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卢氏古代名人之元代四大名士之一卢琦

2016-09-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32
转发:0
评论:0
卢氏古代名人之元代四大名士之一卢琦,卢琦(1306~1362年),字希韩,号奎峰、立斋,惠安后龙峰尾(今属泉港区)人
卢琦(1306~1362年),字希韩,号奎峰、立斋,惠安后龙峰尾(今属泉港区)人。他又是元代一位大诗人,为元末闽中文学四大名士之一,著有《奎峰文集》10卷、《诗集》12卷,《四库总目》传于世。《惠安县志》评价其诗“出元代三十大家之上”。
卢氏古代名人之元代四大名士之一卢琦
    泉港区峰尾镇打银村人,元大德十年(1306年)生。少时专心读书,经学诗文无不认真推敲,穷究奥妙。元至正元年(1341年),卢琦随师余子贤前往浙省乡试,师半途病故。“琦不顾试期,与其友陈彦博经纪其丧以归。迨得禄,视子贤家如师在时”,情深义重。
    至正二年,试春宫,卢琦诗、经成绩优异,名列前茅,登陈祖仁榜进士。初授将仕郎、浙江台州录事,因丁父忧没有上任。服除,改延平知事。至正十二年转永春县尹。时永春突遭暴雨,水发山崩,田园流失,村舍倒塌,受灾者达3000余人。为苏民困,卢琦上疏请求开仓赈贷,以施赈、平粜、放贷等方式,拯救饥馑,并均平赋役,减轻钱粮税,豁免铁炉税,停止横征各种牛、苎、丝料、夫役等附征什税。另一方面,他下乡劝农,积极清理积案,使历久不结的悬案得以公允决断,并劝民众勿以细故诉讼伤农。他还修缮校舍,增加学田,延聘邑中德高望重、名声显赫的儒者当教授,经常出巡郊野,稽查四处安全,因之“阖邑明人伦,知廉耻,保信义,持忠孝……官曹事少,学风翕然,教化大行”,“卢永春”之名满闽粤。至正十四年,泉州大旱,“种不入土,人相食”。因慕“卢永春”之名,民多扶老携幼,就食永春。卢琦极力予以解决,并“谕巨姓及浮屠(佛寺)食之,幼稚弃于道者,命以舟载之”,百姓额手称庆,道无饿殍。
    至正十六年,卢琦调任宁德,永春父老前往福建宣慰司都元帅府乞留不得,乃立庙设生祠奉祀,并请翰林林泉生撰《永春县知县卢公去思碑》,勒石于郊颂德。卢琦莅任宁德前夕,宁德地区盗贼猖獗,民不聊生。卢琦一到宁德,盗贼纷散,躲于深山狭谷的百姓纷纷复归故里,安居乐业。同年,兴化、泉州用兵,帅府以卢琦声望高,邀请他共商军事大计。他往来于二郡间,烦劳忙碌不已。不久,因功提授为盐课司,分司海口,外商货运都得经他许可方能交易于全省。因课督供盐无误,声名远扬。时有蕃商以货得参省,胁通户部下令福建四盐场各自为市,卢琦认为该办法上亏国课,下毒亭民,拒不执行。至正二十二年,因大臣推荐,琦升为浙江平阳知州。任命未至而殁,墓葬于惠安八都(今辋川镇)龟鳖山。卢琦文学造诣很高。
    他的《游洞岭寺》被收入清张景星主编的《元诗别裁》一书。“元诗三十大家选,公诗澹远,意境绝高,出三十大家上,盖韦孟之诗也。”其中诗中的“日高花散影,风定竹无声”为一代名句。卢琦著作有《圭峰集》2卷。
    卢琦故居在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诚平村卢厝自然村,乃卢琦登科后,为缅怀祖先、荣耀门庭所建。厝址背依圭峰塔,面对大小乳山(又名观音山),南濒大圭澳,北临五里沙滩,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至今六百余年。它坐东北朝西南,长60米,宽38米,三进七间张,两天井,硬山式屋顶,是一座颇富地方特色的宏伟建筑。
    故居四周筑有围墙,门前有宽阔埕地,两边有柴房(厨房和贮藏室)各两间;北边有两层绣花楼(卢氏小姐居室)一座;南边有文武馆(书馆)各一座;馆后有小花园,内设凉亭、石桌、石凳、假山等,幽雅别致,景色甚美?春夏之间,绿树成荫,百花争艳,莺飞蝶舞,燕语呢喃,是休闲、读书的好地方。
    围墙门前铺设石板路,直通大圭海滨并延伸约三华里。据古代传说,这条石板路是自大圭村通至东面一座古城——东京城的官路,此城系官衙和驻军场所,街市繁华,居民拥挤。后因发生地震,地壳变动,古城沉沦海底……
    故居北面有卢琦先祖建造的碑亭一座,四周有栏杆,中立石碑一块,上勒楷书七绝诗一首:“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系宋代名臣、大书法家兼诗人蔡襄出仕后特来圭峰城平卢家拜谒外祖母时亲笔所题,诗书两绝,含义深远,令人赞叹不已?(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宋诗鉴赏辞典》有载。)文革期间,石碑被人迁运至厕所当壁石,险遭毁没。今幸及时抢救并加以保护,至今仍然完美无损。碑亭南面原有一口古井(现被填为厝基),井水清洌甘醇,常年不涸,可供全村饮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卢氏古代名人之东汉名将卢植
卢植身长八尺二寸,声如洪钟。性格刚毅,有高尚品德,常有匡扶社稷,救济世人的志向,不喜欢做辞赋,能饮酒一石。他年少时,拜大儒马融为师,并引荐郑玄为同门。卢植博古通今,喜欢钻研儒学经典而不局限于前人界定的章句。马融是外戚豪族,家中常有歌女表演歌舞,而卢植在马融家中学习多年,从未为此瞟过一眼,马融由此对卢植非常敬佩。卢植学成之后,返回家乡涿县教学,门下弟子有刘备、刘德然及公孙瓒。建宁元年(168年),窦皇后之父窦武因为援立汉灵帝刘宏即位有功,被拜为大将军,开始掌控朝政,当时窦武想要为其族人封爵,卢植以布衣身份上书给窦武,劝阻窦武封爵,而窦武不听。后来窦武在当年九月辛亥发生的政变时被杀。卢植文武双全三国志11中的卢植此后,州郡屡次征辟卢植,他都不应。直到建宁(168年—172年)年间,被征为博士,才开始步入仕途。熹平四年(175年),扬州九江郡蛮族叛乱,朝廷认为卢植文武兼备,于是拜他为九江郡太守。...
· 卢氏古代名人之东汉名将卢植
卢氏古代名人之东汉名将卢植卢植身长八尺二寸,声如洪钟。性格刚毅,有高尚品德,常有匡扶社稷,救济世人的志向,不喜欢做辞赋,能饮酒一石。他年少时,拜大儒马融为师,并引荐郑玄为同门。卢植博古通今,喜欢钻研儒学经典而不局限于前人界定的章句。马融是外戚豪族,家中常有歌女表演歌舞,而卢植在马融家中学习多年,从未为此瞟过一眼,马融由此对卢植非常敬佩。卢植学成之后,返回家乡涿县教学,门下弟子有刘备、刘德然及公孙瓒。建宁元年(168年),窦皇后之父窦武因为援立汉灵帝刘宏即位有功,被拜为大将军,开始掌控朝政,当时窦武想要为其族人封爵,卢植以布衣身份上书给窦武,劝阻窦武封爵,而窦武不听。后来窦武在当年九月辛亥发生的政变时被杀。卢植文武双全三国志11中的卢植此后,州郡屡次征辟卢植,他都不应。直到建宁(168年―172年)年间,被征为博士,才开始步入仕途。熹平四年(175年),扬州九江郡蛮族叛乱,朝廷认为卢植文武兼...
· 卢氏之西都村
西都村聚落于黄田山北面山坡,河内湖南侧,呈块状,单成一个自然村。北与四宁村、坪埔村为邻,东邻莲上村,南靠该村山地,西与上津村山地接壤,村前有一大片平坦耕地,河内溪从中间穿过。经济产业西都村民风好学人才辈出。卢叨曾任福建省副省长,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有诗文传世;卢钟锋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卢云伍任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有著述;卢云生是词作家。村文化活动十分活跃,有“爱看戏,嫁西都”美誉。1986年,旅居泰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的诸乡亲一片爱乡之心,共集资45万元,建起占地15亩,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的西都学校。村民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利用堤围池塘养鸭,每年为潮州输送数万只肉鸭。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收入不断增加,2009年底全村年人均收入3438元。地理位置村道直通意桂公路,距镇政府6公里。耕地926亩,水田900亩,山地3370亩,2009年,全村有621户。卢姓为盛族。卢氏尊潮...
· 卢氏之甘溪村
甘溪村,位于镇政府北方向2000米。村民委员会驻甘溪得名。地属平原,区域面积1.54平方公里,耕地880亩,山地476亩,水面95亩。辖甘溪、下章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327户,1019人。以种水稻为主。甘溪ganxi村民委员会驻地。村坐落两溪之间,因常遇干旱,故名干溪。1914至1924年间,兴建干溪五孔石拱桥时,请当时知名人士唐望君题写桥名,他说干流无水,何需建桥,现有此桥,何不以水如甘露为溪,遂题桥名甘溪桥,以此干溪改甘溪。村中世居卢姓,村以溪名。4个村民小组,239户,740人,耕地590亩。下章xiazhang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西北1000米。章姓集居,地处下首,故名下章。2个村民小组,98户,279人,耕地290亩。黄店镇黄店镇地处浙江省兰溪市西北部山区、半山区,镇所在地离城12公里,位于东经119度,北纬29度,位处风景秀丽的白露山西麓。东与女埠街道毗连,南于兰江街道交界...
· 卢氏之芦湖村
芦湖村村民热情好客,近些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勤劳致富,人民安居乐业,民风淳朴。芦湖村,共有10个生产队(村小组),分别为上底屋卢、涂家垄邢、上底屋卢、佘家塘、余家垴、叶家垄邱、猫嘴卢等几大片区聚居地,村民大体可分为五大姓氏:卢姓、邢姓、余姓、邱姓、佘姓。该村拥有得天独厚的森林、水、矿产、土地等资源,土地肥沃,景色宜人,山水环绕,是宜居的好地方。有“果老山"、“雷山”、“董家林”、“斗笠山”、“下屋林”、“后底山”,依山建有“果老庙”,水有“小芦湖”和“佘家塘”、“牧羊湖”,水美鱼肥,更有北煞湖万亩良田相伴,是江南“鱼米之乡”的典型代表。村名来历:芦湖村这里气候适宜,天然的水源,形成了水草丰美的独特景色,尤其以湖水中的芦苇、荻草居多,加上这里湖水众多,因此当地原居民以此作为村名。浮屠镇浮屠镇位于湖北省阳新县中部,明代以前称“佛图市”,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该镇东与陶港镇接壤,东南与兴国镇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