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一代忠臣包青天给我们包氏一族留下了正直家风

2016-09-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7
转发:0
评论:0
一代忠臣包青天给我们包氏一族留下了正直家风, 包公(包拯)是中国流传最广,家喻户晓的清官。他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秉性和执法如
 包公(包拯)是中国流传最广,家喻户晓的清官。他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秉性和执法如山的政绩,《宋史》均有记载。中国老百姓几乎都能讲述包拯的故事。包公出生于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曾任河南开封府尹。明朝时期,包公14世孙包什一奉朱元璋之命前来把守云南东大门宣威关,遂定居于此,其后逐代繁衍,在云南至今有5万多包公后裔。
一代忠臣包青天给我们包氏一族留下了正直家风
 昆明的包公后裔 集中在禄劝和“两区”
 作为一代清官包公的后人,整理包氏家谱不仅有史料研究价值,对执政持家也有现实教育意义。续修家谱重温家训和奏议,可增强包公作为历史上著名清官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从2009年第七次续修《宣威包氏(云贵)支谱》,到《禄劝包氏族谱》,再到2011年全面启动续修首部《云南包氏家谱》的工作,直至2014年年底,这项工作才基本完成。
 随着《云南包氏家谱》的问世,包公后裔如今在云南分布情况,居处何方、昆明及云南境内的包氏后裔数量等情况也有了明确答案。
 据这本《云南包氏家谱》记载:包公后裔在云南共有52143人,而在昆明的包公后裔共有9186人,比较集中的是在禄劝县和“两区”,共有2915人,主要居住在乌蒙、转龙、屏山、九龙、则黑等乡镇。
 包公后人心愿 传承包氏族人特有的精神遗产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据考,这是包拯传世的惟一文学作品。
 在包拯为官的25年里,始终铁骨铮铮,大义凛然,生活极其俭朴。他病危时留下了一则遗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东壁,以昭后世。”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祖坟上。不顺从我的志愿的,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在家训后面签字时,包拯又写道:“希望包珙(包拯的儿子)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告诫后代子孙。”
 包公30世孙包应恩手上有一份昆明市包氏族人联络册,上面记录了这样一些名字:劳动模范包朝阳,优秀女警官包琼慧,税务系统先进工作者、新长征突击手包晋,昆明好人包志坚,知名画家包继寿……“他们都是在包氏孝肃家风的熏陶下,在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应恩先生认真地说,“孝肃是包公的谥号,以忠、孝、廉为内核的孝肃家风,是包氏族人特有的精神遗产。”
 “心中常想,历史上出了包公这样一个人,我们作为他的后裔,就要以他为榜样来教育自己的下一代。用当代名人包玉刚的话讲,包公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英雄,只要是中华民族的一员,都可以为他刚正无私、执法如山的精神感到骄傲。虽然年纪不复当年,但如果能在弘扬包公精神这方面作点贡献,将是我最大的夙愿。”兼有云南省南社研究会常务理事、世界科教文卫组织专家等头衔的包应恩表达了自己的原望,“包公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抓紧抢救、保护和继承,使其千秋万代地传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包氏名人包拯包青天:铁面无私,廉洁正直的宋代大臣
包拯,民间称之为“包青天”,是宋仁宗时期的著名大臣。据《宋史》记字希仁,天圣年间进士,仁宗时任监察御载,包拯是庐州合肥(今安徽)人,史,他曾建议选将练兵,抵御契丹。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做开封知府时,以廉洁著称,为官公正,大公无私,执法严明,成为后世为官做人的典范。包拯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教育,28岁中进士。深得父母教诲,孝顺至极,放弃官职在家侍奉父母,直至父母离世后才离家赴京。为官之初,他立下决心要做一个光明正大、无愧于世的清官,执法不阿,不徇私情。在天长知县任上,包拯听取当事人诉说,判事有功,打击了一名盗贼。他的声名因此传播,升任知州。包拯在朝廷上敢于对抗权贵,对于私欲、贪污都毫不手软。面对贿赂,他一概不接受,廉洁自守。在民间,包拯被人尊称为“包青天”,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说。包拯在朝廷上向仁宗提议立太子,并因坚持廉洁公正而备受欣赏。他依法对待父亲犯罪案件,严...
· 包青天
· 包拯包青天简介历史上包拯包青天是几品官?
导读:包拯(999—1062),汉族,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据出土于1973年包公墓的包公墓铭记载:包拯先后有三妻,分别为张氏、董氏和媵孙氏(媵指随嫁之侍婢,或可指妾侍)。包拯出身于庐阳一个官宦家庭。二十八岁考上进士。按照宋朝的制度,考中进士就可以当官,但包拯是个孝子,他信守圣人所谓「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直到三十六岁才正式出山,当了知县这样的小官。在知县任上,他断了一个奇案,声名远播。三十...
· 包氏宗亲斗好好看看,清廉正直是我们的祖训
姓氏的来源记忆着祖先的繁衍生存,述说着祖先的辗转奋斗,是标示家族血缘的符号之一,对中国人来说有独特的意义。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成长,见证了华夏民族的壮大。在最新的百家姓排行中,包姓排第184位。今天,小编就和童鞋们一起来聊聊“包姓”的起源。姓氏起源:出自风姓,为上古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太昊(伏羲)的后代。太昊创制八卦,教民捕鱼、畜牧,以充庖厨,故又名庖牺或庖羲。据《路史》载:包羲氏后有包氏。出自申姓,为春秋时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申包胥,楚国君蚡冒的后裔,故又称王孙包胥。他曾赴秦国求兵援楚。申包胥的后代以其名字中的包字为姓,为包氏。据《后汉书》载,丹阳包氏,本为鲍氏,为避王莽之乱,改鲍为包,成为包姓的一支。铁面无私包青天(百家姓名人故事)包拯任瀛州知州,各州用公家的钱进行贸易,每年累计亏损十多万,包拯上奏全部罢除。包拯在朝廷为人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黄河水清...
· “包青天”•包公文化
若问亿万中国百姓,历史上最尊敬的官是谁,大家一定首推包公、包青天。一个匾额鎏金镂刻着“明镜高悬”四个大字,一把尚方宝剑高高擎天,一具虎头刀烁烁闪闪,多少冤案、疑案一刀剖开?多少大案、奇案迎刃而解?铁面包公,黑脸无私,流传千年。包公形象,反映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并已升华成一种超越时光的理性精神,即包公文化。国家一级编剧(剧作家)陈奔,无疑是编戏的好手。他像编戏一样,编了一部写包公破案的中篇小说《奇案•疑案•大案》,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崭新的包公形象:他断案如神,不是他掐指会算通神灵,而在于他重调查、重证据,在于他骨子里忧国忧民,珍视一个个弱小的生命。他的这部破案小说,有极强的可读性,读者面很广,为包公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一、“包青天”是世上百姓赐给清官的最高美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数以千计的“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老百姓把天的威、天的力,看成是至高无上的神,至高无上的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