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连着艾氏根,根据老谱记载寻找祖坟
宗功祖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亦或将来,家谱都是一部事关家族发展的《史记》。一直以来,耕读传家,清白明世,都是人们必须谨遵的家训和深刻领会的要义。家谱是一个姓氏或一个家族的血脉文化传承,更是对子孙发达的期待和希望。通过家谱可以寻找自己的根,看到自己的“胎记”。
2016年8月4日至5日,我陪同中国艾氏宗亲文化抢救专家、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高中艾祖文老师,巴东县(野三关)民族实验中学教师李大文(艾氏后人),利用署假间隙,翻山越岭地深入到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巴东县金果坪乡枫香淌村、江家村和比邻的只有清江一隔的建始县官店镇羊角山村,围绕270多年前从监利迁徙官店羊角山的艾在位一脉进行修谱调研。
2016年8月5日,修谱调研组深入建始县羊角山祖坟墓群考察
8月4日巴东行是一个酷署能耐的高温日,而8月5日的建始行却遇到一个天冷路滑的大雨天。在巴东县金果坪乡枫香淌的陡坡上,我们气喘吁吁地往上攀爬堪鉴一块块近代墓碑。而在建始县官店羊角山村的古墓群里,我们冒雨调研,一字一名鉴别。而跟随我们的还有一群流淌着他们血脉基因的艾氏后人。除掉坟墓前的杂草,清扫墓碑立面的绿苔,擦拭历经风霜的碑面,我们千里迢迢回到家乡,与家族的亲人们一起扫墓祭奠,共同寻找无法割舍的艾氏根脉。
每一个远去的时代都曾轰轰烈烈,每一代人的谢幕都是一样的静静悄悄。我们在两片不同地方的艾氏墓园里,切身体会到先辈们灵魂的归宿,这是他们曾经魂牵梦萦的土地。站在先辈们那一座座苍桑的墓碑前,我们用虔诚的跪礼表达对先辈们满满的敬仰和思念。无论从血脉还是伦理上说,我们都是他们不同辈份的后人和亲人,回望270多年的风霜岁月,10多代人的奋斗史既模糊又惊奇;展望未来,在中华艾氏大家族和艾孔起源祖大家庭里,艾在位这一脉游离“大家”隐居深山270多年的艾氏家族,终于与中华艾氏家族大团圆,成为“有家有谱”的人。
按图索根 打开一个家族的文化宝库
今天从昨天走来,当下社会的母体是近代中国。人们总是从离自己最近的那群人手中接过社会发展的接力棒,不可能也没必要跑回起跑的原点。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氏族亦然。血脉亲情不可淡忘,今天的生存现况与昨天的历史传承不可割裂。“昨天”对于“今天”的意义,有时比“前天”或“很久以前”更大。
我的老家湖北省恩施市建始县官店镇羊角山村,地处武陵山区皱折深处的巴东、建始两县交界的海拔1400米的陡坡上。在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童年记忆里,老家羊角山村的艾姓人只有两家。10岁时才知道离家70里外的山下清江边的巴东县金果坪乡江家村,还有两三户叫做亲族间的艾家人。但日子都过得很一般,大多是当地比较贫困的,甚至孩子多的家庭有小孩连衣服都穿不上。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我的爷爷艾德文体弱多病,哮喘严重。但他却又是当地最有文化的人,我们五兄妹的名字都为他所取,既大气又富有社会时代色彩,还蕴含着人生的奋斗理想。周围人很敬重他,乡亲们推选他当工分记录员,社员在山地劳作就需要他到场记录出勤,每当生产队进行室内集中突击劳动时,大家点名让他“讲古”(用讲故事的形式给农民劳作提神)。他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村长,官店羊角山村远离建始县城,让德文爷爷的青壮年时代,基本是在开会的过程中渡过,很少顾及家庭。
爷爷在我们小时候的“家史教育”中,讲先祖们的基业,说最初全村的土地都为“艾家”所开创,因为“途中”一位“败家子”败光了厚实的家产,让我们的家族从旧社会的地主变成新中国的贫农。那时候我们很小,不懂人间世事,错过了传承家史的大好时机,直到我在力行这段艰苦的修谱调研中,不少亲友告诉说,他们知道的一些情况都出自我爷爷的口传身授,我才真正感到当初对家史的无知和当下匮乏家承史料的无奈,真正感到失去一位家史传承“活宝”的遗憾,以至差点造成这支人脉的家史文化传承断裂。
2015年11月14日,我从北京回老家为奶奶杨旺珍勒石立碑。晚间,我们一家人回忆这位并非亲生奶奶的功绩,是她用勤劳、娴恝慧与睿智,振兴了一个差点衰落崩溃的家族。二弟艾前荣拿出爷爷留下的三件家史文书:一件是艾士杰在1801年为其父亲艾秉贵所撰的碑文,明确告知我们建始艾氏一脉的始迁祖叫艾在位,远祖叫艾秉贵,均出生于荆州府监利县永丰垸苦草湖三姓土地下(据实地考证,今为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程集镇永丰村永丰垸,这里离艾氏聚集地监利县汪桥镇中坊村艾家垴较近),大约在1740年前后,迁居湖北恩施建始县官店镇羊角山村扎根;一件是1932年艾德文为其父亲艾祖恩做法司的文稿;另一件是1935年艾德文家的分关文书,明确标示着田产的四至界限和权属。面对远超200年、近亦80多年的三件家史珍宝,目睹迁延性很广的人名、地名和史迹,凭着我的作家职业敏感性,感到这是一座家族文化的富矿,我应该以自己的成长经历,结合家庭史的发展,留下一部关于自己和自己家庭、家族的文卷。
珍贵的传家宝文物之艾秉贵碑文,形成于1801年。
珍贵的传家宝文物之艾德文1935年时的分家合同书
我向家里和家族中的长辈做了些家史文化了解,到祖坟地中看了一些古碑残记。为了有更深的了解,我按祖上文书史料的图骥踏上了东行湖北监利县、洪湖市的寻根之履。
2015年11月19日,我慕名来到洪湖市拜访艾耀庭先生。在此之前,我只知道洪湖艾耀庭和宜昌艾祖文老师是湖北艾氏家族文化研究的两面旗帜。从家史记载的建始艾氏始迁地域看,我认为邻近监利的艾耀庭先生对我的帮助会更准确些。到达洪湖市,我受到艾耀庭老先生和艾德文族长的热情迎接,他们帮助我查看家承史料,给我讲监利艾氏发展源流,并以当地2008年新编《艾氏家谱》为指引,与监利艾氏族谱主修艾德华、艾庭悦、艾传武宗亲取得联系。在这里,耀庭先生为我补上了很多艾氏文化的基础课,帮助我联系上了热爱艾氏宗亲文化,专业知识深厚,务实抢救艾氏文化多年的辽宁艾东尧、宜昌艾祖文两位亦师亦友的大专家。有幸读到了他们的宗亲史学专著和系列艾氏研究文论,逐渐为我打开了艾氏家族文化这座宝库的大门。
获悉我有心为自己的家族创作一部书,艾耀庭先生邀请我参加2016年春天的泸州全国第三届中华艾氏宗亲大会,感受一下全国的艾氏宗亲文化研究形势。2016年4月6日,我带着《江山多娇——长江经济带建设纪实》的国家创作课题走进四川泸州市,如约参加全国宗亲大会。在三天的会议上,艾东尧、艾祖德、艾祖文、艾耀庭、艾金辉等众多宗亲,用无私精神和成果教育感染了我,我立志在寻根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更大财力。
会后,我结合长江沿岸的采访,走进湖北荆州市监利县寻根。在监利艾德华、艾锋、艾庭悦、艾传武等一大批宗亲的帮助下,找到了当年的苦草湖和现在的宗亲们。这是历史上的“十年九旱、五年两淹”之地,始祖艾在位为了躲避洪灾和瘟疫、兵荒与战乱,举家西迁深山野岭,这需要多大的定力、财力和毅力,乃我辈今天也不敢想象。在监利,我找到了木桥艾氏陵,拜谒了先人古残碑,记住了“孔祖姓氏育三京天水一脉,君公后裔布五省折桂流传”墓志铭。
连续两次寻根之履,虽然没有找到故乡的家谱记录,但270多年后,我基本弄清了我的根脉和支系,历经一代代人的传承,艾在位的后人们,2016年散居在湖北恩施市建始县、巴东县、湖南鹤峰县和北京市,现已发展到40多家160多口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