗支从文化层面讲,大多上溯到了万修或万章,而真正从血源上讲,到底上溯到什么朝代,哪位是自己的血缘祖宗,有的真还是一个谜。这就是我之所以倡导要以文化和血缘两个脉络认祖的真正原由。因此,我们现在倡修《中华万氏通谱》如同《中国通史》一样,拟记载的就是从史说我族受姓始祖到现在各宗支世系的谱书,冠名“通”字就比“统”字更贴切。它既与史志中的《通志》、《通史》在名称上相应,又与各宗支的宗谱,以及与独立支系的族谱相别,同时在辑录各地谱文时,不致在名称上相混。所以,我个人倾向于冠以《通谱》名称为宜。这在2012年全国宗亲联谊会上部署“统谱”工作时,我就曾提出过。当然,大家口语习惯了,平时用“统谱”这个词说说也无妨,不必叫真,不必纠结,更勿须争论。但如果付诸文字,尤其是在不同血缘合修谱的实际操作中,还是宜用“通谱”这个词为好!一家之言,仅供大家研究时参考,热忱欢迎大家畅所欲言,一起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