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单氏修统谱我们需要哪些事情

2016-10-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13
转发:0
评论:0
单氏修统谱我们需要哪些事情,   单氏统谱是广大宗亲们的热切愿望,而认准始祖是统谱的重要前提。始祖是单氏历史
     单氏统谱是广大宗亲们的热切愿望,而认准始祖是统谱的重要前提。始祖是单氏历史的起点,对始祖认识不一致,族谱就统不起来。现在,场对单姓来源众说纷纭,严重干扰了宗亲们的认知。为正本清源,我讲几点浅见。 
 一、认清本源是当务之急
    认知单姓来源与认知长江的发源有着类似的道理。长江流经十个省、区和直辖市,中途有18条支流汇入,每条支流都有自己的发源地,而这些并非长江的本源,只能称为“支源”。长江的本源是我国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山上的冰雪融化后形成曲玛河、当曲河和沱沱河,三河汇合成为长江。三河之中只有沱沱河是长江的“正源”,其他两河为南北侧源。
   现在,有的网文和讲座讲了许多单姓来源,诸如鲁国羽父单、孔门弟子乔单、匈奴族单于氏、鲜卑族可单氏、滿族徒单氏、达斡尔族敖拉氏等先后改为单氏。这些后来加入者,象长江的支流一样各有其源,但不是单姓的源头,故都不是本 源。             
      我国成熟的文字起始于商朝的甲骨文,在甲骨文中就有了“单”字。文字是事物的标识(或叫符号),就象商标是商品的标识一样。我们的祖先创造“单”字开始是用来标识一种捕鸟工具,由于需要标识的事物越来越多,“单”字用途也不断增加。“单”字由做为物的符号,到做为地名和人名,再到做为一个族群的符号,是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认知单姓的本源,就是要探明是哪个族群最先用“单”字做为他们氏的符号。
      据我所知,殷商末期到西周初期,可能有三个族群用“单”字做为标识。一个是活动在河南洛阳、安阳和山西曲沃一带的单光族,据专家说,这个族群已有30多件出土青铜器为其佐证。一个是以单公为始祖的陕西眉县单氏家族,已有多批出土青铜器及长篇铭文为其佐证。再一个是成王少子臻公为始祖的单氏家族,目前,这个家族还只有唐宋以来的姓氏书和单氏族谱的记载为证,而缺少铭文和先秦文献的记载。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而繁重的任务,就是要通过严肃认真地研究,确定三者的真实存在,理清他们的发展脉络,认清他们在商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为确认中华单氏的正源和始祖提供翔实的依据。  
单氏修统谱我们需要哪些事情       
 二、正确解读古代姓氏书的记载。       
        长期以来,以《元和姓纂》为代表的古代姓氏书,一直是广大宗亲认定单姓来源的经典依据。因此,正确解读这些书籍中有关单姓的记载,对于正本清源、认准始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成王封少子臻这件事确实值得怀疑。 
首先,《元和姓纂》对这件事的记载缺乏根据。在《尚书》、《诗经》、《周礼》、《春秋经传》、《国语》和《诸子》等先秦文献中,都没有成王封臻的记载。在成王在位一千八百年后,《姓纂》突然告诉人们成王少子臻是单氏始祖,却没说出任何依据,《姓纂》以后所有记载这件事的姓氏书都没有拿出根据来。
其次,许多著名历史学家都表示怀疑或否定。
清代大儒顾栋高通过对《春秋经传》的精深研究,厘清了两周209个方国的姓氏、爵位、都邑、存灭等史实,以列表的方式记载于所著《春秋大事表》之中。而提到单氏他说:“陈氏世族谱说成王幼子臻封于单,未知所据。”近现代大史学家陈槃先生在顾栋高研究的基础上,穷十数年之功遍查古籍,又考证出方国五十七个,仍按顾书的体例撰成《不见于春秋大事表之春秋方国稿》,其中仍没有臻公之封国。对此,陈无奈地说:“成王幼子之说,则存疑可耳。”当代史学巨匠李学勤于1998年撰文写道:“《元和姓纂》云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为甸侯,因氏焉。由于是晚出的姓氏书,其说未必可信。”2003年眉县单氏青铜器发现后,他说:“过去学术界一直认为单氏的起源是周成王封幼子臻,但现在可以证明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其他还有,不再列举。 我认为,对成王封臻一事表示质疑是理所应当,人之本性;完全否定臻公存在的可能性,理由尚不充足。我们坚持这一观点的良好愿望,正是为了能够寻找到臻公在历史上的真实存在。 
  第二,对臻公的苦心求索。    若臻公确曾存在,那么臻公在哪里?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首先说封地。《姓纂》等都说臻公封于单邑,但单邑究在何方?诸书皆语焉不详。故引起后人纷争,至今不息。如果对所封“甸内侯”进行深究,似可见端倪。《国语、周语》曰:“之制,邦内甸服。”韦昭注:“邦内,谓天子畿内千里之地。”由此可知,甸内侯就是被封在王畿之内的诸侯。著名史学家吕文郁先生对西周王幾的地理范围进行了详细考证后认为,西都王畿南抵汉水之阳,西达甘肃天水一带,北邻严狁,东到华山。东都王畿北抵太行山南麓,南达汉水之阴,东至郑州东,西与西都王畿相接。按周里计算,西都王畿方八百里,东都王畿方六百里,加在一起共约方千里。由于眉县单公已封在西都王畿之内,臻公的封地在东都王幾之内的可能性较大。
     其次说官爵,《姓纂》说臻公为甸内侯,既不是他的官职,也不是他的爵位。不过,我们可以结合西周的有关制度,对臻公的官爵作以下推断。西周王朝的统治区域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千里王畿,二是王畿之外的“四方”。周王在畿内封邑,即把畿内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室的卿大夫作采邑。周王在畿外封国,即把畿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亲戚、功臣建诸侯国。臻公的封地既然在畿内,他就一定是王室卿士,而非四方诸侯国的国君。臻公为成王幼子、康王之弟,当在成康年间为官,再晚不会过昭王。我国先秦史专家杨宽教授对西周官爵有深入研究,他说:“成康之际,公卿的官爵制度当已确立。太保、太师、太史等执政大臣称公。其他朝廷大臣,由四方诸侯进入(王室)为卿的称侯。由畿内诸侯进入(王室)为卿的称伯,很是分明。”据此推断,臻公肯定不是侯爵,因为他不是四方诸候;臻公也不大可能是公爵,因为他资历不深;臻公为伯爵、做“三司”之官(司徒、司马、司空)是有可能的。
      再次说后代。按照西周王室世系计算,从康王到幽王共十王九代。以此推断,西周时期,臻公至少应有八代子孙,诸姓氏书却没有任何记载。臻公及其西周时期的子孙们在先秦历史文献中是一片空白。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不仅要寻找到臻公在历史上的真实存在,而且要寻找到他西周时期的子孙后代。为了表明臻公有后,《姓纂》等书把《春秋经传》中的单伯和几位单公罗列为臻公的后世。对此,我有两点质疑。其一,根据《左传襄公十年传》关于七姓从平王东迁的记载(详见拙作《单蔑其人》),表明春秋单氏来自于宗周而并非祖籍于东都王畿。其二,眉县单氏青铜器的发现对《姓纂》的记载进一步提出挑战,春秋单氏究竟是臻公之后、还是眉县单公之后呢?这是需要我们探究的又一个问题。
      以上解读,一方面对《姓纂》等姓氏书的记载提出了一些质疑,另一方面对臻公的历史存在作出了一些逻辑推断,其结论虽然只是一种可能性,但毕竟大大缩小了寻找臻公的范围,使我们有了比较清晰的目标。
单氏修统谱我们需要哪些事情
 三、一心为公   实事求是
       探究单姓来源是历史领域里的认识活动,其目的是要揭示历史的,破解单姓来源之谜,认准自己的始祖。为达此目的,作为认识主体的单氏宗亲必须首先正己,做到一心为公,实事求是。         首先,要为民族和后代负责。单氏源出姬姓,是黄帝侧系子孙;单氏先祖曾经是周朝历代重臣,为早期中华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单氏早期历史是中华民族早期历史中的光辉篇章。单氏来源又是历史之谜,一代又一代单氏子孙被笼罩在迷雾和困惑之中,我们再不能让他们也继续背负这个沉重的历史包袱。为给中华民族的历史增光添彩,为给子孙后代一个清清楚楚的交待,我们必须勇于担当,为破解历史之谜贡献正能量。那些单纯考虑地方和个人名利的言行,必然会给这项事业带来干扰和阻力。
其次,要追求科学信仰。 尊崇祖宗是一种信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续弘扬这种美德,有利于提高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素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家风、族风和社会风尚,有利于将祖宗崇拜升华为爱国主义精神。但是信仰祖宗与信仰神灵有本质区别,祖宗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神灵是人们虚构的偶像,崇拜神灵是一种盲目信仰。如果对自已尊崇的祖宗一无所知、不辨真伪、盲目崇拜,那就如同崇拜神灵一样,也是一种迷信和愚昧。我们努力探究单姓来源,认准单氏始祖,就是为了把对祖宗的信仰建立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之上,使我们的祖宗信仰成为科学信仰。
再次,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历史问题,必须运用历史科学的方法。
一要做到史论结合,就是必须占有翔实的史料,并运用唯物史观和逻辑思维进行科学分析,一切结论必须是有论有据,切忌自说自话。
二要做到考古成果、典籍记载、族谱记载相结合。    由于商周历史文献缺失严重,要特別重视考古成果。要努力挖掘历史文献,争取有新的发现。要广泛收集和认真研究各堂号族谱,肯定它们的历史贡献。要把三者联系起来、相互参照、相互印证,千年历史之谜才有希望得到破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修谱小百科:新修族谱需要收集哪些资料?
家谱,承载着家族的历史与荣耀,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一部详实、丰富的族谱,不仅需要记录一个家族的信息,还可以介绍历史、经济、天文、地理、文化、民俗等诸多内容,这样的族谱才更加丰富,也能为后世子孙提供丰富的考古资料。那么,新修族谱需要搜集哪些资料呢?1、家族世系脉络家族世系脉络是族谱最为核心的部分。这包括姓氏起源的考证,家族分支的记录,以及每位成员的生平纪要,包括出生、逝世日期,职业经历,受教育背景等。每一笔记录,都是家族历史的见证。2、杰出人物事迹家族中一定出现过很多杰出人物,他们或许在社会各领域发光发热,或以德行著称乡里。记录下这些英雄的生平与贡献,不仅能彰显家族荣耀,更能激励后人效仿先贤,勇攀高峰。3、地理人文资料家族的祖居地,那里有山川形胜,风土人情。了解祖先的发祥地,记录当地的自然环境、经济活动、文化教育等,能让家谱增添丰富的地域色彩,展现家族与土地的深厚联系。4、族裔分布情况大...
· 详谈我们为什么要修中华张氏统谱
国之有史,可知朝代更迭,兴亡之纲要;族之有家乘,可知本姓兴盛之基,世系祖根发祥之灵地何处。这次首修世张统谱,喜逢盛世之国泰民安,秉先祖之威德,承历代圣贤先辈之宏志,启后昆耕读之善举。我张氏始祖挥公,出自远古轩辕黄帝与第三彤妃鱼氏所生第五子,天降其聪敏才智,夜观天象七星北斗,忽一流星飞驰而过,激发灵性,首次发明创造了弓箭,为人类以捕猎而食开创了新纪元,阔展了生存空间,更为重要的是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更快地发展,为黄帝统一华族打造出了克制胜的领先神器,九战蚩尤,南征北战,东伐西讨,威德四海,福播九州,威振华夏,挥公持弓搭箭立下了盖世奇功。英明圣主轩辕黄帝御封骄子挥公,官职弓正,施神弓封地尹国,握利器居青阳圣宫,帝赐姓张氏,荣耀至极,旷古绝今,始祖倍加珍惜,克勤克俭,繁衍生息逐成大姓望族,传至周朝宣王初期张仲,重农耕轻谣税,献良策助宣王中兴,一代名臣良辅,历封文昌大帝,受后世学子朝拜。张仪纵横诸侯...
· 若想将族谱编修好,修谱人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长久以来,民间都有编修族谱的习俗。自南宋开始,朝廷下令鼓励民间修谱,修谱之风大肆盛行。但是由于战争、迁徙等原因,谱书的保存并不完善,至今遗留下的老谱数量并不多。为此,现代修谱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这项工作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胜任的,修谱人也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族谱涉及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将族谱文化作为一个整体,从历史的维度放眼族谱,不难看出每个谱书与其对应的历史进程中的方方面面皆有对应。因此,可以说,族谱学的广度非常大。图源网络修谱人既然面对着如此博学的族谱,就应该匹配与之对应的文化素养,包括但不限于历史常识、族谱知识,以及对古谱的阅读理解能力。族谱中涉及许多文言文、生僻字,是阅读路上的绊脚石,修谱人的文化水平高,自然可以轻松迈过,降低修谱难度。对修谱工作的热情与耐心都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自身强大的驱动力。编修族谱最首要的是需要...
· 修谱时,需要注意的家谱内容有哪些?
族谱又称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历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的族谱,在我国已经有了3000多年的历史。那么修谱时需要注意的家谱内容有哪些呢?一、姓氏源流考证姓氏源流就是考证始祖是谁,家族的根在哪里。我国姓氏源远流长,一个家族的得姓也很复杂,有的多途径得姓,有的因不同原因,使姓成为难解之谜,考证起来十分困难,需要下工夫认真、慎重、准确考证,不要使家谱成为无源之水。二、居住地地情家谱可以记载一个家族的发祥地、始祖出生、繁衍生息和从事活动的环境。记载家族以始祖为中心的聚居地的自然、地理、经济环境、风俗民情、民间传说等情况,能够反映、展示家族成员参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历史风貌,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丰富的资料和信息,也有利于突出家谱的地方特点和家族特色。三、迁徙情况随着社...
· 修谱,制谱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家谱作为家族文献,保存记录一个家族的悠久历史,具有敬宗收族,提高家族自豪感、凝聚力等意义,以促进家族内部团结和提高家族社会地位。正是在这种全面追求美誉的情况下,隐恶扬善是家谱自古以来的特点,由此衍生出夸大甚至编造本家族历史等问题。虽说许多谱书上都提到“循实记载”,“不虚实,不隐恶”等字样,但真正做到的并不多,大多数家谱,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冒认祖先,伪冒名族,假托攀附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家谱的史料价值,也混乱了家族的真正来源和脉络发展。家谱做伪主要表现在一下六个方面,希望有识之士在修谱过程中能规避,修撰出属于自己家族的真正家谱。第一,在姓氏说溯源上攀龙附凤。以上古和汉唐时期的帝王将相,贵胄名臣为本族的始祖或者远祖,乱认他人为祖先。通常,林姓上溯至比干,陈姓为南朝陈武帝陈霸先,李姓为李耳、李世民,洪姓为共工,张姓为张良,钱姓为少典、黄帝等都是犯了这个通病。更甚者,有些家族将一些神话人物如“杨司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