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族谱上了解洞霞尹氏历次修谱内容
从族谱上了解洞霞尹氏历次修谱内容,据考; 1、《洞霞尹氏三修族谱》及《洞霞尹氏家谱》二部族谱,分别是由海峡两岸尹
据考;
1、《洞霞尹氏三修族谱》及《洞霞尹氏家谱》二部族谱,分别是由海峡两岸尹氏族人所编修的家谱,谱籍地同为湖南邵阳,都奉元朝末年嘉志公为始迁祖。他们所依据的版本同样都是清咸丰辛酉年的二修族谱。《洞霞尹氏家谱》早于民国四年在原籍地修成,这是第六代世实公大房子孙的支谱;而《洞霞尹氏三修族谱》则于一九六一年间,才由迁居台湾的尹氏第十九代仲容公编印的,这是属于第六代世实公二房子孙的支谱。这两部同属三修的尹氏家谱,他们的血缘与地缘关系非常接近,当初却因族大人多而无法合修族谱,最后不得已才各自编辑三修家谱,但两家族完成修谱时间,竟然相差有半个世纪之久。
2、《洞霞尹氏家谱》中标榜着「工部第」之名号,这是因为在尹氏上代祖先中,曾经有二位分别在唐朝及明朝时候,官居工部尚书之要职。另外依据《洞霞尹氏三修族谱》内容记载,尹仲容先生也经历过经济部长一职,现代的经济部长约等于古代的工部尚书。邵东地灵人杰,而尹氏族人就出了三位部长级名人,两部家谱分别见证这个历史事实,这是相当难得一见的族谱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孟氏历次修谱
孟氏历次修谱孟氏历次修谱情况:元朝:至元元年(1264年),孟子五十一代孙孟祗祖续修家谱。泰定年间(1324年),五十二代孟惟恭将“孟氏宗支图”刻于碑上,藏于孔庙。明朝:弘治年间(1488年),五十七代孟元详细考证了孟氏历代世系,也刻石立于孟庙。万历年间(1573年),六十代孟承相曾续修族谱。天启二年《1622年),六十二代孟闻钲组织孟氏族人共同捐资续修族谱,刊印后分发各户,以便于日后“认祖归宗”。清朝: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孟子六十五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衍泰修编了一部较为完整的族谱,分送族众。康熙六十一年(172Z年)秋,孟子六十五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衍泰重校《三迁志》。道光四年(1824年),六十九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继(山亠日)主持续修族谱。道光十五年(1835年)七十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广均主持纂修《重纂三迁志》。同治四年(1865年),七十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
· 族谱网为您解密,河婆蔡氏历次修谱演变
河婆蔡氏于明成化十三年丁酉岁(公元1477年)从梅州石窟都迁入揭西河婆定居,至今已有537年历史。期间族人出先后7次修编族谱,演变较大,主要发生在源流世系上,即将绵基公以上世系首次接入清流黑之公之下;第二次接入福粤公十四世孙潮海公之下;第三次接入福粤公十世孙寿公之下;第四次改变以上3次接法,让绵基公以上世系空白。4次演变,诚然是因时势复杂,世系断接比比皆是,非裔孙不智不仁,乃其孝念心切,图光宗耀祖之因,但在本应严肃对待的祖先源流世系问题上却不免显得轻率。首次修谱于明嘉靖、隆庆年间(公元1552~1572年),其内容有:(1)始祖绵基公总系图和分系图及其祖宗遗传;(2)谱载宗规成约,收入蔡氏族规13条;(3)收载同源公之首设辈序;(4)记录河婆蔡氏创建蔡氏大宗祠。此次修谱时间不确切,编者不到位,谱序或纪言全无,我认为,此只是族中长老议事的纪要,称不上修谱。第二次修谱始于清顺治十七年庚子岁(公...
· 山东滕州段氏历次修谱简况
山东滕州段氏历次修谱简况核心提示:山东滕州市,“古滕段氏”一支,始祖段日新,字浴德,山西晋城人士,据《滕县志》载,元至正五年(公元一三四五年),始祖“正装出发离晋阳,风尘仆仆过太行”,奉旨赴滕州任知州。时滕州辖滕县、沛县、邹县和陶阳镇。适逢天灾黄泛、饥疫瘟疫,民不聊生。浴德公为政清廉,心系于民,体察民情,赈灾抚慰,受万民爱戴。后官毕退居林下,淡然自得,卜小坞而居(今滕州西部大坞镇小坞村)。近七百年来,古滕段氏族人,尊承祖训,弘扬家风,辛勤耕读,艰苦创业,枝繁叶茂,人丁兴旺,今传二十七世,裔胄遍及海内外,堪称名门望族,在古滕大地,谈及小坞段者无人不晓。论及谱牒家乘,可谓昭穆有序,世系清晰。先前,先祖们多以刻石记世,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七世祖景先公倡导族众三十七人成立林社,同心协力,以石为据,追本清源,树碑立传,系统刻石记世,此为一修谱。清顺治十八年(公元一六六一年),九世祖邦池公...
· 汇修从族谱序
汇修从族谱序“家不可无谱,犹国不可无史也。国非有史,帝王之统序难稽。家若无谱,水木之本源已紊。”究其本,溯其源,我丛姓源于金姓,乃匈奴休屠王子、汉车骑将军侯―金日后裔,自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避祸东迁,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肇基文登丛家岘,易金为丛,迄今一千八百年。纵观历史,自日公侍汉以来,忠谨起家,V敬寤主,七叶貂汉,功勋累世,“汉不灭金,金不负汉”,才有了黄初元年“宁为遗臣、不为新贵”避祸东迁之旅,隐居不夜易金为丛,渔耕牧猎,诗礼传家;至宋大观元年,我永祖别籍分茔,至金元复起,阖族鼎盛,至明清时期,累世簪缨,人文蔚起。据光绪二十三年《文登县志》记载:金元时期,我丛氏功名出仕达五十二人之多,明清为官出仕者多达一百人。其中包含明南京工部尚书、三边总制、漕运总督兰祖,清山西道监察御史洞祖等十二位进士,编修第一部《文登县志》磐祖。丛氏一族成为文登四大望族之首,引导和推动了胶东地区的文化...
· 探访黎氏族谱京兆堂历次修谱谱序及家训
自来,家乘之设,所以序昭穆别,亲疏联远近也。其与国史之严,笔削寓褒贬者,体裁有别矣。乾隆辛未岁,功令晓谕,民间凡有谱之,家不得牵附,帝王苗裔,亦不得干犯圣贤字讳观,于此而知谱之不可不谨也。粤稽黎氏郡隶京兆系出高阳,其代远,其中多不传。当汉宋时,名儒名宦颇不乏人类皆钟灵,于通都大邑,今必强而合之,而曰某官吾祖某贤吾族噫诬之,甚抑亦耻之甚吾族发源于信一公,其子孙之隶籍东陵者迁居黎家湾。则自信一公十一代孙,黎春始迄今户累数百丁衍千余,历代耕读邱墓于斯已越数百余年,其中又有朱沙桥崇阳冲,暨近处坡内屋杨家套五福山胜仁塅西林等处,虽星离雨散,而因流溯源总不外信一公一人所自出,若一都之黎则出自信一公九代孙朝商公,今其户亦数十丁亦百余个,与我族同根共蒂者也。但支庶蕃衍头绪,苦于难理纵有旧牒可赁,不过存什一于千百安能保其无憾耶。幸嘉庆年间,竞轩公素性仁孝晓畅族义采访搜罗墨辑成书心良苦也。迨道光八年戊子岁,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