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氏编修族谱,续接二百多年的家史传承
艾氏编修族谱,续接二百多年的家史传承,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家承的编修历史悠久。我在寻根
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家承的编修历史悠久。
我在寻根中得知,湖北监利艾氏族谱自1812年(清朝嘉庆十七年)第8修版,到2008年第11修版面世,历经200多年的4个版本,都没有找到我的始祖艾在位一脉的踪迹。可以说,我们漂泊在外几百年,没有找到“家”,是一族没有“谱”的艾氏儿女。我觉得我是家族中的文化人,有创作整理和调研挖掘能力,下决心完成家谱编修,完善我们的家族档案,力争续接入监利艾氏始祖乃至起源祖的世系麾下,容汇到全国的艾氏大谱中,使其成为民族的记忆,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献的一页。
2015年年底,我回湖北恩施州采访,顺道到建始县城看望我的恩师张必清。座谈中提到修谱一事,张老师拿出他历经3年所修的待印版让我学习,两件事让我受到震动。一是他在自己的《人生述评》中把我学习成才成为作家,视为他育人骄傲的成果;一是他打破修谱立传只重官员富商的惯例,给家族中每一位平凡而努力活出尊严的人同等列传。
这使我联想到泸州宗亲会上看到的一系列全国区域版的艾氏谱牒,联想到在洪湖和监利看到的最近4个版本家谱,都是保存完好的家族文化遗存,价值不可估量。但因为历史的局限和传统的流弊,大多家谱在谱系中只登录男性配偶,很少刊载相关的女性资料,有的家谱世系甚至只是清一色是男性,连配偶女性的资料也没有。
我的修谱动议提出后,得到了修谱专家洪湖市艾耀庭、宜昌市艾祖文、监利县艾德华等宗亲的支持,得到了家乡建始县艾前荣、艾前斌,巴东县艾德杰、艾德祥、鄢仁勇(传字辈,艾庭桂长子)等大量亲友的帮助。建始、巴东艾在位这一脉的后人们认为,编修家谱,续上监利根缘,是天大的事,只有归根“艾氏谱”,心里才感到踏实。
清白传家,是历代族人的愿景。哪个祖宗不想让自己的后人们学好、过好,和睦兴旺,一门清正。我把建始艾氏家族资料的收集整理,作为到湖北监利县参加2016年7月9日首届艾孔起源祖家族联谊会的献礼。我结合采访便利,利用创作之余,考证史实,广集资料,精心鉴别,求是修谱。既汲取历史上编撰家谱的精华,将每个人的世系、生卒年月、学识经历、婚姻状况、奋斗成就、行踪变迁等等都记载下来,准确配上能够反映重要人物和事件的短文述说。如艾德俊长子肖祥悦(庭字辈),曾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具体事情谁都说不清。我通过他的广西战友高祀明,弄清了作战史实,邀请他写下了《“让我来干掉它!”》的情景回忆文章,记录下了他攻打越南某高地的英雄事迹,还原了艾氏家族中这名“硬骨头六连”战士的英雄形象。
文化是一个家庭、一个氏族、一个民族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精华沉淀。家谱作为最小的国家历史载体,却是一个家族最大的精神文化支柱。我在建始艾氏家谱的编修中,坚持不割断与监利家族、与昨天家史的关联,用断断续续传承的建始艾姓家史碎片,串掇对家乡艾氏的大量调研成果,逐渐将原已模糊的家族源流与世系清晰化、系统化,当代的家人通过家谱初稿,能亲切触摸到离今天不远的家史、家运,能全面掌握家族固居、迁徙的分支流派,能透彻体会凝聚、励志的家承文化精髓。
2016年7月9日,在监利县召开的第一届艾孔起源祖家族联谊会上,我将建始艾氏家谱初稿以活页的形式递交组委会,与各省艾孔家族分支的新旧族谱同台参展。尽管我们这份家谱资料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家谱》,但这却是艾在位带领家人迁徙270多年后的第一次家族“归队”和“认亲”,是艾在位家族后裔与总族文脉的续接,是家族文明的回归和提升。
虽然这份资料显得很弱小,但也得到了大会和大家的认同。艾耀庭先生认为这种收集、撰写办法可取,一支游离总族几百年的支族,在匮乏谱录的情况下,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有形的家史材料是难得的,他鼓励我深入编修早日纳入监利总谱。
全国第三届中华艾氏宗亲联谊会理事、艾孔起源祖家族理事会秘书长、湖北《宜昌艾氏族谱》主修艾祖文老师,多次帮助我整理家谱稿样的结构关系,提供史迹线索,看了这份活页式家谱初稿后,感到还有很多地方存疑,需要进一步挖掘梳理,提出利用署假帮助我进山堪验古碑,深度调研。
人类文明犹如百花园。我们通过编修家谱续接270多年的家史传承表明,只有每个家庭、每个家族和每个民族的文明之花都呈现出自己的独特姿容,人类文明的百花园才最美最艳。每个家庭和家族把自己的文化发展好并形成特色传承,就是为整个氏族和人类文明的增光添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1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编修族谱的意义与族谱文化传承的博大精深
族谱,是记载一个姓氏家族或家族某一分支的宗族氏系和历代祖先的名号谱籍。在有些地方,族谱也称家谱。族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是炎黄子孙根脉相连、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族谱,流淌着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伴随着自然和社会演进的历史长河,源自同一血脉的家族,引领着自己的姓氏符号,形成了本家族的宗亲氏系,并逐步出现了记载宗亲祖先的谱牒。这是血缘的延续,是根脉的连接。不管你迁徙到何方,不管你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族谱都将连接着你,血缘和亲情都将跟随着你。历历族谱,蕴涵着祖先的图腾,流淌着家族的血脉,洋溢着族人的心香。族谱,承载着义无反顾的民族凝聚力。相同的姓氏构成了家族,百家姓氏和千千万万个家族的汇聚,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族谱体现了宗法与人伦这一维系家庭、家族关系的本质功能,同时它也具有维系社会、法律、道德、传统的深厚内涵。这也是血缘的延续,是根脉的连接。不管你是何氏何姓,不管你的家族大小,...
· 传承中华之美,谱写族谱之家论族谱编修的重要性
在中华的众多文化中,族谱与正史和方志一起,被誉为华夏历史的三大支柱。通过族谱,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家族的发展历史,什么人对家族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以及亲属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可以传承家族的辈分,传承家族的文化,倡导更好的家风和培养更优秀的人才,是人才得到充分的德育滋养。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就是差了德育的渲染,所以编写族谱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十分的有必要。而选择传统族谱的局限实在是太多,很多人根本没有时间精力以及才华去制作传统族谱。现在传统族谱只在一些农村或者乡镇里面存在,也就是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就不会选择制作族谱,毕竟真的太花时间和精力了。可是现在对于很多心没有余力的朋友来说,真的算是一个福音的到来。现在网络发展得十分的便利,很多传统的东西都做了改变,比如书籍,现在都拥有了电子书。在很多工作人员的开发下,现在已经有了网络族谱。网络族谱弥补了很多传统族谱的缺陷,记录族谱更加的方便和快捷。但是选择...
· 续修族谱传承好家风,郑氏宗亲迎来续修族谱的颁谱大会
在这里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你曾祖父曾祖母叫什么名字吗?也许大家知道自己祖父祖母的名字,但对于曾祖父曾祖母或者再高一辈长辈的姓名,就全然不知了。著名作家毕淑敏就在一篇文章中说到,“如果将来找不到家谱,面向茫茫虚空,我再也无法得知有关他们的线索了。”由此可见,一个家族之有谱,犹如国家有史、州县有志,对于家庭血脉的传承和延续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续修族谱、凝聚家族力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日,在台头镇,上百名郑氏族人就相聚在一起,举行了续修族谱颁谱仪式。郑氏家族续修族谱颁谱仪式在这个宽敞的车间内举行,在现场,上百幅记录着家族血脉传承的族谱挂轴在车间北侧一字排开,引起了前来参加颁谱仪式的郑氏族人的关注。郑氏族谱续编工作历时近一年的时间,于2016年底完成。主持修谱工作的郑振国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发展,台头镇郑氏族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为进一步挖掘郑氏家族史料,理清家族血脉关系,...
· 族谱网带您走进,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中山苏氏祖祠
苏氏祖祠位于鳌山村岗东片兴东上街65号。该祖祠始建于清代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仲冬吉旦,总面积200多平方米。建有正副两门,正门对联“赤壁秋容新绿野,眉山春色灿朱霞”阴刻隶书而成。副门的对联是“季子威名今犹在,眉山气象与时新”之门联,寓意该村苏氏是苏轼之子孙后代。该祖祠为砖木混合结构,硬山式顶,三进三间建筑布局,建筑面积80平方米。置有耳房及厢廓,台梁穿斗架构。在苏氏祖祠的门楣上标画有一条青龙抱球的彩画,画上的左上方写有“教子朝天”四个字,相传是乾隆皇赐于苏智政的(苏智政是清乾隆年间的礼赠登仕郎,官拜二品),标榜其“教子朝天”之功绩。檐下砖雕、墙画、书法工艺,祠内有墙画书法,二进间供奉先祖灵位。苏轼及其后代对原来四川的老家“眉山”都有深厚的感情,所以在各地纪念先祖的祠堂楹联都出现有“眉山”二字,这是一个特有的标记。苏氏祖祠祠堂的楹联及门联都明显反映出其历代后人对先祖及原故乡深深的怀...
· 族谱编修指南五:续修族谱的说明(倡议)
一、续修族谱的宗旨和意义自古以来,国有史,乡有志,家有谱。一个宗族的发展,不能忘记历史,一个宗族,就是一条血脉搏。族之本在谱,族谱是一个家族繁衍的历史见证,文化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联系全球华人的亲情纽带。使族人的亲和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内固民心,外结侨情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编撰统谱是追溯得姓渊源,彰扬受姓始祖,探索血脉演变,记录传承脉络,让族人知道自己的血统源流,知道祖先创业的艰辛;经历的磨难,获得的成果。进而弘扬祖德功业,修复先贤圣迹,光大中华精魂。为寻根问祖提供重要资料,能起到教化,存史的巨大作用,很有历史、文化价值,达到“详世系、联疏亲、厚伦谊、严冒紊、序昭穆、备遗忘”的目的。在过去思潮的影响下,认为修谱就是搞宗族帮派,现在我们清楚了:编修宗谱,国家政策允许,发了文件,是鼓励和支持的,收集、收藏编修宗谱是延续民族优秀文化,增进感情,交流信息,发展城乡经济,促进社会和谐和祖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