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我从小对莫氏家族家训的认知与理解

2016-10-0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059
转发:0
评论:0
我从小对莫氏家族家训的认知与理解,莫氏家族从有记载起,其实就是从父亲记载起,约有二百年历史。祖宗来自何方,说不清。
莫氏家族从有记载起,其实就是从父亲记载起,约有二百年历史。祖宗来自何方,说不清。但从太婆一代传承下来的老祖宗规矩,就一直影响至今。家训从没文字记录,即使像父亲如此严谨之人,也是选择口口相传。
太婆虽是文盲贫农,却极有素养。当然,农村地方下里巴人,哪里会讲究现今的吃喝穿着、西式礼仪,这里说的素养是指为人处事。太婆生育11个子女,最后只有五个能够长大成人。长子是我爷爷,自小体弱多病却天资聪颖,在机械技术上发明创造不下几百项,心思细密,甚有怜悯之心;二姑婆据说是外貌和性格最像太婆的女儿,带大弟妹她功不可没,可惜我年少时她已驾鹤;三姑婆是村里劳动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性格开朗直率,一生坎坷却乐观阔达;五姑婆是村里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巴辣精明,巾帼不让须眉;最小的儿子不知是否太婆最疼,脾气古怪却成就最高。如此说来,五个子女都是精英人才,这与太婆的人格教育有莫大渊源。
我爷爷年轻时外出赚钱养家,从不管事,退休后一直在外地居住,很少回家乡。他对着我两姐弟一向和颜悦色、慈爱宽容,唯一一次给我们上课,是在我们小学时。那次他从佛山回乡办事,连续几日带我们逛街买衣服买零食后,刚好那天得空,忽然拿出口袋小本子,叫我和弟弟来到跟前,口吻严肃又缓慢地道来,不知道你们老师有没有教,或者以后会不会教,但是做人一定要知道基本的道理。我本以为是什么惊天故事,原来是教我们认识甲子、五行和时辰。后来才得知,他只读了私塾,可能唯一认识的所谓“道理”,就是这些科学常识了。如今看来,他即使读书不多,但是却认为基本知识一定要晓得,并竭力传承微薄所学给下一代,算是家训之一。
我从小对莫氏家族家训的认知与理解
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莫家世代传承。这样说,可能又要撩起某人和某某人的痛处。无论如何,是否报得亲恩,自欺欺人地说一句,这要看缘分。父母亲,子女孝,亘古不变。我父亲是绝世孝子,又是混世魔王,他与我奶奶关系一直不好,实在不能解释时,只能迷信地归因于属相相冲。即便互相看不顺眼,他却日夜守候在病榻旁,一边悉心喂饭一边痛心疾首恶骂。我继承父亲一半性格,脾气火爆但又无可奈何,面对家人糊涂作为,只能一脸嫌弃收拾残局。弟弟在“孝顺”二字上是个盲目蠢人,吃亏的是别人家女儿。
有一点是爷爷和父亲都坚持的,就是闲事莫理,人多莫“企”(字面“站立”,含义等于“参与”)。这是父亲兄妹共同经历人生祸患、用血的教训得出的道理。父亲姐弟几人年少时一起上市集看夜场电影,不料散场时前方发生推搡,紧接着出现大规模踏踩,几姐弟当场被踩趴倒地,幸得旁边有大人用力拉扯到墙边,贴墙十几分钟后,疯狂人群才渐渐散去,幸好大家受伤不重。如今只要我们参加大型烟花表演或者春节逛庙会等等诸如此类,父亲都碎碎念几十分钟,最后被逼放弃前往,以遂他愿。或受他影响,又或近年看到各地时有发生踏踩事故,我后来竟不愿出席人多场合,一旦置身,总觉紧迫感巨大,紧盯事态,时刻准备脱身。先生生厌,说毫无乐趣可言。
“谦虚低调、礼貌待人”是整个家族都一直默默传承的美德。我们不善吹嘘,即使要吹捧,实则自黑居多。即使得到天大好消息,虽内里欢喜,暗流涌动,但表面却平静如水,若旁人看不下去催促催促,也仅仅一笑置之。说到“礼貌待人”,父亲曾拿报纸上一篇报道说事儿,上说有一客人在饭店对服务员呼呼喝喝,结果被其拿一锅滚汤从头浇到脚。他抨击词锋犀利,说即使腰缠万贯,金枝玉叶,却不懂大慈大悲,倚仗一身铜臭欺负他人,仁义尽失,最终落得如斯下场,活该活该!
“喝酒伤身累事”似乎已成为一种戒律。爷爷和父亲三叔这两代男丁过分讲究养生,几年下来,喝一杯都嫌多。而晚公由于工作原由,每每不能推却时,也是浅尝辙止。弟弟和堂弟酒量更浅,一喝就过敏,实在丢人。反而我从不知道自己酒量,做外贸行业时与客户对饮,红酒白酒一起上,竟毫无反应,大约一肚子都是酒水后,约摸还认得路回家。刚进学院工作,在开学祝酒会上,我一身生意酒肉臭还没完全褪去,连连与领导碰杯干掉,看傻旁边女同事。然而,我是不喜喝酒的,只把其充作一种交际的手段,如今更甚,即使百无聊赖或烦恼透顶,也不会想起要喝酒这件事。
自我少时入学,父亲每日晚饭定时开启唠叨模式: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啊唯有读书高。他认为伟大成就终须靠读书而获得,无论如何,反正读书多总比读书少要好。在博览群书方面,他确实一直坚持言传身教,不但自身好看书,即使身上剩下两分钱,也是用来买书给我两姐弟。从小我就没有布娃娃小积木,书籍就是玩具。强行灌输也好,耳濡目染也好,最后我立地成精,弟弟仍旧吃着人间烟火。
“莫作恶,多向善”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大人们从来没有说过“不要作恶多端”的话,因为莫氏一族从来没有出过恶棍,血液里不存在污点,所以没有必要立此规矩。我所说的“作恶”,指的是影响他人的行为。人生不能完满,可能内心一直强行抑制自己,也可能终有一日不能自已,但影响他人、剥夺他人平静幸福,确实不是仁。所谓的“向善”,忘掉过往不快,勇往直前,饶恕他人而获得重生,这也是一种善举。
家中大人年纪渐长,年轻男丁不从文,我身为长女,不忘族中诫律,在此简单笔录莫氏家训,供后人谨记习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今天我来谈谈个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笔者认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的“家风文化”建设,除了要持续关注领导干部、社会名流等“重点家庭”,并发挥他们的示范效应外,还要把视角多投向千千万万的“普通家庭”,多研究报道普通家庭家风文化的内在机理、形成特点和传承规律,为良好家风文化在基层的广泛建构提供借鉴。平民化视角。家风的理论研究要多关注普通家庭的家风特点和形成规律,特别要注重近年来全国多个地方家风建设实践的理论总结和经验推广。媒体报道要多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既要挖掘普通百姓家庭中的“最美家风”,也要对一些负面典型家庭中的“不良家风”进行深度分析。家风文化建设要点-线-面地逐步推进,推动家风文化建设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进千家到万户,扩大家风文化建设的覆盖面和受益面。时代化视角。家风的理论研究要关注历史上的优良家风传统,但更要研究这些优良家风传统在时代条件下如何转化。家风文化的宣传、教育和建设都要结合当前的文化语境,家风文化的内...
· 莫氏家训
勤学勤劳勤俭勤奋有德有识有谋有志忠国爱家明理守法憎恶扬善公道无私诚信自强刚正不阿敬业尽责谦和宽容扶弱济贫尊长赡老教子律己
· 孔子对道的理解
“道”这个字在《论语》中大约出现了一百次。对于孔子思想的诠释来说,“道”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并且,正如我们应当直接可以看到的,对于“道”这个字的哲学分析,支持着我们对于孔子宇宙论的独特诠释。“道”这个字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辵”,意思是“走过去”、“通过”;另一个是“首”,意思是“头”、“首要的”。这两个部分都提供了“道”这个会意字的意义。鉴于这种构成,“道”基本上可以被视为动词。首先,几乎所有由“辵”构成的字都是动词。此外,在《书经》中,“道”字被屡屡用来指开通渠道并“引导”河流以防止河水泛滥。甚至“首”这一构成部分也有“引导”的涵义。如果将“道”的动词意义作为基本涵义,那么,它的派生的几种意义自然就会出现了,如“引导”、“道路”、“途径”、“方式”、“方法”、“艺术”、“教导”、“解释”等。“道”最基本的意思是“铺设道路”,其引申的意思是指已经铺设好从而能够旅行的道路。许多孔子《论语》...
· 我对景观的理解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大搞城市景观,而很多人认为景观大道、景观广场、景观公园甚至绿地、大楼都被认为是城市景观。那么到底怎样理解景观的概念呢?本来这个问题是不应该也不必要讲的,因为是学科中最基本的问题,但现在大部分人对景观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以为景观就是栽花种树、涂脂抹粉、搞个大喷泉、做点立面处理,诸如此类。所以说景观是一本书,是一本关于人类社会和自然交流的书;是一个故事,讲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和恨、战争与和平的历史与经验;是一首诗,用精美而简洁的语言表达人类最深层的情感;是一幅画,展示自然与人类社会精彩的瞬间。因此,景观需要人们去读、去品味、去体验,正如读一首诗,品一幅画,体验过去与现在的生活。更因此,景观需要人们去关爱、去呵护,就象关爱自己和爱人。当然,景观也需要人们去设计、改造和管理,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上是我对景观的理解和定义。景观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在大地上的投影,这...
· 讲历史——荀子对礼的理解与孔孟不同
荀子晚于孟子,而且他很自觉地突显自己和孟子之间的差异。虽然都属于儒家,两个人继承、发展的理念方向很不一样。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到公元前479年去世,活跃于春秋后期。延续西周封建王官学的传统,孔子特别强调礼的重要性,而且明确地将礼和法看作既相关又对立的两股力量。《论语·为政》说:“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法(使用刑罚)只能让人民因害怕而避免犯罪,然而其心中没有羞耻感,也就没有自发的克己行为。相对地,以礼进行规范,人会发自内心遵从正当的行为法则。显然,礼比法更接近人的根本,礼比法更重要。法是外在的威胁和强迫手段,这种纪律和规定背后隐含着让人害怕的惩罚。孔子没有否定这种手段的正当性,甚至认为其有存在的必要性,但这毕竟是次要的手段,礼才是首要手段。依照孔子的看法,礼是一种由内而外、发自内心的合宜人际行为。礼的特殊之处就在内外的交融,内在情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