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有着500余年历史广东最大郝氏古宗祠

2016-10-0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208
转发:0
评论:0
有着500余年历史广东最大郝氏古宗祠,车陂村之北,中山大道旁,有一座有着500余年历史的古祠堂——郝氏宗祠。在车水马龙

车陂村之北,中山大道旁,有一座有着500余年历史的古祠堂——郝氏宗祠。在车水马龙,商铺林立的都市中,它如同一位居于闹市而闲适自得的君子,诉说着岁月的更迭,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车陂郝氏宗祠是广东省最大的郝氏祠堂,也是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坐东朝西,三间两廊,青砖绿瓦,郝氏祠堂不仅记录着郝氏宗族史,更是宝贵的车陂文化符号。跟随郝氏后人郝善楚的脚步,我们迈入祠堂,开启了属于车陂郝氏辉煌的历史画卷……

有着500余年历史广东最大郝氏古宗祠

500年前:学士题字彰显辉煌历史

500年后:精雕细作重现祠堂原貌

2010年,为了让道BRT,郝氏宗祠北移10米后按原貌重建。坚持修旧如旧的郝氏后人,不仅翻新了建筑,更还原了历史。

▲郝氏宗祠建于明弘治年间,已有五百余年历史。

初入眼帘的“郝氏宗祠”石匾,苍劲有力的字体出自南海县历史上的首位内阁大学士,官拜武英殿大学士的方献夫之手。历经数百年的历史冲刷,石匾眷守着郝氏家族,见证着一代代族人的成长。据郝氏后人郝善楚介绍,祠堂前的四个石柱乃明朝古物,柱上石雕虽然有些纹路不清,但其精美程度仍令人慨叹。

有着500余年历史广东最大郝氏古宗祠

▲中堂的石柱是明朝古物。

推开高大厚重的黄花梨实木门,步入前堂,一片绿砖碧瓦的古朴世界尽在眼前。由前堂入中堂需登石阶,两面石鼓相对而立。据郝善楚介绍,石鼓和其中一块石阶皆为原祠堂遗迹,部分石柱虽为新修也尽量还原本来的雕刻图案。

▲重修过程中,部分石柱虽为新修也尽量还原本来的雕刻图案。

来到中堂,花梨、酸枝等名贵木料雕刻的金字对联高悬于石柱,龙凤呈祥与梅菊竹兰的图案镌刻于门上,鎏金溢彩的广彩砖雕福禄寿妆点了屋檐。历史的余韵在石柱上刻下道道沧桑,怀宗念祖的郝氏族人又赋予了它新的生机。

“郝隆晒书”:载入史册的郝氏典故

“中堂堂名‘曝书堂’的‘曝’是目字旁,虽然在字典里查不到这个字,但绝不能写成日字旁。这不仅源于传统规矩,还有一段著名的故事”郝善楚说道。在郝氏后人中,祠堂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一段“古”(即故事),都承载宗族的历史荣耀。但在众多典故中,最为世人传颂的当属“郝隆晒书”,当地人也称“储书晒腹”。

有着500余年历史广东最大郝氏古宗祠

▲“曝书堂”得名于“郝隆晒书”的经典历史故事。

郝隆是西晋时期大司马桓温手下的参军。他家境贫寒,但好学不倦,博学多才。无奈壮志难酬,不受重用,于是辞官回乡隐居。

按照当地风俗,每逢七月七日,每家每户都要曝晒衣物,驱除衣物内的潮气和蛀虫。郝隆见有钱人家晒出了许多绫罗绸缎,顿生与其比试的念头。

于是,在正午烈日当头时,他从家中搬出竹榻放在庭中,仰卧在榻上,解开自己的上衣,袒胸露腹,在烈日之下曝晒。那位有钱的邻居见状大为奇怪,便上前询问。郝隆傲然回答:“你晒你家中的衣帛,我晒我肚子里的书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广东省最大的郝氏宗祠!距今500余年
▲祠堂建筑装饰的广彩砖雕福禄寿有着美好的寓意车陂村之北,中山大道旁,有一座有着500余年历史的古祠堂——郝氏宗祠。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车陂郝氏宗祠是广东省最大的郝氏祠堂,也是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500年前:学士题字彰显辉煌历史500年后:精雕细作重现祠堂原貌2010年,坚持修旧如旧的郝氏后人,不仅翻新了建筑,更还原了历史。▲郝氏宗祠建于明弘治年间,已有五百余年历史初入眼帘的“郝氏宗祠”石匾,历经数百年的历史冲刷,石匾眷守着郝氏家族,见证着一代代族人的成长。▲中堂的石柱是明朝古物推开高大厚重的黄花梨实木门,步入前堂,前堂入中堂需登石阶,两面石鼓相对而立。▲重修过程中,部分石柱虽为新修也尽量还原本来的雕刻图案来到中堂,花梨、酸枝等名贵木料雕刻的金字对联高悬于石柱,龙凤呈祥与梅菊竹兰的图案镌刻于门上。“郝隆晒书”:载入史册的郝氏典故“中堂堂名‘曝书堂’的‘曝’是目字旁,虽然在...
· 南海夏西村有着500年历史的黎氏宗祠
在夏西,黎姓为当地的大姓,主要居住在罗芳村小组。就在这不起眼的小村里,有一间古色古香的祠堂,它以镬耳楼的造型在村民房屋之中挺立而出。在南海桂城千灯湖片区的一隅,众多村落中,夏西正安静地坐落其中。在解放前,“夏西”一名并不存在。1950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夏西村所属的夏教片区归属于夏教六约堡管辖。后来因夏西村处于六约堡西面,故而在划分时命名为“夏西”。八百年前的黎氏南迁晨光初现,在黎氏宗祠旁的广场上,孩子们在嬉笑打闹,那悦耳爽朗的笑声,就这样延续了几百年。夏教有三黎,分别为夏北洲表村、夏南环溪村以及夏西罗芳村。罗芳村是夏西五个村小组的其中之一,村内姓氏主要以黎氏为主。在黎氏宗祠门外有一座屏风,其中便刻着“同根同源”,寓意黎氏宗族的历史同源。北宋末年以来,因避天灾人祸战乱,中原各姓氏大量南迁至南雄珠玑巷。为寻找新的生活栖息地,他们又从珠玑巷继续南迁,散落到珠三角等地区。八百年前,在南雄珠玑巷的黎...
· 深圳曾氏大宗祠:广东最大的曾氏宗祠
深圳曾氏大宗祠位于宝安区沙井街道新桥古村,是深圳建筑面积最大、建筑规格最高的祠堂,也是深圳市惟一一座附有牌楼亭阁的五开间宗祠建筑。在广东各地的曾氏祠堂中,新桥古村的曾氏大宗祠建筑面积最大,且保存相对完好,先后被列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夏日骄阳的照耀下,曾氏大宗祠显得分外肃穆、安详。祠堂正门居中,“曾氏大宗祠”几个鎏金大字高高悬挂,对联“天下斯文宗一贯、古今乔木第三家”则刻在大门两边。由于曾氏先祖曾子身体力行发扬孔子学说,在儒家五姓孔、颜、曾、孟、荀中,曾姓排第三,故称“古今乔木第三家”。尽管建成年代久远,但祠堂风采依旧。曾氏大宗祠始建于南宋晚期,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现存的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重修,坐西南朝东北,为五开间三进深布局,由前堂、牌楼、中堂、后堂和前中后庭院天井、左右重檐歇山亭、花厅等组成,占地面积1050余平方米。明清时期的祠堂修建,按照纪念对象的爵位...
· 郝村姜氏宗祠
郝村姜氏老祠堂在村东南隅,位于新祠堂旁,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大殿长10.57米,宽7.17米,土木结构,砖土混砌,蓝砖灰瓦青石条,座北朝南,面阔三间,硬山顶,前坡长,后坡短,花脊雕刻为缠枝花卉,前墙及门窗为后来修缮改造,室内中间脊檩镶有嵌椽,前檐两端伸出檐柱外,分别砌有砖雕“敬、祭、思”字样的墀头(原墀头用于新祠堂的同一位置)。室内纵深两进,屏风格栅。南屋临街,面阔三间,中间山门,连体不同脊。每逢连阴雨天,屋顶布满青苔瓦草。正阳山门外筑有阅台,类似戏台,族人习惯叫“家庙台儿”,高约三尺,南侧中央砖砌台阶。祠堂周围聚族而居,南傍水塘,距小冀寨一华里。当年祠堂主要用于祭祖拜宗、宗族事务。清道光年间,十五世玉衡公(贡生)曾在此开设义塾,教书助学,造福乡闾。嵌椽原文:“大清道光拾叁年岁次癸巳季春中浣谷旦姜姓仝修祠堂壹座木泥匠袁宝玉张应贵”。二〇一九年己亥仲春
· 车陂郝氏宗祠
车陂的郝氏宗祠,是广东省最大的郝氏祠堂,也是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郝氏宗祠位于车陂村,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为两廊三厅两天井结构,原长62.5米,宽25米,面积达1562平方米。清朝乾隆8年(1743年)曾进行大修。“郝氏宗祠”石匾,出自南海县历史上的首位内阁大学士,官拜武英殿大学士的方献夫之手。有趣的是,在修建BRT的时候,郝氏宗祠为了让道BRT,向北“飘移”了30米,在*政*府*投资下于2011年初完成复建,恢复昔日风光。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隋莹本版摄影信息时报记者朱元斌明朝大学士方献夫题字中山大道上BRT车陂站两侧商铺林立、热闹非凡。而青砖绿瓦、坐东朝西的郝氏宗祠就隐藏于中山大道北的闹市之中,从牌坊走近宗祠,一种清幽、庄重感油然而生。虽然经过重建,但在宏伟的建筑中仍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宗祠的石匾,阴刻的四个大字“郝氏宗祠”苍劲有力,落款处“方献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