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探访一个变成学校的新化鄢氏宗祠

2016-10-1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32
转发:0
评论:0
探访一个变成学校的新化鄢氏宗祠,“小扣柴扉久不开。”我站在鄢氏宗祠的大门口,大铁环上的锁稳稳锁着,像锁着一帘古老
“小扣柴扉久不开。”我站在鄢氏宗祠的大门口,大铁环上的锁稳稳锁着,像锁着一帘古老的幽梦,大云村支书鄢曙初上前打开了厚重的大门——
探访一个变成学校的新化鄢氏宗祠
私学里只有几十人,不足一百人读书
鄢氏宗祠的大门是2寸厚的木门,石框上阴刻一副“一树甘棠桂兰普阴;千秋宗室萍藻皆香”的对联,字为中规中矩的正楷,每字有菜碗大。鄢氏宗祠坐落在雄伟的厚皮岭西麓,即新化县吉庆镇大云村岩门口,坐北朝南,因背倚群山形胜的“双龙抢宝”的“宝山”上,故风水先生和当地村民称宗祠定址在虎踞龙盘之处,其鄢氏族人定会如“桂兰、萍藻”一样衍生发派繁荣旺盛。
鄢氏宗祠于1910年选址破土,由距150米外的明伦堂迁来(类似于宗祠性质的小建筑物,现明伦堂已改建为民居,有高大的石坎为证);1914年宗祠正式建好,约2000平方米。宗祠为外砖内木的四合院结构,“主堂两侧,分上下两宇。”
我们看到的青砖黑瓦四合院宗祠在某种意义上说,砖的颜色可以称灰白色砖。“大云的土是黑色的,烧出来的砖因而青中带白。” 曙光支书告诉笔者。1915年,宗祠开始创办私学,附近的鄢姓子女在此读书,接受文化教育,但整个私学堂里“也只有几十人,不上一百人读书……”      
探访一个变成学校的新化鄢氏宗祠
兔子、 麒麟仿佛昨天所画
今天我们看到的宗祠叫大云学校(2007年迁出),里面有7个教室,是1966年翻新的,仍采用宗祠上的青砖。
能够看到宗祠古貌的,只有两个地方可以看到:一是宗祠上首位,它类似于戏台,是敬奉鄢氏列祖列宗的神位的地方;二是爬上祠宗的后山上,即“宝山”俯瞰整个宗祠,就可以看到宗祠如一个巨大的“口”字,在“龙山”中虎踞龙盘气势非凡。
宗祠上首位保存完好,有高大挺拔的柏树屋柱,雕刻精美的石顶,石顶上刻满莲花;横梁上浮雕有叼着灵活异草的兔子,腾云驾雾的麒麟。虽经百年的风雨雾烟的侵袭,但所着五彩颜色依旧鲜艳夺目,仿佛昨天所画。特别是第2楼两侧横梁上浮雕的云龙,更见巧匠的功力,云龙龙鳞闪闪上下起伏;龙嘴大张,满是生机。宗祠于1950年正式立为乡学,但在1966年在“破旧立新中遭部分破坏”。因此,我们还是能从宗祠上首位看到其昔日的繁华与惊艳。
据鄢氏宗祠文化研究会的鄢功构先生回忆:宗祠在未破坏时屋顶的每个方向上有一个陶制的弥勒佛,屋檐下的墙壁上都有彩绘。相传彩绘墙壁时,延请了安化的萧姓画师和新化横田的谢姓画师。萧画师等人画东墙,谢画师等人画西墙。在文人和当地乡亲的目光下,两队画师各显身手,尽心尽力,将墙壁当作了展示书画艺术的舞台,一比高下。修好后的宗祠金壁辉煌,美仑美奂,曾引起一路过此地的官吏下马下轿观赏,并发出啧啧称赞。
探访一个变成学校的新化鄢氏宗祠
一个家族漫长的迁徙过程
在旧社会能够住进鄢氏宗祠的,只有以两种身份的人才能住进去:即族长和勤杂员。族长是本族的领航人,一般是很有威信的,“比如哪家在骂架或对长辈不敬,突然族长出现了,在屋外轻轻地咳嗽一声,不雅行为会立即中止。” 鄢功构先生说。勤杂员是负责宗祠的管理看护、打扫卫生等工作。当然从外边回家祭祖挂青的人也暂住在这里。鄢氏入驻大云村已有510的历史了,他们是从江西迁至湖北沔阳,转宁乡到新化井头街,再迁南山鄢家湾,最后定居在大云,可见一个家族或一个民族生存的艰难和漫长的迁徙过程。
2009年被评为县先进村党支部的大云村支书鄢曙初自豪地告诉我们“鄢氏子孙不但充满聪明才智,而且有勤劳苦干的精神,就我们宗祠所在地的大云村,在精心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村,努力奔小康,村里已经建好新学校,铺好了水泥路,开发了金银花、果木基地……”
离开鄢氏宗祠时,宗祠的大门在我们的身后轻轻地关合了,如关合一本厚厚的历史书。回望眼,环绕宗祠的高大松树在春雨里更加郁郁葱葱,满村的油菜花铺了一地黄金,一切昭示希望的春天又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探访鄢国故城遗址的历史
古鄢城遗址位于鄢陵县城北9公里彭店镇古城村,含赵家、古城、前步等村庄,城址是长方形,座北向南,东距鄢尉公路2公里,北临双洎河,南临田岗,西临范家等村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西周时期的遗址。历史上有名的“晋楚鄢陵之战”、“唐雎不辱使命”、“郑伯克段于鄢与掘地见母”等历史故事均发生于此。据《国语》等书记载:“鄢为妘姓之国,陆终第四子名求言,为妘姓,封于郐,在封郐的同时,别封十邑。即:郐、虢、鄢、蔽、补、丹、依、茅、历、华。这里的鄢,即古鄢国。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这时,由于“鄢侯纳仲任之女,贪冒爱吝,蔑贤简能”,故于公元前769年,鄢为郑武公所灭,废国为邑,属郑地。此时名鄢。因古鄢城座落在一南北土陵之上,故又名鄢陵。公元前722年“郑伯克段于鄢”,公元前575年爆发的“晋楚鄢陵之战”,皆发生于此地。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鄢陵...
· 探访“段氏宗祠”
当你来到太原古县城东街中段,就会看到有一座古式挑檐门楼及台阶、石狮突出于东大街路南侧,这就是“段氏宗祠”。我从小就听说过“北米南朱,东段西苏”这句话,后来才知道这是指以前太原县城中北、南、东、西四条大街的米、朱、段、苏四大姓氏大家族。但时至如今,太原古县城中建有家族祠堂并留存至今的就独此一座“段氏宗祠”。今年“五?一”复建后的古县城开门迎客以来,游客众多。游人路过这座“突出”于东大街坐南朝北的段氏宗祠时,进进出出有许多人参观。我作为一个老晋源人,今天下午专门去走访一下“段氏宗祠”。我随游人踏上临街台阶,穿过歇山顶出檐包厦的古式大门进入过厅,在祠堂值班的小段认识我,知我来意后就引我入内参观。一进入院内就看见三间出檐带廊的祭堂在院正南。祭堂门前廊柱上的楹联为:始祖干木创段族源远继世长世祖思忠立晋阳耕读传家人祭堂门外西侧立有《重修段氏祠堂碑记》,我看碑文及楹联后知晓了段氏及祠堂的大概情况。原来,...
· 探访车氏宗祠
带着一颗好奇的心,来到“传说已久”的车村。车村位于惠州市博罗县泰美镇,是一个古朴的小村子,这里的人常年以耕作为生,生活平淡而简朴。这个时节,村子的农田里是一派繁荣喜庆、生机勃勃的景象。成片的芭蕉树挂上了青绿饱满的大蕉,像一艘艘弯弯的小舟。一垄垄、一行行的豆角,长得风生水起,生机盎然。碧绿的稻田宛如绿色的毛毯横铺在大地上。眼前沉甸甸、绿油油的庄稼,无言地向我们诉说着车村人的勤劳和能干。车氏宗祠位于村子中部,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建造于明朝嘉靖年间。当时,车氏后人车邦佑任朝廷左正都御史,二品官,他在位期间为官清廉,还反腐败、反暴乱,深受嘉靖皇帝器重与喜爱。嘉靖皇帝为表彰他的功绩,拨出大量资金,并指派风水师和大批精工巧匠来到车邦佑的家乡车村,仿照京城王府模式,选用当时最好的建筑材料,为车邦佑建造了车氏宗祠。在古代,民间不得随便修建宗祠,据史料记载,到明代嘉靖时期才“许民间皆联宗立庙”,由此推...
· 鄢和焉是一个姓氏吗?
《焉氏族谱》,山东海阳焉宗海修,民国19年,铅印本,线装10册。本谱十卷,以木夹二函分装,共印100部,但在现有族谱书目中,均未见有著录。焉氏奉明朝焉庆为始迁祖,祖籍在河南鄢陵,本姓鄢,后去邑为焉姓。谱中历代名人,分庠序、科贡、仕籍、乡饮酒礼、忠孝、义行、节烈、封赠。焉氏是罕见的稀姓,台湾地区,仅在台北市与高雄市,有几户焉姓人家。而皇帝相传是鄢姓的先祖。
· 湖南新化晏氏宗祠
湖南新化晏氏源自江西省新余县晏墉公第19世孙仕礼伯宗公,伯宗公于公元1508年迁来湖南新化井头街,为新化晏氏始祖,自此繁衍生息,代代相传,达4000余众。新化晏氏家庭联谊会成立于1992年春,秉承“爱国、旺族、兴家、联谊”的宗旨,积极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族事活动,于每年春节前慰问80岁以上的宗亲,每年正月开展春节团拜活动,每年清明开展集体祭祖扫墓活动,每年八月十五日开展赏月团圆活动。2008年成功举办晏氏定居新化伍百周年庆典;2010年重建新化晏氏宗祠;至今已成功开展各项族事,成为新化乃至湖南一大有影响的姓氏组织。【晏子家训】:“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君令而不违,臣共而不贰,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従,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译文】:礼可以治理国家,由来很久了,和天地相等。国君发令,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